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气切口湿纱布覆盖法、滴注式湿化法、雾化吸入湿化法、人工鼻、氧气湿化瓶湿化法及湿化器加热湿化法。认为合理地选择湿化方法,为不同个体制定个性化的湿化方案,能保证患者排痰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唐敏 《当代护士》2016,(12):10-13
综述了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脱机患者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正常生理气道湿化、湿化液的选择、湿化装置及湿化方法的选择、湿化的量、湿化效果评价,认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及组合湿化液和湿化装置,使用合适的湿化方案达到最佳的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印发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晶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43-4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已成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准确、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重要的环节。现从五个方面对目前机械通气后气道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病房管理1.1舒适的病室环境Janice指出,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按机械通气停用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实验组(双号)各14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及痰液黏稠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可提高人工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ICU护士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情况,并分析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1年8-9月通过便利抽样选取重庆市60家医院的1 194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知识与实践情况。结果 1 194名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得分为(13.12±2.69)分。湿化液和人工鼻禁忌证问题,正确率均低于40%。不同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医院等级、是否有专科护士证及是否接受过气道湿化培训的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ICU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护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可以通过分层次培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9.
卢素珍  廖锦鸿 《当代护士》2013,(12):142-143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将118例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57例),A组利用输液三通管把吸氧导管和滴注湿化液的输液器管道连接起来,通过氧气冲击分解液滴的方法。B组采用将吸氧导管和滴注湿化液的输液器各自单独放入人工气道内。比较2组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刺激性呛咳、气道损伤、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方法能有效缓解人工气道患者的不适症状,值祷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雾化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间歇气道滴注,实验组采用持续雾化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进行2 w的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 实验组刺激性咳嗽和气管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及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感染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持续雾化进行气道湿化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相似文献   

11.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瑛 《浙江临床医学》2007,9(4):533-534
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1IME),是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本科采用美国产专用气切人工鼻(Humid—Vent Filter)对6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丁汀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40-41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人工鼻替代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刺激征、痰培养阳性率及呼吸道湿化效果、气道阻力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道刺激征、痰培养阳性率及呼吸道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具有良好的湿化、温化、过滤作用,能促进痰液排出,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使得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是临床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气道湿化方式,可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湿润,维持呼吸道正常功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为解决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治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腔、咽腔及呼吸道均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吸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又称气道造口术,是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而将患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金属气管套管或硅胶气囊气管套管,以开放呼吸道,解除其梗阻的手术。这是ICU中抢救重危病人常用措施之一。但气管切开会影响正常鼻腔功能的发挥。因为空气不再经过鼻腔而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气道,鼻腔失去了过滤、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B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包括气道内痰痂数、痰液黏稠度、痰量、吸痰5 min后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肺部感染率和气道黏膜出血率等指标。结果:A组的痰液黏稠度、每日气道内痰痂数、痰量和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气道黏膜出血,气道黏膜出血率为0.00%(0/36),低于B组的8.3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8%(1/36),低于B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微量泵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可达到有效的气道湿化效果,降低痰液黏稠度,改善其呼吸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每天吸痰次数、排痰量及肺部感染和痰痂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天排痰量、吸痰次数及肺部感染及痰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工鼻对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性加温湿化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性加温湿化。比较两组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氧疗效果、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VEmax)、最大通气量(MVV)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加温湿化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痰液黏稠度,保证其脑部供氧,提高气道湿化及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气管切开术对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肥胖患者的最佳时机仍然存在争议。方法 :我们对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之间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切开术重症肥胖患者[BMI≥40kg/m2和(或)BMI≥35kg/m2]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包括:临床病例特点,医院获得性肺炎(NP)的比率,脱离机械通气(MV),以及死亡率。结果 :一共纳入102名患者(42男60女),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