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红素是血循环中衰老红细胞的代谢产物。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有害代谢产物。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胆红素是体内天然的抗氧化剂,并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时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占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843-2843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心衰患者60例,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2组:心功能Ⅱ级组30例;心功能Ⅲ~Ⅳ级组3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入院第2天检测血清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治疗1周后复查血清胆红素.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及心功能Ⅱ级患者比较,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经纠正心衰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血清胆红素变化有助于判断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风心病心衰)患者的血清胆红素(BIL)水平,探讨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患者中26例血清BIL增高,死亡8例,病死率为30.80%;非高BIL组70例,死亡6例,病死率8.57%,两组差异非常显著(x^2=7.66,P〈0。01)。提示:风心病心衰患者血清BIL升高者比正常者预后差。作者认为:对风心病心衰患者常规做血清BIL和肝功能检查有利于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51-352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 8w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得到改善,6min步行距离也比对照组长。经过随访,观察组患者因心衰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是可行、有效、安全的,能够帮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改善心脏功能,增强身体素质,走上健康之路,过上幸福的生活,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方法 检测活动期SLE患者组、非活动期SLE患者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组血清TBil和DBil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而其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SLE的活动性有关,其水平可作为SLE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风心病心衰)患者的血清胆红素(BIL)水平,探讨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患者中26例血清BIL增高,死亡8例,病死率为30.80%;非高BIL组70例,死亡6例,病死率8.57%,两组差异非常显著(X ̄2=7.66,P<0.01)。提示:风心病心衰患者血清BIL升高者比正常者预后差。作者认为:对风心病心衰患者常规做血清BIL和肝功能检查有利于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近年来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循证医学发展成果在基层医院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干预程度。方法收集2004~2007年住院并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4例,将病因、心功能分级及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住院患者心功能以Ⅲ~Ⅳ级为主,治疗以强心(地高辛)、利尿、扩张血管药物为主,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仍很低,能达到目标剂量的更少,与国内资料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以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其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循证医学成果在基层医院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勇  刘铭雅  魏盟 《临床荟萃》2011,26(10):848-850,853
目的分析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至2010年10月。根据RDW水平按四分位法分四组(Q1~Q4),比较不同RDW水平患者临床特征,Cox回归分析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DW水平患者病死率。结果随着RDW值水平的递增,不同RDW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下降。Q1、Q2、Q3、Q4血红蛋白值分别为(130.93±20.44)g/L、(131.91±17.93)g/L(、128.96±16.08)g/L、(120.12±19.06)g/L(F=4.178,P〈0.01),红细胞数分别为(4.23±0.72)×1012/L(、4.29±0.65)×1012/L、(4.28±0.60)×1012/L、(3.94±0.75)×1012/L(F=2.888,P〈0.05)。氨基末端脑钠肽对数值(LgNT-ProBNP)随RDW水平增加而增加(8.22±0.84、8.24±0.91、8.63±0.96、8.69±1.09)(F=3.525,P〈0.01)。多因素Cox向前逐步回归校正表明RDW、LgNT-ProBNP、血红蛋白、年龄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HR=1.905、4.099、0.963、1.044,P〈0.05),RDW预测价值优于年龄及血红蛋白。伴随着RDW水平升高,病死率明显上升。结论 RDW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其预测价值优于血红蛋白水平及年龄。  相似文献   

9.
陈广胜  徐崇利  张郁青  林涛 《临床荟萃》2011,26(22):1964-1966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是各种心脏结构性和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断进展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病情程度的进展,CHF患者常有肝功能损害、血生化检查发现胆红素水平升高[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自我管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VIP、CNKI等资源,收集自我管理干预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纳入文献13篇.干预组患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和再入院率均显著降低,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我管理干预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高尿酸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508例,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成2组: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终点事件为3年内死亡或再住院。结果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尿酸组3年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Log rank P<0.05),女性患者无统计学差异,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高尿酸血症是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年终点事件发生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是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CHF患者的一般资料,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给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再住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较护理前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护理前缩小,N末端脑钠肽前体、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再住院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再住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康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CHF患者的一般资料,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给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再住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较护理前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护理前缩小,N末端脑钠肽前体、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再住院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康复训练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再住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自我管理项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项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慢性心衰患者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只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和一般随访治疗;干预组除此之外,还实施规范化的自我管理项目,包括住院期间系统健康教育、出院健康指导以及电话和家庭随访.干预时间为10个月,排除基线干扰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再入院率和再入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0个月后随访,干预组的再住院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的自我管理项目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β受体的区域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β受体的区域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尹瑞兴(综述)人体心脏有β_1和β_2肾上腺素受体的两种不同亚型,它们都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介导儿茶酚胺的正性肌力和正性变时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资料表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行标准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27例,运动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标准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临床特征、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生存质量评分及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12个月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生存质量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疗法与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较低是再住院和死亡的保护因素;室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伴有慢性肺疾病是再住院和死亡事件发生的促进因素。结论运动疗法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明显降低死亡及再住院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我们2004-01~2005-12对住院的60例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与心功能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跟踪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2010年1~12月出院的45例CHF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跟踪护理;2009年1~12月出院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再住院率、病死率分别为28.89%、8.89%,对照组分别为50.0%、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踪护理可降低CHF患者的再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发病情况及预后。方法:对172例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NYHA分级,随访时间为2年。对不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贫血发生率及随访期间的死亡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172例患者中贫血(血红蛋白<120 g/L)37例(21.51%),心功能Ⅲ级、Ⅳ级组中贫血患者(24.0%、30.0%)明显多于心功能Ⅱ级组(6.0%)(P<0.05)。平均随访17个月,贫血患者与非贫血患者相比病死率更高,分别为16.22%和3.70%(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贫血,贫血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增高有关,贫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