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2),分别应用常规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输液量、平均动脉压、实验室指标(PLT、PT、HGB、BE、hsCRP、乳酸等)、入院2周内的死亡率、严重并发症(ARDS、MODS)的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在人院2周内的死亡率、ARDS、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毛丽  刘姗姗  张迪 《全科护理》2022,20(8):1057-1060
目的:探究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对急诊失血性休克病人急救效率、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45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45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对两组急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后,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化护理团队干预能有效提升急诊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能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的救治效果。方法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常规液体复苏方法救治HTS患者68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36例),常规液体复苏组(32例),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值、血气碱剩余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ARDS、ARF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液体输入量为(1966±348)ml,常规液体复苏组液体输入量为(3604±45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常规液体复苏组复苏前血乳酸值及碱剩余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24h后血乳酸值及碱剩余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治愈57例(83.8%),死亡11例(16.2%),发生ARDS14例,ARF7例,二组治愈率、死亡率、AR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研究表明: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方面,能有效地改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低中心静脉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产妇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分娩并发生失血性休克的4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基于低中心静脉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失血性休克抢救效果及患者一般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出血量与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平均PT、APTT、Hb、B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IC、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低中心静脉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能够快速、有效纠正患者休克状态,较常规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异常、DIC、MODS等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容量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复苏即刻重要器官体系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7只健康实验家兔随机均分3组,颈总动脉放血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20min后将放出的全血加等倍生理盐水(1:1复苏组)或放出的全血加2倍生理盐水(1:2复苏组)行液体复苏,并设对照组。液体复苏后,观察重要器官体系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容量液体复苏后,两组动物血压基本恢复正常;1:1复苏组复苏即刻的肝系数小于对照组与1:2复苏组(P〈0.01),三组间的心、肾、肺系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与1:2复苏组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间的血浆粘度与相对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行液体复苏后.能较好地恢复血容量,但全血粘度及肝系数下降;休克早期的低粘血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复苏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复苏后2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乳酸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01~2005-09我院急诊科187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不同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效果的关系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18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病死率和存活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限制液体复苏组(P〈0.05),而实验室指标Hgb、PC及Hct显著低于限制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复苏液体使用量、死亡率及治疗前后BLA、Hb、PT、APT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复苏液体使用量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液体复苏前BLA、Hb、PT、APTT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液体复苏后2 h,两组PT、APTT、BLA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Hb明显升高,且观察组PT、APTT、BL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减少复苏液体使用量,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抢救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中的价值。方法创伤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患者114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和积极液体复苏组(对照组)各57例,比较2组术前输液量、病死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气剩余碱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病死率(15.79%)高于观察组(10.53%)(P〈O.05),并发症发生率(29.17%)高于观察组(21.57%)(P〈0.05);术前剩余碱对照组((215±87)mmol/L)较观察组((272±93)mmol/L)减少(P〈0.05),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14.5±1.8)s)较观察组((12.3±1.7)s)延长(P〈0.05)。结论术前急救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降低早期大量输液导致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液酸度、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救治过程中进行常规充分液体复苏,观察组则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复苏3h后,对照组血清pH值为6.79±0.07,低于观察组的7.32±0.09,血清乳酸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3d并发症与死亡总发生率分别为7.81±0.23mmol/L、11.69±1.52s、37.15±3.75s、61.67%,均分别高于观察组的4.62±0.45mmol/L、10.10±1.56s、29.22±3.66s、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调节血液酸度,改善凝血功能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0例,分别按常规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常规组使收缩压(SBP)维持在90—110mmHg,研究组SBP维持在70—90mmHg;比较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水平、剩余碱、输入液体量和24h死亡率。结果:研究组血清乳酸水平、剩余碱、输入液体量、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限制性液体复苏既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又能减轻酸中毒、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结局及其对患者电解质水平、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给予限制液体复苏方案.比较2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包括K+、Na+、Cl-和Mg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 ,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 ,随机分成对照组、NF组 (无液体复苏组 )、NS4 0组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 )和NS80组 (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 ) ,检测和比较失血 /复苏 /急救后各组存活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液体输注可显著降低大鼠的早期死亡率 ;各组大鼠中存活者的小肠黏膜细胞均有大量凋亡发生 ,其中与NF组和NS4 0组相比较 ,NS80组存活大鼠的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在上述液体复苏方式中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早期死亡率和小肠黏膜细胞凋亡 ,这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复苏方式,研究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情况、凝血指标与氧代谢。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氧代谢指标、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氧代谢指标、凝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2h内复苏成功率77.42%,高于对照组的25.81%,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大于100g/L的患者54.84%,高于对照组的9.68%,P0.05。结论对于急诊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可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短时间复苏成功率较高,且氧代谢与凝血代谢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方式液体复苏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2只成功复制的失血性休克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液体复苏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每组8只;比较各组的救治疗效,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PBMC中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大鼠的存活时间较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及无液体复苏组明显延长(P均〈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大鼠72h存活率明显高于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和无液体复苏组,但低于对照组(P均〈0.05)。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创伤后60min和120min PBMC中NF—κB活性均较创伤前有明显升高,且120min较60min也明显升高(P均〈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F~κB活性明显低于快速大量液体复苏组和无液体复苏组(P均〈0.05);死亡组创伤后60min和120min NF—κB活性明显高于存活组(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显著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的72h死亡率;PBMC中NF—κB活性与预后密切相关,NF—κB活性高则提示预后不良,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NF-κB活性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60-3061
选取收治的多发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输液量、复苏开始1h乳酸值、复苏后PT、APTT、Hb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RDS、SIRS、DIC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既可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影响机体内环境以及代谢机制,减少后期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总结1998-01~2003-09急诊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病人49例,对病人年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常规液体复苏(n=27)与限制性液体复苏(n=22)的疗效及AR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2 965±524)mL,治愈率为77.8%,死亡率为22.2%,其中ARDS发生率为18.5%,死亡率为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2089±328)mL,治愈率为86.4%,死亡率为13.6%,其中ARDS发生率为9.1%,死亡率为0.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ARDS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