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臂丛神经阻滞穿刺传统方法多以解剖定位加异感定位作为穿刺成功的标志,因其缺乏客观性,技术不熟练者操作易引起穿刺点出血、阻滞不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我院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与传统方法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尺神经和桡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尺神经和桡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 56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两点腋路臂从神经阻滞,Ⅰ组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Ⅱ组阻滞尺神经和肌皮神经.用0.25%左旋布比卡因,肌皮神经阻滞8 ml,尺神经或桡神经阻滞32 ml.注药后30 min评估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结果 Ⅰ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肌皮、尺和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相似,正中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均较低,但Ⅰ组桡神经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桡神经加肌皮神经阻滞较尺神经加肌皮神经阻滞能够提供更为广泛的上肢感觉阻滞.  相似文献   

3.
上肢手术患者不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简单,能为前臂和手部手术提供完善的神经阻滞,但麻醉后发生的神经功能暂时性障碍在临床上不容忽视。不同的神经阻滞技术与阻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关。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已广泛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然而其阻滞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比较上肢手术患者三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相同容量的0.1%和0.25%的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Ⅰ组和Ⅱ组,两组患者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分别每点注射0.1%左旋布比卡因9ml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Ⅱ组分别每点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ml阻滞上述各个神经.在注射完局麻药后5、10、20、30、40min时,分别对四支神经所支配的感觉区域和运动区域进行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评估.术后随访患者,记录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和臂丛神经阻滞有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后5min均可产生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镇痛时间和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肌皮、正中、桡、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相似.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的情况下,0.1%的左旋布比卡因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产生明显的痛觉和运动阻滞,这种阻滞效果与相同容量0.25%的左旋布比卡因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应。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骨科肘关节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喙突下组(A组)和腋路组(B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喙突下和腋路途径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比较臂丛阻滞效果及感觉阻滞成功率;记录副作用;评价综合满意度。结果同样浓度容量的局麻药,阻滞起效时间A组较B组短(P0.05);维持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A组为93.3%~100%,明显高于B组的60.0%~86.7%(P0.05);两组尺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均为100%。两组均无副作用发生;综合满意度A组较B组高(P0.05)。结论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喙突下臂丛阻滞操作简便,阻滞起效时间短,阻滞成功率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外周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小儿麻醉中使用多限于臂丛神经阻滞.本研究在小儿马蹄足畸形纠正术中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胫神经阻滞,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术后镇痛完善.  相似文献   

7.
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0·1%的左旋布比卡因是否能用于多点腋路臂丛阻滞,比较两种容量0·1%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腋路多点臂丛阻滞的差异。方法34例择期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每组患者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每点注射0·1%左旋布比卡因9ml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Ⅱ组分别注射0·1%左旋布比卡因18ml阻滞上述各个神经。在注射完局麻药后5、10、20、30、40min时,分别对四支神经所支配的感觉区域和运动区域进行感觉和运动评估。术后随访患者,记录臂丛阻滞的镇痛时间和阻滞有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阻滞后5min均可产生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镇痛时间和阻滞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分别注射9ml或18ml的0·1%左旋布比卡因,两组患者肌皮、正中、桡、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相似。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的情况下,0·1%的左旋布比卡因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产生明显的痛觉和运动阻滞,这种阻滞效果并不依赖于药物容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老年病人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 75例ASAⅡ或Ⅲ级择期实施上肢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随机均分为三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组(US组);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仪定位组(S组).记录各组臂丛神经阻滞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 三组局麻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S组和U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S组(P<0.05),辅助用药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S组(P<0.05);US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U组(P<0.05),三组均无病人改全麻.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病人影响小,用于老年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改良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改良喙突人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喙突法组(A组)和腋路法组(B组),A组在喙突尖向内下2 cm处绝缘针垂直于皮肤进入,B组取腋动脉上方搏动最强处进针.将神经刺激仪设置为电流1 mA、频率2 Hz.当电流减小到0.3 mA时仍可见到正中、尺、桡神经任一神经支配区肌肉颤搐时,固定刺激针,回吸无血后注入0.5%罗哌卡因 1%利多卡因混合液30 ml.比较两组的人针深度、止血带痛发生率、感觉及运动阻滞的成功率及时间.结果 A组人针深度明显深于B组(P<0.05).A组止血带痛发生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中正中、桡、肌皮、腋、臂内侧皮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桡、肌皮、腋神经感觉达到完全阻滞的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P<0.01).A组运动完全阻滞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达到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改良喙突人路法臂丛操作简便,阻滞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辅助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要点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上肢手术患者163例,设为对照组,予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上肢手术患者196例,设为观察组,予以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组均在神经刺激仪辅助下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副作用,评估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6.1±1.3)小时、(6.3±1.2)小时(P>0.05).随着麻醉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感觉阻滞评分从2分至1分、0分的比例逐渐增多,且观察组各时点0分比例高于对照组,2分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着麻醉后时间的延长,两组神经运动阻滞的效果逐渐增强,运动阻滞百分比多集中于66%、100%,且观察组各时点运动阻滞百分比为10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均以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递减,且观察组各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 神经刺激仪辅助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阻滞效果确切,可为上肢手术患者提供满意的阻滞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优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腋动脉贯穿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阻滞方法.但传统的腋路阻滞方法常会出现桡侧阻滞不全的问题.笔者应用腋动脉贯穿法施行臂丛神经阻滞,并与传统的阻滞方法进行了比较,以评价其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体表标志明显,容易定位和穿刺,并发症少而被广泛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臂丛神经在腋鞘内的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因而阻滞常不完善.为了提高麻醉效果,我们从2001年开始探索应用二针三分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科的应用马涛,申光亮,张元信,高宗玉,唐相勤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科应用广泛,自1983年3月至1992年12月共施行单侧腋胳臂丛神经阻滞505例,获得满意效果。我们认为该麻醉方法操作简便,阻滞效果好,对全身影响小.安全...  相似文献   

14.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被广泛地用于肘部以下的手术.它的穿刺点既不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那样靠近中枢神经,也不似锁骨上入路那样接近肺尖,更适合于非住院病人的麻醉.对解剖的良好认识和理解有助于麻醉医师更好地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本文旨在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比较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两点和四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 ml阻滞肌皮神经,并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27 ml,随机阻滞正中神经,尺神经或桡神经三支中的一支;Ⅱ组分别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 ml,阻滞上述四支神经.阻滞后30 min观察对肌皮、正中、尺和桡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手术等待时间等指标.术后随访患者,记录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所需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平均6.2 min)较Ⅱ组(平均12.8 min)明显缩短(P<0.05),但是Ⅰ组的首次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在臂丛神经阻滞30 min后,两组患者对肌皮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尺、桡、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效果明显低于四点阻滞,由于实施两点法的许多患者需要追加神经阻滞,因此并不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6.
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中上肢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传统的单纯腋路或者肌间沟臂丛阻滞,经常出现桡侧或尺侧麻醉阻滞不完善。本文采用腋路-肌间沟两点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方法,麻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横突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在肩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种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实施上肢手术200例,C5、C6、C7横突入路分别为72、70和52例。评价阻滞后30min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总的优良率为94.5%,C5、C6、C7入路分别为94.8%、92.9%和96.1%。其中C5入路对腋神经和C4神经阻滞率较C6、C7入路高(P<0.05),而C7入路对尺神经阻滞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横突入路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定位简单,成功率高,可满足整个肩部上肢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神经刺激仪引导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常规采用肌间沟入路法,该入路穿刺路径较短,不利于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实施,而对于肥胖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肌间沟难以定位,不宜采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骨性解剖标志明显,易于定位,且穿刺路径相对较长,有利于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时导管的固定[1].本研究拟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阻滞范围窄,生理干扰小,技术费用低、镇痛效果好等特点。不用神经刺激仪定位的前臂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阻滞因定位不准可导致阻滞不全增加,增加麻醉药的用量致使局麻药中毒增加。强调寻找异感又可致神经损伤。我科从2002年7月~2004年8月中使用神经刺器定位技术行前臂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阻滞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临床麻醉中臂丛神经阻滞有肌间沟、锁骨上、腋路3种入路,锁骨上法适用于肘部、前臂和手的手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前臂和手的手术,对肘部效果不确定,对肩部手术不适用,只有肌间沟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最广,麻醉范围遍及肩及整个上肢。近年来,笔者在麻醉过程中据手术部位不同,用异感定位法来确定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范围,效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