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论证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疗效,对15例住院病人采用经皮脾动脉栓塞术栓塞脾动脉外周分支,平均栓塞面积50%。术前、术后观测外周血象、肝脾8超和胃镜。栓塞后/前对比发现平均外周血白细胞上升75.24%,血小板上升18.50%,血红蛋白上升7.51%,门静脉直径缩小13.02%,脾静脉缩小23.73%,脾厚度缩小10.45%。结果表明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能改善脾亢和降低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
王彤 《医学文选》2004,23(4):449-450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2例乙肝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患者,以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后1周、3~5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白细胞、血小板上升,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缩小,肝CP积分上升,严重并发症死亡3例。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显著,注意栓塞面积及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脾动脉分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象、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PSE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升高,脾脏回缩、脾静脉内径缩小,临床症状改善;超选脾中下极动脉分支栓塞法较脾动脉低压流控法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并发症少且轻。结论 PSE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可控,是目前治疗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建雁 《广西医学》1997,19(3):352-353
本文报道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9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栓塞面积35%至70%,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分别于术后第1周和第2周显著上升(P〈0.01),而血红蛋白半年后始呈现明显增高现象(P〈0.01),术后半年脾亢完全缓解率87.5%,7例随访33至50个月,脾亢完全缓解率85.7%,并发症有发热,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等,死亡1例。  相似文献   

5.
王彤 《微创医学》2004,23(4):449-450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2例乙肝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患者,以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后1周、3~5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白细胞、血小板上升,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缩小,肝CP积分上升,严重并发症死亡3例.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显著,注意栓塞面积及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效果。②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加入庆大霉素24万U混合后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术前及术后检查外周血细胞、血小板计数。超声及增强CT检测脾脏大小及门静脉宽度并作比较。③结果术后3天复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月、6月脾脏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④结论采用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可以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缩小脾脏,减轻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s技术经股动脉插入myashinas导管至脾动脉主干进入脾门部,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部分栓塞。结果15例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均回升,随访3个月仍在正常范围。门静脉,脾静脉回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血氨下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明胶海绵颗粒或条作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9例,脾栓塞面积在50~70%之间,栓塞后2周周围血白细胞血小板数均升至正常数范围,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9例随访10~20月血白细胞、血小板数均在正常范围,同时有不同程度脾缩小。故认为选择合适症例、适当的梗塞范围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随访观察表明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可替代单纯外科脾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分析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对20例(男16例;女4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PSE治疗,观察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计数以及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术后各期计数有明显升高,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份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结果:4例患者术后24小时至1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上升,脾脏体积及门静脉主干直径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能使患者免于手术切脾,可在保留脾脏免疫功能的情况下有效控制脾功能力进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手术前后给予优质护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安全可靠。优质护理能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程度及频度。  相似文献   

12.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强 《吉林医学》2010,31(13):1789-1789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9例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经股动脉插入导管至脾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部分栓塞。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门静脉、脾静脉内镜缩小,PTA上升、血氨下降。术后常见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讨论:PSE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创伤轻微、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并观察其并发症.方法: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对43例肝硬化脾亢患者行脾栓塞治疗,术前以及术后检测外周血细胞数,超声测定脾脏厚经、脾静脉内经和门静脉内经.结果:PSE术后1周患者周围血白细胞、血小板数明显升高;PSE术后1月患者脾脏厚经、脾静脉内经、门静脉内经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PSE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缩小脾脏,降低脾静脉及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所致的脾功能亢进患者15例,行脾动脉插管经造影证实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脾组织,分别于术后3天、7天,3周后查血常规及CT,随访1~6个月。结果术后3天白细胞、血小板均上升,疗效可持续1年以上。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是一种效果显著,创伤小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对35例脾功能亢进患者以明胶海绵条为栓塞剂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PSE栓塞后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上升,较栓塞前有明显差异。32例脾栓塞面积在40%-70%,3例80%-00%。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 对30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进行PSE术,观察术前及术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并发症.结果 PSE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较术前均有明显上升(P<0.01);PSE术后1个月及6个月患者脾厚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明洲 《中国现代医生》2014,(3):152-153,157
目的研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3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术后3个月血常规、PT等生化指标和脾脏大小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患者血常规(RBC、WBC、PLT)显著上升,ALT、AST、PT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优势突出,疗效确切、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16例部分脾动脉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选择性脾动脉拴塞,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提升到正常水平,脾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内径、脾脏有意义的缩小,症状得到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动脉拴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理想,方法安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江俊锋 《当代医学》2011,17(25):143-144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肝功能、门静脉以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PSE术后1周以及1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升高,对比术前差异性明显(P〈0.05);手术前后患者血红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术后1周肝功能升高明显,术后1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与术前彩超对比,门静脉和脾静脉与术前相比内径明显缩小,血流明显降低,平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有效缓解脾亢、降低门脉压力,且无显著毒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薛元领  杨泽云 《安徽医学》2012,33(11):1521-1522
目的通过临床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患者的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至脾中、下极动脉,将明胶海绵颗粒注入其中,形成患者脾动脉远端部分性栓塞,范围大约为40%~50%。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经过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以及红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表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具有明显的疗效,对患者的创伤小,掌握栓塞要求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