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电生理研究室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下丘脑弓状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于1985年12月24日召开了评议会。该课题经过三年多来的系统研究,着重阐明了三方面的问题:(1)刺激下丘脑弓状核有镇痛作用,并是通过β-内啡呔实现的:(2)下丘脑弓状核区参与吗啡镇痛、针刺镇痛和应激镇痛,各种镇痛措施引起的神经信息,都可经下丘脑前侧进入弓状核,激活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室以往的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和中脑中缝背核(DR)在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刺激这两个核团都有镇痛作用。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表明,从弓状核发出的β-内啡肽能纤  相似文献   

3.
<正> 缰核是前脑边缘结构至脑干的中间枢纽。弓状核是引起针刺镇痛效应的重要结构,但它们所产生作用的所经途径不同。我们利用弓状核的这一特性,在针刺基础上损毁弓状核,观察其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并与缰核对针刺镇痛效应相比较,以判定缰核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侧脑室或下丘脑弓状核注射微量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可显著对抗这种效应。结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区的神经降压素参与刺激该区引起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可产生明显镇痛效应,并使脑内β-内啡肽含量升高,该镇痛效应可被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所阻断。摘除垂体亦可使刺激弓状核的镇痛效应基本消失,这时,脑内β-内啡肽含量也不明显升高。结果揭示,刺激弓状核有可能激活垂体β-内啡肽的释放,循垂体门脉系统逆流入脑,从而参与镇痛作用的发挥。这可能是刺激弓状核产生镇痛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下丘脑弓状核(ARC)是脑内β-内啡肽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的核团。我们实验室的工作已经证明,刺激ARC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这种镇痛效应能为纳洛酮所翻转,并且能产生耐受及与吗啡的交叉耐  相似文献   

7.
我们实验室以往的工作表明: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刺激ARC镇痛的机制,本实验用行为测痛结合生化测定的方法,观察纳洛酮对刺激ARC镇痛效应的影  相似文献   

8.
下丘脑弓状核与脑内有关疼痛和镇痛的结构有着复杂的纤维联系,并与垂体内分泌机能密切相关,脑内β—脂肪激素/β—内啡肽/ACTH神经元系统的胞体亦主要集中于弓状核,这些提示弓状核也有可能参与痛  相似文献   

9.
我们实验室以往的工作表明:刺激下丘脑弓状核能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同时脑内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纳洛酮能翻转这种镇痛作用。提示刺激弓状核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释放β-内啡肽而实现的。根据文  相似文献   

10.
我们实验室以往的工作发现。弓状核不仅参与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而且还能接受来自外周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外周伤害性刺激在弓状核区能诱发一个多相电位(SW_1、SW_2和SW_3)。它们的潜伏期分别为16.01±0.44、39.90±0.73和82.11±2.01毫秒(n=89)。腹腔注射吗啡能显著抑制其中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以往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H)可能是低频电针的重要整合区域,本工作观察了反复电刺激大鼠ARH引起镇痛耐受后低(2 Hz)、高(100 Hz)频电针镇痛效应的变化。 9只大鼠连续11次ARH电刺激(0.3ms,32H_2,<150μA,每次5分钟)导致了镇痛作用的耐受,此种耐受对高频电针刺激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产生的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食源性肥胖大鼠的中枢性作用中,能否上调其弓状核内CART的表达。方法:对DIO大鼠进行电针刺激,3次/周,共4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弓状核内CART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结果:电针能减少DIO大鼠的体重和能量摄入,增加弓状核内CART的表达。束缚应激导致血浆ACTH水平升高,但是电针不会导致ACTH进一步增高。结论:电针能上调DIO大鼠CART的表达,进而引起摄食减少和体重减轻。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肥胖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讨刺激弓状核(ARC)镇痛效应的机制,本实验将大鼠随机分成:刺激ARC 注射生理盐水;刺激ARC 注射纳洛酮;假刺激ARC 注射生理盐水;假刺激ARC 注射纳洛酮及新生期注射谷氨酸一  相似文献   

14.
以H刀游离弓状核区,用行为测痛结合放射免疫分析,,观察了电刺激游离弓状核的镇痛效应及血浆、垂体和间脑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膳食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能饲料饲养大鼠建立膳食诱导肥胖(DIO)大鼠模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弓状核NPY蛋白的表达。结果:DIO组大鼠、饥饿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NPY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P<0.05);DIO组大鼠与饥饿组大鼠比较,下丘脑弓状核NPY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禁食和高能饲料喂养均可上调大鼠下丘脑弓状核NPY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针刺镇痛原理基础研究中,一个颇有意义的发现是不同频率电针可以激活脊髓内不同肽能系统而发挥其镇痛效应。近来本室工作表明,不同频率电针可能完全由不同的中枢通路整合,其中下丘脑弓状核(ARH)是整合低频电针镇痛的关键部位。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频率电刺激ARH引起的镇痛效应,发现8Hz电刺激可以最有效的激活ARH神经元发挥其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成年雄性家兔弓状核神经电活动测定的动物模型,探讨其在雄性生殖调控中的意义。方法:参照Sawyer图谱,对家兔弓状核准确定位后导入玻璃微电极,L-FDQ-1型神经信号放大器和VC-10型电生理仪对电脉冲信号进行处理、记录,分析弓状核的神经电活动。通过微电极注射0.5mol/L醋酸钠溶液(含1%傍胺天蓝)后,在组织切片上证实电极位置在弓状核。结果:成功定位雄性家兔弓状核,准确将玻璃微电极导入弓状核核团区域,平面定位是冠状0平面中(前囟处),深度距皮层下15mm。记录核团放电,其脉冲的频率为每30s(12.60±4.92)次。结论:下丘脑弓状核是雄性性腺发育的控制中枢,对第二性征发育起直接的调控作用。雄性家兔下丘脑弓状核的定位和记录核团放电,对研究男性性发育机制及其性早熟病理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膳食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能饲料饲养大鼠建立膳食诱导肥胖(DIO)大鼠模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弓状核NPY蛋白的表达.结果:DIO组大鼠、饥饿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NPY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P<0.05);DIO组大鼠与饥饿组大鼠比较,下丘脑弓状核NPY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禁食和高能饲料喂养均可上调大鼠下丘脑弓状核NPY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实验资料表明,弓状核、中缝背核和蓝斑三个核团在痛觉调制及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着神经联系。本实验拟通过观察电刺激中缝背核和蓝  相似文献   

20.
吴茱萸碱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NPYmR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 NPY)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的方法 ,观察Evo干预后下丘脑弓状核促食欲肽NPY mRNA的表达,探讨吴茱萸碱在大鼠体重控制中的可能机制.结果 吴茱萸碱40mg/kg灌胃干预后,下丘脑弓状核NPY基因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Evo可降低大鼠下丘脑弓状核促食欲肽NPY mRNA水平,提示下丘脑可能是Evo调节摄食行为的重要中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