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络活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以通络活血汤治疗,对照组以溶栓、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2.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发热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络活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发生率有所上升,髋部手术也相应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已经成为髋部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采用多种干预手段防治手术后DVT已成为提高髋部手术疗效的一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鲍哲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7):500-5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脑梗死的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中药通络活血汤内服外敷治疗DVT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并发DVT住院病例58例。脑梗死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l]。DVT在脑梗死后1周内发病6例,2周内发病21例,3周内发病19例,4周内发病12例;其中左下肢39例,右下肢11例,双下肢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5~69岁,平均58.12±5.33岁。对照组28例,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46~70岁,平均59.01±4.98岁。  相似文献   

4.
王静  冯晓丹  王卫友 《四川中医》2020,38(7):160-163
目的:观察中药柴黄活血汤防治髋关节置换术(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H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柴黄活血汤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4天,比较两组术后1天、7天、14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1(PE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P-选择素;比较术后1d、7d大腿周径和小腿周径;比较两组术后7d DVT发生率和术后14d血栓溶解有效率;并比较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7d、1d观察组PT、APTT长于对照组(P0.01),FIB、D-D、PECAM-1、VCAM-1、P-选择素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d,观察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低于对照组(P0.01),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d,观察组血栓溶解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黄活血汤可改善HR术后患者的机体凝血功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缓解患肢肿胀,对DVT发挥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通脉消炎汤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德田 《山西中医》1997,13(3):19-19
通脉消炎汤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山东省泗水县第一人民医院(273200)吕德田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脉消炎汤活血化瘀1988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通脉消炎汤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拟养阴活血汤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倡导养阴活血、补气通络理念对治疗DVT之重要性。方法:60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以养阴活血汤和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观测相关凝血指标的变化和比较术后DVT发生率。结论:养阴活血汤具有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良好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7.
头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近 5年来 ,我们采用活血通络汤治疗头痛 112例 ,取得满意疗效 ,并经动物镇痛试验表明该方有明显镇痛作用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观察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12例 ,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3例 ,女 89例 ;年龄 2 2~ 80岁 ,平均 5 4 0 3±16 3 3岁 ;病程 3天~ 2 5年 ,平均 7 0 5± 7 42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 ] ,112例患者 ,其中偏头痛 42例 ,紧张性头痛 16例 ,高血压头痛 2 0例 ,神经性头痛 14例 ,外伤性头痛 12例 ,神经衰弱性头痛 8例。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  相似文献   

8.
活血通络汤防治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髋膝关节置换以及股骨上段内固定手术均是DVT的诱因,严重者可引起肺栓寒(PE)。我们自1990年起到1998年底共作髋部以及股骨上段骨折1400余例,大部分病例采用自拟的活血通络汤对术后DVT进行了防治观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有关完整资料的286例加以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在286例病案中,男性182例,女性104例。年龄在28~91岁,平均年龄为59岁。术前诊断:新鲜股骨颈骨折17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类风湿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方剂温经通络汤在预防骨科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采取温经通络汤预防DVT的113例髋部手术病例为观察组,2007年7月~2009年6月间未采取中药预防的103例髋部手术病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引流量、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流变、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血流变、凝血酶原时间、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探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经通络汤可以安全有效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吕贵德 《江苏中医药》2005,26(10):28-29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中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以单侧或双侧肢体肿胀、疼痛、酸困不适为主要症状。笔者1996年3月~2004年10月以中药活血通脉汤为主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8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友银  代亮 《河南中医》2014,(9):1730-1731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8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预防,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手术前1~2 h腹壁皮下注射5 000 IU,手术后每日腹壁皮下注射5 000 IU,连续7 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活血通脉汤,每日1剂,疗程14 d。每天观察DVT形成情况,计算两组DVT发生率;观察第7天和第14天伤肢肿胀程度;检查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82%,对照组为14.2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天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02%,对照组为20.7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组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和APTT与治疗前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可预防骨科大术后DVT的发生,减轻肿胀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王洪海 《新中医》1994,26(6):25-26
以自拟利湿活血汤为主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64例,结果:临床痊愈31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湿、热、瘀互结。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补肾活血汤防治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169例行PLIF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根据服用补肾活血方的情况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方,分析2组DVT风险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的表达情况及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患者D-D、FIB、PLT表达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仅PLT术后第14天较术前下降(P<0.05),其中术后第7、14天治疗组的D-D、FIB、PL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治疗组为4.7%(4/86),对照组为13.3%(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可能通过调控D-D、FIB及PLT的表达水平而达到减少PLIF术后DVT出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薛国新 《陕西中医》2007,28(10):1372-1373
笔者1999年~2005年以中药为主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67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7例病人均为住院患者,男27例,女40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9岁。其中30岁以下者13例,31~40岁者19例,41~50岁22例,51~60岁10例,60岁以上者3例;发病部位以单侧下肢为多,占53例,双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利湿活血汤为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9例,总有效率达98.45%,并从方位证分型治疗方法与临床的疗效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病的病机特点为湿,热辨2三者互结,相因为患而致下肢气血瘀滞,脉络闭阻。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内科临床常见病,自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活血通脉汤治疗本病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路常东 《中医药学刊》2006,24(5):961-96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常以单侧或双侧肢体肿胀、疼痛、酸困不适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血栓脱落后并发肺栓塞可致死亡,或造成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影响生活质量.笔者1994-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湿活血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湿活血汤治疗,日1剂,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肿胀、压痛、皮色暗红、皮热改善情况,及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外周血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证候积分明显下降,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外周血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均较入院时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经治疗后明显减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90.5%,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9.0%,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湿活血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降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外周血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减小下肢周径,增加患者血管的再通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中药活血通络汤口服加西药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半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6例,良好8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活血通络汤联合达比加群酯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老年下肢骨折术的患者88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活血通络汤。动态观察2组相关炎性因子、凝血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 82%,明显低于对照组(25. 00%),P 0. 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第3 d、7 d、14 d时D-D水平均明显降低,APTT及PT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第3 d、7 d、14 d时D-D水平均显著降低,APTT及PT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第3 d、7 d、14 d时TNF-α、CRP及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第3 d、7 d、14 d时TNF-α、CRP及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 82%)与对照组(4. 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术患者,其术后给予活血通络汤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能明显减轻术后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