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病媒生物的监测,了解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本地区有效预防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蚊密度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监测采用诱蝇笼,蟑螂监测用粘捕法,各监测点每月监测2次。结果鼠密度阳性率为5.5%,蚊虫年平均密度为2.98只/灯.h-1,蝇类平均密度为8.56只/笼;蟑螂密度年平均密度为1.03只/张。结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鼠、蚊、蝇密度均超过甘肃省卫生城市考核标准,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引起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甘肃省平凉市主要病媒生物密度、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趋势,为科学有效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2020年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甘肃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在各县(区)开展鼠类、蚊类、蜱类、蝇类和蟑螂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不同生境的病媒生物密度、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趋势。结果 2018—2020年平均鼠密度0.23%,褐家鼠为优势种,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高峰在3—7月;平均蚊密度14.87只/(灯·夜),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高峰在6—9月;平均蝇密度1.80只/笼,农贸市场的蝇密度最高,高峰在6—9月;平均蟑螂密度1.16只/张,蟑螂侵害率为12.22%,捕获蟑螂均为德国小蠊,农贸市场的蟑螂密度最高,高峰多在1月、7月和11月。结论 平凉市不同生境病媒生物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不同,病媒生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加强各县(区)病媒防制工作,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从而高效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及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洪涝灾害期间马鞍山市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及分布,为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在马鞍山市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含山县、和县,选择洪涝灾害居民临时安置点或自然村作为调查实施区域,开展蚊、蝇和鼠类调查,计算媒介密度、路径指数等。结果  蚊类平均密度为34.27只/(台·夜),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总捕获蚊数的67.11%(253/377),蚊类路径指数为2.40处/km;蝇类平均密度为6.40只/笼,其中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1.33只/笼;夹夜法未捕获鼠类,路径法发现鼠迹数9处,路径指数为7.8处/km。结论  洪涝灾害期间马鞍山市病媒生物密度处于较高水平,需重视洪涝灾害期间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维护灾后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甘肃省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主要病媒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对保税物流中心鼠类、蝇类、蚊类、蟑螂等主要病媒生物进行调查。结果累计捕获鼠类181只,隶属3属3种,优势种为灰仓鼠;捕获蚊类219只,均为淡色库蚊;捕获蝇类296只,隶属2科4属4种,以家蝇为优势种;未捕获到蜚蠊。结论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及待建进出口加工基地和保税园区区域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分布及侵害情况,为区域内主要病媒生物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黄山市月潭水库安置区、移民区监测点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及密度动态变化,为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类监测,采用"栖息蚊虫捕捉法"进行蚊类监测,5月和8月各监测一次。结果 2017年月潭水库区共捕获鼠类75只,鼠类总平均鼠密度为2.36%,优势鼠种为褐家鼠(44.68%)。住房成蚊密度18.6只/(间·人工小时),低于畜圈成蚊密度68.2只/(间·人工小时),优势蚊种为库蚊。结论通过监测初步掌握月潭水库区鼠类、蚊类种群分布及密度情况,鼠密度及蚊密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献县住区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笼诱法,在每年4~11月份中旬开展监测一次。 结果  2009~2014年间共捕获蝇类14 812只,分3科6属10种,家蝇属占64.19%,绿蝇属占24.52%;2009~2014年年平均密度分别为24.98只/笼、63.25只/笼、55.07只/笼、8.05只/笼、9.06只/笼、9.28只/笼;蝇密度高峰在7、8月。 结论  家蝇属和绿蝇属为献县住区蝇类优势种群,通过化学杀虫及控制蝇类孳生地等综合防治措施,蝇年平均密度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笼诱法对闵行区2005~2008年蝇密度及其种群分布进行调查。闵行区蝇密度为0.32只/笼;优势蝇种为家蝇,构成比为41.63%;季节消长呈现5、9月两个季节高峰;农贸市场和小饭店以家蝇密度最高,居民小区和大型绿化以麻蝇密度最高。闵行区蝇密度呈现季节和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市2013年蚊虫密度、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采用诱蚊灯法在南京市开展蚊虫监测。结果 2013年南京市共捕蚊3 268只,蚊密度为0.57只/(h·灯),捕获的蚊虫隶属2亚科4属5种,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约占58.05%和17.59%,季节消长呈7月和10月双高峰曲线。结论南京市蚊虫具有种群多样性,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每年7月和10月为密度高峰季节,可供当地蚊虫防制措施的指定提供参考。同时要关注蚊虫孳生地情况及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21年甘肃省兰州市蚊类生态学分布及携带乙型脑炎病毒(JEV)情况。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在兰州市各县(区)监测成蚊密度。使用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采集的蚊虫进行JEV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布灯486次,捕获成蚊1 798只,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8.62%;公园蚊密度最高、平均成蚊密度8.95只/(灯·夜),其次为牲畜棚、平均成蚊密度5.33只/(灯·夜);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检测100组1 986只雌蚊JEV核酸,均为阴性。结论 兰州市公园和牲畜棚蚊密度较高,但整体蚊密度不高,蚊传流行性乙型脑炎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夜笼法。在广州市12区、县级市设置监测点,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0年间共捕获鼠形动物8 891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8 285只,食虫目动物60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25%;在1 185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243只,捡获蚤811只。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0.51%,总蚤指数为0.68;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南阳市传疟媒介。方法 2005–2017年,选择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扶乡和桐柏县淮源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诱法和清晨帐内捕蚊法进行传疟媒介调查。结果 2005–2017年,南阳市2个监测点室外半通宵蚊帐内人诱法捕获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65~22.30只/(人·h),密度高峰为6、7月;仅2008–2011年在桐柏县捕获嗜人按蚊,平均密度为0.03~1.10只/(人·h)。2005–2011年, 南阳市2个监测点清晨帐内捕蚊法捕获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08~0.24只/(顶·夜),密度高峰为每年7、8月;仅在桐柏县捕获到少量嗜人按蚊,平均密度为0.01~0.02只/(顶·夜)。结论 南阳市存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两种传疟媒介,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12.
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按蚊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主要按蚊蚊种。方法2010年7-8月在察隅县选择4个自然村,采用通宵/半通宵室内、外人饵帐诱捕法和通宵诱蚊灯诱捕法捕蚊,对捕获的按蚊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共捕获按蚊2 991只,其中带足按蚊2 284只(占76.36%),多斑按蚊种团667只(占22.30%),其他按蚊40只(占1.34%);带足按蚊室内、外半通宵平均密度分别为56.2只/夜和4只/夜,多斑按蚊种团室内、外半通宵平均密度分别为17.8只/夜和17.9只/夜;带足按蚊室内、外全通宵室内叮人率分别为28.1只/(人夜)和2只/(人夜),多斑按蚊种团全通宵室内、外叮人率均为8.9只/(人夜)。结论带足按蚊和多斑按蚊为察隅县优势蚊种,是可能的疟疾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隆回县疟疾传播媒介,为当地疫情调查处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8月中旬,选点至少连续3天开展传疟媒介调查。幼虫调查采用勺捕法,成蚊种类和密度调查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和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同时清晨入户搜捕按蚊并调查居民蚊帐使用情况。对捕获的成蚊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18S rRNA基因为基础的巢式PCR技术检测按蚊体内疟原虫子孢子阳性情况。结果调查点按蚊幼虫密度平均为0.08只/勺;仅捕获中华按蚊成蚊735只,其中人饵帐诱密度平均为0.28只/人·h,畜舍灯诱平均密度为58只/(灯·夜),人房外灯诱平均密度为1.82只/(灯·夜),居民室内未搜捕到按蚊;未检测到疟原虫子孢子。当地居民户均蚊帐使用率为19.05%。结论隆回县传疟媒介单一,为中华按蚊,除畜舍外总体密度较低。但因传疟媒介和输入病例持续存在,流行季节应继续加强该地区的媒介监测、防制和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4.
1989~2008年,采用人工小时、叮人率、户密度等方法对宁洱县境内按蚊种类、种群数量、媒介消长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按蚊2个亚属蚊种13种(包括亚种)15 969只,其中,中华按蚊7 518只,占47.07%;微小按蚊1 596只,占9.99%。微小按蚊在全县疟区均有分布,人房人工小时密度平均0.098只/人工小时、牛房3.37只/人工小时,平均室内叮人率0.26只/人夜、室外0.89只/人夜,平均户密度人房0.049只/人夜、牛房0.066只/人夜。宁洱县按蚊种类多样,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微小按蚊分布广、密度高,年度密度变化不显著,提示宁洱县控制疟疾流行过程中须注重对按蚊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老边境江城县登革热媒介的种群密度、孳生习性以及登革病毒自然感染情况,为边境登革热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6-10月在中老边境江城县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固定监测点,采用人诱捕法诱捕白天成蚊,同时在监测点居民区进行幼虫密度和孳生习性调查。捕获的成蚊用液氮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用RT-PCR进行登革病毒检测。结果白天人诱法共捕获7属20种2 247只成蚊,其中白纹伊蚊1 405只,占捕获总数的62.53%,其次为骚扰阿蚊438只,占捕获总数的19.49%,未捕到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成蚊平均密度为16.7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幼虫的平均房屋指数、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千人指数分别为12.0、18.3、2.2和25.4。8、9月是白纹伊蚊孳生和活动的高峰;白蚊伊纹幼虫以轮胎、罐子和竹筒为主要孳生容器,3种容器占总阳性容器数比例分别为26.3%、23.4%和20.4%;人诱法捕获成蚊RT-PCR检测37组蚊虫,黄病毒属阳性17组,批阳性率为46.0%,未检出登革病毒。结论中老边境江城县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蚊虫携带黄病毒属病毒比例高,应加强当地登革热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甘肃省白银市城区不同生境鼠类侵害现状,为有效降低鼠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和鼠迹法进行鼠密度及鼠种调查,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调查结果。结果不同生境夹夜法平均鼠密度10.7%,鼠迹法平均鼠密度为29.2%,不同监测方法不同生境鼠密度有差别,夹夜法城郊居民区鼠密度最高为20.0%,鼠迹法农贸市场鼠密度最高为85.0%,机关单位鼠密度均最低,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结论白银市城区鼠类侵害较重,应将环境、化学和物理防制相结合,建立政府主导、爱卫办协调的工作体系,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使监测与督导检查相结合,成立病媒生物防制和消杀的专业队伍,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建立人人讲卫生,人人保持卫生的良性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7.
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为制定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07年7~8月在墨脱县选择3个疟疾发病率较高的自然村,采用通宵/半通宵室内、外人/牛饵帐诱捕法、通宵人/牛房诱蚊灯诱捕法和清晨人房搜捕法捕蚊,对捕获的按蚊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进行种群组成、密度、叮人率、吸血习性、栖息习性和经产蚊比率等观察;在不同的水体捞取按蚊幼虫,进行蚊种鉴定,调查按蚊幼虫孳生环境。 结果 共捕获按蚊5 345只,经形态鉴定,只发现伪威氏按蚊、威氏按蚊和带足按蚊等3种,其中伪威氏按蚊占94.71%(5 062/5 345),威氏按蚊与带足按蚊分别为2.39%(128/5 345)和2.90%(155/5 345)。伪威氏按蚊室内和室外的半通宵诱捕平均密度分别为17只/人和105只/人;全通宵室内和室外的人饵帐诱平均叮人率分别为15.80只/(人·夜)(79/5)和326.22只/(人·夜)(1 468/4.5);全通宵室外人、牛饵诱捕及人、牛房诱蚊灯灯诱,伪威氏按蚊趋吸人血与牛血的比率分别为30.51%(714/2 340)和69.49%(1 626/2 340)及32.02%(57/178)和67.98%(121/178),表明伪威氏按蚊偏吸牛血并兼吸人血;清晨人房搜捕,共捕获伪威氏按蚊7只,均为胃血未消化的饱血蚊;共捞获按蚊幼虫106条,其中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幼虫62条,带足按蚊幼虫44条,按蚊幼虫孳生的水体类型仅限于稻田。 结论 伪威氏按蚊具备在当地传播疟疾的媒介生物学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焦作市消除疟疾后传疟媒介种群及密度情况,为消除疟疾后传疟媒介的控制和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2021年选择焦作市共7个县(市、区)作为传疟媒介监测点,使用诱蚊灯法及人帐诱法开展种群及密度监测,挑选大中型水体环境共20处,采用勺捕法开展蚊虫孳生地调查。结果 7个县(市、区)中除解放区外均捕获有中华按蚊。2020年媒介种群监测共捕获蚊虫8 116只,其中中华按蚊构成比为21.76%,修武县捕获中华按蚊数量最多(1 262只),沁阳市捕获中华按蚊构成比最高(40.39%);室内环境中中华按蚊数量多,而室外环境中中华按蚊构成比高;密度监测共捕捉蚊虫802只,平均密度为30.55只/人·小时,其中中华按蚊136只,平均密度为5.18只/人·小时;在稻田环境中捕获按蚊孑孓126条,其余水体未发现。2021年种群监测捕捉蚊虫10 852只,中华按蚊构成比为1.67%,修武县捕获中华按蚊数量最多(179只),构成比最高(1.99%);室内环境捕获中华按蚊数量及构成比均高于室外环境;密度监测共捕获蚊虫3 662只,平均密度为130.79只/人·小时,其中中华按蚊108只,平均密度为3.86只/人·小时;在稻田环境中捕获按蚊孑孓3条,其余水体未发现。结论 中华按蚊是焦作市主要传疟媒介,分布较广,密度较高。消除疟疾后,输入性间日疟再传播的风险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山东省消除疟疾后蚊虫种群及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密度现状,为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及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6~10月在山东省所辖16设区市监测点采用全通宵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种群;采用人饵帐诱捕法监测中华按蚊密度。结果 全通宵诱蚊灯法共捕获蚊虫43 684只,其中中华按蚊393只,库蚊40 305只,伊蚊1 145只,其他蚊种1 841只;人饵帐诱捕法共捕获中华按蚊1 149只,平均密度为0.874只/(人·h)。8月上旬中华按蚊密度达到峰值,为1.903只/(人·h)。全省以济宁市微山县中华按蚊平均密度最高,为8.442只/(人·h);滨州市滨城区中华按蚊密度次之,为5.039只/(人·h)。结论 山东省蚊虫种群分布以库蚊为主,中华按蚊在济宁市微山县和滨州市滨城区7~8月份活动峰度高,应加强中华按蚊活动重点区域的生态学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和掌握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戈壁啮齿动物与媒介蚤的分布、生境、种类。方法在戈壁荒漠生境内捕获鼠种,调查洞群平均鼠数、鼠种的分布,梳检鼠体蚤并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夹捕法捕获鼠210只,有大沙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和柽柳沙鼠;洞群覆盖率为10.8%,洞群密度为8.4洞群/hm^2,有鼠洞群平均鼠为0.5只/洞;鼠群栖息率为92.7%,有鼠洞群密度为7.8只/hm^2,平均鼠密度为3.9/hm^2;染蚤鼠149只,获蚤数为3 464只,染蚤率为70.92%,其中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占总数的49.3%;血清学监测210份,其中5份血清阳性。说明调查区域内近期发生过沙土鼠鼠间鼠疫流行。结论初步掌握戈壁荒漠鼠类、蚤种,为开展类似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长期系统的调查鼠密度和血清学检测,对杜绝人间鼠疫暴发有着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