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ICHD—Ⅱ诊断标准选取偏头痛患者42例,偏头痛急性发作后3d内开始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德巴金,杭州赛诺飞制药有限公司)0.5g,早晚各一次,必要时可增加剂量,连续服用6个月。服药开始前和服药6个月后分别由患者填写头痛自评问卷,观察头痛强度、头痛指数、头痛复发系数、疼痛缓解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连续服药德巴金6个月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强度、头痛指数和头痛复发率都显著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缓解率较服药前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可作为偏头痛患者缓解期有效的预防用药,服用简便、效果肯定,可在基层医院神经科门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闫士莲 《山东医药》2009,49(32):19-19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目前用于防治偏头痛的药物很多,但临床疗效不肯定、不良反应大。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步长头痛宁胶囊治疗门诊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偏头痛发作期伴随的非头痛症状的类型、发生率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头痛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80例,对这些患者采取常规体检。结果 80例患者出现非头痛症状50例,发生率为62.5%。对于偏头痛非头痛症状的研究发现:患者感觉头晕恶心4例(88.0%),害怕声音42例(82.0%),情绪发生较大波动35例(70.0%)。结论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在病症发作期内存在许多症状,有些症状与头痛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医临床适应症状群,分析中医临床适应症状群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通过招募的偏头痛病人43例,研究过程中脱落3例,最终进入符合方案数据集(PPS)40例,治疗4周后,对中医头痛情况及全身四诊信息进行评价,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医临床适应症状群。结果偏头痛治疗4周时,偏头痛的各个症状中头痛起止无常、时轻时重、光线暗时可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随访8周时,偏头痛的各个症状中巅顶头痛、乳房胀痛、多梦时,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8周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较减半率较治疗4周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中医临床适应症状群是以中医病机为内涵,中医症状及现代医学症状为表现的概念,可以准确判断偏头痛的中医适应症状群及禁忌症状群,对于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371例作为研究对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86例与对照组18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均降低,头痛程度评分均降低,头痛持续时间均缩短,试验组的头痛情况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可提高总有效率,有效缓解头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门诊偏头痛的临床特征,为偏头痛的正确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309例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性别、类型之间的异同,以及总结偏头痛发生药物过量性头痛(MOH)的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76.1%的患者有诱因,最常见的头痛特点是中到重度疼痛(97.7%)、日常体力活动加剧头痛(75.1%)及伴有恶心(90.9%)或呕吐(70.6%);不同性别、类型之间临床特点不全相同;偏头痛发生MOH的危险因素是发病年龄大、发作频率高和频繁使用止痛药缓解头痛.结论 详细询问患者头痛特点、诱因、治疗史是正确诊治偏头痛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偏头痛是中青年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3:1~([1])。在美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12%~([1]),在亚洲地区,成年女性偏头痛患病率为10%男性为3%~([2])。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归为影响生活的慢性疾病之一~([3])。根据临床特点偏头痛有多种分型加先兆型和无先兆型,根据发作频率,偏头痛又可分为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和发作性偏头痛(episodic migraine,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6月1日—2022年4月25日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神经科门诊的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族史、起病年龄、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病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共纳入原发性头痛病人121例,男25例,女96例;其中偏头痛71例,紧张型头痛50例。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病人性别、病程、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史、受教育程度、疼痛程度、就诊年龄、起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门诊原发性头痛病人以偏头痛最多见,其次为紧张型头痛。女性患病风险远高于男性;其中,起病年龄<30岁、就诊年龄<30岁、有家族史、疼痛程度重、高等教育程度的病人,诊断为偏头痛的可能性大;而疼痛程度轻、起病年龄≥30岁、无家族史、基础教育水平、就诊年龄60岁以上者,诊断为紧张型头痛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     
1引言 1.1背景 虽然偏头痛是用于某些血管性头痛的专业术语,但大量证据提示,偏头痛主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的不同程度的血管性头痛、畏光、睡眠障碍和抑郁.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是一种高致残性的原发性头痛疾病, 头痛发作时可伴随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慢性偏头痛多由发作性偏头痛进展、演变而来, 且多合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共病, 进一步加重疾病负担。目前我国偏头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尚不规范, 并且缺乏偏头痛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为实现规范的偏头痛诊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的专家, 在国内外偏头痛临床诊疗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医疗体系现状, 对慢性偏头痛住院患者的医疗质量评价形成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系临床多发病之一,因其病因未完全阐明,尚无特效疗法,我们使用尼莫地平和东莨菪碱治疗52例偏头痛患者,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系我院确诊的门诊或住院病人,包括典型偏头痛及普通型偏头痛。52例患者中,男21例,女31例,男:女=1:1.47。年龄19~65岁,平均36.7岁。病程7天至15年,平均6年3个月。表现为搏动性跳痛、胀痛、刺痛等,轻度头痛15例,中度头痛32例,重度头痛5例。  相似文献   

12.
张晓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18-4519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血管收缩功能变化而引起的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继发性多为两侧头痛.病人头痛发作时轻者可出现单眼或双眼畏光,眼前出现暗点及闪光幻觉;重者可出现眼前发黑、视野缺损、单眼盲、一过性视力丧失,甚至出现视觉感知障碍、视物变形、复视或多视、视物颜色改变等多种症状[1].笔者应用安脑片治疗血管性偏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偏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1〕。其病因复杂,治疗棘手且易复发。本研究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偏头痛患者共90例,均符合由国际头痛协会(IHS)制定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22中无先兆偏头痛、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均经神经系统检查并排除颅内外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头痛性癫、颅内肿瘤、高血压、眼屈光不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急性发作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分布的特点及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后脑血流灌注的改变情况,进一步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在其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99m^Tc-ECD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对22例偏头痛病人于急性发作期行SPECT脑灌注显像,对图像进行目测及半定量分析。比较头痛部位与脑灌注异常部位的相关性;自身头痛侧与非头痛侧脑血流灌注的不对称性;以及脑灌注异常程度与偏头痛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82%病人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期,SPECT表现为相关部位局部脑血流量减低;脑灌注改变的部位与头痛部位相关;对于一侧头痛病人,头痛侧与非头痛侧的脑血流量有明显差异,尤其在额叶、顶叶、颞叶明显(P〈0.05或P〈0.01);局部脑灌注减低的程度在一定条件下与头痛的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成正比,但不成线性关系:10例病人在西比灵治疗前后rCBF比较,4例恢复正常,3例低灌注仍然存在,但rCBF评分增加,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偏头痛病人在急性期普遍存在脑血流灌注异常。与CT、磁共振成像(MRI)、颅多普勒超声(332D)等辅助检查工具相比,SPECT可以反映脑细胞功能及脑血流的变化,在偏头痛的临床诊疗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双相障碍(BD)常与多种精神障碍共病,但国内对BD与偏头痛共病研究较少。本文综述BD共患偏头痛的患病率、临床特点、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治疗策略,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头痛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偏头痛患者45例,随访至第30天时根据随访日记将头痛发作频次≥3次/月的24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开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进行预防性治疗,连续治疗30 d。24例患者中5例未能完成试验、1例因出现哮喘而退出试验,最终共18例患者完成试验。比较18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0 d后头痛发作情况[包括头痛发作频次、头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头痛持续时间],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8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0 d后血浆CGRP水平。结果(1)18例患者用药前与用药30 d后头痛程度和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d后头痛发作频次和VAS评分低于用药前(P<0.05)。(2)8例患者用药30 d后血浆CGRP水平低于用药前(P<0.05)。(3)18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氟桂利嗪可有效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及强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CG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偏头痛(CM)和发作性偏头痛(E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CM患者和54例EM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CM组较EM组头痛严重程度减轻、头痛持续时间延长、头痛单侧性特点减少、头痛搏动性特点减少、恶心和(或)呕吐伴随症状减少、伴随睡眠障碍增多、过度使用止痛药物增多以及有头痛家族史增多(P <0.05或P<0.01).结论 CM和EM临床特点有所不同,提高对慢性偏头痛的认识,有助于对该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以中药清肝化瘀方和西药西比灵进行治疗12周,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8周及12周观察患者头痛积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2周观察患者的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治疗后12周总体疗效。结果在治疗后不同随访时间,两组亦头痛积分、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头痛积分、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及总体疗效较对照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化瘀方有防治偏头痛发作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防治偏头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治疗偏头痛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检测40例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及用阿魏酸钠治疗后14天时的脑血流改变,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0例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头痛侧与非头痛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头痛侧治疗前与治疗后14天比较Vs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阿魏酸钠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确切,且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前后患者偏头痛症状改善程度,评估PFO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2年5月~2013年6月就诊并同期行经皮PFO封堵术的偏头痛患者。PFO封堵术后≥6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进行HIT-6量表评分,并记录偏头痛症状(包括发病频率、天数、程度)。比较封堵术前后偏头痛症状以及偏头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变化。结果 32例PFO并发偏头痛患者,年龄14~59(37.00±12.26)岁,其中男14例,女18例。随访显示封堵术后偏头痛患者的HIT-6评分显著减少(P<0.05),术后偏头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降低; 偏头痛平均发作频率明显下降(P<0.05),头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PFO封堵术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偏头痛症状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