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附8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病理学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33例,恶性肿瘤51例,交界性肿瘤1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31例(93.94%);恶性肿瘤完整切除39例(76.47%);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0例,其中良性2例,恶性18例。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4例,均完整切除;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19例,完整切除14例,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 primaryretroperionealtumor,PRT)术后复发率高 ,但部分病人仍有再次或多次切除的机会。本文报告 2例。1 病历简介例 1.病人男 ,73岁。 14年前检查发现腹膜后巨大肿瘤行首次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巨大且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紧密 ,未能切除。病理报告 :腹膜后脂肪肉瘤。 5个月后于另一医院行第二次手术。分离包块过程中致降结肠损伤 ,肿瘤仍未切除。术后出现大肠瘘 ,6个月后肠瘘愈合。来我院行第三次手术。探查见肿瘤按常规方法无法切除 ,作者采取将肿瘤包膜打开 ,在包膜内完全切除肿瘤并包膜。切除肿瘤达 7kg。术后 7年…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医院自1978年对1996年18年间共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99例,其中良性49例,恶性50例,均经组织病理证实,作者分析了腹膜后肿瘤在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手术等方面的特点,良性腹膜后肿瘤病程长(3~4个月)肿瘤小(直径12cm)症状轻,完整切除率高(83.7%),很少合并脏器切除(12.8%)术中平均失血少(平均640ml)而恶性肿瘤病程短(14.1个月)进展快,肿瘤较大(长径17.5cm),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手术要点。方法 对1988~1998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例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28例,良性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因并发症死亡1例。结论 B超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CT有助于对肿瘤与邻近脏器关系的判断,DSA对肿瘤血供的显示有助于术中控制出血。施行肿瘤全切除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关键,肿瘤包膜应尽可能切除,术前对联合脏器切除应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8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B型超声及CT检查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部肿块。小儿良性腹膜后肿瘤以畸胎瘤多见 ;恶性以神经母细胞瘤多见。成人良性肿瘤以神经纤维瘤多见 ,恶性以脂肪肉瘤多见。B型超声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 71%及 77%。肿瘤手术切除率 6 5 .0 % ,其中良性为 89.2 % ,恶性为 45 .6 %。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腹痛患者应提高警惕 ,以利于对腹膜后肿瘤早期确诊。B型超声和CT是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 ,肿瘤与周围脏器及大血管的关系是影响手术切除率的主要因素。治疗应尽可能切除肿瘤 ,术后辅以化疗、放疗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王永勤  刘景达 《腹部外科》2002,15(6):366-367
198 1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笔者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PRT) 5例 ,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 ,良性 1例 ,恶性 4例。 5例均有腹胀症状 ;4例恶性肿瘤患者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症状。腹部触诊肿块光滑 ,不活动。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83~ 94g/L ,血沉 36~ 6 4mm/h。例 1、例 2伴腰部酸胀、麻木 ,例3、例 5伴腹部隐痛。术中见 :良性肿瘤被膜完整 ;恶性者被膜面粘连 ,血管丰富。例 1:男 ,5 6岁。发现腹部肿块 3个月。体检 :脐部左侧肿块 15cm× 10cm。术中见肿瘤位于肠系膜上血…  相似文献   

7.
邻近肾脏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近肾脏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附21例报告)孙光马腾骧自1974~1996年共手术治疗21例邻近肾脏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21例,男7例,女14例,男∶女为1∶2。年龄3~67岁,平均40.2岁。临床表现腰腹部持续性钝痛11例,腹...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2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治疗以及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预防、治疗要点。方法 对1990-2000年手术且病理证实的4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中良性19例,恶性23例。19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5例,合并脏器切除3例,肿瘤部分切除1例,复发后再手术完整切除。23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9例,合并脏器切除11例,部分切除及探查活检3例。复发后再次及多次手术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施行肿瘤全切除术是治疗PRT的关键。对于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对多次复发的肿瘤不应放弃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与手术切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0-2000年经手术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资料。结果 69.7%患者以腹中,腰部肿块和/或腹痛就诊,术前确诊率为52.6%。获得随访62例,肿瘤完全切除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61.3%,姑息切除及探查活检者均在1年内死亡。良,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1.3%,37%,复发率分别为15.4%,60%。16例术后复发,其中9例再次行手术切除。结论 早期诊断,首次手术的彻底性,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生存率的三个环节,复发者再次手术仍可获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曹路宁  郑泽霖 《普外临床》1992,7(3):187-189,F004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75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26例,直径5 cm~38 cm,平均14.33 cm,完整切除23例(88.46%);恶性肿瘤49例,直径4 cm~22 cm,平均8.50 cm,完整切除38例(77.55%),两者在完整切除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57例,良性肿瘤患者共有4例死于原发疾病及并发症,1、3、5年生存率为94.74%、84.21%、78.95%,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55.26%、23.68%、15.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恶性PRT完整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部分切除术后生存率(P<0.0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路径与合适的切除方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肿瘤完整切除及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PRT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和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中恶性肿瘤 6 2例 ,肿瘤完整切除率 5 9% ,合并脏器切除率 5 8.1% ;良性肿瘤 2 4例 ,肿瘤完整切除率 79.2 % ,合并脏器切除率 8.3%。重复手术 2 4.7%。结论 B型超声和CT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外科手术治疗及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 ,复发性肿瘤应积极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3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各异,其中例无周围脏器侵犯,14例有周围脏器侵犯。手术根治性切除14例(其中包括9例无周围脏器侵犯和5例联合脏器切除)。姑息性切除6例,仅做术中活检3例。结果手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是由于术中大出血引起。本组无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病例。手术后复发是5例。复发时间是从术后3个月至1年。5例术后复发均行再手术切除。结论腹膜后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侵犯周围腹腔脏器。其首选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切除术,如果病人的全身及局部情况许可,应考虑行姑息性切除术.对术后局部复发病例亦应争取再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成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1955-1997年经手术和活检证实的成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34例,就其年龄,病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国腹痛及腹块,腹块并有压痛者多的恶性,〈20岁及〉60岁发病者恶性多见,平均病程20.4个月,〈1年者多为恶性。肿瘤大小与良恶性无关,术前确诊率为41.8%,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48.5%,70.2%  相似文献   

15.
ԭ���Ը�Ĥ����������ϲ��Ժ����ƶ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程序、各项检查方法的价值以及治疗对策。方法1985-2000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3例,就其诊断方法、检查手段、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腹部肿物及腹部隐痛为主,检查手段主要为B超、CT、核碰共振(MRI)、腹部平片、胃肠及泌尿系造影。良性肿瘤17例(26.7%),恶性肿瘤46例(73.3%)。肿瘤全切除43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13例。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在诊断上应解决三个问题:肿瘤定位、肿瘤定性及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诊断价值MRI>CT>B超;术前均应考虑联合脏器切除的可能,是否完整切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但腹膜后恶性淋巴瘤不应强求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6.
ԭ���Ը�Ĥ���������73��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2001年收治的73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组织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分期、手术方式、化疗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恶性程度中度至高度者41例,占56.1%,低度恶性为32例,占43.8%。根治性切除30例,广泛根治术21例,姑息性切除18例,未手术切除4例。组织的分化程度和手术方式对复发和存活率的影响较大(P<0.05)。结论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是决定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根治性手术切除同样对控制复发性的肿瘤有效。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大血管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地研究近 15年手术切除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经验 ,总结术中大血管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对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近 15年完整切除的 5 6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术中处理过程进行归纳分析 ,总结肿瘤生长部位对腹腔大血管处理的影响和处理受累大血管的技巧。结果 累及左、中、右和左右腹部的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切除率分别为 87.5 %、35 .7%、5 2 .2 %和 2 6 .7%。结扎切断脾血管 2 3例次 ,修补大血管 14例次。 4例次为意外紧急处理 ,其余均为预防性程序性处理 ;术后死亡 1例。血管修补组与同期血管壁残瘤组 2 8例比较 ,2年复发率分别为 14.3%和 5 3.6 %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对于累及腹腔大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 ,左侧大血管较易处理 ,手术切除率明显高于右侧 ;仔细结扎切断脾血管和预防性地切除受累大血管壁再行修补血管是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率、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38例经手术治疗的PRT患者,总结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类型、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27例,均经病理证实为PRT。肿瘤完整切除36例,姑息性切除1例,细针穿刺活检1例;合并脏器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11例;复发9例,复发后完整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1例。随访时间为20~43个月,11例良性肿瘤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0.9%。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3.3%。结论:影像学检查对PRT术前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合并脏器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时治疗本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孙晓明  曹天生 《腹部外科》2001,14(3):162-16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3年 7月~ 2 0 0 0年 8月 ,7年间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有 2例于体检时被发现 ,3例在妇科手术中发现 ,3例因腹部肿块在我科确诊 ,其中手术治疗 6例 ,完整切除 5例 (占 83.3% )。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 ,常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 ,术前强调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 ,如B型超声、CT及胃肠钡餐、钡灌肠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 ,可初步诊断、定位和了解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