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郁保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4,(1)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的主要内容。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所著《外感温热篇》,对温热病舌质舌苔的真假虚实变化,分析很精.论述颇详。全篇38条原文中,验舌辨证的就居17条之多.兹将有关内容归纳浅析如下: 一、辩病位叶氏在《外感温热篇势》中首创能反映温热病发展传变规律的卫气营血辩证体系。指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而卫气营血之辨,舌诊是重要的特证之一。原文15条:“再论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初传绛色,中兼黄白色;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教学方法论角度,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温病名著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的内容类编,前后的联系,参考资料的取舍;并对其中目前认识不够统一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温热病学,是祖国医学对热性病治疗领域中宝贵遗产的一个部份。它孕育于十八世纪初,至叶氏《温热篇》问世,而得底定,复经后世医家之补充,渐臻完善。《温热篇》实际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是篇相傅为顾景文据叶氏口授笔录于洞庭泛舟之际, 相似文献
4.
5.
<正> 读贵刊1984年第4期李滨同志《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溯源与质疑》一文,(以下简称李文)觉得该文虽名为对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的首语质疑,但实际上对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亦持否定态度。我们认为,这样来看待与评论叶氏著作不够公允,亦欠妥当。现就此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兼与李滨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施仁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87,(2)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对温病邪留三焦的证治作了高度的概括:“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大师予人以法,言筒意赅,毕竟只限于一般总体性的提示,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论证。邪是什么?何谓三焦?邪留三焦的病理特点及演变规律等具体问题,都有必要深入探究。以全面确切地认识叶氏的温病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叶一萍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430-430
吴鞠通是继叶天士之后又一温病大师,在继承叶天士学术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编著了系统论述四时温病的专书。《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温病传世之作”。其主要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叶一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7(5):430-430
吴鞠通是继叶天士之后又一温病大师,在继承叶天士学术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编著了系统论述四时温病的专书。《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温病传世之作”。其主要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倡导三焦辨证纲领倡导三焦辨证纲领,论述了九种温病的证治。吴鞠通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将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贯穿其中,使温病的辨证理论纵横交错,更具体地落实到经络脏腑之上,显得更为系统完备。《温病条辨》上焦篇第2条“风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指出温邪的侵入途径及发病部位与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9.
《外感温病篇》相传为陈平伯所作,究难考实,殆成疑义。但因其立论,溯源《内》《难》之旨,阐发《伤寒论》之蕴义,博采众长,言简意陔,切实可法,故为历代临床医家所重视,乃温热家宝贵遗产之一。笔者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温习故典,探求新知,复习了王氏(孟英) 《温热经纬》,爰将所辑录之《温病篇》内容作归纳研讨如下,聊供同志们参考。限于水平,未窥真谛,仅作抛砖之举。 相似文献
10.
11.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
[目的]探析张仲景对小便不利的脏腑辨治特点。[方法]从肺、脾、肾、三焦、膀胱5个方面分别对小便不利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条文分析仲景根据此症对体内津液的判断以及疾病的预后。[结果]从脏腑论治小便不利有宣肺开表法、健脾化饮法、通利三焦法、温肾化气法和利水通阳法,根据小便通利与否能够判断病变脏腑,分辨其病机是水饮内停还是阳气不足,并可判断预后。[结论]仲景从脏腑辨治小便不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认为中医脏腑观中的脏腑概念有形、气、神三方面的内涵。在形的层面上说,中医与西医关于脏腑的概念是一致的,但是五脏之气对五脏之形起决定作用,中医脏腑观认为五脏六腑之气对于人体的一切生理、病理变化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黄帝内经》脏腑的实体解剖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中医学人士往往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中“肝生于左”的记载,认为中医学的人体解剖观不正确。我们认为,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脏腑指的是某一种特定的功能系统,而并非现代医学所谓的只是一种实体解剖器官。因此,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于脏器的概念不是完全相同的。通过研究《黄帝内经》,我们发现“肝生于左”实际上是指肝在中国传统文化卦象中的相对位置,而非人体脏腑的解剖学或形态学位置。脏腑的本义是指实体解剖器官,其解剖位置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其功能也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有某种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柴中元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87,6(1):1-3
明·赵献可,字养葵,号医巫闾子,以字行,浙江鄞县(今宁波)人,著有《医贯》,为著名的温补派人物,其辨证治病,强调从分辨水火阴阳入手,而好用六味、八味以补益真阴真阳,为其学术上之一大特色。观其论伤寒、温病,亦如是,且不乏创见,今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难经正义》是叶霖对《难经》的注疏,是书辨论精切,考证详审,分析全面,说理清澈。当时西医已传入中国,叶氏参西医之说,阐中医之理,尤其是书中所述脏腑部分,杂采西说引证,为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刘雪堂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5,14(2):1-4
本文对叶桂《外感温热篇》的察舌验齿法等学术就作了充分的肯定。但也认为卫气营血四层论,是不符合温病发展的客观规律,故难以自圆其说而自乱章法,自我规避,导致理法方药支离破碎,给学术界和临床上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同时对该书作者为谁,亦略有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