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及本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小肠肿瘤患者67例为观察对象,患者所用检测方式包括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将内镜及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两种检查方式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检查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平滑肌肉瘤、小肠癌、间质瘤、淋巴瘤、平滑肌瘤及腺瘤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临床对小肠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21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5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4例经手术证实,另5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与结论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MRI与小肠钡灌肠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MR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0.05和P〉0.01)。MRI各序列在显示肠壁及系膜改变方面弥补了小肠灌肠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不明原因的小肠大出血患者,术中行全小肠结肠镜检查,结合快速冰冻切片,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给予相应外科处理。结果 全组17例患者均明确了出血原因和部位,十二指肠球部以下至屈氏韧带出血5例,空回肠出血12例;病理检查小肠恶性肿瘤4例,小肠良性疾病13例;行小肠壁部分切除术2例,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11例,根治性小肠切除吻合术4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年无术后复发出血。结论 术中结肠镜检查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诊断快捷、确切,尤其适用于不允许进行较长时间、较复杂检查的小肠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4.
小肠疾病,很多人不熟悉,周围也很少听说有人被诊断出小肠疾病。但这并不是这种疾病少,而是难以确诊。以往很多小肠方面的疾病由于检查手段所限,均只能被实施胃镜或肠镜检查,然而,这两种检测设备却不能到达小肠的很多地方,造成了检查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区”,  相似文献   

5.
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游离存在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性复合肠襻,度达335m—85m。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推进式小肠镜、探针式小肠镜、X线小肠钡剂检查、核素扫描、血管造影。由于小肠的解剖特点,述方法的诊断阳性率低,位及定性不准确,检查时患痛苦大,均属创伤性检查,有并发症。2000年5月以色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及其对食管、胃、结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健康体检者,39例疑患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44例患者进行了45次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胶囊内镜滞留在胃内而进行第二次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辩41例,2例胶囊行至回肠末端,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全部胶囊在检查结束后.排出体外。检出了15种病变:食道静脉曲张、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黄色瘤、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小肠肿瘤、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小肠单发及多发息肉、非特异性小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憩室、结肠黑病变、结肠癌。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小肠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腹腔镜对疑似小肠肿瘤的患者进行检查,筛选出小肠肿瘤的病例,并进行定位、腹腔镜辅助小肠肿瘤切除,送病理确诊。结果经腹腔镜检查发现小肠肿瘤11例,并进行腹腔镜辅助小肠肿瘤切除术,住院4~6d,均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小肠平滑肌瘤8例,腺瘤2例,淋巴肉瘤1例。结论采用腹腔镜诊断及辅助小肠肿瘤切除术经济适用,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既解决了小肠肿瘤难诊断的问题,又解决了小肠肿瘤的手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杜高能  全会标  陈小蓉 《现代养生》2023,(20):1533-1535
目的 通过研究肠道准备对糖尿病或非糖尿病人群胶囊内镜小肠清洁度及小肠转运时间的影响,探讨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进行肠道准备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3年3月来医院行胃+小肠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1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及胶囊内镜检查前是否进行了肠道准备,分为四组。即非糖尿病未肠道准备组(A组)50例、糖尿病未肠道准备组(B组)25例、糖尿病肠道准备组(C组)25例、非糖尿病肠道准备组(D组)51例。比较小肠清洁度、小肠转运时间(SBTT)、体重指数(BMI)、糖尿病情况特征。结果 四组患者小肠转运时间、小肠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否为糖尿病人群,肠道准备均不能改善小肠胶囊内镜检查时小肠清洁度和缩短小肠转运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气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15年5月对疑诊有小肠疾病的45例患者进行双气囊内镜检查,3例患者经口进镜,5例患者经肛进镜,57例患者经口+经肛进镜。总结该组患者的病变的检出情况、并发症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45侧患者中54例发现病灶,包括:小肠肿瘤、炎性肠病、小肠息肉、小肠憩室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9例经病检、手术或治疗效果确诊。结论气囊内镜能安全快速地检查全小肠,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造成妇科误诊的原因和误诊后手术原则及治疗方案。方法对误诊4例女性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1例患者误诊为子宫肌瘤,3例患者误诊为卵巢肿瘤,均未进一步行腹部CT或者磁共振检查,由妇科开腹手术后转入普外科诊治。4例患者均病理证实为小肠间质瘤。结论对于考虑卵巢或子宫肿瘤伴有黑便的患者,必须进行小肠间质瘤的鉴别,进一步CT检查对明确女性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减少妇科误诊有较高价值,必须坚持手术原则及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安全性及顺应性。方法分析该院91例患者胶囊内镜临床检查资料。结果胶囊内镜通过率为98.91%,小肠疾病检出率60.4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检出率70.00%。患者顺应性良好,1例出现胶囊滞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的、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动力药物在胶囊内镜检查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按胃肠动力药物不同,将药物组分随机为A组、B组、C组,对照组未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对比各组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小肠内运行时间、胶囊内镜图片评分和病变检出率.结果:胶囊胃通过时间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各组间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肠内运行时间、图片质量评分及小肠病变检出率各组间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药物组间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可缩短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提高全小肠检查检出率,对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及小肠病变检出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女士今年50岁,反复黑便2年多,被认为是消化道出血,但常规胃镜、肠镜检查一直无法确诊确切原因。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浙医一院)消化内科专家用双气囊小肠镜经口、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瓣后进入回盲部和升结肠起始段,成功完成了全小肠检查,确诊为小肠血管畸形,排除了肿瘤可能,张女士心上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种一次肠镜顺利完成全小肠检查,目前国内外只有少数医院能够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方序 《健康博览》2008,(12):12-12
张女士今年50岁,反复黑便2年多,被认为是消化道出血,但常规胃镜、肠镜检查一直无法确诊确切原因。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浙医一院)消化内科专家用双气囊小肠镜经口、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瓣后进入回盲部和升结肠起始段,成功完成了全小肠检查,确诊为小肠血管畸形,排除了肿瘤可能,张女士心上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种一次肠镜顺利完成全小肠检查,目前国内外只有少数医院能够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04-1305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高度怀疑为小肠病变的患者先后采用CT小肠造影和磁共振小肠造影(MRE)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情况。结果 MRE对小肠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小肠造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特异性高于CT小肠造影检查,可以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变类型、部位及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位于消化管中央,常规检查手段难以到达或者获得理想效果,传统的胃肠镜检查仅能对一小部分小肠黏膜进行直视检查,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也比较有限。因此,长期以来小肠一直是消化道检查的盲区,小肠疾病也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而难以得到正确诊断,导致大量小肠疾病患者的长期误诊和漏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贻误了小肠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内镜在急性小肠大出血急诊剖腹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6例急性小肠大出血须急诊剖腹探查的患者进行了术中内镜检查,总结和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25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明确了出血的原因,其阳性检出率达96,2%:其中十二指肠水平部平滑肌瘤2例,十二指肠水平部Dieulafoy病1例,小肠平滑肌瘤5例,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回肠淋巴瘤2例,回肠末段溃病3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4例,小肠动静脉畸形5例,胰空肠吻合口出血1例。检查平均用时15min,且无1例发生术中内镜相关性并发症。所有患者都根据术中内镜诊断进行了相关手术治疗,术后无1例出现消化道再出血。结论急性小肠大出血须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内镜的应用不仅可提高病变检出率,而且定性准确、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小肠肿瘤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缺少早期体征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应用现有一些常用检查方法,对小肠肿瘤诊断常不够满意,因此易延误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差。为研究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提高术前诊断率,我们分析我院普外科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十二指肠肿瘤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钡双向小肠造影检查技术对诊断小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对68例患者先进行常规口服小肠造影检查,再逆行注气检查。结果:通过双对比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增加16%。结论:气钡双向造影对诊断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 对2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症状、诊断方法及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生率低,以恶性肿瘤为主。手术治疗效果较差。结沦 原发性小肠肿瘤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应采用综合检查方法,并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