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如何减轻甚至消除脂多糖(LPS)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库普佛细胞(KC)的激活与LPS的这种作用密切相关,但关于其具体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LPS对KC CD14表达的影响及CD14在LPS激活KC中的意义.设计完全随机前后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完成.大鼠KC来源于Wistar大鼠,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干预在分离培养大鼠KC的基础上,作者应用LPS直接或LPS刺激KC后产生的介质刺激新培养的KC,或在血清存在的情况下加入抗CD14单抗或在无血清的情况下单独加入LPS等措施刺激KC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各种条件下CD14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的变化、培养KC中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浓度.结果①CD14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在正常KC中极弱,分别为0.035和19.91±2.89,浓度为10 mg/L的LPS分别为0.73和676.79±24.95,其量与LPS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相关.浓度为10μg/L的LPS刺激后KC中CD14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在30 min即明显增强,分别为0.56和548.86±40.43,至6 h达高峰(0.54和673.91±35.08).②在血清存在时加入抗CD14单抗或在无血清时单独加入LPS,可明显降低KC TNF-c,L-6和一氧化氮的释放.而后者如果同时加入LBP,则可明显上调培养KC中的TNF-α,L-6和一氧化氮浓度.结论①LPS及其刺激KC后产生的活性介质与CD14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密切相关,并推测在实验1~3 h的CD14表达的增强可能主要由LPS引起,而此后CD14表达的进一步增强可能与KC释放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②低浓度LPS对KC的激活是CD14依赖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磷肌酰脂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对内毒素介导的肝Kupffer细胞(枯否细胞,KCs)激活及其CDl4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20只,分为PI-PLC组和LPS组,测定细胞培养液中TNF-α和IL-6含量变化,用免疫组化观察KCs膜CD14和核NF-κB的相对活性,测定KCs中CD14、TNF-α和IL-6的mRNA表达和KCs膜CD14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LPS刺激60min后,PI-PLC组培养液中TNF-α与IL-6的含量随LPS浓度的增高而增加,但明显低于LPS组(P〈0.01);CD14抗体染色显示,PI-PLC组部分KCs为弱阳性,而LPS组KCs为阳性细胞;NF-κB P65抗体染色显示,PI-PLC组部分KCs为弱阳性细胞,而LPS组KCs为强阳性细胞;PI-PLC组NF-κB活性在10μg/mL以上LPS刺激下才有升高,其相对光密度值显著低于LPS组(P〈0.01);在相同浓度LPS刺激后,PI-PLC组CD14、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LPS组(P〈0.01);PI-PLC组在相同浓度LPS刺激120min后CD14蛋白表达才明显,LPS组在100μg/mL LPS刺激后30min CD14蛋白开始升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I-PLC对LPS介导的KCs激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KCs中CD14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蜂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hmnic obgtnl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泡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游离钙浓度及其生成的白细胞介素8(IL-8)、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培养和荧光指示剂方法,测定AM内钙浓度其生成的IL-8和NO。结果:COPD组患者AM内钙浓度【(68.26&;#177;7.24)nmol/L】,IL-8【(29.11&;#177;9.78)ng/L】,一氧化氮【(27.61&;#177;8.64)μg/L】均高于对照组[(60.6l&;#177;6.26)nmol/L,(15.42&;#177;6.78)ng/L,(13.99&;#177;7.40)μg/L](t=11.38~36.42,P&;lt;0.01)。脂多糖刺激以后,胞内游离钙浓度、IL-8和一氧化氮均较刺激前增高(t=12.65-32.58,P&;lt;0.01)。先加蜂胶孵育AM再加入脂多糖,胞浆内游离钙浓度、IL-8和一氧化氮较仅加脂多糖时减少(t=14.72~25.02,P&;lt;0.01)。结论:蜂胶可抑制脂多糖引起的【Ca^2+】i增加,对脂多糖刺激的IL-8和一氧化氮升高也有抑制作用;可调节AM激活,抑制IL-8、一氧化氮分泌。  相似文献   

4.
5.
姚素艳  张宝云  郑德宇  金英  刘卓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9):134-136,i0001
目的:观察中药当归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钠对淀粉样β蛋白激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α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0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和解剖实验室完成。选择8~10周龄的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巨噬细胞接种24h后用培养基继续培养。淀粉样β蛋白组:巨噬细胞接种24h后在培养基中加入经老化处理的终浓度为10μmol/L的淀粉样β蛋白。淀粉样β蛋白+10,100,500μmol/L,1mmol/L阿魏酸钠组:在加入淀粉样β蛋白的同时加入10,100,500μmol/L,lmmol/L的阿魏酸钠共同孵育。培养48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Griess反应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一氧化氮的生成量。结果:36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巨噬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淀粉样β蛋白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154&;#177;14.85),(1755&;#177;4.84)ng/L,(P〈0.01)]。淀粉样β蛋白+10,100,500μmol/L,1mmol/L阿魏酸钠组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由淀粉样β蛋白诱导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量[(238.05&;#177;6.21).(186.90&;#177;7.44),(117.55&;#177;8.08),(71.77&;#177;10.50)ng/L,P〈0.011,且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P〈0.05)。②巨噬细胞的一氧化氮生成量:淀粉样口蛋白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5.04&;#177;6.16),(26.10&;#177;3.25)μmol/L,(P〈0.01)],淀粉样β蛋白+10,100,500μmol/L,1mmol/L阿魏酸钠组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由淀粉样β蛋白诱导产生的一氧化氮的量[(69.80&;#177;4.96),(54.52&;#177;345),(43.88&;#177;4.04),(33.83&;#177;3.13)μmol/L,P〈0.011,且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P〈0.05)。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只有零星细胞染色阳性;而淀粉样β蛋白组多数细胞胞浆被染成黄褐色。各剂量组的阿魏酸钠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由淀粉样β蛋白激活巨噬细胞造成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该抑制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①淀粉样β蛋白能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也相应增加。②阿魏酸钠通过其抗炎作用呈明显剂量依赖性抑制淀粉样β蛋白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从而使巨噬细胞生成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粉防己碱对高脂饮食兔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粉防己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和粉防己碱组(高脂饲料+粉防己碱)。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 mRNA表达定量分析:Western杂交定量分析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 p65蛋白亚基。结果:高脂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粉防己碱组(P&;lt;0.05),正常对照组和粉防己碱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高脂模型组(1.414&;#177;0.106)NF-κB mRN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85&;#177;0.062)和粉防己碱组(0.453&;#177;0.034),而高脂模型组NF-κB蛋白亚基p65(10.08&;#177;5.7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5.90&;#177;3.07)和粉防己碱组(35.91&;#177;4.38)(P&;lt;0.001)。结论:粉防己碱有抑制炎症因子IL-1β,TNF-α合成和分泌的作用;高血脂激活NF-κB,p65易位人胞核促进转录而降解,而粉防己碱对其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粉防己碱抗AS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be,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胞浆游离钙浓度及其生成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的影响。方法:COPD组:选自1996-05/1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门诊患者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纳入标准:均符合2002年8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COPD分级为0级。排除标准:排除COPD分级为1-4级的患者。对照组:为本院门诊具有健康肺的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培养和荧光指示剂方法,测定AM内钙浓度其生成的TNF-α和丙二醛。结果:①COPD患者AM内钙浓度(68.26&;#177;7.24)nmmol/L,TNF-α(5.74&;#177;0.42)μg/L、丙二醛(3.77&;#177;0.61)μg/L(每升1&;#215;10^9个AM细胞数分泌的TNF-αn,丙二醛μg值)均较对照组胞内钙浓度(60.61&;#177;6.26)nmmol/L.TNF-α,丙二醛(2.06&;#177;0.20),(1.909&;#177;0.19)μg/L高(P&;lt;0.01)。②脂多糖刺激以后,胞内游离钙浓度,TNF-α,丙二醛均较刺激前增高(P&;lt;0.01)。③先加黄芪孵育AM再加入脂多糖,胞浆内游离钙浓度,TNF-α和丙二醛较仅加脂多糖时减少(P&;lt;0.01)。结论:黄芪可抑制脂多糖引起的游离钙浓度增加,对脂多糖刺激的TNF-α和丙二醛升高也有抑制作用;黄芪可调节肺泡巨噬细胞激活,抑制TNT-α丙二醛分泌。  相似文献   

8.
背景: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m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的:旨在研究HIE患儿脐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一氧化氮的变化,并探讨其在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改善HIE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研究对象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所用标本为脐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与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检测40例HIE患儿与40例正常新生儿脐血IL-6、TNF-α与一氧化氮水平,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负责检测主要观察指标:HIE患儿与正常新生儿脐血IL-6,TNF-α与一氧化氮水平的对比结果。结果:HIE患儿与正常新生儿脐血IL-6水平分别为(70.5&;#177;18.9)、(81.8&;#177;28.0)ng/L(t=2.11.P=0.038),TNF-α分别为(1.03&;#177;0.30)、(0.82&;#177;0.31)μg/L(t=3.33、P=0.001).一氧化氮分别为(59.2&;#177;24.1)、(85.1&;#177;31.3)μmol/L(t=3.59.P=0.001),而且病情越重IL-6、一氧化氮减低与TNF-α升高越明显。结论:HIE患儿脐血IL-6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他们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脐血免疫指标的检测可用于HIE的早期预测。本研究为HIE的免疫学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冯媛  刘敏  张苗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10-1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于不含血清的F12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即2.5%腹透液加入1&;#215;10^-7,1&;#215;10^-6,1&;#215;10^-5,1&;#215;10^-4,0mol/L阿托伐他汀,其中0mol/L阿托伐他汀为对照组,刺激腹膜间皮细胞,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腹膜间皮细胞的CD40mRNA的表达。结果:①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呈多边形、菱形、椭圆形,大小不等。细胞融合后,呈典型的鹅卵石状上皮细胞形态。传代后用抗大鼠角蛋白和抗Ⅷ因子抗体检测相关抗原,结果抗角蛋白阳性,抗Ⅷ因子相关抗原阴性。②加入1&;#215;10^-7,1&;#215;10^-6,1&;#215;10^-5,1&;#215;10^-4mol/L阿托伐他汀后腹膜间皮细胞的CD40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247&;#177;0.084,0.180&;#177;0.060,0.106&;#177;0.052,0.025&;#177;0.023,0.319&;#177;0.10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腹膜间皮细胞细胞CD40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JWA核酶基因转染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及迁移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病研究室完成。质粒pLXSN为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呼吸研究所惠赠。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12521)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培养基2(C-22162)购自德国Promo Cell公司。设计合成JWA核酶基因并构建于反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经鉴定证实转染成功后,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细胞内JWA mRNA的表达,改良Boyden小室法测定细胞迁移情况,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SM actin表达量反映细胞表型变化。 结果:转染JWA核酶基因的细胞(P—JWARZ)JWA mRNA表达量较空载体转染细胞(P-pLXSN)及未转染细胞(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显著降低,细胞迁移率显著增加,α—SM actin表达量显著减少(JWA mRNA:0.5812&;#177;0.0455,0.7823&;#177;0.0292,0.8169&;#177;0.0289;细胞迁移:29.6&;#177;4.72,7.2&;#177;1.44,6.6&;#177;1.92:α—SM actin mRNA:0.4418&;#177;0.0202,0.4767&;#177;0.0209,0.2661&;#177;0.0119;α—SM actin蛋白:0.2211&;#177;0.0093,0.3251&;#177;0.0085,0.3200&;#177;0.0095,P〈0.01)。 结论:JWA核酶基因转染可抑制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JWA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分化为合成表型,促进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模拟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接触方式,研究核心蛋白多糖在固相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广州市创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成纤维细胞的组织来源:取材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患者自愿,正常皮肤为包皮。取新鲜包皮,修除表皮和皮下组织,加入含体积分数0.02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实验用第4-8代细胞。②采用醋酸法从鼠尾腱中提取Ⅰ型胶原,使用浓度为2g/L,网格胶原终浓度为1g/L,成纤维细胞密度为1&;#215;10^9L^-1将胶原细胞混悬液按2mL/皿均匀加入直径35min的培养皿内,37℃培养10min,混悬液便形成凝胶即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再加入相应的培养液。分为4组:对照组、核心蛋白多糖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心蛋白多糖组。③观察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的收缩,Western blo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成纤维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mRNA表达。 结果:①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的变化: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培养12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81.2&;#177;4.9)%,12-24h收缩加剧,在24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47.4&;#177;4.7)%,以后收缩减慢,在48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37.3&;#177;3.6)%,72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29.6&;#177;3.6)%,96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28.7&;#177;2.8)%,以后不再收缩;核心蛋白多糖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12,24,48,72,96h均高于对照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各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心蛋白多糖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各时相点均高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②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变化: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1391.61&;#177;126.27,525.97&;#177;60.10),与对照组(1474.52&;#177;133.84,569.41&;#177;62.5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2909.77&;#177;264.04,2725.46&;#177;150.5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1775.25&;#177;161.09,926.34&;#177;51.16)显著低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的变化: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19&;#177;0.05,0.07&;#177;0.02),与对照组(0.2l&;#177;0.06,0.08&;#177;0.0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86&;#177;0.15。0.36&;#177;0.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34&;#177;0.09,0.13&;#177;0.04)显著低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重组核心蛋白多糖融入胶原凝胶,能显著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表明在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具有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ATS)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株MH-S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H-S细胞,用DATS和(或)LPS进行干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反转录PCR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 mRNA表迭。结果 LPS(1mg/L)孵育细胞1、2、3、6h,TNF-α、IL-1β的蛋白生成及其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呈时间依赖性。用DATS(0.1、0.5、2.5、5.0ms/L)预处理细胞30min后再给予LPS刺激3h,可使TNF-α、IL-1β含量及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TNF-α含量仍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β含量在2.5、5mg/LDATS作用下可降至对照组水平。单独DATS对TNF-α及IL-1β的生成及其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DATS通过抑制LPS诱导的小鼠MH-S细胞TNF-α、IL-1β mR-NA表达而减少其蛋白生成,具有直接的抗炎效应,这是DATS预防ALI发生、减轻肺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俊  杨炯  郭卫  熊莉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5-87,i0002
目的:观察过敏性哮喘患者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接触变应原前后的表型及成熟状态的改变。 方法:实验于2005-06/10在武汉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过敏性哮喘患者10例,以10名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两组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1130μg/L),贴壁法诱导出树突细胞。各分成两份,一份不加屋尘螨变应原溶媒(刺激前),一份于培养的第6天加入屋尘螨变应原溶媒1mg/L(刺激后)。均于第7天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刺激前后树突细胞表面CD11c,CD40,CD80,CD83,CD86的表达。 结果:①接触变应原前:哮喘组树突状细胞表达CD80,CD8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4&;#177;0.5)%,(1.8&;#177;0.4)%;(14.8&;#177;4.0)%,(10.1&;#177;3.2)%,P〈0.01],表达CD4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2&;#177;3.0)%,(13.1&;#177;3.8)%,P〈0.01]。②接触变应原后:哮喘组树突状细胞表达CD80,CD8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2&;#177;2.1)%,(2.2&;#177;0.5)%;(19.2&;#177;4.8)%,(11.3&;#177;4.2)%,P〈0.01],表达CD4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4&;#177;3.2)%,(16.2&;#177;4.1)%,P〈0.05]。③哮喘组树突细胞接触变应原后CD80,CD86水平均高于接触前(P〈0.01,0.05),CD11c,CD8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哮喘患者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CD80,CD86水平高,接触变应原后,表达CD80,CD86水平高于接触前和对照组,提示其表型向着Th2免疫和气道高反应性方向偏移,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VT1在LPS诱导THP-1源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基因表达相关性,推测lncRNA-PVT1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LPS刺激THP-1源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造模,利用RT-qPCR检测,比较不同刺激浓度(0、0.5、5.0μg/ml,8 h)下各组细胞中lncRNA-PVT1及TNF-α、IL-1β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1β及TNF-αmRNA在LPS不同刺激浓度下,均表达上调,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着刺激浓度增加,IL-1β及TNF-αmRNA表达量上升,呈浓度依赖,在LPS 5.0μg/ml作用8 h下,IL-1β及TNF-αmRNA表达量达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在5.0μg/ml LPS组中ln-cRNA-PVT1表达明显上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5μg/ml LPS刺激8 h后,THP-1源巨噬细胞中lncRNA-PVT1相对表达量分别与IL-1β及TNF-α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20.6134,P=0.0125;R~20.7825,P=0.0015)。结论:LncRNA-PVT1在LPS致THP-1源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高表达,且与TNF-α及IL-1βmRNA表达呈正相关,提示该lncRNA-PVT1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RA治疗学方面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目的:研究通痹灵的有效部位总生物碱对细胞增殖及T淋巴细胞转铁蛋白受体(CD71)的影响,探讨通痹灵调节细胞免疫的作用机制。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探索性研究。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医院六内科,一所大学生命科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中心。材料:本实验于2002-07/2003-08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只。方法:分离大鼠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刀豆蛋白刺激72h,MTT法检测通痹灵总碱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佛波醇酯或刀豆蛋白刺激48h,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CD71的表达率。主要观察指标:通痹灵总碱对淋巴细胞增殖及T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通痹灵总碱可明显抑制刀豆蛋白刺激下的淋巴细胞增殖;佛波醇酯和刀豆蛋白激活的T淋巴细胞CD71^+表达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lt;0.01),刀豆蛋白刺激下不同浓度的通痹灵总碱(50,100,200mg/L)CD3+CD71+表达率[(62.03&;#177;1.51)%,(25.28&;#177;1.57)%,(20.29&;#177;1.72)%]明显低于BPS阳性对照组[(62.03&;#177;1.28)%](P&;lt;0.05);佛波酯醇刺激下100mg/L和200mg/L浓度通痹灵总碱CD3^+CD71^+表达率明显低于PBS阳性对照组(P&;lt;0.05),不同浓度的通痹灵总碱对佛波酯醇和刀豆蛋白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达CD71,均有明显的下调作用,而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P&;lt;0.05),对刀豆蛋白刺激下CD71表达抑制作用要强于佛波醇酯。结论:通痹灵总碱可抑制异常增殖的T淋巴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转铁蛋白受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雌二醇对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雌二醇对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IA,I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生成的作用,试阐明绝经后高转换骨代谢始动环节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生长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后,用1,25(OH)2D3和地塞米松(DEX)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17β-雌二醇(E2)处理培养细胞,观察E2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A、IB mRNA、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β-actin作内对照半定量RT-PCR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A,IB mRNA的表达,以α-磷酸奈酚为底物,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Van Gieson染色法显示Ⅰ型腔原的含量。结果:E2能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IA mRNA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随E2浓度增加(0~1&;#215;10^3nmol/L)BMPR-IA mRNA从(27.0&;#177;3.4)%降至(17.0&;#177;1.8)%(t=5.2,P&;lt;0.01)和(9.3&;#177;1.6)%(t=9.2,P&;lt;0.01);BMPR-IB mRNA随E2浓度增加而增加,从(2.0&;#177;0.8)%增至(4.8&;#177;1.5)%(t=3.3,P&;lt;0.05)和(17.2&;#177;2.2)%(t=13,P&;lt;0.01)。Northernblot结果显示在上述E2浓度时BMPR-IA mRNA的表达从4.21&;#177;0.36降至1.24&;#177;0.10(t=18.2,P&;lt;0.01);BMPR-IB mRNA的表达从1.72&;#177;0.11增至3.73&;#177;0.31(t=12.2,P&;lt;0.01)。ALP活性随E2浓度增加而降低,从(42.6&;#177;2.5)U/g蛋白降至(17.9&;#177;2.0)U/g蛋白(t=15,P&;lt;0.01),(10.8&;#177;1.5)U/g蛋白(t=22,P&;lt;0.01)和(3.6&;#177;0.7)U原蛋白(t=30,P&;lt;0.01);细胞I型胶原的含量随E2浓度增加而减少。VanGieson染色由鲜红、淡红到黄色,红色越深,表明胶原越多。绪论:E2能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IA mRNA的表达,降低ALP的活性和Ⅰ型胶原含量,增加BMPR-IB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脑内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微  何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55-6057,i001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轴突出芽标记物-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为电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患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刺激对脑梗死后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各梗死周围区生长相关蛋白-43的阳性反应产物增加,3d时反应增高,对照组、患侧刺激组双侧刺激组A值分别为43.32&;#177;7.31,47.08&;#177;8.11,52.80&;#177;9.96,7d时达高峰分别为58.94&;#177;6.81.67.61&;#177;8.57,76.36&;#177;8.99,14d时降低为43.17&;#177;8.38,58.04&;#177;6.15,61.16&;#177;5.89,28d仍有阳性产物表达为40.35&;#177;8.52,44.23&;#177;7.72,59.79&;#177;9.58。患侧刺激组在14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双侧刺激组在7,14,28d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而且在28d时,双侧刺激组明显高于患侧电刺激组(P&;lt;0.05)。结论:电刺激明显增强GAP-43的表达,双侧电刺激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中CD14的过表达对TNF-α、IL-1β、IL-6、IL-12的影响,探讨CD1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胃癌SGC-7901 CD14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基础上,利用CD14蛋白受体胞壁酰二肽(MDP)刺激细胞,RT-PCR检测各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以空质粒转染的胃癌SGC-7901细胞为对照,探讨CD14强制表达对TNF-α、IL-1β、IL-6、IL-12表达的影响.结果 转染并稳定表达CD14的细胞中TNF-α、IL-13、IL-6、IL-12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空质粒转染的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14对TNF-α、IL-1β、IL-6、IL-1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fa,TNF-α)在急性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介导步突腔质细胞的凋亡及脱髓鞘,是EAE脑内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之一。目的:探索EAE豚鼠脑白质TNF-α mRNA的表达以及己酮可可碱、培高利特对其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研究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成年、体质量200~350g豚鼠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免疫诱导方法制备EAE豚鼠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EAE豚鼠脑白质TNF-α 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成功制模。②TNF-α mRNA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结果:EAE组豚鼠脑白质TNF-α mRNA的表达(1.11&;#177;0.06)明显高于对照组(0.32&;#177;0.02)(P<001),治疗组(0.51&;#177;0.03,0.076&;#177;0.03)较EAE组表达下降(P<0.05)。结论:急性EAE豚鼠脑白质TNF-α mRNA的表达上调,与疾病的触发有关,己酮可可碱、培高利特对TNF-α mRNA的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项洁  沈霞  耿德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94-6095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msis factor-alpha,TNF-α)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3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2,6,12,24,48,72,96h、假手术组及永久缺血组,分别测定TNF-α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细胞凋亡数(原位凋亡检测试剂盒)。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TNF-α表达水平[6h:(15.0&;#177;3.21)个/mm^2,12h:(47.0&;#177;0.87)个/mm^2,24h:(49.0&;#177;10.3)个/mm^2,48h:(44.8&;#177;6.9)个/mm^2,96h:(37.9&;#177;6.4)个/mm^2、细胞凋亡数[2h:(33.3&;#177;0.8)个/mm^2,6h:(56.6&;#177;1.6)个/mm^2,12h:(72.3&;#177;4.2)个/mm^2.24h:(86.6&;#177;5.5)个/mm^2,48h:(96.8&;#177;0.9)个/mm^2]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lt;0.01)及永久缺血组(P&;lt;0.05);且TNF-α表达与细胞凋亡数关系密切(r=0.567.P&;lt;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在神经元迟发性坏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