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骼肌作为一种非神经材料在修复面神经缺损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动物实验证实,经微波变性处理后的骨骼肌作为桥接材料修复面神经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一例较大面神经瘤患者采取经乳突进路面神经鞘膜瘤切除术,同时采用经微波干热变性骨骼肌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结果术后随访一年,面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提示干热变性骨骼肌作为一种非神经材料,在修复面神经缺损方面,具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3年期间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8例患者中首发症状最常见为腮腺区肿物(8/8),其次是面瘫(2/8).8例面神经鞘瘤均经手术切除治疗,手术中切断面神经总干3例(其中面神经端端吻合术1例,耳大神经移植吻合术2例).术后1年复查,面神经端端吻合者面神经功能Ⅱ级,耳大神经移植吻合者面神经功能Ⅲ级1例,Ⅵ级1例.保留面神经完整1例,术后1年复查神经功能Ⅰ级.面神经部分中断者因断端寻找困难而未处理4例(其中颞面干中断、下颊支中断、上颊支中断、上下颊支都中断各1例),术后均出现中断神经所支配区域的面瘫症状,其中下颊支中断、上颊支中断、上下颊支都中断者术后1年复查时面瘫症状明显改善和出现其他分支的代偿.颢面干中断者术后1年复查面瘫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常见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肿块和不同程度的面瘫.一旦考虑为面神经鞘瘤,应尽早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面神经的连续性或行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若不能行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也应尽可能在短期内行二期功能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效果和时机。方法:采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8例颞骨外伤性面瘫,其中3例行中耳乳突进路,2例行乳突一迷路进路,3例经颅中窝进路。结果:手术中发现面神经损伤部位位于水平段、锥段2例,垂直段1例,水平段、膝状神经节和迷路段均有损伤者2例,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者3例。以House—Brackmam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经1~5年的随访,7例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恢复至H—BⅡ级及以上,1例恢复至HBⅢ级。无脑脊液漏及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颞骨外伤性面瘫的有效手段,早期行面神经减压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面神经全段减压术和垂直段减压术治疗面神经垂直段损伤所致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按House和Brackmann评分法对63例面神经垂直段损伤致面瘫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面神经功能评估。所有患者皆行耳后切口,26例经乳突一上鼓室进路全段面神经减压术;28例仅行垂直段面神经减压术;5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4例行面神经移植术。结果:术后1年评估:垂直段减压术28例,Ⅰ级恢复者11例,Ⅱ级恢复者10例,Ⅲ级恢复者7例。全段减压术26例,Ⅰ级恢复者9例,Ⅱ级恢复者11例,Ⅲ级恢复者6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与病程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面神经吻合和移植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多不理想。结论:垂直段面神经损伤性面瘫,术后功能恢复与减压术式无明显关系,而与病程和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耳内镜术后迟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可能机制及预后。方法 2015年8月~2019年4月共1243例患者施行耳内镜下中耳炎手术,其中8例患者发生迟发周围性面瘫,对这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面瘫发生的时间在术后3~8天,平均5.8天;面瘫按House-Brackmann(H-B)法评级为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2例;面瘫发生后,均立即予以激素、扩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结果 8例患者经治疗后面神经功能1~2周开始恢复,4周恢复达高峰,8周内全部痊愈。结论 耳内镜下中耳手术有0.64%面瘫发生率,其可能原因为鼓索神经牵拉、离断,逆行性引起面神经水肿,或面神经刺激,或手术刺激疱疹病毒重新激活,或耳内镜光源的热损伤,或术后继发感染等所致。所有的面瘫均能完全恢复,面瘫恢复时间和发生面瘫等级有关,等级越低,恢复时间越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面瘫的手术处理及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年1月~2008年6月36例因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面瘫而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完整病例资料,33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3例行闭合式乳突根治术,随访2年,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结果 34例面神经骨管不同程度破坏,大部分位于水平段(22例),锥曲段4例,垂直段3例,水平段与锥段同时受损4例,水平段、锥段、垂直段全部受损仅1例.36例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80%恢复至H-BⅡ级以上,92%恢复至Ⅲ级以上.结论 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面瘫,面神经减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应尽早实施,面瘫后1个月内手术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面神经损害或断离所引起的面瘫,在不能进行对端吻合或神经移植时,可采用与其他神经吻合,其中通常以面—舌下神经吻合为首选。兹将我院采用此术式治疗的3例面瘫病人简介如下: 例1,男,22岁。右侧面瘫10个月于1987年8月入院。3年前曾行右中耳乳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 10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95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面神经受累情况。所有患者术前行颞骨薄层CT检查。对术前伴有面瘫者或面神经肿胀明显、表面肉芽组织黏连者术中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手术前后均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95例患者中,38例(40%)面神经骨管部分破坏缺损,其中位于膝状神经节+水平段1例(2.63%),水平段29例(76.32%),水平段+垂直段4例(10.53%),垂直段4例(10.53%)。6例患者术前伴发面瘫,术后6个月5例恢复至HBⅠ级,1例恢复至HBⅡ级。其余89例中,86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3例在术后3~5 d出现迟发性面瘫,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时,面神经水平段骨管最易受损;术前伴发面瘫时应尽快手术并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乳突开放手术为首选术式;对术前无面瘫,但面神经肿胀明显者,也应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有面神经骨管缺损时,术腔填塞不应太紧,以防压迫面神经出现面瘫。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鞘瘤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和随访观察, 这些治疗方式目前尚无明确的使用指征, 面神经鞘瘤的治疗策略也无统一定论。该研究从治疗方式的角度, 回顾性分析了1987至2018年面神经鞘瘤患者的相关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肿瘤位置、治疗策略和治疗效果。共有2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包括完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 1例接受放疗, 22例未接受治疗而进行随访观察。在行全切除的患者中, 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征象, 大多数患者术后并发3级或4级面瘫。行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中, 4例患者面神经功能较术前无改变, 2例面神经功能恶化, 术后随访时观察到4例患者肿瘤复发, 其中2例需要再次手术。在单纯随访病例中, 有6例患者肿瘤生长变大, 1例患者面瘫程度加重, 4例患者因面瘫而行面神经减压术。因此, 当肿瘤压迫脑部或生长较快时需要手术治疗。如术前面神经功能≤3级, 应考虑保留面神经功能, 行次全切除术。当术前面神经功能≥3级时可以选择全切肿瘤, 并进行神经移植以防止复发。如肿瘤无脑部压迫或快速生长倾向, 随访是一个好的选择, 对于合并面瘫的随访病例应考虑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的临床特点及其情绪变化。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中耳胆脂瘤住院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统计面神经受累部位情况及手术前后患者出现面瘫情况、面神经功能及焦虑抑郁情绪变化。结果 36例患者中面神经骨管缺损共计12例,缺损部位分别为水平段7例,垂直段1例,膝状神经节+水平段2例,水平段+垂直段2例;术前面瘫比术后发生时间和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术后面神经功能、焦虑抑郁情况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多发生在水平段,术后有面瘫发生风险,但面神经功能和焦虑抑郁状况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周围性面瘫的MRI检查和损伤节段观察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周围性面瘫患者15例,用SiemensMagnetV1.5T超导型磁共振,头线圈,扫描双侧颞骨,单侧面瘫扫描双侧面神经,健侧为阴性对照。常规T1WI、T2WI轴面及冠状面薄层扫描后,行T1WI—vibe横断位、T2WI—TSE冠状位、T2WI—SPACE横断位、增强后T1WI—Vibe横断位及T1WI—TSE冠状位扫描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对比剂剂量O.1mmol/kg),延时30min对病变进行MRI扫描及图像多平面重建。结果①与手术相关者3例,面神经MRI重建显示面神经全程完整1例,没有中断、水肿。3个月后恢复,为H—B1级。术前就发生面瘫的岩部巨大胆脂瘤患者1例,显示全程水肿,但没有中断,术后恢复十分缓慢,为H—B3级。第3例巨大听神经瘤患者,MRI重建显示面神经仍连续,与术中观察一致。术前面瘫H—B6级,术后仍为6级;②Bell氏面瘫者6例中,显示内听道段至鼓室段均有强化1例,强化在膝状神经节至乳突段2例,只在内听道段2例,在内听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及鼓室段1例,术后均痊愈,H—B分级全部达到l级;③HUNT综合征患者6例中,未见面神经异常1例,强化在内听道2例,另膝状神经节强化3例,其中2例伴内听道内强化,只有1例还涉及乳突段,伴有耳蜗增强改变5例,治疗后H—B分级全部达到1级。结论MRI增强和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面神经损伤的节段和范围,也能为预后判定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大型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与面神经病理解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大型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直接观察了40例肿瘤直径大于4cm以上的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的面神经与肿瘤解剖关系。结果 面神经解剖位置:(1)腹侧方中部:23(58%);(2)背侧方;1例(2%);(3)腹侧方上级;4例(10%);(4)腹侧方下极;8例(20%);(5)术中面神经迷行4例(10%)。面神经形态;扁片状31例,圆隆状9例,扁片状的面神经以实质性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为主,圆隆状的面神经以囊性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为主。结论 面神经与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的解剖变异较大,加强术中监测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鞘瘤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鼓室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3例术前均误诊,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经上鼓室径路切除肿瘤者2例,经乳突径路切除肿瘤者1例。结果:3例随访4~10年,均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面瘫加重,1例好转,1例治愈。结论:神经鞘瘤须依靠病理确定诊断,应手术完整摘除,以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癌切除面神经即刻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方法:采取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的方法,对腮腺癌根治术切除面神经造成神经缺损即刻修复,与单纯利用耳大神经游离移植的修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的方法,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率为92.3%,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1.5用;单纯利用耳大神经游离移植的修复方法,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率仅为54.3%,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6.4周.两方法差异显著(P<0.05);腮腺区手术后的凹陷畸形得到修复.结论: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能有效恢复面神经功能,缩短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既实现了功能性修复又达到了面部外形的改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Facial palsy poses 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hallenge to the doctor. Definite treatment modalities, medical, surgical and physical have evolved and can be used either singly or in combination to treat this condition successfully. 25 cases of facial palsy of varied aetiology managed over 2 year period in the Neurotology clinic of Armed Forces Medical College are presented. 10 cases underwent medical management only. 15 cases underwent surgical management, consisting of facial nerve decompression (10), nerve approximation (2), nerve grafting (1) and hypoglossal facial anastamosis [2].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hysiotherapy to the paralysed face.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had 83.5% recovery (5 out of 6 cases), CSOM cases after surgical decompression of facial nerve had a 100% recovery (3 out of 3 cases), iatrogenic facial palsy 80% (8 out of 10 cases) and patients after tumour excision 68% (4 out of 6 cases) recovery. The diagnostic approach,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degree of facial palsy based on clinical, electrodiagnostic tests and the various treatment modalities are discussed.KEYWORDS: Facial palsy, treatment modalities  相似文献   

16.
蔡小康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803-804,807
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面瘫患者给予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术,在术后2个月、半年以及一年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面部表情肌活动术后逐步恢复,不同程度的显现效果;17例患者均未出现舌肌萎缩及伸舌偏斜等并发症。结论: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经过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确定该损伤不可逆后通过舌下神经-面神经转接未治疗确有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神经移植治疗面神经瘫痪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0例标本上的 6 0侧耳大神经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长度均值为 4 3.2 4± 10 .6 1mm ,宽度均值为 2 .6 5± 0 .7mm ,体表投影 :大致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至耳垂根部作的连线。结论 :在面部和颈部的神经修复中 ,耳大神经为一理想供体 ;耳大神经的体表投影和颈外静脉是术中寻找耳大神经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18.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中部位选择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的较佳部位及颈袢是否适合与面神经进行吻合。方法(1)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舌下神经颈段走行及其毗邻关系。(2)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近、远段、颈袢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测定其神经束数目和横切面积。结果面神经干在出茎乳孔处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5.1±0.2,4.6~5.7)mm2;舌下神经近段神经束为(1.6±0.8,1~4)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7.5±0.7,6.8~8.0)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4.7±0.6,4.1~5.5)mm2;舌下神经远段神经束(3.6±0.5,1~5)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5.6±0.5,4.9~6.1)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1.6±0.4,0.9~2.2)mm2;颈袢含神经束为(2.4±0.8,1~3)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1.1±0.7,0.6~2.2)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0.5±0.3,0.3~1.2)mm2。结论颈袢不适合与面神经进行吻合,舌下神经近段具有部分转位与面神经吻合的良好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面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9例均行MSCT平扫,3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9例面神经鞘瘤分别涉及内听道段1例、迷路段3例、膝状神经节5例、鼓室段6例、乳突段4例、腮腺段2例。CT表现:8例受累段面神经管扩大和/或骨质破坏,5例鼓室内软组织块影,4例听小骨外移和/或破坏,4例乳突区软组织块影伴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2例茎乳孔扩大,2例腮腺内软组织肿块。MRI表现:6例肿瘤均表现为结节状或不规则状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T2WI呈偏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中等至明显强化,信号均为不均匀。结论一个肿瘤常涉及多个面神经节段,CT对显示肿瘤区骨质改变较佳,MRI可很好地显示面神经鞘瘤的部位、形态、范围和内部结构特征,两者结合有助于面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手术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经鼻插管全麻下,对13例需行颌下腺摘除的患者,从口内自第1双尖牙近中至第2磨牙远中舌侧口底黏膜入路,分离解剖出与颌下腺有关的神经和血管,完整摘除颌下腺。结果:13例患者颌下腺均顺利摘除,切口愈合良好,口内瘢痕小、隐蔽。经平均6个月观察,局部无感染,未出现大出血、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从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颌面部皮肤无手术瘢痕,有效避免了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损伤,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可代替传统颌下区入路的颌下腺摘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