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4例AMI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根据冠脉再通标准判断,14例AMI患者,冠脉再通10例,再通率71.43%,其中10例发病6h以内溶栓再通8例,再通率80%;4例发病6~24h溶栓再通2例,再通率50%。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MI患者选用rt-PA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 2 0例AMI患者应用rt PA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 ,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 :① 2 0例AMI患者 ,冠状动脉再通 12例 ,再通率 6 0 %,其中发病 6h以内溶栓再通率 87.5 %(7/ 8) ,发病 6~ 2 4h溶栓再通率 4 1.7%(5 / 12 )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 6 5岁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 >6 5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rt 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宜提倡急诊室溶栓。 >6 5岁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们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后再通自然史及发生率几乎一无所知,因此作者对连续12例CVT患者进行了为期5年多的随访,对静脉窦再通与临床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对象和方法 1987~1993年间,皇家墨尔本医院收治的连续12例均经CT和MRI检查证实为非感染性CVT患者,按发病至确诊的时间长短将其分为急性(<48 h),亚急性(48 h~1个月)和慢性(>1个月)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阿替普酶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尿激酶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各5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阿替普酶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26例。其中观察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未进行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发病6 h内进行溶栓患者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发病后6~12 h进行溶栓的患者(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加入静脉溶栓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时采用静脉溶栓疗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8例,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分别记录两组症状发生率、血管再通率,并探讨溶栓时间与血管再通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69.23%(27/39),明显高于对比组5.13%(2/39),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中6 h内再通率87.50%(21/24),明显高于6h~12 h的40.00%(6/15)。结论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心肌梗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并降低各类临床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36例急诊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1)36例AMI患者中获得冠脉再通23例,再通率为63.9%;其中发病≤6 h溶栓再通率21/27(77.8%),发病>6h溶栓再通率2/9(2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使更多的AMI病人及早赢得时间,得到有效治疗,挽救更多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VT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主要转归指标为治疗后6个月时的功能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次要转归指标包括受累静脉窦再通率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52例CVT患者,其中达比加群酯组34例,华法林组118例。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功能转归良好率(94.1%对93.2%;χ^2=0.043,P=0.836)以及受累静脉窦再通率(94.1%对93.2%;χ^2=0.043,P=0.83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比加群酯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8.8%对27.1%;χ^2=4.985,P=0.026),两组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对16.1%;χ^2=0.618,P=0.432),但达比加群酯组严重出血发生率有显著低于华法林组的趋势(0%对11.0%;Fisher精确检验P=0.074)。达比加群酯组无死亡病例,华法林组死亡2例,其中1例妊娠期女性患者在治疗4个月时死于CVT复发,1例男性患者在治疗2个月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对1.7%;Fisher精确检验P=1.000)。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CVT的有效性不逊于华法林,且出血并发症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AMI患者早期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与55例AMI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6h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76.0%和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早期溶栓24h内T波倒置提示冠脉再通,早期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的疗效,降低病死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再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过往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配为每组3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形式。对照组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在进行治疗之后的2个小时的时间,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人数是19例,出血人数是1例,再通率是52.78%;对照组冠状动脉再通人数是7例,出血人数是4例,再通率是19.44%;在进行治疗之后的6个小时的时间,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心力衰竭3例,再通个数10例,再通率是27.78%;对照组患者死亡11例,心力衰竭17例,再通个数2例,再通率是5.56%。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2小时以及6小时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要高于对照组,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再通率,较低的死亡率,较少的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静脉溶栓组(≤6h)30例和延迟静脉溶栓(3~12h)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溶栓组再通率为90.0%,延期溶栓组再通率为66.7%,早期溶栓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延迟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的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以及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血管未通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十分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的64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小时、12小时血管再通率、血管未通率以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小时、12个小时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对降低个体患者死亡率、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rt-PA静脉溶栓与再灌注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rt-PA静脉溶拴治疗的AMI患者的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再灌注心律失常判断临床再通。结果:32例AMI患者中21例临床判断再通(再通率65.6%),17例(81%)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类型多种,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38.1%),较未通组患者显著增多(P<0.01)。结论:AMI溶栓治疗的再通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常见。它是提示再灌注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功行心肺复苏术的AMI患者83例,根据是否行静脉溶栓治疗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术后2周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术后2周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术后AMI患者行积极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影响。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梗死前有心绞痛组和梗死前无心绞痛组,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部分病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两组再通率分别为74%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冠脉再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除颤成功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58例AMI早期(2 h 内)室颤患者采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法复律成功后,随机应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观察其再通率,并发症,2周内死亡率,并于2周后进行心功能评估。结果:血管再通率81%,无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心功能评估满意。结论:AMI早期(2 h内)室颤患者在复苏成功后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90min未通补救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2例AMI患者分别行直接PCI术(38例)和64例接受rtPA(爱通力)或尿激酶静脉溶栓,限定自溶栓开始后90min内仍未再通者立即行补救性PCI,溶栓再通者则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治疗方案。对以上两种方法的再通率、并发症、一个月后的左室射血分数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静脉溶栓和90min内补救PCI顺序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直接PCI组再通率为94.7%(36/38),静脉溶栓 补救PCI组90min溶栓再通率为31.3%(20/64),补救PCI再通率为95.5%(42/44);直接PCI组2例于支架置入后出现无再流现象,补救PCI组1例出现无复流,静脉溶栓再通到择期介入治疗前无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闭塞;直接PCI组消化道出血1例,补救PCI组2例出现血尿。延迟PCI组1例出现脑出血后死亡。1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直接PCI组平均为58.2%,静脉溶栓未通 补救PCI组57.4%,溶栓再通 延迟PCI组为61.3%(P>0.05)。12h以内再通者LVEF为63.2%,12h以后再通者LVEF为51.3%(P<0.05).结论静脉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是合理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与时间限定性补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PCI)顺序疗法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入院的102例AMI患者中,44例接受直接PCI治疗,58例首先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限定自溶栓开始90 min内仍未再通者立即行补救性PCI,溶栓再通者则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治疗方案.对以上两种方法的再通率、并发症、第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静脉溶栓与时间限定性补救PCI顺序疗法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直接PCI组再通率95.45%(42/44),静脉溶栓+拟行时间限定性补救PCI组90 min内溶栓再通率32.76%(19/58),补救PCI再通率97.43%(38/39);直接PCI组2例于支架置入后出现无或缓再流现象,静脉溶栓未通+时间限定性补救PCI者1例出现缓再流现象,静脉溶栓再通者至择期介入诊疗前无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闭塞;直接PCI组消化道出血2例,溶栓未通+补救PCI组1例出现血尿,无其它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第4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直接PCI组平均LVEF为59.5%,静脉溶栓未通+补救PCI组为58.8%,溶栓再通+延迟PCI组为60.4%(P>0.05),6 h以内再通者LVEF为62.7%,6 h以后再通者LVEF为56.8%(P<0.05).结论静脉溶栓与时间限定性补救PCI顺序疗法是AMI获得早期再灌注安全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在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溶栓治疗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 h后和6 h后,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