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想象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镜像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远端运动功能、痉挛和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5例卒中12个月以内的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单双的顺序,分为运动想象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物理疗法、理疗、作业疗法,2~5h/d,5d/周。运动想象训练组辅助镜像疗法,对照组辅助无镜像疗法的训练(完全避开视觉的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min/次,2次/d,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进行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手运动功能评定、痉挛评定(MAS)和功能独立评定(FIM)中自我照顾的评分。两组在治疗后4周和第1、3、6个月,评价Brunnstrom、MAS和FIM评分改变。对出院后继续自我练习3个月的2例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表面肌电图检查。结果①治疗后4周,运动想象组Brunnstorm、FIM评分分别增加0.6±0.5和3.8±1.9,对照组分别增加0.1±0.6和1.5±2.6;两组Brunnstorm增加值比较,t=2.69,P〈0.05;两组FIM增加值比较,t=3.03,P〈0.01。在痉挛方面,MAS评分运动想象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减少0.2±0.4和0.1±0.3。运动想象组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②运动想象训练组在治疗后1、3、6个月,Brunnstrom和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③表面肌电图检查显示,当进行腕背伸运动时,桡侧腕伸肌群活动比尺侧腕屈肌群活动明显。④头部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运动想象训练组患者在患侧第一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均有高信号显示。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提高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和降低手致残率的疗效显著,但对缓解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机器手对卒中慢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一般康复治疗或康复机器手治疗的效果。一般康复组患者(7例)在康复医学门诊接受为期4周,3次/周,30 min/次的一般性康复训练,同时还进行5次/周,1 h/次的家庭康复训练;机器手康复组(8例)接受与一般康复组相同时长的一般性康复训练,同时进行5次/周,1 h/次的机器手辅助训练。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MAS)、Wolf运动功能评价(WMFT)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机器手康复组的MAS评分明显降低,WMFT中的"时间"明显缩短,"功能评分"明显提升;FMA-UE中,"上肢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手"评分明显提高;FMA总分明显提高,康复前后分别为(40±14)、(47±14)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般康复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进行4周康复后的效果比较,FMA-UE中"手"项目评分及WMFT中"治疗效应"机器手康复组优于一般康复组(均P0.05)。结论康复机器手可有效降低患者上肢的痉挛,对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效果,但对腕部的运动康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机器手对慢性期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门诊卒中偏瘫患者31例,根据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机器手康复组(16例)和一般康复组(15例)。一般康复组接受一般性康复训练,3次/周,30 min/次,同时进行家庭康复训练,5次/周,1 h/次;机器手康复组接受一般性康复训练,3次/周,30 min/次,同时进行机器手辅助训练,5次/周,1 h/次。两组训练周期均为4周。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Wolf运动功能评价(WMFT)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UE),对上肢肌张力评价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MAS)。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机器手康复组中位数时间明显缩短[7.1(2.4,93.8)s比13.1(3.7,99.5)s],功能评分明显提升[(45±13)分比(38±11)分],上肢功能评分明显提高[(28±7)分比(25±7)分],腕手部中位数评分明显提高[15(10,19)分比9(5,14)分],FMA-UE总分明显提高[(46±12)分比(38±12)分],MAS评分明显降低[3(2,5)分比5(4,8)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般康复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周康复训练后,机器手康复组比一般康复组腕手部中位数评分[15(10,19)分比6(5,12)分]、治疗效应[-5.5(-10.8,-3.2)比0.0(-1.0,3.0)]、MAS[3(2,5)分比5(4,6)分]均有改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康复机器手可有效提高卒中后慢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对腕手部运动功能提升有明显效果,并可控制上肢肌张力的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卒中偏瘫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30例首次发病的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4例患者退出,最终26例患者完成研究,每组1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有氧运动训练,每天1次,每次30 min,共训练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峰值分钟通气量(VEpeak)]以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1)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VO2peak、AT、VEpeak均明显提高[分别为(16±4)ml/(kg·min)比(13±3)ml/(kg·min)、(12.9±2.5)ml/(kg·min)比(10.0±2.7)ml/(kg·min)、(41±12)L/min比(34±9)L/min;t值分别为9.668、4.328、3.662,均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VO2peak、AT、VEpeak比较[分别为(14±4)ml/(kg·min)比(14±4)ml/(kg·min)、(11.8±2.6)ml/(kg·min)比(11.5±2.9)ml/(kg·min)、(29±8)L/min比(28±6)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63、0.583、0.314,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O2peak、AT、VEpeak差值分别为0.4(0.2,0.6)、0.1(-0.5,0.7)ml/(kg·min)和0(-2.5,5.0)L/min,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VO2peak、AT、VEpeak差值分别为3.0(2.2,3.9)ml/(kg·min)、2.7(1.8,5.3)ml/(kg·min)、7.0(1.0,13.0)L/min,两组间治疗前后VO2peak、AT、VEpeak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287、3.721、2.236,均P0.05)。(2)FMA评分与BI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BI均明显提高[分别为(70±24)分比(52±28)分、(78±20)比(60±28);t值分别为4.076,4.239,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B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分别为(68±25)分比(60±27)分、(69±22)比(59±26);t值分别为3.168,5.436,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I差值分别为5.0(2.0,12.0)分、10.0(5.0,15.0),试验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I差值分别为10.0(4.5,32.0)分、11.0(10.0,2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93、1.352,均P0.05)。结论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有氧运动训练,能够提高其心肺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大脑功能重组和大脑可塑性理论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出现了多种以脑可塑性理论为基础的康复方法,如强制性运动疗法[1]、运动想象疗法[2]、任务导向性训练等[3]。这些方法较传统的康复治疗有显著的优越性[4-5],但高人工消耗以及操作的复杂性依然难以规避[6-7]。为尝试解决上述问题,机器人辅助技术的研发应运而生。美国机器人协会定义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  相似文献   

6.
<正>人手所具有的复杂运动功能既依赖于其解剖结构,更需要精确的神经控制。研究手功能的神经调控对进一步认识中枢神经系统对复杂运动的调控过程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卒中后患侧大脑半球的运动皮质对健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卒中后出现健侧大脑半球过度活跃~([1])。在卒中慢性期,处于失衡状态是患侧大脑半球的皮质运动区功能重组的障碍之一。因此,若达到促进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目的,一方面需增加受损脑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穿戴膝控制矫形器进行康复治疗对中老年重度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28例下肢本体感觉受累和(或)合并单侧空间忽略的偏瘫患者,分为矫形器组(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佩戴膝矫形器进行直立体位治疗,14例)和对照组(包括直立位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14例)2组。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1月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runel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划线试验和改良Barthel指数等对患者的运动、平衡、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1月后2组间比较,除划线试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外,Brunel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矫形器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膝控制矫形器对重度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性活动能力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可积极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音乐节奏刺激(RAS)辅助康复训练中,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8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4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试验组患者RAS,连续治疗30 d。对两组患者均于第1、15、30天采用Fugl-Meyer评分与足印法对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进行评价。结果 (1)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经过30 d的康复治疗,各项指标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现为患者跨步长增加,分别增加29.5%和52.4%;患健两侧步长差缩短,分别缩短32.2%和42.5%;步频加快,分别加快9.5%和15.7%;最大步行速度加快,分别加快18.9%和29.5%。(2)试验组Fugl-Meyer积分在第15、30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第30天Fugl-Meyer积分高于同组第15天(P0.05);试验组第30天步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S能够在短期内改善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
偏瘫病人肩腕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杨传东杨福云(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康复医学科,长春130011)崔岚(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肩腕手综合征是偏瘫病人较常见的以手腕浮肿、手功能障碍、肩关节疼痛为主症的一组症候群。一般认为是由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  相似文献   

10.
按照惯例,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院内治疗的组成部分。不过,为早期出院患者提供家庭康复的服务已经开展[支持性早期出院(earlysupporteddischarge,ESD)]。英国格拉斯哥公立医院的Langhorne等对这类服务的效果和成本进行了评价。他们对参加随机试验的患者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这些试验对在医院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或旨在缩短住院时间在社区提供康复和支持的任何一种ESD服务干预进行比较。主要转归指标是预先确定的随访期结束时的死亡或生活依赖。最后获得了11项试验(1597例患者)的转归资料。ESD服务主要由多学科专业人员康复综合小组向经过选…  相似文献   

11.
卒中康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卒中的诊治手段不断发展,死亡率下降,但卒中后残疾率却增加了,因此,卒中的康复越来越受重视,卒中康复的目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之重返社会,其主要内容包括卒中的评价,并发症和相关疾病的处理,康复训练,防止卒中再发,卒中后神经心理问题的处理和卒中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卒中康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卒中的诊治手段不断发展,死亡率下降,但卒中后残疾率却增加了。因此,卒中的康复越来越受重视。卒中康复的目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之重返社会,其主要内容包括卒中的评价、并发症和相关疾病的处理、康复训练、防止卒中再发、卒中后社会心理问题的处理和卒中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常规进行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组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2个月时分别测定患侧手指(除拇指)屈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手指共同屈伸总主动关节活动范围(TAM)和用Fug-lMeyer评估表(FMA)对患侧手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每组治疗前后手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手指肌电(EMG)幅值、TAM和FMA积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5,(5)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正确的护理管理模式尽快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残疾状态,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本文就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种类、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住院治疗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者(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60名)及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加病情稳定后由康复专业人士进行规律训练6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效果96.95%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效果6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综合治疗在脑卒中治疗上发挥很好的效果,明显缓解患者偏瘫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偏瘫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功能障碍,偏瘫患者上肢的预后如何对日常生活活动(ADL)的恢复与改善和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恢复不仅涉及到运动功能问题,而且还涉及心理问题,偏瘫上肢的心理问题除涵盖一般偏瘫病人的心理问题外,还因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障碍特点而有其特殊性。其中主要包括由于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较下肢缓慢,偏瘫患者上肢伴发的失认、失用以及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心理问题,正确地处理好这些心理问题将有助于偏瘫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165例脑卒中发病1周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被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79例和普通治疗组86例,治疗3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法和Fugl—Meyer法对两组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Barthel、Fugl-Meyer积分评分、血清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康复型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软瘫期偏瘫患者患肢无任何运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就脑卒中软瘫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障碍都是造成卒中患者功能残疾的重要原因。然而,与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相比,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常被忽视,尤其在老年卒中患者。老年人脑细胞逐渐退化,代偿能力差,卒中后恢复缓慢;老年人也常伴耳聋失语、视野缺损,卒中后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使其不能理解动作要领,不能很好地与康复师沟通;老年患者常有失落感、挫折感,主动参与性差,康复欲望低,不能很好地配合康复训练。高龄老人的康复治疗的成本较高,且高龄老人的卒中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对康复治疗的价值还存有疑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我院住院并已出院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健康教育,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治疗师实施社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并在干预前后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FCA、MBI、GQOL-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组FCA、MBI、GQOL-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有助于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功能恢复,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