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抑制作用及对患者类风湿因子、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02~2021-01于本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及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甲素治疗.检测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APN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0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0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类风湿因子、APN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类风湿因子、APN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来抑制关节软骨损伤,还可缓解患者病情发展,抑制骨破坏,延缓患者骨质破坏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心肌酶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3、7 d分别测定细胞因子水平,观察组IL-6、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以治疗后第3天最为显著(P<0.01);IL-10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治疗后第3天最为显著(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保护多脏器功能,促进疾病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梁炜  张红梅  张红云 《中国药房》2010,(18):1685-1686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抑郁症患者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舍曲林治疗前、后和28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抑郁组治疗前、后的IL-2、IL-12、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TGF-β1则较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后抑郁组IL-2、IL-12、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IL-4、TGF-β1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失衡和广泛的免疫激活。舍曲林可能通过对免疫系统调节产生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A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EGb761低、中、高(50,100,200 mg.kg-1)剂量组。弗氏完全佐剂致AA后d 12,大鼠出现继发性炎症,分别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和EGb761,连续16 d;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大鼠继发侧关节肿胀度;致炎d 28处死大鼠,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关节病理变化。结果:EGb761可明显减轻继发性AA大鼠足爪的肿胀度;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升高大鼠血清中IL-4和IL-10含量。结论:EGb761对大鼠继发性AA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因子IL-1β和IL-6的产生和释放以及促进抑炎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雯丽  李慧 《中国医药》2011,6(9):1137-1138
目的 观察风湿痛消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4和IL-10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雷公藤多甙组30例,给予雷公藤多甙片进行治疗;风湿痛消丸组30例,给予风湿痛消丸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为我院正常体检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IL-1、TNF-α、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 给药前雷公藤多甙组与风湿痛消丸组患者血清中IL-1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升高[IL-1:(72.3±9.4)ng/L、(70.5±10.4)ng/L比(9.9±2.4)ng/L;TNF-α:(109.4±14.5)ng/L、(110.3±13.2)ng/L比(12.6±1.7)ng/L;P<0.05],IL-4和IL-10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IL-4:(30.2±6.8)ng/L、(27.4±7.4)ng/L比(125.3±13.2)ng/L;IL-10:(9.6±2.2)ng/L、(9.8±1.4)ng/L比(60.3±7.4)ng/L;P<0.05];给药后雷公藤多甙组和风湿痛消丸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痛消丸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0(IL-20)水平的影响,以阐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行CIA大鼠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一般情况及造模后第1、2、3、4周的体质量变化情况;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20的水平。结果造模后第1、2、3周大鼠体质量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4周模型组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雷公藤多苷、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后大鼠血清中IL-20的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血清IL-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升高CIA大鼠血红蛋白含量,有抑制CIA大鼠血清中IL-20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申保生  高海丽  宋新文 《中国药房》2006,17(21):1646-164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一般护肝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均为12wk。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较快,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从而保护肝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14-3-3η蛋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接收的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注射用依那西普,25 mg/次,2次/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饭后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14-3-3η蛋白、anti-CCP及免疫指标水平。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7、ESR、CRP水平及RF、14-3-3η蛋白、anti-CCP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血清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4.55%和22.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体内炎症指标,调节机体免疫,且不易复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仅给予他扎罗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8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IL-17、TNF-α、IL-2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他扎罗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血清IL-17、TNF-α、IL-22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和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压和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光量子血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光量子血疗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皮损进行PAS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8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光量子血疗治疗11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有效率为80.35%,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下降(P〈0.01),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体内TNF-α、IL-6及IL-8表达水平与PASI积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光量子血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血清TNF-α、IL-6及IL-8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对30例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而IL-6、IL-10和IL-18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半年治疗后血清IL-2、IL-6、IL-10、IL-18和CD4/CD8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IL-2、IL-6、IL-10、IL-18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判断病情及其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芍总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丽  李慧 《中南药学》2010,8(2):128-13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备大鼠UC模型,检测白芍总苷对大鼠UC模型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增高,而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TGP组及SASP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TGP组与SASP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TNF-α、IL-6、IL-8的含量,而显著升高IL-10的含量,有治疗UC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糖代谢异常与细胞因子IL-6及TNF—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糖代谢异常患者30例、单纯RA患者40例、TzDM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6及TNF—a水平.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并发糖代谢异常组血清中IL-6、TNF-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RA组(P〈0.01、P〈0.01),RA患者血清IL-6、TNF—a水平与DAS28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59,P均〈0.01).RA患者的HOMA—IR值与DAS28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RA患者血清中IL-6及TNF-a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IL-6及TNF—a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乙肝,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对52例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水平含量进行测定,并与2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患者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以上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1年后,抗病毒治疗组的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优于未抗病毒治疗组(P〈0.05).结论 HBV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IL-6、TNF-α及TGF-β1的含量变化对了解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及明确机体免疫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新爱  周笑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30-163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L-6、ET、MCP-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3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IL-6、ET及MC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6.38、49.10、34.51、25.77、32.23、34.68,均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IL-6、ET及MCP-1水平下降更明显(t=10.10、13.18、23.85,均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8.38、6.98,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t=12.00,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IL-6、ET及MCP-1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他汀类药对脓毒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6例脓毒症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依据诊断脓毒症之前是否应用过他汀类药,分为非他汀组(44例)与他汀组(42例)。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8d血TNF-α、IL-6、hs-CRP水平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及28d死亡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TNF-α、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机械通气时间及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他汀类药能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他汀类药对脓毒症可能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亚型M2(autimitochondria antibody typeⅡ,AMA-M2)、调节性T细胞和相关白介素(IL)的表达及相关性,以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收集PBC确诊患者组(42例)、疾病对照组(36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的血清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A-M2;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CD4+、CD8+、CD4+、CD8+水平;IL-2、IL-4、IL-6、IL-8、IL-10采用ELISA定量方法测定.结果 PBC组、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AMA-M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A-M2阴性组比较,阳性组CD4+、CD4+/CD8+分别增加11.57%和72.79%,CD4+CD25+、CD8+水平分别降低61.50%和35.97%,IL-2、IL-4、IL-6、IL-8、IL-10分别升高189.65%、24.29%、2184.54%、230.33%和1281.3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弱阳性组相比,阳性组血清中只有CD4+、CD8+、IL-4、IL-6、IL-8、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与IL-2、IL-6、IL-8、IL-10高水平表达相关,血清AMA-M2阳性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浓度的检测可为临床诊断PBC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蔡小军  俞云  陆一  叶建林  岳林峰 《中国药房》2011,(33):3106-3108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白介素(IL)-4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表达IL-6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培养HBE,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每孔104个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组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20μL)、IL-4组(IL-410μL,生理盐水10μL)、红霉素低、高剂量组(IL-410μL,红霉素5、50μg.mL-110μL),加入相应药物,每组8个复孔,孵育24、48h后检测各组细胞存活情况及细胞中IL-6、GSH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4组细胞孵育24、48h后活力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IL-6、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IL-4组比较,红霉素低、高剂量组细胞孵育48h后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中IL-6、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孵育24h几乎无明显变化。结论:红霉素可抑制IL-4诱导HBE炎症介质IL-6的释放,下调GSH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在高脂饮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抗炎作用进行评价。方法:92只雄性SHR随机分为5组,C组:普通饲料+生理盐水;M组:高脂饲料+生理盐水;P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150mg·kg^-1·d^-1);A组: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10mg·kg^-1·d^-1);P+A组: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10mg·kg^-1·d^-1)+普罗布考(150mg·kg^-1·d^-1)。实验8周后处死SHR抽查血脂(TC、TG、LDL-C)和血清炎症指标(IL-6、TNF-α、hs—CRP)并与实验前各指标作比较。结果:高脂饮食各组血清TC、LDL—C水平较基础值明显升高且以M组最高(均P〈0.01),TG下降(P〈0.01)。各用药组(尤其P+A组)TC、LDL—C明显低于M组(均P〈0.01),血清TG水平P+A组与A组均低于M组(均P〈0.01);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变化中,M组较基础值、C组明显升高(均P〈0.01),P组、A组、P+A组较M组明显降低(均P〈0.01)。P+A组较单独用药两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血脂、炎症因子的紊乱;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在增强其调脂作用的同时,也增强其抗炎作用,且效果优于二者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