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的意义及血糖控制对危重症患者的意义。方法选择T2DM并内科危重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水平。人选后分别检测两组对象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血清内脂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C肽并计算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组血糖控制良好者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对照组血糖控制差者较治疗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及内脂素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波动及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可积极的控制血糖并降低血糖波动,可以减少T2DM合并危重症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及各项代谢指标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52例(DKD组),46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40例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内脂素水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脂联素和胰岛素,另外测量体质量、身高、腰围、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各项生化指标,并分析内脂素、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关系。结果DKD组及T2DM组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58±7.32)μg/L,(12.04±6.17)μg/L vs(16.89±5.76)μg/L(P〈0.05),而DKD组与T2DM组之间无明显关联(P〉0.05);而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3.64±0.70)mg/Lvs(6.91±3.26)mg/L,(4.82±1.86)mg/L vs(6.91±3.26)mg/L(P〈0.01),DKD组与T2D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KD组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腰臀比呈正相关(r=0.406,P〈0.01);脂联素与HOMA—IR、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2、-0.431、-0.761、-0.623、-0.380、-0.332和-0.393(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及脂联素水平下降,且内脂素与脂联素是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与胰岛素抵抗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2DM及正常对照组(Nc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测定各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肝功能,计算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上述各指标与内脂素的关系。[结果](1)A组和B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5或P〈0.01)。(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内脂素水平与HOMA—IR、Fins、P2h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9、0.344、0.448,P〈0.01),HOMA—IR、P2hBG、LDL—C分别是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并可能通过这一机制影响T2D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方法对48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20名健康女性进行比较研究。按体重指数分为Ⅰ组(正常非肥胖组).Ⅱ组(正常肥胖组),Ⅲ组(综合征非肥胖组),Ⅳ组(综合征肥胖组)。比较体重指数、腰臀围比、OGTT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血脂、血压、肝功、肾功、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空腹胰岛紊值、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Ⅲ组与Ⅰ、Ⅳ组。Ⅳ组与Ⅱ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空腹血糖、收缩压、TG、TC值Ⅲ组与Ⅳ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DL、HDL值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空腹胰岛素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胰岛紊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异常的基本特征,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加之高血压、肥胖因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群的差异,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1/2005-1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防治中心住院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以是否合并有高血压为标准分为两组,即高血压组120例,肥胖者(体质量指数≥25kg/m^2)68例,非肥胖者(体质量指数〈25kg/m^2)52例;非高血压组120例,肥胖者62例,非肥胖者58例;另纳入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以上3组患者的空腹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空腹和馒头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脂联素水平变化,并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观察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参与观察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及健康者5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及餐后2h血糖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体质量指数、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1);肥胖者均低于非肥胖者(P〈0.05~0.01)。③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愎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收缩压;2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空愎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合并高血压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更低,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脂联素水平与高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与脂肪肝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3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进行空腹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测定,进行HOMA—IR计算,并进行分析。结果 合并脂肪肝组TG、FINS、LDL、HOMA—IR较无合并脂肪肝组升高(P均〈0.05),而TC、FBG、PBG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HLD水平降低与脂肪肝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血三酰甘油水平与脂肪肝发病的关系及脂肪肝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有无合并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测定空腹血糖(FBG)、血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之间比较,脂肪肝组血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脂肪肝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非脂肪肝组明显升高(P〈0.01),二组之间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中,存在明显的脂代谢紊乱,尤以三酰甘油水平升高为甚,脂肪肝形成与血三酰甘油升高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治疗中,控制血脂与控制血糖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精神痛药物氯氮平引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特点。方法:收集20例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氨平后出现糖尿病和血糖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体质量、身高、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肥田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根据公式分别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血糖正常者(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血糖正常者(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引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102例PCOS伴胰岛素抵抗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B组52例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二甲双胍口服,治疗3个周期后2组均应用来曲唑促排卵,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促排卵和妊娠结果。结果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泌乳素、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黄体素及睾酮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P〈0.05),B组周期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PCOS伴胰岛素抵抗不孕患者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其内分泌,纠正糖代谢紊乱,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贾忠兰  卢新  刘敏  郭艳玲 《检验医学》2009,24(8):559-561
目的检测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37例正常妊娠妇女及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浆RBP4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浆RBP4水平[(28.52±12.45)μg/mL]虽低于正常妊娠妇女组[(31.47±14.28)μ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P4与HOMA—IR、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0.37,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RBP4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显著变化。RBP4水平与空腹血糖、HOMA—IR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及体质量与胰岛素敏感性以及B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0—01/2003—03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男87例,女69例。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高血压组96例(3次随机血压≥140/90mmHg),血压正常组60例(3次随机血压水平〈140/90mmHg)。(3)根据如下体质量判定标准(超重:男性体质量指数≥25.0kg/m^2,女性体质量指数≥23.0kg/m^2;体质量正常:男性体质量指数〈25.0kg/m^2,女性体质量指数〈23.0kg/m^2)将患者分为高血压超重组(n=68),血压正常超重组(n=36),高血压体质量正常组(n=28),血压正常体质量正常组(n=24)。④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公式及改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215;空腹胰岛素/22.5,β细胞功能指数=20x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1/空腹血糖&;#215;空腹胰岛素。⑤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16-0.8379,P〈0.01)。②高血压超重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压正常组差异不明显(P〉0.05),高血压体质量正常组空腹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血压正常体质量正常组(P〈0.05)。结论: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比血压正常者存在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②肥胖比不肥胖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更为严重。(3)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其胰岛素敏感性均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胆固醇、三酰甘油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探讨脂联素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方法筛选住院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0例,同期门诊确诊的初发单纯2型糖尿病29例,查体正常人员(正常对照组)3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LL)和白蛋白(ALB)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组和初发2型糖尿病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源性糖尿病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初发2型糖尿病组(P〈0.05)。肝源性糖尿病组和初发2型糖尿病组IS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源性糖尿病组FBG、FINS、HOMA—IR和初发2型糖尿病组FBG、HOMA-I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源性糖尿病组FINS水平明显高于初发2型糖尿病组(P〉0.05),而FBG、ISI水平明显低于初发2型糖尿病组(P〉0.05)。脂联素与FBG、HOMA-IR呈显著负相关;与ISI呈显著正相关;与肝功能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且脂联素代谢发生异常,两者可能共同影响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建  刘红辉  许永玲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303-304,30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血脂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60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组(A组,n=30)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n=30)和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C组,n=15)。A组的T2DM患者予以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等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阿乐,10~20mg,口服,每晚一次)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留取血清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比色法测定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GSH—Px、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组治疗后血清GSH—Px、SOD水平增加,MDA水平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期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2DM患者氧化应激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和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1例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治疗组(胰岛素加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随访观察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甘油三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空腹及餐后2h血浆胰岛素水平减少(P〈0.05),B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改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人群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人群(健康人群、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EP)水平及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T2DM)伴有肥胖组(DO)42例,T2DM不伴肥胖组(NDO)42例,单纯性肥胖组(OB)37例,正常对照组(NC)28名。检测了4组研究对象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APN、LEP水平,用HOMA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NC组的APN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DO组、OB组的LEP水平明显高于NDO组及N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PN与HOMAIR、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和Fins呈显著负相关(P〈0.01);LEP与BMI和体脂百分含量(BF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WC和Fins呈正相关(P〈0.05);APN与LEP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N与Fins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WHR、FBG呈负相关(P〈0.05);LEP与BFC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APN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相关。血清瘦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无关,但与肥胖有关。APN与瘦素之间无相关性,APN对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瘦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受损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不同。方法:选择正常糖耐量者40例,空腹血糖受损者32例,糖耐量受损者38例。测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空腹及糖负荷后的血糖、血胰岛素。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抵抗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稳态模式HOMA—β作为基础胰岛素分泌指标,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净增葡萄糖作为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组HOMA-IR较耐量受损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HOMA—β较糖耐量受损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耐量受损组净增胰岛素/净增葡萄糖与空腹血糖受损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较糖耐量受损人群有着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基础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而糖耐量受损人群的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减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探讨其能否延缓残余肾功能(RRF)的丢失。方法选取病情稳定的持续不卧床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以外的降压药;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片80mg/d,观察时间1年,定期检测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Kt/V、总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素(iPT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残余肾功能(RRF)。结果研究结束时,两组Hb均明显升高,iPTH均明显下降,总Kt/V则无显著改变。组间比较,hs—CRP值替米沙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HOMA—IR较研究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米沙坦组HOMA—I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24±1.41VS.4.37±1.93,P〈0.05),两组患者RRF均显著下降,但替米沙坦组较对照组RRF下降延缓[(3.25±1.31vs.2.35±1.20)ml/min,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改善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并延缓残余肾功能的丢失。  相似文献   

18.
苏淑军  张添松  古健 《新医学》2014,(10):675-679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PCOS 患者23例,对照组15例,根据 BMI 将 PCOS 组分为 PCOS 肥胖组8例(BMI≥25)和 PCOS 非肥胖组15例(BMI <25);对照组分为对照肥胖组7例和对照非肥胖组8例。采用 ELISA 检测各组空腹血清内脂素浓度,同时于早卵泡期检测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 BMI、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PCOS 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PCOS 肥胖组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肥胖组(P <0.05),而 PCOS 非肥胖组与对照非肥胖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内脂素水平与 BMI、睾酮、空腹血糖、FINS、HOMA-IR 呈正相关(P 均<0.05)。结论PCOS 患者存在血清内脂素的代谢异常,其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血清内脂素水平可作为 PCOS 患者 IR 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3—02/2004—05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完成。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3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糖尿病模型针刺组(针刺组):用电针刺激单侧脾俞、膈俞、足三里、内庭穴;糖尿病模型药物组(药物组):将盐酸二甲双胍片按100mg/(kg&;#183;d)灌胃;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②治疗40d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用ELA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结果:对照组大鼠死亡1只。进入结果分析39只。①各组大鼠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则明显增高(P〈0.05);针刺组除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外,余指标与对照组、药物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糖尿大鼠的稳态模式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各组大鼠血脂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针刺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高于模型组、药物组(P〈0.01,P〈0.05),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各组大鼠前炎症介质和凝血因子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成正相关(P〈0.01,P〈0.05),且炎症因子之间也呈正相关(P〈0.01,P〈0.05)。 结论:①针刺可明显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与盐酸二甲双胍相近。②针刺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有关。③针刺可明显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优于盐酸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血糖、血脂、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肝脏B超,空腹血糖、血脂,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的检测。结果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8例,发病率54.63%;与未合并脂肪肝组比较,体质指数、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肥胖、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其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予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