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76年以来,我们应用长针透穴针刺治疗顽固神经性呕吐2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针刺方法:用5寸长毫针从下脘穴刺入皮肤,沿皮下向上经建里、中脘、上脘直透到巨阙穴,得气后轻轻向下拉针(病人有下坠样针感,但不退针)10分钟后开始留针,待针感消失后拔针。同时配足三里、内关。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 观察针刺对儿童智力低下的疗效 ,并与口服药物组比较。方法 :  (1 )针刺组 穴位 :主穴取四神聪、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语言障碍者加哑门、通里、廉泉 ;反应迟钝加神门、大钟 ;多动者加太冲透涌泉、合谷透劳宫 ;遗尿者加肾俞、关元 ;流涎者加地仓、阴陵泉 ;颈软无力者加天柱、大椎。针法 :毫针刺入穴位 ,得气后留针 0 .5h ,虚证用补法 ,实证用泻法 ,无明显虚实者用平补平泻法。隔日 1次 ,3个月为 1个疗程。 (2 )对照组 口服“脑复康” ,1 0岁以下患儿每次口服 0 4g ,每日 3次 ;1 0岁以上患儿每次口服 0 8g ,每日…  相似文献   

3.
一、取穴:右侧地机。二、手法:用28号一寸半的毫针针刺,取地机穴时使针感下行至内踝后,留针10分钟,出针至皮下结缔组织,随即针柄向上,沿脾经的循行路线向下刺一寸左右,即用胶布固定。埋针24小时后,如尚未全止,  相似文献   

4.
电针治疗肾绞痛1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肾绞痛1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3例中,男性112例,女性11例;年龄在20岁以下者3例,20~40岁者70例,40岁以上者39例.左侧肾绞痛者64例,右侧肾绞痛者59例.2 诊断依据(1)急性阵发性腰腹绞痛并沿一侧输尿管向膀胱及会阴部放射;(2)尿频,尿急,排尿中断;(3)尿中有红细胞;(4)X光腹部平片或B超证实肾及输尿管结石征象.3 治疗方法针刺取穴 主穴:痞根、阿是穴、膀胱俞、中极;配穴:腰痛加肾俞,小便艰涩加中封,血尿加血海,恶心呕吐加内关.先刺委中出血,嘱患者直立,脚尖用力,充分暴露腘窝,消毒后用三棱针刺血;后取侧卧位,取各穴行泻法.针中极时,针感须向尿道根部放射.针阴棱泉针感向上传导至会阴部.主穴得气后加用电针,采用连续波  相似文献   

5.
血痹是由于机体虚弱,外感风邪,导致肢体局部血行不畅,产生麻木、寒冷、无力等症状的一种病态。笔者于82年以来用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该病15例,治愈12例,好转3例。疗程:10次以下者11例,10次以上者4例,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针具:用28号两寸长的不锈钢针。取穴及操作:①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环跳、委中、太溪用补法;②在患处局部取阿是穴,沿经脉循行的方向平刺,用泻法使针感传致该经的远端;③每次选3~5穴,针刺后留针30分钟,并用红外线灯或艾条在麻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刺至阴穴治疗术后尿潴留,临床观察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21~73岁;病程1~4天。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平放下肢,取双侧至阴穴,常规皮肤消毒后用26号毫针快速刺入皮下,捻转提插,施强刺激手法使针感从足小趾外侧沿足太阳膀胱经向上传。留针20min,一般针后10~15min即可排尿。如针刺1次不排尿,可间隔2小时左右再做第2次针刺。治疗效果本组经针刺后全部获效,其中针1次排尿者35例,占73%,经2次针刺排尿者13例,占27%。典型…  相似文献   

7.
本组102例,男60例,女42例;年龄1~3岁为多见占90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仅2个月。针刺时,由家属握住患儿腕部,掌心向上,术者用75%酒精棉球消毒四缝穴后,以三棱针或6号注射针头,点刺四缝穴0.5分深,出针后流出黄白色透明液体越多,病情越重。每隔3天针刺1次,直至针刺四缝无黄水流出或见鲜血为止。疳积轻的针3~4次可愈;重症可针至14次,症状明显改善。疳积重症,加服参苓白术散、人参精(3~5ml,每日1~2次),至纳食,排便正常为度. 本组单用针刺四缝治疗者占75例;针刺加服参苓白术散及人参精治疗者占27例。治愈者占64例,好转者占28例,仅10例无效。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 ,有关补泻效应方面的论述不多且散见于各处。为此笔者通过研读古医籍特别是《内经》的一些篇章 ,发现《内经》对针刺疗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 3个方面。1.针下感觉《素问·针解》云 :“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 ,气实乃热也 ;满而泻之者 ,针下寒也 ,气虚乃寒也。”指出通过针刺 ,正气充盛 (补 ) ,则针下产生热感 ;邪气祛除 (泻 ) ,则针下出现凉感。又说 :“刺实须其虚者 ,留针 ,阴气隆至 ,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 ,阳气隆至 ,针下热乃去针也。”提示针刺后 ,针下的凉热感可作为检验针刺补泻效应的客观指标 ,即针下热为补 ;针下寒为泻。…  相似文献   

9.
高宏  何严  杨萍 《陕西中医》2004,25(8):742-743
目的 :观察浮针治疗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毫针快速刺入皮下使针尖沿皮下向前推进针尖抵至痛点周围 ,并留针 1 d。结果 :32例总有效率为 1 0 0 %。提示 :浮针疗法采用皮下针刺 ,且留针时间长 ,能振奋皮部经气 ,促进经脉气血运行 ,使阴阳协调  相似文献   

10.
方法:穴取天枢、阑门(脐下0.5分)、关元。操作:将患儿仰抱,裸露腹部,根据患儿胖瘦选1~1.5寸毫针,常规消毒,先针刺天枢、关元穴,针刺深度0.5~0.8寸;再向下斜刺阑门穴,针刺深度0.3寸,行温补手法;关元可在针后加艾灸25分钟(据病情而定)。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经针刺治愈后,为巩固疗效,用参苓白术散调补。方法:用三枚大枣掰开加水煎沸数分钟后,去枣加人参苓白术散2~3包(据年龄体质而定),煎沸加红糖15~20g,1日分3~4次连渣温服。  相似文献   

11.
针刺取穴 :屋翳、膻中、乳根、增生局部。肝郁痰凝加太冲 ;气血两虚加气海、脾俞、足三里 ;月经不调加三阴交。上述穴位均取双侧。根据辨证 ,实者则泻 ,虚者则补 ,针刺得气后 ,接上 6 80 5电针治疗仪 ;留针 30min ,每日 1次 ,10次为 1疗程 ,疗程间隔 3~ 5天。外敷中药 :采用香附川芎散。取香附、川芎各 30g ,全瓜蒌、南星各 2 g ,青皮、郁金、连翘各 15g ,麝香 5 g ,共研细末。用药前 ,先将脐部用 75 %酒精消毒。把药末填满脐部 ,然后用干棉球轻压按摩片刻 ,即用胶布贴紧脐部密封。每 2天换药 1次 ,10次为 1疗程 ,疗程间隔 3~ 5天。治疗 6…  相似文献   

12.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头针配体针组:头针主穴取健侧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有语言障碍者加语言Ⅰ、Ⅱ区,选用26~28号2~2.5寸长毫针,依一定方向沿皮下缓慢刺入,加G6805电麻仪,用疏密波;体针取肩、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  相似文献   

13.
针刺阳维脉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笔者针刺阳维脉诸穴以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这些穴位是阳交、阳白、头临泣、目窗、风池。阴血亏虚明显者加太溪、足三里、三阴交;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外关;胃火上炎者加内庭、合谷;痛甚者加太冲、本神、角孙,并用透穴法,强刺激,留针半小时。也可加用耳针,取...  相似文献   

14.
陈以教老中医针灸治疗阳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关元穴,阳萎穴为主治疗阳萎35例,其中除一例脑炎后遗症痴呆、一例年纪大并患有严重糖尿病未治愈者外,其余33例均治愈。经2~5次治愈者18例、6~8次愈者15例。取穴分二组交替,每组针3次。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针刺手法,每穴都要求有针感,尤其(阳萎穴)、关元、中极穴要向阴茎扩散,补泻视病情而定,实则用泻、虚则用补,并尽量加灸。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中医学院针灸研究室和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自1977年开始,用针刺治疗心律失常46例。针刺主穴:内关、神门;配穴:夹脊胸4~5(或厥阴俞、心俞)、列缺。每次选用1~2穴,交替使用。失眠者加安眠穴,高血压者加三阴交、太冲。针刺以补法为主(弱中刺激),留针5~15分钟。虚实夹杂者,用补泻结合刺法,留针时短促地加强刺激几次。针6~8次为一疗程,疗程前后均用心电图检查作为诊断与判明疗效的客观指标。结果:心律失常属于激动起源失常者  相似文献   

16.
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阳萎7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用针刺及穴位药物注射治疗阳萎76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共观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简称针刺组)和针刺加穴位注射组(简称针注组)。1.针刺组:28例患者,均已婚,年龄最小25岁,最大48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6年。2.针注组:48例患者,已婚46例,未婚2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50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8年。治疗方法1.针刺组取关元、三阴交及肾俞、命门、次 ,两组交替。针关元穴前嘱患者排空小便,针尖与皮肤呈45°角,进针2.5寸,透刺中极穴,施用补法,使针感放射至龟头;三阴交直刺1寸,用平补平泻手法,使针…  相似文献   

17.
痛经一般分为虚实二证,自1980年始用腕踝针治虚证痛经250例,效佳,总结如下。临床资料:250例中,气血虚弱型124例,肝肾亏虚型126例;年龄16-21岁者64例,22-27岁者156例,28-33岁者30例。病程3个月~5年,其中以5月-1年者居多占194例。治疗方法:取双下二点(在内踝最高点上3横指,靠胫骨后缘)。病人取仰卧位,采用32号1.5寸毫针,针体与皮肤表面成30°角,轻旋针柄,使针尖通过皮肤,进针后将针放平,针尖向上,贴近皮肤表面,顺着直线沿皮下表浅进针1.4寸,留针30~60分钟。进针时如遇有阻力或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这表明针已刺入深部肌层,应将针退至皮下,重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法1.穴位;四缝、止泻、三里、大肠俞。捏脊由长强穴至大椎穴反复捏提三次,右手五指分开,由大椎穴至长强穴,从上至下,中指循督脉,余四指分别循膀胱经按脊椎5次。2.辨证选穴:伤食加天枢、胃俞、中脘;风寒加肺俞、胃俞;湿热加曲池、胃俞;脾虚加三阴交、公孙、百会。3.操作:先常规取穴针刺,不留针,后捏脊,再按推。穴位前后交替,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治疗结果经二次治疗而治愈者占50%:三次治疗而治愈者20%;七次治疗而治愈者20%;约10%患儿体质虚弱,经针药治疗10次以上而痊愈。典型病例王××,男,20天。1981年8月10日因腹泻奶花样便,用药物(药名不详)治疗不效而要求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于唐山抗震救灾期间,运用针刺及技罐法治疗急性芝麻疹患者数十例,疗效非常显著,而后二十年间继验之于临床,屡试屡验,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66例患者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3~72岁;外感风邪者34例,蚊虫叮咬者26例,进食鱼虾而诱发者4例,肠胃积热者2例。治疗方法1.以风池、风门、曲他、外关、血海、三阴交为主穴,有风寒者加大推;有风热咽痛者加少商;肠胃积热者加合谷、足三里;气血两虚者加气海,关元。针刺手法以提插捻转,泻法为主,留外30分钟左右,每10分钟可行针一次。小儿不留针。风门穴行手法后不留针。刺时要使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采取粗针配合拔火罐、艾灸治愈乳痈60例,方法如下。取穴:神道透入椎下。配曲池、内关、肩井、乳根。局部硬结配艾灸或热灸仪灸之;乳中穴拔火罐;成脓者局部波动处用锋针深刺后拔火罐排脓。针法:用不锈合金钢丝制成直径1.0毫米,长125毫米粗针。患者端坐,双手半握拳,屈肘交叉平放在两臂上,肩下垂,头部尽量下低,以充分暴露椎体棘突。取准穴后,皮肤常规消毒,用左手固定棘突上缘皮肤,右手持针,以3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继而将针压低贴紧皮肤,针尖在皮下沿棘突中线缓缓向下刺入,进针55毫米,针刺的方向和脊柱中线平行,切忌歪向一侧,一般留针4~8小时。配穴以毫针刺之,均用泻法,并配合拔火罐和艾灸。每日刺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治疗结果:乳房红肿硬结全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为痊愈。用本法治疗观察60例中,红肿硬结者41例,1次痊愈23例,2次痊愈15例,3次痊愈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