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发表研究,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的标准治疗方法~([1])。随着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Ⅲ和第3次国际卒中试验的公布,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和年龄范围被进一步扩大,同时更加强调静脉溶栓的重要性~([2-3])。近年来,动脉内取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被新版美国卒中协会卒中急性期治疗指南所推荐~([4]),但动脉内取栓是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进行,且仅能在部分有条件的医疗中心完成。因此,对于大多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  相似文献   

2.
AcT(Alteplase Compared to Tenecteplase)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在发病4.5 h内使用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不逊于阿替普酶。治疗时间对阿替普酶临床转归的影响众所周知, 但替奈普酶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尚不清楚。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Singh等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是否因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而有所不同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正>应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时间窗的限制,使得很多病人难以获益。虽然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Ⅲ(ECASSⅢ)延长了静脉溶栓的时间窗,但国内溶栓比例仍不足2%~([1])。觉醒型卒中(wake-up strokes,WUS)是指睡觉时无新发卒中症状,但觉醒后被病人本人或目击者发现有卒中症状的急性脑梗死。由于发病时间的不确定性,目前我们仍以"最后看上去是正常的"作为其卒中起点,因此WUS病人绝大部分是被排除在溶栓治疗之外的。研究表明:应用DWI/FLAIR不匹配可以评估WUS病人的发病时间,WUS病人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老年(60~7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是否联合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在静脉溶栓后2 h启用静脉泵入替...  相似文献   

5.
在对疑似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之前,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至关重要。但是,存在早期缺血征象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的出血风险会增高,而且先前存在的结构性征象(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很常见)对阿替普酶治疗反应的影响尚不清楚。国际卒中试验(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IST)-3协作组进行了一项二次分析,旨在探讨颅脑CT 征象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转归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及各TOAST亚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2021年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中度AIS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150例。按照TOAST分型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别分为小动脉闭塞型(SAO)、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已知原因型+不明原因型(其他)亚组,其中常规SAO亚组70例、常规LAA亚组45例、常规CE亚组30例、常规其他亚组5例,替罗非班SAO亚组60例、替罗非班LAA亚组51例、替罗非班CE亚组33例、替罗非班其他亚组6例。常规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 h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及各常规亚组与替罗非班亚组入院时、治疗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安全性指标[颅内出血(I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治疗7 d后NIHSS...  相似文献   

7.
正(接第4期)3.7机械取栓3.7.1符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应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即使正在考虑血管内治疗。推荐等级Ⅰ,证据水平A,改写自2015版血管内治疗指南。3.7.2对于考虑进行机械取栓的患者,不应因静脉溶栓后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而延误机械取栓。推荐等级Ⅲ:有害,证据水平B-R,修订自2015版血管内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许昌市鄢陵县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每组40例。阿替普酶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及溶栓治疗后1、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静脉溶栓治疗后30 d预后;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7、14 d NIHSS评分低于尿激酶组(P0.05)。(2)溶栓治疗后30 d,阿替普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尿激酶组(P0.05)。(3)尿激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与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许多卒中患者可从溶栓治疗中受益,但需要在发病后尽快使用。如果在发病4.5h内应用,阿替普酶紧急治疗可显著提高转归良好的机会,但延迟治疗会减少获益。研究显示,由专科医生快速识别和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对于减轻后续残疾程度至关重要。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服务处的Emberson等认为,阿替普酶治疗是一种限制卒中患者残疾程度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期间过敏反应的表现,以提高对此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分析本院2例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现过敏反应的症状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出现皮疹及血管源性水肿需高度重视,早期停药以及抗过敏治疗可控制过敏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r-PA)和阿替普酶(rt-P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心内科收治的80例无溶栓禁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瑞替普酶治疗组40例,给予静脉推注瑞替普酶.阿替普酶治疗组40例,给予先静脉推注后静脉泵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观察患者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瑞替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临床资料情况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与rt-PA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和80%(P>0.05);在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方面两药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上两种药都有轻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同,但瑞替普酶更经济、操作更简便、更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国产瑞替普酶和进口阿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溶栓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STEMI患者,根据溶栓药物不同分为国产瑞替普酶治疗组52例,进口阿替普酶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心功能、出院存活率、住院天数、出血率、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脏骤停、心衰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两组在再通率、心功能恢复、出院存活率、住院天数、出血率、低血压、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脏骤停发生率、心衰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瑞替普酶和进口阿替普酶治疗STEMI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国产瑞替普酶使用简便、易操作,更适合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中常见的间叶性肿瘤~([1])。GIST发病与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PDGFRα的异常激活有关~([2])。伊马替尼为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预防和治疗GIST术后复发及转移具有确切疗效,可使GIST术后临床获益率达到84%~([3])。然而,一部分初期对伊马替尼敏感的患者可能在后续治疗中出现耐药性,4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53例患者中33例(62.26%)为前循环缺血,20例(37.74%)后循环缺血,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38例(71.70%),恢复不良15例(39.47%)。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阻塞动脉血管开通及部分开通35例,完全闭塞18例,与治疗前完全闭塞2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5,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神经功能良好50例(94.34%),神经功能不良3例(5.66%),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χ2=70.173,P0.05)。结论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显著效果,其中临床疗效判断指标可选用脑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批判性回顾和评估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各项资格标准(适应证/纳入标准和禁忌证/排除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在一般和特殊临床状况下与阿替普酶治疗相关的定性和定量风险,确定关于这些资格标准的未来研究重点,从而为拓展阿替普酶的安全和合理使用以及改善卒中转归提供可能.方法 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根据其以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名,并通过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和AHA手稿监督委员会批准.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参考已发表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病残和死亡报告、临床和公共卫生指南、权威声明、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来总结现有的证据,指出现有知识的差距;如果合适,则根据AHA标准做出推荐.写作组全体成员均有机会进行评论并审核本声明的最终版本.本声明经过AHA内部的广泛同行评议以及卒中委员会领导层和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的审查,然后获得AHA科学顾问与协调委员会的批准.结果 在回顾现有的文献后发现,支持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各项排除标准的证据等级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排除标准已进行过广泛的科学研究,例如在老年卒中患者、严重卒中患者、伴有糖尿病或高血糖的卒中患者以及CT扫描提示轻微早期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可明确获益.另一些排除标准(例如近期颅内手术史)可能仅基于常识和合理的判断,不太可能通过临床随机试验评估其安全性.其他大部分禁忌证或警告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然而,每项排除标准对阿替普酶应用的不同影响不仅取决于其背后的证据,而且还取决于该排除标准在卒中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同一患者同时存在多项排除标准的可能性以及不同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唯一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在发病后3 h以上用药时,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确定.德国海德堡大学的Hacke领导的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对卒中发病后3~4.5 h静脉阿替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