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对4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放血疗法,氧疗法,选择有效的抗凝剂.结果:8例患者因害怕心理未做此项治疗,32例患者通过放血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以放血疗法为主的治疗是目前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方法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血管治疗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1].研究证实雌激素可抑制红细胞增生[2],因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成年男性、少见于女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一直是高原医学工作探索的难题.研究显示氧化应激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并下肢骨折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6例下肢骨折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抗凝等治疗。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结论:下肢骨折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围手术期合理治疗,可以防止DVT和PE的发生,也可以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3):291-293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状况。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28例,取同期入院治疗的高原地区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伴有上消化道系统症状的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胃镜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5.7%、32.1%、35.7%,对照组分别为10.7%、7.1%、3.6%,两组分别比较,合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患者中世居高原患者急性胃粘膜病变高于移居患者,对照组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生率移居和世居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5.
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药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近20年来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处方完整、主治明确,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文献报道,建立用药数据库,且基于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西药中,使用前5位的分别为肝素钠、乙烯雌酚、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和藻酸双酯钠,常用的治疗法则为改善微循环法、抗凝治疗、酶制剂、雌激素、呼吸兴奋剂等.结论:该病是由于机体慢性缺氧所形成的高原病,以血瘀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应以抗凝和改善微循环为治疗大法,并可从服用雌激素、服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兴奋呼吸入手,抑制红细胞的生成,达到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是指长期居住在海拔2500m以上的居民,对高原低温、缺氧环境丧失习服所致的独特临床综合征。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人文地理环境变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人群正日益扩大。目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且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指南。本文拟通过文献研究总结HAPC中西医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红细胞单采治疗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8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且血红蛋白超过250 g/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红细胞单采组(n=52)和传统治疗组(n=28),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经济负担.结果 与传统治疗组比较,红细胞单采组治疗后血常规指标恢复情况更好,治疗后1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肺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方法:1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的肺动脉栓塞采用溶栓、抗凝治疗、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配合有效护理措施.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符合条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1例死亡.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13例痊愈.结论:本组14例患者长期生活在海拔3 000m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出现下肢疼痛或肿胀,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晕厥,合并肺动脉栓塞的发生.早诊断、及时规范的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藏医放血疗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比分析实施藏医放血疗法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4个血液指标。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藏医放血疗法治疗后的血液指标相比治疗前的变化为,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指数相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指数和治疗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应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可行,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因缺氧多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心脏是常累及重要器官之一,也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就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心脏损伤机制及目前影像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对临床认识、诊断及预防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心脏病提供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1878年Paul Bert预言,高原或其它氧分压下降时,为了运输更多的氧,大概需要大量血红蛋白的代偿作用。这个预言,在生动地观察了居住生活于高原的人(如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人),血液脓缩的引人注目的效应,而被证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红细胞增多是高原常见而多发的病症。所谓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除了血液检查:红细胞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非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原地区的一种特有的常见病之一。笔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此病,效果比较满意。现将资料比较完整的38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38例全部为男性,年龄在40岁—55岁之间,均系内地米高原的汉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采用奥美拉唑、丹红注射液、奥扎格雷钠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6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丹红注射液、奥扎格雷钠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7.9%;药物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采用奥美拉唑、丹红注射液、奥扎格雷钠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使药物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系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的一种类型,查阅资料,有关本症临床和心脏大血管X线形态学变化的专题报道较少.本文对西藏江孜县(海拔4040公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0例,进行临床和心脏大血管X线分析,并探讨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脑电阻图既可以反映头部搏动性血液供应情况,又可反映脑血管紧张度和弹性,是无创性检查脑血液动力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脑血管疾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常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有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升高。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脑血液循环变化尚未见有报告,探讨脑电阻图变化对于了解高原红细胞症的脑血液循环及某些症状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78~1983年采用龙胆泻肝汤合并小剂量乙烯雌酚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70例,与同期单用乙烯雌酚及甲孕酮组各30例比较,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病例选择(1) 红细胞≥650万,血红蛋白≥20g%红细胞压积≥62ML%,并有紫绀、头痛,头昏,呼吸困难及全身乏力者;(2) 发病在3500M以上地区;(3) 排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其它心肺疾患等所致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一般资料 130例中单纯型64例,合并高原高血压21例,合并高原心脏病19例,合并高原高血压及心脏病26例。本组皆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8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8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验对象在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TT(凝血酶时间)等检测指标上的差异。结果:经检验及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检验人员在APTT、PT以及TT的测定结果上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凝血指标、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与检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从而加强其诊断及疗效判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6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及分析,并与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08例相对照,采用列联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86例,一次性穿刺成功78例,成功率为90.7%,针头堵塞16例,比例为18.6%,皮下出血及瘀斑50例,比例为58.1%;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10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06例,成功率为98.1%,针头堵塞6例,比例为5.6%,皮下出血及瘀斑14例,比例为13.0%;两者分别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高红症患者静脉输液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应注重预防及解决措施的个体化.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加强巡视、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等措施是预防及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症的一种常见类型,我们于1979年3月对江孜县(海拔4040米)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0例进行了耳鼻咽喉科临床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族别:性别与年龄:族别与年龄(表1),均为男性。  相似文献   

20.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海拔地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特点,病变多累及全身多系统,临床上常伴有头晕、紫绀、静脉扩张等缺氧性表现。本文着重从CT、MRI两个方面对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神经系统病变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