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鉴定和治疗一婴儿感染犬复孔绦虫.方法根据虫体节片的形态特征进行虫种鉴定,并用特效药驱虫治疗.结果本例为我国自1923年以来报道的第16例犬复孔绦虫人体感染,并再次证实应用吡喹酮治疗有特效.结论犬复孔绦虫病是一种在家养动物(犬、猫)中常见、在人体少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豢养宠物之风渐盛,应警惕此病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犬复孔绦虫感染及形态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婴儿感染犬复孔绦虫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最早报道人体感染犬复孔绦虫 (Dipylidiumcan inum)的病例是Faust (192 3)于北京。在迄今的 70余年里续有零星报道 ,认为是 1种罕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报告 1婴儿感染犬复孔绦虫 ,并行驱虫治疗而愈。  患儿 ,男 ,9个月 ,开封市杞县湖岗乡霍庄人。于 1999年 11月 2 3~ 2 8日其父发现患儿粪便中有 5~ 6个白色的、长约 0 5cm能蠕动的小虫。由县医院送检标本。经鉴定为犬复孔绦虫孕节。为郑重计 ,于同年 12月 3日赴病家实地调查。  患儿家系农村 ,家庭经济和卫生条件均差 ,家中饲养犬、猫、羊各 1头、…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17个月,云南省腾冲市荷花镇人。2019年4月29日在患儿粪便中发现2条白色、似面条样的虫体,可蠕动,长约0.6 cm,至腾冲市人民医院就诊。查体:身高79 cm,体质量9 kg,饮食、睡眠正常,余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9.2×10^9/L,中性粒细胞31.2%,淋巴细胞57.2%,嗜酸粒细胞4.1%,单核细胞6.8%,嗜碱粒细胞0.7%,红细胞4.6×10^12/L,血红蛋白139 g/L。诊断为带绦虫感染(未分型),给予肠虫清(阿苯达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180614643)口服,100 mg/d×2 d。此后约20 d未发现类似虫体排出。5月23日在患儿纸尿裤上又发现类似虫体,其后间隔2~3 d发现1次,每次1~3条不等,5月30日患儿母亲将虫体标本送至腾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鉴定。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14个月龄的幼儿感染犬复孔绦虫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例14个月幼儿感染犬复孔绦虫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犬复孔绦虫是犬和猫的常见肠道寄生虫,偶尔可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犬复孔绦虫病。现报告1例5月龄婴儿复孔绦虫病。  相似文献   

8.
2月龄婴儿复孔绦虫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是犬和猫的常见寄生虫,人体感染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的病例比较少见,全世界至今报道仅200例左右.我国仅有少数病例报告,多为9月龄~2岁的婴幼儿[1].现报告2月龄婴儿复孔绦虫病1例.  相似文献   

9.
犬复孔绦虫主要寄生在犬、猫肠道内,人体感染少见,现报告1例婴儿感染。患儿,男,9个月,洛阳市洛宁县城郊人。前一段时间患儿食欲减退,家长给其喂服肥儿片,后出现轻微的腹泻,粪便中发现多个约半厘米长的白色虫体,虫体能运动。此后陆续排虫月余,患儿家长尚能在其肛门周围发现虫体。于2007年4月23日自带虫体就诊于洛宁县医院儿科,外观患儿,无病容,体重约10kg。当日洛宁县医院医生携虫体标本送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作虫体鉴定。虫体鉴定:肉眼观装在青霉素瓶内的虫体乳白色,如肉蛆。测量2个虫体,大小分别为约5mm×1.5mm,5mm×2mm,虫体背腹扁平,较肥厚,两端稍窄,显微镜下观察虫体两侧缘中部稍突出处各有一小开口,虫体内有数个椭圆形棕黄色储卵囊,每个卵囊内含4~13个虫卵不等,虫卵呈球形,直径约35μm。根据以上特点鉴定为犬复孔绦虫孕节,后经河南省疾控中心复核。治疗:吡喹酮10mg/kg顿服驱虫,0.5h后服50mL甘露醇,约2h后解大便,粪便内有5条带头节成虫、2条不带头节虫体及许多孕节,带头节虫体平均10cm左右,头节上可见顶突及排成圈的小钩。近期随访,患儿不再排虫,已治愈。讨论:犬复孔绦虫是犬和猫的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了解动物包虫病流行区内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本研究利用Qiagen DNeasy Powersoil试剂盒对犬粪提取DNA,并从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全基因组中筛选出完整线粒体ND6基因作为靶基因,建立一种可对犬粪中细粒棘球绦虫同时进行检测及基因分型的PCR方法。结果 该法特异性很高,仅能扩增出细粒棘球绦虫的目的条带而对照组均无条带扩增。其灵敏度达到4 pg的DNA含量。当犬人工感染约50 000只原头蚴时,该法最早可以扩增出感染第13 d粪便中的ND6目的基因。同时,对40份随机采自包虫病流行区的待检犬粪进行PCR检测,共有6份样品可扩增出目的条带且其基因型均属G1型,其检测及分型结果均与经典基因分型依据(COX1基因片段)的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粪便PCR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可用于检测犬的细粒棘球绦虫早期感染情况。对于PCR检测阳性者,其产物经测序分析后也可用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分型及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cox1、nad1等线粒体基因用于多房棘球绦虫虫种鉴定,克服了传统方法耗时、费力的缺点,并能保持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还可承受大批量虫种鉴定工作,目前在多房棘球绦虫终宿主及中间宿主的感染筛查中应用广泛,本文通过介绍几种常用线粒体基因的结构特点、进化速度、相关研究结果,阐述研究现状及进展,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带绦虫科部分虫种所引起的棘球蚴病或囊尾蚴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影响。对相关虫种进行准确的鉴别有助于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消除由其所致的疾病。目前在带绦虫科分子分类及系统进化研究中应用的线粒体基因主要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细胞色素B和NADH脱氢酶亚基1等基因。本文主要综述线粒体基因在带绦虫科中的带绦虫属和棘球绦虫属分子分类与系统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加拿大棘球绦虫不同基因型的线粒体基因组,尤其是其中的cox1和nad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性,了解加拿大棘球绦虫各基因型的分子遗传标记特征与变异情况,阐明加拿大棘球绦虫基因型在棘球属中的分类地位、命名和进化关系。另外,本文通过对加拿大棘球绦虫各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分子流行病学信息或资料,并为棘球蚴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应用COXⅠ基因PCR-RFLP对我国旋毛虫地理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国旋毛虫不同地理株进行分子鉴定。方法根据旋毛虫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ytochromec-oxidase subunitⅠ,COXⅠ)基因序列合成1对引物,以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乡土旋毛虫(T.nativa,T2)、布氏旋毛虫(T.britovi,T3)、伪旋毛虫(T.pseudospiralis,T4)、纳氏旋毛虫(T.nelsoni,T7)的国际参考株作为对照,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对我国7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河南、湖北、云南、西安、哈尔滨、同江及天津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T1、T2、T3、T4、T7和我国7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的COXⅠ基因均扩增出419 bp的片段,PCR扩增产物Tru1Ⅰ(MseⅠ)酶切后经RFLP分析,T2、T3、T4、T7和天津株均具有独特的酶切带型:T2为22、70和327 bp,T3为92和327 bp,T4为419 bp,T7为62、64、70和223 bp,天津株为92、126和201 bp;其他6个地理株的酶切带型和T1一致,为22、70、126和201 bp。结论我国7个旋毛虫地理株的COXⅠ基因片段(92、70和22 bp)存在种内多态性;河南、湖北、云南、西安、哈尔滨及同江株可归为一类,天津株可归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15.
在棘球绦虫属的16个名义种中仅有4个种在分类学上被普遍接受,即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和少节棘球绦虫。其他的分类单位均被视为细粒棘球绦虫的亚种或株。这些结论是基于成虫形态、宿主范围、生活史、包囊性质和定位、生化及分子特征的差异作出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展SmCaMK Ⅰ(曼氏迭宫绦虫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Ⅰ)的潜在生物学特征分析和功能研究.方法 利用相关网站和软件对SmCaMK Ⅰ的同源性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保守位点预测、构建分子进化树、编码氨基酸的淋巴细胞表位进行分析预测.此外,SmCaMK Ⅰ进行扩增,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α(+)中进行蛋白的表达纯化,制备大鼠免疫血清进行虫体免疫组织定位分析.结果 SmCaMK Ⅰ是一个全长基因,由1 068 bp组成,编码355个氨基酸.SmCaMK Ⅰ与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的CaMK Ⅰ保守功能域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9%和88%,与人的CaMK Ⅰ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仅仅只有44 %.分子进化树分析中SmCaMK Ⅰ与绦虫属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物种亲缘性较远.与人类CaMK Ⅰ相比,淋巴细胞表位具有统计学差异.SmCaMK Ⅰ能够定位在成虫的睾丸和虫卵,在裂头蚴中大量表达和特异定位于体表.结论 SmCaMK Ⅰ是参与虫体生长发育繁殖的重要蛋白分子,还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疫苗靶标蛋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基于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包括ITS1、5.8S和ITS2及其侧翼序列)、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Ⅰ(NADⅠ)、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Ⅰ)序列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pepck)多重PCR初步鉴定广西南宁地区采集的片形吸虫的种类。方法于南宁市某屠宰场采集11头感染片形吸虫的牛肝脏,分离片形吸虫成虫,并孵育获得虫卵。提取片形吸虫成虫的基因组DNA,PCR扩增ITS+、NADⅠ和COXⅠ序列并测序,所得序列经BLAST在线工具进行比对,并结合pepck基因多重PCR鉴定虫种;提取部分片形吸虫的虫卵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序列并测序;采用BioEdit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片形吸虫亲代及子一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共获得151条片形吸虫成虫,ITS+序列扩增产物长964bp,仅NN20-2为Fh型,与GenBank中瑞士肝片形吸虫(登录号:MK321602)的同源性为100%;NN17-11、NN20-9和NN20-14携带巨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的双重序列特征,属于Fg/Fh杂合型,序列图谱上特定变异位点出现双峰,个体间双峰比值存在明显差异,NN17-11为Fg∶Fh=1∶1,NN20-9和NN20-14为Fg∶Fh=1∶5;其余147个样本是Fg型,可细分为19个亚型,其中NN4-1等100个虫体与GenBank中越南巨片形吸虫(登录号:MN970009)的同源性为100%,其余虫体中共出现14个变异位点,多为双峰。线粒体基因NADⅠ和COXⅠ序列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535bp和438bp,分别有34、22个变异位点,细分为28、21种单倍型,所有虫体的NADⅠ和COXⅠ均属于巨片形吸虫类群。pepck PCR产物电泳显示NN17-11、NN20-2、NN20-9和NN20-14等4个虫体出现巨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的双重条带,其它样本只有巨片形吸虫的单条带。虫卵的ITS+序列结果显示,ITS-Fh型片形吸虫NN20-2成虫有1个虫卵(1/30)转变为Fg/Fh型;巨片形吸虫NN20-3成虫有5个虫卵(5/30)呈现Fg/Fh型,其余虫卵与母体基本一致。结论广西南宁地区片形吸虫种群以纯种巨片形吸虫为主,同时存在少量杂合型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藏狐和犬体内的棘球绦虫(Echinococcus)进行虫种鉴定。方法搜集称多县意外死亡的藏狐(Vulpes ferrilata)6只、驱虫犬5只和未驱虫无主犬1只,剖检小肠,肉眼观察小肠内棘球绦虫感染情况,沉淀法搜集棘球绦虫成虫,虫体经硼砂洋红染色后于镜下观察,初步鉴定虫种后,计算感染度。选取8条多房棘球绦虫和2条石渠棘球绦虫,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DNA(mt-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第1亚基(COⅠ)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镜下观察,共发现2种棘球绦虫,分别为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6只藏狐中,2只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度分别为1 640条和839条,1只感染石渠棘球绦虫,感染度为833条。6只藏区犬中,2只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度分别为10 195条和78条。PCR结果显示,8条多房棘球绦虫和2条石渠棘球绦虫的扩增产物约为450 bp。8条多房棘球绦虫的COⅠ基因序列一致,与四川省藏狐体内发现的多房棘球绦虫COⅠ基因(登录号为AB461417)序列一致性为100%。2条石渠棘球绦虫的COⅠ基因(登录号为JQ317998)序列一致,与四川省石渠县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体内发现的石渠棘球绦虫幼虫COⅠ基因(登录号为AB159136)序列一致性为99.2%。结论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藏狐和犬有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和鉴定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方法自行设计引物,从细粒棘球蚴包囊中分离原头节,超声粉碎后提取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分别扩增Eg95和EgA31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剪接Eg95和EgA31,得到Eg95-EgA31融合基因,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抽提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电穿孔法转化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 bifidum,Bb),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RT-PCR扩增出约1 016bp的Eg95-EgA31融合基因;重组质粒用双酶切鉴定可切出预期大小片段,以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rBb中抽提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可得到约1016bp的Eg95-EgA31融合基因片段。结论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为该疫苗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