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风病急性期各证病灶大小、范围变化的规律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法对90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头颅CT表现,其中包括对病变的范围、大小等内容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脏腑证在脑梗死时比中经络证的病变面积大,而在脑出血时则显示出复杂性,即中脏腑脱证出血量最大,中脏腑阳闭证出血量最小,阴闭证出血量位于两者之间,而中脏腑阳闭与中经络1型、2型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风急性期各证的病变面积即定量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急性期病灶CT定性定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中风病急性期各证病灶性质及分布的规律性。方法:通过采用前瞻性、双盲法对117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头颅CT表现,包括病变的性质、病灶部位、脑室的改变等进行观察,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上由缺血性病变逐渐向出血性病变发展所占比例增多,各证的病变部位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病情的加重,中经络证(1型、2型)到中脏腑闭证(阴闭、阳闭)、中脏腑脱证的病变部位从外围脑叶至脑干脑室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结论:中风急性期各证的病变性质与病变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辨证与治疗时可以作为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 5 3例中风先兆证患者头颅CT影像及相关血液流变学检查研究 ,探索中风先兆证的CT影像规律性及相关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 5 3例中医诊断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双盲法CT影像研究 ,观察其病变性质、部位、大小范围、脑实质弥漫性病变与陈旧病变等情况 ,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的观测。结果 :中风先兆证的头颅CT影像有一定的规律性 ,其血液流变学也有相应的变化 ,但具体各证候之间缺乏显著性差异。结论 :头颅CT扫描可以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提供一定的辨证、辨期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常和异常胰腺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正常胰腺组和异常胰腺组CT表现的比较分析,提高对正常和异常胰腺CT征象的认识.材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公司的Tomoscan-CX-Q型全身CT机,对患者行上腹部的平扫及增强扫描.正常组有120例,异常组65例.结果CT清晰显示胰腺的大小、形态、位置,并可显示胰实质的密度及造影增强情况,还可以显示胰管、胰周情况.胰腺的异常CT征象为胰腺体积增大、肿块、胰周脂肪层次不清及增强后胰腺内低密度影等.结论CT对胰腺病变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和手术记录结果或保守治疗复查。23例均为平扫,脾破裂23例;并脾包膜下血肿5例;并腹腔积血3例;并发症11例。结论:典型CT征象:(1)脾形态失常、实质密度不均,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脾破裂有较多并发症;(2)CT增强扫描在脾破裂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腰腿痛各证型CT征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对127例腰腿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各证型CT表现研究,探索腰腿痛各证型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腰腿痛患者辨证以后,再行腰部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性质、病变的部位、周围情况。对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127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气滞血瘀证、风寒湿滞证、湿热痰滞证及肝肾亏虚证在病变性质、范围上有极显著差异(P<0.05),病变部位则无显著性差异,均以L4-5及L5S1为主。结论:腰腿痛腰部CT表现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并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7.
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认识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CT特征,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小儿乙脑的临床表现和颅脑CT图像,着重观察颅脑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演变。结果 CT检查正常4例(占25%),异常12例(占75%),CT异常表现早期主要有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及大脑灰质低密度灶伴不同程度的脑肿胀,恢复期表现为上述部位软化灶及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征象。结论 大多数小儿乙脑在CT上有异常表现,CT能显示小儿乙脑颅内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螺旋CT     
螺旋CT(SpiralorHelicalCT)是一种新型CT,它是传统的常规CT的继续和发展,其设计有很大改进。于198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近几年发展迅速,大有普及之势。它与普通CT一样,有X线管球、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等。而冠以螺旋一词是指X线源围绕人体长轴旋转的同时,床位向机架内持续移动。其结果是X线管球沿人体的长轴按螺旋轨迹旋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得体积数据。例如,常规胸部扫描,每扫一层要屏气一次,完成全部层次的扫描要屏气二十次左右。而螺旋CT则只需一次屏气就可以完成胸部的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的时间范围,探索其CT影像规律,并试对其康复前景作出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临床确诊中风病患者130例,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行CT扫描,研究其CT影像变化规律,结合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对远期康复作出评价。结果:中风恢复期以水肿消退、病变逐渐吸收为主要病理过程,CT表现主要为病灶的吸收、缩小,CT值的较快降低,脑室或中线结构的受压、移位情况恢复;中风后遗症期CT表现主要以病灶的软化、囊变、穿通畸形、脑萎缩为主,后遗症期病灶变化不大。结论:中风恢复期CT表现为病灶的恢复过程,是中风病患者远期良好恢复的关键时期,应在此期尽早开始功能锻炼;中风后遗症期CT表现为病灶稳定,此期的功能锻炼需持久系统进行,对远期恢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感染性主动脉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9例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其中4例经外科手术确诊,5例经临床抗炎治疗后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性主动脉瘤的CT表现.结果 9例患者共10个动脉瘤,其中2个位于主动脉弓降部,8个均位于腹主动脉.动脉瘤处管壁均出现多发钙化,管腔呈瘤样扩张,腔内见不规则充盈缺损;管壁明显增厚,血管周围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包绕;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扫描见不规则片絮状及环状强化.结论 感染性主动脉瘤及其周围组织在CT增强扫描上表现为斑片状及环状强化,是区别于常见动脉瘤的典型表现,可作为确诊感染性主动脉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SARS的胸部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SARS的胸部CT表现。方法 搜集6例临床确诊为SARS的患者共9次胸部CT扫描(复查3例)资料,采用标准肺窗、纵隔窗、宽窗宽条件分别摄片。分析胸部CT影像。结果 6例中双肺多叶、多段实变灶5例,无明显肺叶、肺段或特定体位分布趋势;双肺病变均为大片肺实变与多发小实变灶并存;大片肺实变表现为一侧或双侧2~4片沿支气管树分布的肺段实变;内有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相邻肺段实变融合或在叶间裂处相邻的肺叶实变扩展,于影像接触部位融合,形成更大片实变影,未观察到病变越过叶间裂蔓延至邻近肺叶的现象;肺内小病灶均为双肺多发,呈类圆形或棉球状,沿肺纹理分布最多见;大片肺实变可呈均匀致密实变、磨玻璃样变、蜂窝状实变,小病灶与大片实变灶一致,磨玻璃样变可出现在初诊和吸收期病例;胸膜反应性增厚常见,胸腔积液罕见;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T改变提示:SARS在病程发展阶段,病变有经支气管肺泡系播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25例,男性15,女性10例,年龄从39~74岁,平均55岁。均行螺旋CT检查,其中HRCT检查7例,增强扫描15例,根据临床、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孤立结节型14例,结节中心距胸膜均小于3.1cm,病灶直径为1.4~3.5cm,CT表现有边缘光滑2例,呈分叶征6例,短毛刺征5例,胸膜凹陷征11例,含气支气管征6例,空泡征12例;炎症型或实变型5例,病变呈多个肺段或肺叶的炎症样实变,见支气管气相4例,以及蜂房状含气腔3例;弥漫结节型6例,弥漫分布粟粒状与结节状致密影,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表现复杂,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影像检查结果,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登革热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临床确诊的登革热患者的胸部CT资料。结果胸部CT中,17例表现为阴性,58例有阳性表现,主要表现有肺间质病变、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大泡,其中肺间质实变的表现有磨玻璃样改变17例,双侧肺纹理增多14例,肺小叶间隔增厚15例,长索条9例,胸膜下线7例,气腔结节6例,另外,胸腔积液22例,叶间胸膜积液3例,肺大泡5例,胸膜增厚4例。结论登革热的胸部CT表现以肺间质病变等为主要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对登革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均做CT平扫,层厚10mm、间距10mm,扫描范围从腰3椎体至耻骨联合。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标准包括阑尾增粗横径超过6mm,阑尾结石伴阑尾周围炎性改变;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检查发现29例真阳性,15例真阴性,3例假阴性和1例假阳性。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6%,准确性为9l%,阳性预测值93%,阴眭预测值为83%。15例无阑尾炎患者、CT发现其他病变11例(73%)。结论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真阴性患者可发现其他各种病变。  相似文献   

15.
恶性胸腺瘤WHO病理分类及其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恶性胸腺瘤的CT表现,以便于分类、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法:分析2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分类恶性胸腺瘤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恶性胸腺瘤WHO分类B1型3例,B2型6例,B3型4例,C型(胸腺癌)8例。CT表现:心脏大血管受侵11例,主要表现肿块的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ass-cardiovascular inferface,MCI)呈灌铸型生长。纵隔胸膜-肺受侵13例,主要表现为肿块-肺接触面(mass-pulmonary interface,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胸膜种植3例。肺门、肺内转移4例。C型(胸腺癌)更具侵袭性,远处转移多见。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准确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6.
下鼻甲气化的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鼻甲气化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评价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HRCT显示的下鼻甲气化的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冠状面HRCT可清晰、直观地显示下鼻甲气化,其中单侧11例,双侧1例。根据下鼻甲气化的部位分为泡状型、板型和弥漫型3种类型,其中泡状型5例,冠状面HRCT呈结节状1例,卵圆形和椭圆形各2例;板型5例,其中4例在冠状面HRCT上呈弯曲的条状并与上颌窦相通,另1例呈椭圆形;弥漫型2例,在冠状面HRCT上呈弯曲的带状并与上颌窦相通1例,呈卵圆形1例。5例与上颌窦相通者在横断面HRCT上显示上颌窦内壁缺损,腭骨的上颌突、上颌骨各自独立附着于下鼻甲。结论 HRCT是显示下鼻甲气化的最佳方法,可直接作出诊断并能帮助临床与其他原因造成的下鼻甲肥大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7.
球形肺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扫描、临床观察,手术、穿刺活检证实的28例球形肺炎,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及部分HRCT扫描,3名医师共同阅片,分析其CT表现。结果球形肺炎CT表现:大多位于肺的背部,靠近或紧贴胸膜,均单发,球形,少数为楔形、方形,胸膜肥厚明显,直径约2~5cm,病灶多为中低密度,较均匀,周围密度较淡,可见“晕征”、“局部充血征”、“刀切征”,少数有透亮影及钙化,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抗生素治疗后复查,大多数较快吸收,吸收期病灶位置、形态可发生变化。结论球形肺炎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吸收期病灶位置、形态发生变化可视为本病的一个特征。CT多征象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多能做出正确诊断,不易鉴别者应活检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