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发育成囊过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体外培养和动物接种观察,原头节发育成囊主要由原头节本身以不同方式囊化,逐渐发育形成角皮层和生发层囊壁。角皮层可在生发层形成前出现。邻接不同原头节形成的角皮层可相互融合成多囊型棘球蚴。原头节在培养基或小鼠体内均可产生后囊,但经培养74天接种50天未见后囊形成角度层。后囊壁经HE和AB、PAS染色呈PAS弱阳性,无细胞核。原头节在培养基和小鼠体内发育成囊过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从新疆北部地区感染囊型包虫病的骆驼肝,肺包囊中收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实验感染家犬后,分别于第35天和第45天收集成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骆驼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外部形态特点;整个虫体表面被覆着微毛,与其他来源的成虫相比其微毛相对浓密柔细,成熟体节的生殖孔有两种不同的形态;有雄茎伸出的生殖孔凹陷不明显,孔周区没有感觉乳头出现,在雄茎表面密布丝状微绒毛,没有雄茎伸出的生殖孔凹陷明显,孔周区有许多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4.
5.
为建立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采用经口感染狗肠壁上寄生的成虫制备抗原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进行细胞融合。结果显示经筛选克隆后建立了一株分泌抗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G5E8F4E4。腹水的抗体效价为1:12800。初步建立了分泌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6.
青海不同株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虎 《地方病通报》1997,12(2):9-12
运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青岛海高原牦牛和藏羊源原头蚴感染犬后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两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表面结构和皮层结构相似。这些形态结构特点与文献报道明显不同,提示青海高原存在不同株的细粒棘球绦虫。  相似文献   

7.
8.
用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虫体抗原及其免疫家兔血清IgG建立了用于检测家犬粪抗原诊断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用离子交换层析,SPA亲和层析,抗兔IgG抗体亲和层析和细粒棘球线条绦虫成虫虫体抗原亲和层析等四种方法纯化的抗体进行了比较,以抗原亲和层析化纯化的抗体免疫活性最高,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抗原的终点在标本缓冲液中为2.5ng/ml,在健康家犬粪便悬液的上清中为5ng/ml  相似文献   

9.
王虎 《地方病通报》1998,13(3):31-33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细粒棘球绦虫生殖器官的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该虫是以虫体之间的异体交配为主要生殖方式;自体受精只是在未能实现异体交配时的一种补充行为,虫体阴道的结构有利于异体交配和有效生殖过程的完成。子宫壁及其内侧枝的结构对虫卵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虫卵的增殖可引起孕节内其它组织和器官的萎缩和退化。生殖孔周围的触觉乳头,除具有感觉功能外,可能还有分泌性信息素和具有性信息受体,以引起虫体之间的  相似文献   

10.
青海不同株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青海牦牛株在藏羊株细粒棘球绦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析大部分虫体顶突缺乏微毛构成的顶部,体表散在很短的柱状或棘状微毛,并存在大量微孔;牦牛株虫在生殖孔周围具有盘状突起,藏羊株虫体则否;两株虫体生殖孔周围均密布感觉乳突;牦牛株虫体雄茎表面密布绒线状细长微毛,藏羊株虫体雄茎表面极少或缺乏微毛,两株虫体雄茎顶端均有细长丝状物自雄茎口伸出,由此可见,青海两株虫体的体表结构既有相似之处,又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原不同宿主源细粒棘球蚴的病原生物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青海高原牦牛和绵羊体内原发性细粒棘球蚴的病原生物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牦牛细粒棘球蚴的感染率和钙化率显著高于绵羊源(P<0.01);牦牛肝脏感染和肺脏感染无明显差异(各占34.14%和31.20%),绵羊则绝大多数寄生于肝脏(50.76%),肺脏较少(13.40%),肝、肺均感染者与牦牛相近(34.26%和32.58)。牦牛肝脏棘球蚴的钙化率高(73.00%),育囊率低(69.51%),但肺脏棘球蚴与绵羊肝、肺脏棘球蚴的钙化率相近(分别为20.15%、28.00%和18.04%),育囊率均高(分别为94.58%、91.76%和90.00%)。人体棘球蚴的育囊率达100.00%。对各源棘球蚴内的原头节测量结果表明不论原头节寄生在何种宿主,其肺脏原头节总是大于肝脏原头节(P<0.01);同源肝、肺脏原头节的吻钩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牦牛棘球蚴体积较绵羊的大,但原头节却小的多(P<0.01),且二者原头节吻钩的多项测量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上述结果提示对这种差异不应仅以棘球蚴寄生在不同宿主来解释,还应考虑到该地区是否存在不同宿主的细粒棘球绦虫虫株。  相似文献   

12.
青海高原不同宿主体内原头节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青海高原藏羊、牦牛和人体内原头节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三种宿主体内原头节的形态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由体被和实质组织构成。体被为5层,由外向内依次为合胞体带、透明带、纤维带、肌层和基底膜;实质组织由实质细胞、肌细胞、含糖原细胞、焰细胞一收集管系统和石灰小体等构成。并对其形态结构特征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新疆牛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莉  焦伟 《地方病通报》1991,6(4):16-18
本报告为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牛体内采集的原头节人工感染家犬,在感染后第15、25、35天分别剖杀犬,收集虫体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成虫体节发育在15天时为1节,25天为2节,35天为3~4节并已达到性成熟。成虫体表均被一层微毛覆盖,不同部位体表微毛的形态不同。在吻突顶部,微毛呈绒线状,纤细柔软,较稀疏,随着发育逐渐变长、变浓密,末端卷曲。吻突基部和吸盘区的微毛呈绒线状,但较顶突微毛粗短。体节部位微毛在不同发育时间形态不同,呈现圆锥形绒线状,锯齿形鳞片状。成熟虫体体表微毛呈圆锥形绒线状,较坚硬,有规律排列。性成熟虫体生殖孔为圆形,有的虫体可见伸出的雄茎,雄茎表面也被有纤细的微毛。生殖孔周围体表微毛较密短,呈地毯样,间有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突起,可能为感觉乳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青南高原与柴达木盆地两地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形态学特征,为虫株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青南高原的黄南州同仁县、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市为采样点,采集当地自然感染,发育良好的绵羊棘球蚴囊,分别人工感染实验犬,45d后粪检绦虫卵阳性时剖杀,取其肠道成虫,AAF固定液固定,成虫虫体用洋红或苏木素染液染色,切取的顶突钩用4%孔雀绿染液染色。低倍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用测微尺测量,记录结果。结果 德令哈株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多数为4节,黄南株多数为5节;德令哈株成虫链体较细长,黄南株较宽短,两株虫体总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南株成虫成熟节片睾丸数与德令哈株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黄南株睾丸在生殖孔前后的分布相当,而德令哈株睾丸多分布于生殖孔前。两成虫生殖孔位置都位于链体节片偏后,但德令哈株有6.84%的生殖孔偏前。黄南株成虫雄茎囊明显小于德令哈株;虫体头钩总数多于德令哈株,大钩、小钩总宽均〉德令哈株,头钩总长两成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青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两地细粒棘球绦虫虫体在某些形态特征上显著不同,提示我国可能存在不同的地理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疆不同地区棉羊源细粒棘球蚴对不同品系小鼠的致病力是否存在差别。用NIH小鼠、CR鼠、BALB/C小鼠和昆明株小鼠,在实验感染新疆南部和田和新疆北疆绵羊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的不同时间剖检,比较观察细粒蚴在其体内的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青海高原藏羊和牦牛源原头蚴接种小鼠后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超微结构。二源继发性棘球蚴囊壁结构相同,由角质层和生发膜构成。角质层由纤维物质和不规则形颗粒形成层状结构,但近生发膜处藏羊源的结构致密,牦牛源的则较为疏松。生发膜可分为皮层区和细胞区。皮层区外缘的微毛藏羊源多而短粗,牦牛源的则呈细长,与各自原发性棘球蚴相同,提示微毛的形态结构稳定,不随宿主不同而改变;牦牛源皮层区基部可见线粒体和大量糖原,提示该区有活跃的生理生化代谢功能。细胞区由皮层细胞和其它成分构成,皮层细胞内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形态藏羊源的与原发性相同,牦牛源的则与原发性的存在差异,提示牦牛源棘球蚴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不稳定,易受不同宿主的影响。皮层细胞胞质的近囊腔处存在巨大的囊泡,囊壁多为单层。内缘附有线粒体或异染色质样物质,可能与后期子囊的形成有关。本文结果提示该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细粒棘球绦虫虫株。  相似文献   

17.
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原头节实验感染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和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并以NIH小鼠和BALB/c小鼠做对照,观察了继发性棘球蚴囊的发育情况。四种鼠的细粒棘球幼感染率分别为31%(37/118)、21%(6/28)、  相似文献   

18.
用新疆西部天山区域和阿尔泰山区域牛源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原头节实验感染不同品系小鼠后的不同时期剖检,比较观察细粒棘球蚴在其体内的发育情况。结果为四种小鼠的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囊在雌性鼠中的发育较雄性间的为快,在四种小鼠中,西部天山牛源E.g比阿尔泰山牛源E.g的发育较好,生长亦较快,感染后10个月,西部天山牛源E.g在鼠体内出现了发育成熟的原头节,而阿尔泰山牛源E.g到第12个月时仅有一只鼠出现发育成熟的原头节,表明西部天山牛源E.g与阿尔泰山牛源E.g在四种小鼠中的发育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