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蔡钢  孙良佐 《农垦医学》1999,21(2):139-139
医生临证治病,不是把药物进行简单的堆砌,也不是单纯将药效相加,而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而成的。这种组方原则,前人称为"君、臣、佐、使"。明代何伯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这是一般情况下的组方原则,在临床处方中,我们常常看到某些药物总是配在一起用,这就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药物配对",或称"药对"、"药对于"。"药对"具有很多优越性,能起到协同作用,或者相互纠正…  相似文献   

2.
中医遣药组方必需遵守“君、臣、佐、使”的原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主病之为君 ,佐君之为臣 ,应臣之为使。”“君一臣二 ,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 ,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使 ,制之大也。”由此可知 ,古人用药达 1 3味就属大处方。而现代中医师遣药组方仍遵循其规律 ,但是在临证过程中 ,所组成的方剂药味越来越多 ,据中药房统计 ,最多药味达 30味左右 ,最少也有 1 2味 ;药量越来越大 ,一般为常用量的 2倍 ,形成大处方 ,使得方剂配伍结构不严 ,既浪费了药材 ,又给病人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 ,也给中药房增加了工作量 ,但临床上却未必…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配伍不是随意相加和堆砌,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方剂的组成,一般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个部分。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同时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是既配合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又能清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烈性;使药为引君药又能调和诸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痹祺胶囊全方及拆方的镇痛、抗炎作用,探讨君、臣、佐、使间的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痹祺胶囊及拆方的镇痛作用;采用大鼠佐剂关节炎 (AA) 模型观察痹祺胶囊及拆方的抗炎作用。结果 君药马钱子 ig 给予小鼠 50 mg/kg (相当于处方用量),大鼠 2.5 mg/kg (相当于处方用量),其镇痛、消肿作用并不明显,只有高于处方2倍以上的用量,方可起到一定镇痛作用;动物单独 ig 臣、佐、使药后其镇痛、消肿作用均不明显;君+臣、君+佐、君+臣+使、君+佐+使药配伍后镇痛作用不明显,对大鼠 AA 原发性和继发性肿胀有明显消肿作用;君+使药配伍的镇痛作用和对大鼠 AA 原发性肿胀的消肿作用明显,而对 AA 大鼠足趾继发性肿胀的消肿作用不明显;君+臣+佐药配伍既有明显镇痛作用,又有明显的消肿作用,痹祺胶囊全方 (君+臣+佐+使) 无论对小鼠的镇痛作用还是对 AA 大鼠足趾肿胀的消肿作用均非常明显。结论 痹祺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臣、佐、使药对君药马钱子有减低用量,增强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素问·至真要大论》在阐述制方法则时曾说:“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历代注家看法颇不一致,现将个人的粗浅认识奉献给同道及师者,以供商讨,并求得指正。 (一)奇方与偶方的含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许多注家只从方剂的药味数上划分奇偶,而忽略了方剂的配伍  相似文献   

6.
大方以药味众多为标志。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事实上中成药内的大方,远远超过内经十三味药之限,二、三十味司空见惯,五、六十味也屡见不鲜,还有上百味者。大方在中成药内,占有较大位置。《中成药配制经验介绍》:北京同仁堂一九五五年以前共生产中成药418种。其中:10味以下,168种,10—20味,178种;21—49味,59种,50—100味,12种,100味以上,1种。近年全国名牌和出口中成药产品50种中:10味以下,20种,11—20味,24种;21—49味,4种;50-100味,2种。  相似文献   

7.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的古典医学著作。《内经》在讨论具体病证时 ,例举了十多首方剂 ,并提出了一系列制方学思想 ,这些内容 ,历来为医家所重视。1 方制君臣的含义“君、臣、佐、使”说 ,一直被视为制方之圭臬。“君、臣、佐、使” ,在《内经》成书时代 ,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内经》提出以“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 ,…… ,中药以一百二十种为臣 ,…… ,下药以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 ,从药物的善恶攻补性来决定它们的主次地位 ;另一种是《内经》提出“主病之谓君 ,佐君之谓臣 ,应臣之谓使” ,明确指出“方制君臣”不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评价痹祺胶囊配伍组方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新的“Cocktail”一点法,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体内5种探针药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美芬妥英、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及其相应的代谢产物的浓度,分析和评估痹祺胶囊配伍组分对大鼠体内5种CYP450酶的诱导和/或抑制作用。结果 痹祺胶囊组方存在基于CYP450的配伍规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君药+臣药组、君药+使药组、君药+臣药+佐药组、君药+臣药+使药组、君药+佐药+使药组及痹祺胶囊全药组对CYP1A2具有显著诱导作用;君药+臣药组、君药+臣药+佐药组、君药+臣药+使药组及痹祺胶囊全药组对CYP2C9具有显著诱导作用。结论 痹祺胶囊组方存在基于CYP450 酶较显著的配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痹祺胶囊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杏仁味苦、性温,归肺、大肠经。《神农本草经》言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但仲景将其与它药精当配伍,有效地扩大了它的运用范围。本文试以仲景部分方剂为例,对此做—浅析 一、解表宣肺散邪 风寒外束,肺失宣降,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脉浮者,仲景往往以杏仁、麻黄并用,开腠理、宣肺气。如麻黄汤、大青龙汤、厚朴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文蛤汤、麻黄加术汤等,均是以麻杏并用,治疗外感风寒者。许宏论麻黄汤云:“麻黄味苦辛,专主发汗,故用之为君;桂枝味辛热,以辛热之气佐之散寒邪,用之为臣;杏  相似文献   

10.
寒热并用在方剂中的作用秦皇岛市中医院宁德新关键词寒热并用;方剂;寒热相济;寒热相使;相制相成寒性药与热性药同用,称为寒热并用。并用的寒性药和热性药,在方剂中可同为君药、同为臣药、同为佐药;或一为君一为臣、一为君一为佐、一为君一为使,运用非常广泛,寒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医大方配伍规律与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方剂的药味较多,大都在15味药以上,药力作用持久,在配伍方面方剂的君药、臣药、佐药都是以集成模块的形式出现,使药可以是集成模块也可以是单味药构成,在治疗特点上表现为臣药、佐药、使药都配合君药的主攻方向,形成了一个以君药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环节的整体治疗方案,适用于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的急性病后遗症治疗,是中医药研究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组方原则”是研究方剂组成、配伍的道理。由于疾病症有主次,病有兼夹,或证有转变,为了适应复杂的病情,充分发挥药物的医疗效用,运用复方就必须研究“组方原则”。组方原則古称“君、臣、佐、使”,现称“主、辅、佐、使”,亦有称“主、辅、制、调”者。  相似文献   

13.
七方十剂     
祖国医学方剂,据典籍所载已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再加上病有万变,药有千百种,假如一病一方,则支离破碎,毫无法度准绳,古代先贤用执简驭繁的方法,订出:大、小、缓、急、奇、偶、复之“七方”和宣、通、补、泄、燥、湿、滑、濇、轻、重之“十剂”,做为后世处方的法规。兹就个人学习体会,简介如下:一“七方”、“十剂”的原流及其演变“七方”肇始于黄帝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所至,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小,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  相似文献   

14.
方剂配伍中君药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剂君臣佐使配伍中的君药在历代文献记载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和数量。据现存文献,《庄子·徐无鬼》以愈病者为君药;《黄帝内经》中以治疗主病的药物为君药;《神农本草经》的君臣佐使用来区分药物善恶;唐·甄权《药性论》规定某药为君药;唐·蒋孝琬《杂注本草》以治疗阴病为君药;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以剂量最多者为君药;金·李杲《脾胃论》以力大者为君药;明·王肯堂《医论》中的君药则随年份不同而变化。君药的数量也不限于1味,可有2、3味甚至以某一方剂为君。  相似文献   

15.
《和剂局方》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组成,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疠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等证。它是以《金匮要略》治妇人漏下的胶艾汤化裁而来的,是调经的基础方剂。「主病之谓君」,四物汤中能针对营血虚的病机和冲任不调诸证的药物,惟当归而已。《韩氏医通》云:「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为佐,芎(艹穷)为使也」。这是对本方组成的正确分析。主药当归在该方中的意义是: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药理研究看方剂组成的科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君”“臣”“佐”“使”的配伍,是中医方剂的组成原则。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组方法度,具有很高的科学性。那么,在方剂配伍中各药所处的地位如何?药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实质又是什么?笔者试从现代药理研究角度,对上述问题加以初步探讨。一君药是治疗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因是针对主要矛盾而设,起着决定性的治疗作用,故在全方中占有主导地位。君药的性能规定和影响着整个方剂的性  相似文献   

17.
君臣佐使谈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方剂用药有君臣佐使之分,君药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配合主药,加强疗效,起协同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缓解、消除主药的烈性、毒性的药物;使药是引经、调味的药物。借君臣佐使四个部分,解释化疗方案时,化疗方案主次分明,搭配合理,使用时也就没有遗漏。以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用化疗方案为例,5-氟脲嘧啶本身可以单药使用,它是当之无愧的主药,起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可以连续静脉滴注5d,而醛氢叶酸钙虽然本身不是一个化疗药,但可以明显提高5-氟脲嘧啶的治疗效果,所以,醛氢叶…  相似文献   

18.
仲师的学术思想既注重辨证也重视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加上君、臣、佐、使组方的严谨,体现出理、法、方、药的完整性和对疾病治疗疗效的显著性,说明仲师治疗疾病的精确性.本人有切身体验,兹举临床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君药效应成分麻黄碱为指标,采用GC-MS法考察不同配伍对麻黄碱药动学参数的影响规律,探索麻黄汤方中臣、佐、使药对君药在人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对麻黄汤作正交设计拆成8个配伍组,每组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服药后在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麻黄碱,绘制药-时曲线;选用WinNonlin4.0.1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10.0软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时曲线均符合无滞后开放式1房室动力学模型;不同配伍对麻黄碱的部分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方中各药味对麻黄碱的部分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臣、佐、使药对方中君药的有效成分麻黄碱的药动学参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洪生教授提倡"中医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学术思想,注重辨证论治,通过临床诊治及科研实践,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想及遣药组方原则:即君臣佐使组成一方,个体化、阶段化用药。具体用药规律:第一组:君药,扶助正气,培元固本;第二组:臣药,个体辨证,分段用药;第三组:佐药,缓解症状,佐制增效;第四组:使药,以毒抗癌,以养抑瘤。同时依据病种、证候、症状等进行抗肿瘤中药的品种筛选,注意中药轮换应用,避免患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