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013年各国指南明确指出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唯一被证实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的有效方法,但中美2015年中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存在一定差异,汇总如下。血管内治疗是否可以替代静脉溶栓?2015年中国指南推荐:机械取栓推荐使用机械取栓治疗发病6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发病4.5 h内者则可在足量静脉溶栓基础上进行(Ⅰ级推荐,A级证据);  相似文献   

2.
正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发表研究,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的标准治疗方法~([1])。随着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Ⅲ和第3次国际卒中试验的公布,静脉溶栓的时间窗和年龄范围被进一步扩大,同时更加强调静脉溶栓的重要性~([2-3])。近年来,动脉内取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被新版美国卒中协会卒中急性期治疗指南所推荐~([4]),但动脉内取栓是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进行,且仅能在部分有条件的医疗中心完成。因此,对于大多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  相似文献   

3.
在第七届 ACCP 抗栓与溶栓指南中指出,链激酶、阿尼普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或替奈普酶均可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而对发病后≤6小时就诊的患者.推荐使用阿替普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许昌市鄢陵县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阿替普酶组,每组40例。阿替普酶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及溶栓治疗后1、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静脉溶栓治疗后30 d预后;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7、14 d NIHSS评分低于尿激酶组(P0.05)。(2)溶栓治疗后30 d,阿替普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尿激酶组(P0.05)。(3)尿激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与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阿替普酶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尿激酶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各5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阿替普酶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3年以来,有多项大型血管内治疗研究结果发布,2015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在2013版指南基础上对血管内治疗内容进行了更新,明确推荐特定患者采用支架取栓器进行血管内治疗,其更新要点如下:1、满足下列条件的患者应接受支架取栓器血管内治疗(Ⅰ类推荐;A级证据,新推荐):a脑卒中发病前mRS评分为0分或1分;b急性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自《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发布以来,国内取栓治疗热潮逐渐兴起。基于最新研究证据,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现将血管内治疗方案推荐要点介绍如下。1.发病6 h内,符合以下标准时强烈推荐机械取栓治疗: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0~1分;缺血性卒中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引起;年龄≥18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ASPECTS评分≥6分(Ⅰ类推荐,A级证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急性期治疗取得长足进展,自2015年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被美国和中国相关指南推荐以来,静脉溶栓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为进一步规范我国AIS静脉溶栓方式,提高静脉溶栓率,使更多AIS患者通过静脉溶栓获益,中国卒中学会发布了此科学声明。1 AIS患者静脉溶栓时间和用药推荐AIS发病4.5 h内,推荐具备静脉溶栓适应证的患者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且溶栓越早,获益越  相似文献   

10.
AcT(Alteplase Compared to Tenecteplase)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在发病4.5 h内使用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不逊于阿替普酶。治疗时间对阿替普酶临床转归的影响众所周知, 但替奈普酶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尚不清楚。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Singh等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是否因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而有所不同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血栓切除术前,血管内注射阿替普酶的益处和风险尚不确定。方法:我们在中国41所高等专科护理中心进行了一项试验,以评估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加或不加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单纯血管内取栓术(单纯取栓组)和血管内取栓术之前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剂量为0.9mg/kg,并于术后4.5h内给药(联合治疗组)。非劣效性初步分析评估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范围0~6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阻塞冠脉再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塞冠脉再通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因受限于较窄的治疗时间窗、低再通率等因素,部分患者并未获得显著的疗效。血管内机械取栓的出现不仅扩大了治疗时间窗,而且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高的再通率。目前对桥接治疗(采取静脉溶栓后再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与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尚存争议,本文针对桥接治疗与直接取栓治疗的优势与局限、临床证据、随机对照试验等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发病4.5h内进行静脉溶栓仍然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有效方法。对于不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静脉溶栓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经动脉机械取栓装置能实现迅速和完全的血管再通,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文章对近年来机械取栓装置相关的技术演变和临床试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4.5 h内给予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改善预后~([1-2])。尽管阿替普酶的有效性被证实,但因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 ICH),其应用受到限制。sICH的发生率在不同患者和不同sICH定义中不同,一般波动于2%~7%~([3])。阿替普酶相关sICH的治疗基于专家共识和小样本病例系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批判性回顾和评估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各项资格标准(适应证/纳入标准和禁忌证/排除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在一般和特殊临床状况下与阿替普酶治疗相关的定性和定量风险,确定关于这些资格标准的未来研究重点,从而为拓展阿替普酶的安全和合理使用以及改善卒中转归提供可能.方法 写作组成员由委员会主席根据其以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名,并通过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和AHA手稿监督委员会批准.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参考已发表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病残和死亡报告、临床和公共卫生指南、权威声明、个人文件和专家意见来总结现有的证据,指出现有知识的差距;如果合适,则根据AHA标准做出推荐.写作组全体成员均有机会进行评论并审核本声明的最终版本.本声明经过AHA内部的广泛同行评议以及卒中委员会领导层和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的审查,然后获得AHA科学顾问与协调委员会的批准.结果 在回顾现有的文献后发现,支持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各项排除标准的证据等级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排除标准已进行过广泛的科学研究,例如在老年卒中患者、严重卒中患者、伴有糖尿病或高血糖的卒中患者以及CT扫描提示轻微早期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可明确获益.另一些排除标准(例如近期颅内手术史)可能仅基于常识和合理的判断,不太可能通过临床随机试验评估其安全性.其他大部分禁忌证或警告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然而,每项排除标准对阿替普酶应用的不同影响不仅取决于其背后的证据,而且还取决于该排除标准在卒中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同一患者同时存在多项排除标准的可能性以及不同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r-PA)和阿替普酶(rt-P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心内科收治的80例无溶栓禁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瑞替普酶治疗组40例,给予静脉推注瑞替普酶.阿替普酶治疗组40例,给予先静脉推注后静脉泵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观察患者溶栓再通时间、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瑞替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临床资料情况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与rt-PA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和80%(P>0.05);在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方面两药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上两种药都有轻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同,但瑞替普酶更经济、操作更简便、更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期间过敏反应的表现,以提高对此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分析本院2例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现过敏反应的症状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出现皮疹及血管源性水肿需高度重视,早期停药以及抗过敏治疗可控制过敏症状。  相似文献   

19.

从1995 年起,静脉溶栓治疗就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在 中国仅有4%~5% 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机会接受到静脉阿替普酶的治疗。文章简介中国静脉溶栓治疗之现状,探讨 目前存在的问题、相关因素、变化趋势,并罗列了近几年来出现的“卒中地图”等中国特色的急救模式,对国内静脉溶 栓治疗发展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44例使用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有效率,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显著改善,而护理有效率显著提高,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溶栓前后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