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居新 《四川中医》2002,20(8):36-3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998年11月至2001年5月住院患者47例,按中医辨证分型为三组,给予中药汤剂及针剂治疗。结果:治疗前后各组基础心律比较有极其显著差异,心率上升明显,总有效率达91.49%。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疗效令人满意,而且安全,稳定,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冠心病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动性、中医证候积分、心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治疗后实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头晕、气短、胸闷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2周后实验组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结论:对冠心病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血液流动性及心率的恢复,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以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52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缓慢性的心律失常却大有潜力。从1994年以来,笔者用自拟复方生脉散结合西药治疗66例此类患者,均获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病员均来源门诊,男36例,女3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5年,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头昏乏力、胸闷、心悸、眼花、失眠、记忆力差、反应迟钝、肢体麻木,有不同程度活动后气促、夜间憋气、心前区不适,少数有反复晕厥,全部病例均以“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治疗前、后均作心电图对比。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  相似文献   

5.
根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结合现代研究,探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并对心肾阳虚、气阴两虚、气虚血淤、痰浊阻遏四个证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方辅治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1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9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加用养心通脉方.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组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心脏指数、LVEF水平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最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高于西医组(P<0...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鹏  张艳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5):295-296
目的了解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刺五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益心复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心复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冠心病缓慢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心复脉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共4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用药前后做心电图及监测评价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益心复脉颗粒组总有效率92.3%,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益心复脉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刘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32-33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7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中西医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基础心率上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优势互补,标本兼治,协同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紊乱,调整心肌起搏传导系统功能,调节心脏自主神经,改善心肌供血,显著提高心率,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施治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文献资料 513篇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其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重在血瘀、痰浊、气滞;辨证分型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心血瘀阻等为主.用药以补益药、活血祛瘀药、理气药、化痰药等为主.本文对该病的辨证施治的若干问题作了某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所致肺纤维化的中医证治规律,认为虚湿热疫毒瘀为其病机关键,可分为四期九候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3.
李云飞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749-749,755
中风是一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危急重症,其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本文探讨将中医辨证与西医医技检查手段相结合以认识、辨治本病,以求提高治愈率,减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乃常见病、多发病,近20年来,随着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癌症放疗化疗的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艾滋病的流行,免疫功能低下者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作为一种并发病,感染率大幅上升,西医往往采用抗真菌药及免疫增强剂治疗,既增加了病人的费用,还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现对此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暴露组84例于广安门医院肝病门诊接受中医辨证治疗;非暴露组40例于佑安医院接受LAM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的变化。结果:在DNA阴转率方面,中药暴露组在治疗过程中与LAM非暴露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中药暴露组的DNA阴转率为81.3%与LAM非暴露组的20.0%比较差异显著(P=0.025)。在治疗过程中,中药暴露组患者出现4例HBsAg阴转(其中1例出现血清学转换),而LAM非暴露组无HBsAg阴转的病例出现。结论:中药可促进HBV-DNA阴转,停药后能持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20例,给卡马西平治疗。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的有效率77.27%,对照组有效率45.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耳鸣明显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以银屑病的三个基本中医证候(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为基础,通过观察不同证型在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等微观指标的区别,及相应方剂对这些微观指标的影响,发现了一些对证候的诊断或对不同证候的鉴别诊断有价值的微观指标,并发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作用靶点,将为我们更为精准地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从肺论治临床研究:附486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锦秀  赵为 《中医杂志》1999,40(12):736-738
应用宣肺润燥汤治疗银屑病486例,总有效率为90.33%,验证了中医肺主皮毛,肺与皮肤疾病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表现为IgG,IgA升高,发微量元素出现铜,铁升高,锌,钙降低的现象,血液流变学反应出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提示银屑病发病可能与免疫,血液流变学以及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田黎 《中医药学刊》2010,(10):2231-2232
讨论Graves病(GD)患者常见中医证型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明确GD病的发病机理,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静滴黄芪注射液加香丹注射液,口服四君子汤加味及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8.33%,高于对照组的36.67%;治疗组死亡率36.11%,低于对照组的63.33%(P均<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