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8例,另取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测定三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分别为(43.06±2.41)、(39.66±4.11)、(21.09±5.23)ng/ml。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血清内脂素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4近年临床证据的解读 PPP研究重要发现是普伐他汀40mg/d治疗5年以上可显著降低任何原因病死率和冠心病病死率,对有或无冠心病患者有相似的相关益处,更大的益处见于危险性更高患者.MIRACL试验和L-CAD试验验证了早期、快速和强效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可以减少ACS患者心肌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的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1].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溃疡或者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形成的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朱兴雷  褚熙 《山东医药》2004,44(4):50-5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致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而发生心肌缺血和(或)局部坏死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Q波及Q波心肌梗死(MI)和猝死。近来研究表明,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导致ACS的主要原因,而炎症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发展及破裂有极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急性心肌梗死83例)和57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心率震荡(TO-0.6%±3.53%,TS2.90±2.90ms/R-R)较对照组(TO3.50%±5.09%,TS8.80±5.80ms/R-R)减弱,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减弱更加明显(TO=-0.59%±3.00%,P<0.01,TS=2.90±2.90ms/R-R,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减弱程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1)。结论心率震荡可作为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4例接受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Ⅰ组Q波心肌梗死54例、Ⅱ组非Q波心肌梗死12例和Ⅲ组不稳定心绞痛38例)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Ⅰ组占75.55%,Ⅱ组占3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组无冠状动脉完全闭塞。3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前壁心肌梗死多于下壁(32/54:22/54),发生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高。Ⅱ组:广泛持续性ST-T改变或以T波深倒置演变特征或Q波迅速消失,ST-T动态改变。Ⅲ组:胸痛发作时ST-T改变或伪性改善,不发作时ST-T正常或仍有改变。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有多种形式。无Q波心肌梗死并不少见。心电图的易变性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诊治的老年ACS患者12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34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6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心率变异性,同时使用ROC曲线分析心率变异性对ACS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88.65±18.88)ms vs(100.28±20.94)ms,P=0.006]、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90.44±13.17)ms vs (96.79±12.77)ms,P=0.016]、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32.56±4.83)ms vs(39.67±6.23)ms,P=0.00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5.85±4.74)ms vs(30.94±5.59)ms,P=0.000]、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11.12±2.74)%vs(14.83±4.60)%,P=0.000]显著降低。观察组高频谱、低频谱显著低于对照组[(505.35±119.27)ms vs(657.17±134.15)ms,P=0.000)、(1208.59±190.38)ms vs(1449.56±257.14)ms,P=0.000]。高频谱对预测ACS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12~0.89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高频谱、低频谱降低是ACS患者出院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降低与AC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以作为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109例确诊为ACS患者(ACS组)和69例心脏正常者(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计算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指标。同时检测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根据心肌酶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对所有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AMI亚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UAP亚组,58例)。比较各组HRT的差异,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HRT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TO明显升高(P0.05),TS明显降低(P0.01)。与UAP亚组比较,AMI亚组患者Gensini评分升高,TS明显降低(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TO呈正相关(r=0.23,P0.05),与TS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 ACS患者HRT现象明显受损,提示ACS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并且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重组水蛭素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本文综述了其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常规肌钙蛋白T(cTnT)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拟诊ACS患者215例,依据诊断分为AMI组5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3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CHD)组53例。入院即刻测定血清cTnT、hs-cTnT水平。应用ROC曲线比较hs-cTnT、常规cTnT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血清hs-cTnT和常规cTnT均高于UAP组和非CHD组(P<0.05)。hs-cTnT与常规cTnT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880(P=0.000);hs-cTnT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84.6%,cTnT分别为76.3%、99.4%。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P>0.05)。结论 ACS患者中,hs-cTnT对早期诊断AMI可能较常规cTnT更敏感,可尽早检测出更多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对冠心病深入研究后取得的重要进展。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者痉挛可导致完全或不完全堵塞,使心肌发生缺血或不同程度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即代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2.
P选择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 ,占冠心病患者的 30 %~ 40 %。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引起斑块不稳定的原因很多 ,其中包括斑块自身结构、斑块内出血、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及免疫因素等。目前认为炎症过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上起了关键性作用 ,参与了从白细胞的黏附到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血栓的形成全过程。主要炎症标志物包括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 6(IL 6)、α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ICAM ,而P选择素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等的黏…  相似文献   

13.
重组水蛭素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本文综述了其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我院心脏科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2 4 9例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保守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 3~ 7d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血管重建术。随访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和 (或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主要终点 ) ,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 (次要终点 )。结果  16 3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 ,2 4 9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在平均 (11 0± 5 7)个月的随访中 ,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率和 (或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3 2 %比 9 2 % ,P =0 0 1) ;心绞痛复发率(2 0 %比 5 3% ,P =0 0 0 1)、再入院率 (16 %比 4 7% ,P =0 0 0 1)和再次血管重建率 (15 %比 4 2 % ,P =0 0 0 1)也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结论 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可作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理、诊断、治疗等研究近况进行了汇总简介,拟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内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冠脉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所产生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病死率高的特点。ACS向临床医师提出了严峻挑战:怎样从那些发生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患者中尽早识别出ACS并根据其危险程度作出相应的决策?为此,我们将ACS分为两大类:一是ST段抬高型ACS,也就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二是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MI)的一系列临床急症,常突然起病,可无先兆症状,危险性大。ACS可分为两类,即ST段抬高的ACS(Q波MI);ST段不抬高ACS,包括ST段不抬高的MI(无Q波MI)和UA。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对ACS的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如为ST段抬高的ACS,可尽早行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使梗塞相关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均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表现形式。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UAP与NSTEMI治疗指南强调,应对UAP/NSTEMI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并根据危险分层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UAP/NSTEMI的药物治疗进展中,以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的进展最快,本文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表明 ,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的发生发展 [1]。我们检测了 48例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 s IL- 2 R)及免疫球蛋白 ( Ig G、Ig A、Ig M)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ACS组 48例患者 ,男 2 7例、女 2 1例 ,平均年龄 5 4 .5± 1 1 .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5例 (前壁 Q波性心肌梗死 1 6例、下后壁 Q波性心肌梗死 4例、非 Q波性心肌梗死 5例 )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 2 3…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致交界性逸搏性心律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arome,ACS)是临床常见急症,处理不当易危及患者生命。ACS临床表现复杂,其主要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变化以S-T段、T波变化为主。综合我院1999年1月-2002年6月门诊及住院.ACS患者132例,发现ACS致交界性逸搏性心律6例(4.5%),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54岁。有高血压病史5例,2型糖尿病4例。均为恶化劳累性心绞痛Ⅱ~Ⅳ级(加拿大心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