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黄导泻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用大黄导泻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大黄导泻,对照组60例采用20%甘露醇导泻。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次数、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用大黄导泻,能及时清除肠内毒物,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优于20%甘露醇导泻。  相似文献   

2.
口服有机磷中毒洗胃后 ,用 2 0 %甘露醇导泻清除进入肠道的有毒物质 ,是早期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 ,部分患者口服或胃管注入 2 0 %甘露醇后 ,大便排泄迟缓 ,导泻效果不够满意 ,并出现腹胀不适。我院急救中心自 2 0 0 1年 2月以来 ,对 31例口服有机磷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速,如抢救不及时,常可因肺水肿,中枢性呼吸衰竭或其它并发症导致死亡。尤其小儿机体未发育完善,肝脏解毒功能差,更易受损伤,必须紧急抢救,现将我科1998年2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5例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救中毒之一,尽早彻底洗胃是经口有机磷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探讨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更有效的洗胃方法,提高洗胃效果,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对128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采用两种插管洗胃法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承气合剂对急性口服毒药者导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泻是彻底清除消化道毒物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口服毒药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极为重要.以往临床口服毒药多用硫酸镁(钠)导泻,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降压作用,肾功能不良患者易蓄积中毒,故禁用.兹改用大承气合剂,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有机磷中毒胃肠道内毒物清除方法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袁彬  沈洪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59-760
有机磷中毒是我国急诊中毒学最为重要的课题。据统计,每年有5~7万人发生有机磷中毒,其中中、重度中毒患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自卫生部1991年向农村和基层推广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技术以来,已使死亡率从原来的40%左右降到现在的10%左右,但总量仍很大。救治有机磷中毒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及时清除胃肠道内的毒物,从而减少毒物的吸收。常可在洗胃之前对神志清醒、配合的中毒患者进行催吐,可起到迅速清除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也为饱餐后服毒患者顺利洗胃打下基础。本文着重综述洗胃、使用吸附剂、导泻、胃肠透析在有机磷中毒中的应用。1 洗胃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两种导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实验组34例洗胃后注入活性炭,数分钟后再注入20%甘露醇250ml NS250ml,对照组32例洗胃后注入50%硫酸镁50ml,观察2组导泻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5h内排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后注入活性炭,数分钟后再注入20%甘露醇250ml NS250ml,导泻效果优于洗胃后注入硫酸镁,并能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克无踪(百草枯)是一种季胺类除草剂,成人口服致死量为15ml。近几年未见中毒病例抢救成功的报道。我院在2001年成功救治1例克无踪中毒患者,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临床常见内科急症,重度有机磷中毒多为口服中毒,且发病急,病情凶险,临床死亡率高。在抢救工作中必须立即彻底洗胃,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足量应用阿托品和胆碱脂酶复能列,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自1995年~2004年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吸附联合导泻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  陈淑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59-1860
目的:探讨活性炭吸附联合导泻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加活性炭悬液胃肠道反复灌洗,灌洗后导泻。观察两组患者服毒至开始抢救时间、入院时胆碱酯酶活力、反跳发生病例数、呼吸衰竭发生病例数、中间综合征(IMS)发生病例数、死亡病例数;观察两组中存活病例达阿托品化的时间、达阿托品化所需的阿托品用量、入院至痊愈阿托品用药总量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达阿托品化所需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反跳发生病例数少,达阿托品化所需的阿托品量及入院至痊愈阿托品用药总量也较对照组少,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性炭吸附联合导泻可明显缩短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达阿托品化的时间,减少阿托品用量,降低反跳的发生率并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在抢救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采用加味大承气汤鼻饲(或口服),并灌肠导泻(治疗组),与用硫酸镁导泻(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阿托品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通下作用好,症状消失时间快,平均住院天数少,均优于对照组(P<0.01)。证明采用大承气汤加甘草煎汤鼻饲(或口服)并灌肠导泻,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方便、经济、实用,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复杂多变,因此,抢救必须及时、准确。同时,要切实加强护理,细致观察病情,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在临床工作中以口服中毒患者为多见,经过对临床6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护理,要使患者尽快转危为安,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3.
剖腹洗胃抢救有机磷中毒1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中毒,其来势凶猛,病情险恶,死亡率高。迅速彻底洗胃常常是抢救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关键措施,但临床上往往因为病情较重、有其他并发症以及胃管堵塞等因素致使插管洗胃失败。此时采取剖腹洗胃、彻底清除毒物成为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我院自1990年~2002年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586例其  相似文献   

14.
我院98年11月开展血液灌流,主要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救治,近8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病人主要来源于急救中心。其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17-54岁)均为口服中毒,服农药量70-350ML,其中杀扑磷中毒5例,1605中毒11例,敌敌畏中毒9例,氧化乐果中毒9例,乐果中毒6例,百草枯3例。全部病例符合内科学第四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1999- 0 6~ 2 0 0 1- 0 6在我科住院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阿托品中毒患者共 36例 ,其中男 10例 ,女 2 6例 ,年龄 17~ 5 8岁。有机磷农药中毒种类有 :乐果 16例 ,敌敌畏 17例 ,甲胺磷 3例。口服中毒 31例 ,口服量为 3~ 10 0 ml。中毒时间 4~ 36 h;接触中毒 2例  相似文献   

16.
我院处于城乡交接之处,故农药中毒患者比上级医院要多一些。患者中毒的原因分为口服中毒与生产性中毒两种,农药中,一般常用有机磷类、除虫菊脂类、除草剂类,而最经常碰到的是有机磷中毒患者。我院2004年共收治有机磷中毒患者36例,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26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愈出院24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2.31%。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争分夺秒地抢救与细心护理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5年接诊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例,均抢救成功。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例均为女性,其中例1口服敌敌畏(DDV)250ml,例2口服甲拌磷(俗称3911)500ml。2例均在服毒2h内就诊,入院时呈昏迷状态,双瞳孔缩小,呼吸微弱,胆碱脂酶活性显著下降,0~35U/L(光电比色法,正常值4500~10000U/L)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农村常见急症,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现将我们临床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从2004-03~2006-05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170例。其中口服中毒130例,皮肤中毒40例,口服重度中毒50例,死亡2例,其余全部痊愈出院。2护理2.1特殊护理2.1.1清除毒物尽早彻底洗胃,终止毒物继续吸收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根据病情采用插胃管,并留置24h反复洗胃,直至洗胃液吸出时外观清晰、无药味为止[1]。洗胃液用生理盐水和温清水,洗胃液温度在32~35℃。用自动洗胃机抽洗,注入量与抽出量平衡,洗胃总量一…  相似文献   

20.
<正>本科2008年10月~2010年12月间共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3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4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男12例,女22例,口服中毒29例,皮肤接触中毒5例,年龄18~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