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低辐射量CT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联合斑块钙化积分对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取行低辐射量CT℃A检查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占65.33% (49/75),女患占34.67% (26/75),均采取低辐射量CTCA扫描,在低辐射量CTCA图像中评估斑块钙化积分,并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参考标准,综合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组和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斑块钙化积分,分析低辐射量CTCA、斑块钙化积分及两者联合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组的斑块钙化积分503.2±557.4,高于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组的42.6±79.6,差异显著(P =0.002,<0.01);低辐射量CTC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2%、78.26%、90.67%,斑块钙化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19%、100.0%、89.47%,两者联合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15%、100.0%、97.33%.结论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方法选择上,低辐射量CTCA、斑块钙化积分分别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准确率,不额外增加辐射剂量、延长扫描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以及两者联合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价值.方法:189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CT冠状动脉成像以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CS、CT-CA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符合率,并记录有效X线剂量.结果:189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冠心病156例(82.5%),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出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50%.采用钙化积分250分作为诊断阈值,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9%(67/156)和96.9%(32/33).CTCA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1%(153/156)和72.7%(24/33).CS和CTCA联合时,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2%(150/156)和87.9%(29/33).结论:钙化积分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着很高的特异度;CTCA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着很高的敏感度;CTCA联合钙化积分扫描可提高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以及冠状动脉狭窄与钙化的关系.方法 对5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男34例,年龄61岁±12岁)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用CT平扫图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CT增强扫描图像评价冠状动脉超过50%的狭窄,将结果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的相关关系.结果 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发现208个冠状动脉分支中61个超过50%狭窄.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超过50%狭窄的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1.8%.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钙化程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783,P<0.01.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冠状动脉狭窄与钙化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钙化积分(CACS)对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前瞻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分析CTCA以及CACS结果,分析并对照CTCA以及CACS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85例患者CTCA发现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管腔狭窄≤50%),38例患者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管腔狭窄>50%),27例患者冠状动脉未发现异常.54例患者钙化积分在0~10之间,47例患者钙化积分在11~400之间,49例患者钙化积分大于4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的类型及钙化积分大小均为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5.254,95% CI=2.095-13.176,P<0.001; OR=6.877,95%CI=1.372-14.033,P<0.001;OR=2.976,95%CI=1.437-6.614,P=0.003).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OR=3.725,95%CI=1.379-10.062,P=0.007;OR=4.283,95%CI=1.992-12.254,P=0.002).结论 CTCA和CACS对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CTCA对患者的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CACS.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以及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CTC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11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CA与CAG.以CAG为参照,评价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按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将患者分组,评价不同亚组CTCA的诊断准确性,对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 以患者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3.3%;88.5%、96.2%;以血管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8.0%;84.8%、98.5%;而以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9%、99.5%;83.0%、99.7%.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影响.结论 无论是以患者、血管还是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结论源自新格兰医学杂志2008年11月27日发表的“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一文。文作者对291例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CT和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进行了多项比较.比较所选的病例在行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前,均进行了钙化积分测定和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钙化积分在600或更低,检出血管直径在1.5mm以上有一个或多个狭窄节段,其狭窄部超过该段血管直径的50%以上者被视为阻塞。将受试者工作曲线(AUC)以下区域用于评估常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准确性和其后血管再建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取同期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扫描前心率低于75次/min)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的30例连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和CAG的45例连续患者作为对照.由两名CT医师和两名造影医师分别对CTCA和CAG图像进行评估.记录CTCA的图像质量和X线剂量.比较自适应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的诊断准确性、X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自适应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敏感性分别为100%、97.4%(P=0.86),特异性分别为66.7%、100%(P=0.65);对分支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两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敏感性分别为95.9%、91.1%(P=0.46),特异性分别为97.2%、97.0%(P=0.85);对节段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两者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其敏感性分别为90.5%、91.2%(P=0.92),特异性分别为98.4%、99.3%(P=0.35).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类似(3.3±0.5与3.2±0.3;P:0.23).与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比较,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能降低71%的X线剂量[(3.1±1.3)mSv与(10.8±4.6)mSv,P<0.01].结论 在心率低于75次/min、心律稳定的情况下,DS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能获得与DSCT回顾性心电门控CTCA相同的诊断准确性,图像质量也无差别,而X线剂量却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瘘(CAF)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表现,以提高对CAF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CTCA并经手术或DSA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211例CAF患者的临床和CTCA资料,其中男109例,女102例,年龄28天~79岁,平均(43.71±24.80)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CT冠状动脉造影(CTCA)、MR冠状动脉造影(MRC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显示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同期行CTCA、MRCA及CAG检查的患者30例,参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判标准,将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分为轻度狭窄(50%~75%)和重度狭窄(76%~100%),以CAG结果为标准,采用Kappa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CTCA、MRCA显示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一致性.结果 CTCA/MRCA评价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73%/85.40%、93.73%/86.14%及90.80%/84.52%,二者之间的一致性为88.86%(Kappa=0.163,P<0.05);评价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87%/84.85%、94.54%/83.33%及90.46%/82.75%,二者之间的一致性为85.24%(Kappa=0.185,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评价,CTCA优于MRCA,应作为首选方法,但二者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第2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ash spiral)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接受第2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的1077例患者中,入选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并于30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CA)患者共73例,以CCA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CTCA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一致性采用Kappa值进行U检验;评价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73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925节段.(1)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敏感度为93.2% (164/176),特异性96.4% (722/749),阳性预测值为85.9%( 164/191),阴性预测值为98.4%( 722/734).基于血管分析,敏感度为98.4%( 123/125),特异度为87.4%( 83/95),阳性预测值为91.1% (123/135),阴性预测值为97.6% (83/85).基于患者分析,敏感度为100%(44/44),特异度为89.7% (26/29),阳性预测值为93.6% (44/47),阴性预测值为100% (26/26).CTC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与CCA高度一致.(2)图像质量:1例患者体质量指数较大,回旋支远段显影差,远端血管不可评估;2例患者由于心率变异性较大,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有运动伪影,其余患者图像质量均较好.(3)辐射剂量: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14 ±0.10) mSv.结论 大螺距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图像质量好,运动伪影小,有效辐射剂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