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事件健康风险(THRIVE)评分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再通成功率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61例,根据TICI评分分为再通良好组39例,再通不良组22例。治疗前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THRIVE评分,3个月后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并发症。结果再通良好组3个月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再通不良组(43.5%vs 9.1%,P=0.005),入院THRIVE评分和1周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再通不良组[(4.64±1.50)分vs(6.32±1.49)分,P=0.000;(12.86±10.94)分vs(21.02±16.35)分,P=0.02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HRIVE评分与再通不良、预后不良、死亡及肺部感染相关,与颅内出血不相关。THRIVE评分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颅内出血;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预测价值均高于NIHSS评分。结论 THRIVE评分与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血管再通成功、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及远期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其起病急、预后差,因此如何根据相关指标判断预后情况显得极为重要。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BAO患者53例,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28)及预后不良组(n=2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入院、治疗24 h、治疗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栓长度,血栓位置,血流再通分级,侧支循环分级,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ABAO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手术时间、血栓长度短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治疗24 h、治疗30 d 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血流再通分级、侧支循环分级优于预后不良组,病死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4 h NIHSS评分[OR=22.294,95%CI(2.989,166.275)]和侧支循环分级[OR=0.010,95%CI(0.001,0.151)]是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治疗24 h NIHS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是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机械取栓(MT)后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MT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211例为研究对象,比较MT后血管再通与未通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NIHSS评分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预测效能。结果术后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189例,未通22例。与血管未通患者比较,MT后血管再通患者NIHSS评分更低,手术时间更短,预后良好率更高,3个月后死亡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HSS评分(OR=0.803,95%CI:0.840~0.970,P<0.05)、手术时间(OR=0.985,95%CI:0.974~0.996,P<0.05)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NIHSS评分预测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AUC、截断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19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颈动脉穿刺入路对复杂手术路径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6例,均为复杂手术路径下采用颈动脉穿刺入路行Solitaire FR支架技术行动脉机械取栓术。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流再通时间、穿刺至血流再通时间、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等资料。采用取栓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分级、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脑出血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颈动脉穿刺取栓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1) 6例复杂路径患者行颈动脉穿刺后均成功实施取栓术,血管均再通,mTICI 2b级,其中4例达mTICI 3级;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2)术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未见夹层及血肿。术后24 h NIHSS评分2~22分,中位NIHSS评分12. 5 (9. 8,13. 8)分,低于入院时[评分8~22分,中位NIHSS评分18. 5 (13. 5,19. 8)分;Z=-2. 032,P=0. 042]。(3) 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3例,预后不良3例,其中死亡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对于复杂路径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使用颈动脉穿刺入路取栓治疗可快速建立手术通路,实现闭塞血管的有效再通,可尝试作为解决前循环复杂取栓路径、改善该类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判断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血管内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46例,血管内治疗前行全脑DSA完成CIS,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21例(≤2分),不良预后组25例(3分)。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治疗前收缩压、是否行静脉溶栓、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毛细血管充盈、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分级]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S对预后结局的影响。结果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治疗前收缩压、是否行静脉溶栓、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NIHSS[(15±3)分比(19±4)分]、ASPECTS[8(7,10)分比6(5,8)分]、毛细血管充盈良好85.7%(18/21,CIS 2~3分)比44.0%(11/25,CIS 0~1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363±42)min比(398±53)min]、术后血管再通[100.0%(21/21)比68.0%(1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S(OR=8.600,95%CI:2.670~33.800)和m TICI分级(OR=5.720,95%CI:12.170~22.300)是血管内治疗预后的预测因素。结论 CIS可用于评价脑组织灌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和血管再通良好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在血管内治疗时增加CIS评价,可作为挽救缺血脑组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经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采用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82例,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情况及治疗结果,经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闭塞部位及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取栓次数及行支架置入、行动脉溶栓、行静脉溶栓、行球囊扩张、术中应用替罗非班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修正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术前与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24 h颅内出血发生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部位[OR=5.003,95%CI(1.809,13.836)]、糖尿病[OR=4.948,95%CI(1.950,12.554)]、mTICI分级[OR=0.234,95%CI(0.079,0.696)]、术前NIHSS评分[OR=3.536,95%CI(2.385,5.243)]、术后24 hNIHSS评分[OR=3.127,95%CI(2.184,4.476)]、术后24 h颅内出血[OR=3.801,95%CI(1.297,8.621)]、血管再通[OR=0.217,95%CI(0.070,0.672)]是经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闭塞部位、糖尿病、mTICI分级、术前NIHSS评分、术后24 hNIHSS评分、术后24 h颅内出血及血管再通是经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50例AIS病人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8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基线临床特征、手术相关特征、术前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病人预后结果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两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情况、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OR=10.17,95%CI(1.648,69.715),P0.05]、术前ASPECT评分[OR=0.098,95%CI(0.024,0.046),P0.05]是影响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与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术前ASPECT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颅内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抽吸治疗近期预后。方法 选取284例发病24 h内老年颅内LVO所致AIS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血栓抽吸组(n=148)与支架取栓组(n=136),记录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术后24 h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死亡率,依据血栓抽吸治疗患者近期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血栓抽吸组与支架取栓组发病至再通时间、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穿刺至再通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取栓组(P<0.05),成功再通率、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支架取栓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24 h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及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再通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脑白质疏松程度、侧支循环分级、糖尿病及成功再通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10例,依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3分,49例),无效再通组(mRS评分≥3分,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ys C对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较高的血清Cys C水平(OR=1.007)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936)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该两指标均有预测无效再通的应用价值(AUC=0.922,AUC=0.884;P<0.05),联合两指标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AUC=0.962,P<0.05)。结论 血清Cys C水平和NIHSS评分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6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20例,均使用Solitaire AB型支架系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20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各10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基线后循环急性卒中预后早期CT评分(pc-ASPECTS)、发病时间、到院时间、静脉溶栓时间、穿刺时间、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以及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血管再通情况,对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24 h NIHSS评分及临床预后进行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危险因素、TOAST分型、pcASPECT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 20例患者中,17例(85. 0%)血管内机械取栓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分级达2b~3级,3例(15. 0%) m TICI分级2a级。基线和术后24h NIHSS评分中位值分别为21. 0(16. 0,27. 2)分和8. 5(0. 8,27. 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155,P=0. 031);预后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线:17. 0(15. 2,21. 5)分比27. 5(21. 2,35. 2)分,术后24 h:0. 5(0. 0,1. 0)分比27. 5(17. 0,34. 5)分;均P 0. 05]。两组静脉溶栓、术中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症状性颅内出血所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取栓次数、发病至再通时间中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术后90 d随访,20例患者中,4例(20. 0%)死亡(mRS评分6分),6例(30. 0%)中重度残疾(mRS评分3~5分),10例(50. 0%)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结论部分ABAO患者初步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可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预后,基线及取栓后24 h NIHSS评分较高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磁共振血管 造影,对预测大血管闭塞状况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发病6 h内完成磁共振血管造影的颈内动脉(ICA)系统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管闭塞位置,分为3组:无闭塞组38例、ICA闭塞组(ICA组,18例)、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组(MCA组,31例),均在MRI检查前进行NIHSS评分.结果 ICA组和MCA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无闭塞组(p<0.001).NIHSS评定项目中的意识水平提问(P<0.001,OR=7.5,95%CI:2.8~17.9)、凝视(P=0.01,OR=3.7,95%CI:1.4~10.1),下肢运动(P=0.01,OR=7.4,95%CI:1.3~13.1)、失语(P<0.001, OR=7.8,95%CI:2.9~20.7)与是否有大血管闭塞相关.NIHSS≥9分对预测ICA系统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最佳.结论 NIHSS评分的评估有助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短期内出血转化(HT)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43例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内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43例和非HT组100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延迟(OR=5.088,95%CI:1.050~24.650,P=0.043)、溶栓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6 s(OR=4.977,95%CI:1.126~21.992,P=0.034)、病变位置为前循环(OR=3.629,95%CI:1.059~12.427,P=0.040)、病因为心源性栓塞(OR=3.788,95%CI:1.312~10.939,P=0.020)、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3.788,95%CI:1.312~10.939,P=0.013)是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短期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OR=0.107,95%CI:0.0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后有临床意义再通(CM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并接受急性期静脉溶栓或动脉内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67例。以CMR为主要终点事件,根据是否有CMR,将患者分为有CMR组(92例)和无CMR组(175例)。采用秩和检验及Pearson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67例患者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年龄为60(51,69)岁,女性69例(25.8%),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发病至治疗时间为250(195,305)min,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0(6,15)分。有CMR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无CMR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OR=0.93,95%CI:0.88~0.98;P=0.01)、静脉溶栓(相对于动脉内治疗,OR=0.35,95%CI:0.17~0.73;P=0.01)和基线血糖(OR=0.87,95%CI:0.77~0.97;P=0.02)是CMR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静脉溶栓(相对于动脉内治疗)和高血糖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再通治疗实现CMR的负性影响因素,提示急性期的血糖干预及进行动脉内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发病4.5 h内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至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种方式(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置入)。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2分作为预后良好组(71例),3≤mRS≤6分作为预后不良组(108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等,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率为39.7%(71/179)。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年龄、病前1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NIHSS评分和溶栓前ASPECT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14)岁比(71±11)岁,8.4%(6/71)比1.9%(2/108),(16±6)分比(19±6)分,(9.5±1.0)分比(8.5±1.9)分,均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24 h颅内出血转化率、脑实质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3)分比(15±7)分,7.0%(5/71)比28.7%(31/108),0比12.0%(13/10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7,95%CI:1.014~1.081,P=0.005)、入院时ASPECTS评分(OR=0.382,95%CI:0.233~0.627,P0.01)、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OR=1.121,95%CI:1.050~1.196,P=0.001)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预后越差;入院时ASPECTS评分越高,对预后的保护性越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151例,预后终点为发病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其中0~2分(预后良好组)77例,≥3分(预后不良组)74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溶栓时间窗、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脑卒中分型、早期症状改善、溶栓后脑出血等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溶栓前血糖、C反应蛋白、溶栓前NIHSS评分≥9分、心房颤动、溶栓后脑出血等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62,95%CI:1.075~1.482,P=0.005)、OCSP(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OR=0.203,95%CI:0.066~0.628,P=0.006)、溶栓前血糖(OR=1.264,95%CI:1.042~1.532,P=0.017)、溶栓后24h症状改善(OR=25.764,95%CI:5.131~129.361,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溶栓前NIHSS评分、OCSP分型、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h症状改善等因素是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EAST)中接受机械取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为发病至治疗时间≤6 h,于术前经CT血管成像和(或)MR血管成像和(或)DSA证实。根据治疗后90 d mRS评分,将14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时间、卒中前mRS评分、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DRAGON评分、治疗方式的差异。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不同预后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RAGON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14(11,18)分比18(14,21)分],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71.1%(59/83)比50.0%(33/6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卒中史、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及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1.5)mmol/L比(8.2±3.3)mmol/L,(4.4±1.3)分比(5.2±1.4)分;均P<0.01];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卒中前mRS 0~1分比例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者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血糖水平、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10,16)分比19(16,24)分,168(126,134)min比239(210,295)min,199(183,285)min比275(260,345)min,(6.4±1.2)mmol/L比(9.0±2.4)mmol/L,(4.3±1.5)分比(6.1±1.2)分;均P<0.05];二者间其余基线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基线DRAGON评分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佳截断值为6分,其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入院时DRAGON评分可能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后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6例。神经功能恶化(ND)定义为住院72 h内任一时刻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基线NIHSS评分增加2分(ND2)或增加4分(ND4)。将患者分为ND2组(n=107)和非ND2组(n=339),或ND4组(n=62)和非ND4组(n=384)。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像学以及血液学资料的差异。结果 446例患者中,107例(24.0%)诊断为ND2,62例(13.9%)诊断为ND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D2患者和非ND2患者间住院时间、年龄、基线NIHSS评分、入院基线收缩压、责任动脉闭塞以及血液学检查中的白细胞、空腹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D4患者和非ND4患者间性别、年龄、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入院基线收缩压、责任动脉闭塞以及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114,95%CI:1.0481~1.185,P=0.001)、C反应蛋白(OR=1.014,95%CI:1.004~1.024,P=0.004)、责任动脉闭塞(OR=2.303,95%CI:1.152~4.606,P=0.018)与ND2独立相关;而年龄(OR=1.040,95%CI:1.011~1.070,P=0.006)、收缩压(OR=1.015,95%CI:1.003~1.027,P=0.018)、C反应蛋白(OR=1.016,95%CI:1.005~1.026,P=0.003)、责任动脉闭塞(OR=2.845,95%CI:1.291~2.269,P=0.009)与ND4独立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生ND与患者年龄、卒中严重程度、基线收缩压、C反应蛋白以及责任动脉闭塞关系密切。临床诊治中,及时完善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鉴别出早期易于进展恶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血压、就诊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病因分型、病变血管部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核心梗死及低灌注体积、术前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时间指标(包括发病至就诊时间、门诊至静脉溶栓给药时间、给药至动脉穿刺时间、门诊至动脉穿刺时间、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方法、取栓次数等,临床资料包括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术中末次造影血管mTICI分级(mTICI分级≥2b级定义为良好再通)、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24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直接抽吸技术(ADAPT)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卒中绿色通道中心接受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治疗的大血管闭塞病人14例,记录病人一般信息,术前及出院时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病情,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90 d随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4例病人采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血管内治疗,取栓次数中位数为1(1,2)次,其中2例取栓2次和1例取栓4次病人术中出现出血,1例取栓4次病人90 d随访mRS评分为4分,1例取栓3次病人随访最后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TICI血管再通分级,2a级1例,2b级6例,3级7例。术前NIHSS评分为15.0(17.5,19.5)分,与出院时NIHSS评分为5.0(7.5,8.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P<0.01)。术中未发现远端栓塞、血管夹层、动脉痉挛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90 d随访中,11例愈后良好,mRS评分0~2分;2例愈后不良,mRS≥3分。结论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大血管闭塞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依据临床症状及头颅CT结果分为非出血性转化组81例和出血性转化组21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临床预后,预后良好组46例(0~2分),预后不良组56例(3~6分)。溶栓前及溶栓后24h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及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转化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出血性转化组(P0.05,P0.01)。预后不良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53,95%CI:1.162~1.335,P=0.013)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OR=1.427,95%CI:1.374~1.526,P=0.006)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0.956,95%CI:0.863~1.125,P=0.042)、溶栓前NIHSS评分(OR=1.072,95%CI:0.984~1.186,P=0.038)、溶栓后24hNIHSS评分(OR=1.516,95%CI:1.383~1.762,P=0.01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高是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h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