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并统计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200例资料,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出现破裂出血与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是否多发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烟酒史、糖尿病、动脉瘤直径、形状以及家族史有关(P<0.05);将以上相关因素带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和糖尿病(P<0.05)是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应该主动改变生活习惯,积极治疗相关老年疾病,定期随访,及时复诊,并积极接受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IA)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通过对IA病例进行分析,探讨IA高危因素,为更好的进行动脉瘤的临床决策和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动脉瘤组,208例非颅内动脉瘤的其他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瘤组年龄更高,吸烟史、高血压和女性绝经史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和女性绝经史与颅内动脉瘤破裂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和女性绝经史可能是诱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大小、数目、动脉瘤颈宽窄、手术时机、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78例患者320个动脉瘤中,81例患者8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发生率为25.3%。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宽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及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是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OR=1.549,P=0.029)、动脉瘤大小(OR=1.158,P=0.007)、手术时机(OR:0.699,P=0.038)、宽颈动脉瘤(OR=0.524,P=0.028)是术中存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临时阻断夹的应用是独立的保护因素(OR=2.244,P=0.008)。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主要与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动脉瘤颈宽窄和临时阻断夹的应用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30例自发性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结果。按Sundt标准评定:满意18例,良好3例,差0例,死亡9例。认为开颅夹闭术是颅内动脉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患者经济状况好且微导管能到位时,栓塞治疗也是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有研究显示,采用分流的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从早期的结果看很有前景。但近来发现,似乎成功的治疗,实际上伴随着动脉瘤迟发性出血的风险。Virginia等分析了采用分流方法治疗的7例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S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案。方法对120例经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组前循环动脉破裂率8.42%(8/95)低于后循环动脉48.00%(12/25)(P0.05);规则囊状、多分叶伴子瘤、多分叶无子瘤破裂率分别为10.81%(8/74)、21.42%(6/28)、36.84%(7/19),规则囊状破裂率与多分叶无子瘤差异显著(P0.05);两组动脉瘤直径3 mm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动脉瘤宽颈、窄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部位、大小是颅内脉瘤栓塞术中破裂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瘤形态是非独立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危险因素主要为动脉瘤部位及大小。  相似文献   

8.
9.
《内科》2020,(4)
目的探讨脑栓塞抗凝治疗患者颅内微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栓塞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栓塞抗凝治疗患者颅内微出血的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栓塞抗凝治疗患者并发颅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栓塞抗凝治疗患者颅内微出血的发生率为64.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有高血压病史、血糖≥8 mmol/L、NIHSS评分≥10分、CT检查显示存在脑梗死病灶的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后颅内微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血糖≥8 mmol/L、NIHSS≥10分、CT检查显示早期存在脑梗死是脑栓塞抗凝治疗患者并发颅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栓塞抗凝治疗患者颅内微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年龄≥65岁、有高血压病史、血糖≥8 mmol/L、NIHSS≥10分、CT检查显示早期存在脑梗死是患者并发颅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年(18~44岁)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1172例,其中青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12例(9.6%),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基于头部CT血管成像(CTA)和(或)全脑DSA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6例,对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发现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量饮酒、围术期血糖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动脉瘤多发以及脑血管痉挛,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和大量饮酒、围术期血糖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动脉瘤多发以及脑血管痉挛有关,临床上应注意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预防和减少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09年12月之间35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经验,将诱因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35例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诱因包括高血压、用力排便、情绪异常、吸烟、季节变换等,并且针对上述诱因进行相应护理是护理的重点.结论 控制血压、心理护理、合理饮食指导、绝对卧床休息和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预防和减少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77例,742例接受单纯弹簧圈填塞治疗,135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共2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继续快速填塞弹簧圈,然后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腰大池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等处理方法。出院后半年进行临床随访。结果单纯弹簧圈填塞治疗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为1.9%(14/742),支架辅助填塞治疗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为6.7%(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8,P=0.001)。23例术中破裂的患者中,10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5例存活,5例死亡;7例接受腰大池引流,5例存活,2例死亡;6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全部存活。术后半年共随访13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4例,1分2例,2分2例,3分4例,4分1例。结论单纯弹簧圈填塞治疗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低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因病情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117例,其中Hunt—Hess分级(Ⅰ~Ⅲ)级97例,Ⅳ级12例,Ⅴ级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开颅手术6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56例。结果 手术治疗组中(Ⅰ~Ⅲ)级病人53例,术后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死亡1例;手术组中Ⅳ级、Ⅴ级8例,3例术后因脑梗死死亡,2例遗留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介入治疗组中(Ⅰ~Ⅲ)级病人44例,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短暂性偏瘫3例,永久性精神症状1例;Ⅳ级、Ⅴ级病人12例,其中1例介入治疗后死亡。结论 在动脉瘤形态既适合手术治疗又适合介入治疗的情况下,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病人手术与介入疗效相似,并发症发生率接近,但脑肿胀明显的Ⅳ级、Ⅴ级病人,血管内治疗较手术易于操作,风险较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年龄≥60岁)520例,随访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根据是否发生介入治疗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相关性血栓栓塞事件、术后早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新发硬膜下出血或脑实质出血),分为并发症组68例和无并发症组(452例)。通过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20例动脉瘤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2.207,95%CI:1.149~4.240,P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OR=4.287,95%CI:2.048~8.971,P0.01)、Fisher分级Ⅲ~Ⅳ级(OR=2.686,95%CI:1.483~4.865,P0.01)、宽颈动脉瘤(OR=2.884,95%CI:1.511~5.505,P0.01)、动脉瘤有小阜(OR=4.560,95%CI:2.500~8.321,P0.01)、动脉瘤3 mm(OR=5.748,95%CI:2.122~15.570,P0.01)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高Hunt-Hess分级、高Fisher分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有小阜、微小动脉瘤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213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再出血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因素进行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统计两组患者动脉瘤复发率和格拉斯哥(GC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GCS3-8分、Hunt-HessⅣ级、伴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中期手术、术后躁动和术后情绪起伏大是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且存活患者预后水平较差(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患者预后具有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应用,使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达到甚至超过了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效果。而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内实施栓塞治疗的效果报到不多。1999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66例UIA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1个月内发生癫痫22例,未发生癫痫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IA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癫痫组患者术前癫痫史比例、大脑中动脉瘤比例以及术后新发脑梗死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癫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癫痫药物使用史、颅内肿瘤及卒中史、动脉瘤最长径、动脉瘤形态、多发动脉瘤、支架使用、术中破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术前癫痫史(OR=9.282)、大脑中动脉瘤(OR=6.647)是血管内治疗后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术前有癫痫史及大脑中动脉瘤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