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科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引起 ,尤其呼吸道病毒感染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发现至今 ,不断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在儿科得到广泛应用 ,经证实毒副作用较小。干扰素是 195 7年由Isaacs与Linden mann发现的 ,并证实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与敏感细胞的表面受体相结合后即可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 ,导致病毒蛋白合成受限 ,阻止病毒的繁殖。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是激活各种类型的细胞毒作用 ,可能是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 ,或是巨噬细胞、抗体依赖性K细胞或NK效应细胞执行的非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感染性疾病儿童的血液标本200例,根据血常规、血培养和临床诊断将病例分为细菌感染组(Ⅰ组)和病毒感染组(Ⅱ组),检测两组血清CRP的浓度。结果Ⅰ组的血清CRP浓度为(76.8±10.5)mg/L,明显高于Ⅱ组的(9.2±2.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结论 CRP检测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积极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清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测定120例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PCT水平,120例患儿分为局部感染组50例,重症感染组40例和病毒感染组30例,比较分析各组测定结果和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感染与局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症感染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症感染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有助于临床鉴别全身重症感染与局部轻症感染、病毒及结核感染与细菌感染、非感染性疾病与感染性疾病,其也可作为儿科败血症及严重感染时一个重要指标和诊断参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丁秀年 《安徽医药》1999,3(1):20-21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组体内存在的,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微量调节蛋白。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α、β、γ三型,由自细胞或淋巴细胞制成的称为α-IFN.由人体纤维母细胞培养制成的称为β-IFN.由植物血凝素刺激正常淋巴细胞.或经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接触同种抗原后制成的称为γ-IFN,它们的作用基本相似。用干扰素处理过的细胞,由于诱导和激活了几种细胞酶系统.这些酶系统能阻止病毒蛋白的合成.使在受感染的  相似文献   

5.
王雯君  李桦 《江西医药》2007,42(7):633-634
目的 探讨儿科中枢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色谱法对30例各种中枢感染的住院患儿进行PCT检测,同时检测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2例,PCT阳性12例,阳性率100%.病毒性脑炎(病脑)20例,仅2例阳性,阳性率11.11%,且这2例均为病毒性脑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PCT可作为区别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一项重要指标,能指导中枢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舒巴坦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20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静脉滴注25~100mg/kg,1次/d)治疗患儿104例为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每日静脉滴注125~250mg/kg,分2次给药)治疗患儿104例为观察组,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91.3%),观察组细菌清除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高,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瑶  刘洁  罗春燕  祝林 《云南医药》2009,30(1):27-2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07例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儿的CRP及白细胞常规值进行测定,3d后再次测定。结果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支原体组相比较CRP增高程度最为显著(P〈0.001)。结论CRP检测可用于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辅助性判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滕雪 《中国医药指南》2014,(27):384-385
<正>抗菌药物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菌物所产菌的或通过半合成或合成法大量生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他种微菌物的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结核类药、抗真菌药、咪唑类、多肽类、植物抗菌药物等药物,我国药物滥用情况较为突出,其合理应用是摆在每一位临床医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反应蛋白检测仪器及血常规检测仪对30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给予相应治疗后再次测定。结果细菌感染组别相对于其他各组别指标变化明显,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细菌感染组经治疗后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结论 C反应蛋白对于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能够反映病情的进展,对临床用药等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110例住院患儿血清中的PCT水平,比较细菌感染组(57例)和非细菌感染组(53例)的PCT水平;比较细菌性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PCT水平;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80.70%,非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22.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阳性/肺炎衣原体阳性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PCT阳性率分别为20.00%和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有复查PCT的15例细菌感染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PCT水平分别为(3.79±6.68)ng/mL和(0.79±1.8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可作为细菌感染敏感、有效的诊断指标,对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rc)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2例患儿依据体检结果分为健康组、重症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局部感染组,进行血清PTC检测。结果血清PTC阳性率结果为,健康组患儿显著低于感染患儿(P〈0.01)。重症感染组阳性率88.9%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31.8%)和局部感染组(27.3%)(P〈0.01)。病毒感染和局部感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TC在诊断感染性疾病、鉴别感染类型、判断感染程度、指导早期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10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CRP和白细胞结果。结果患儿治疗前后CRP有明显变化,白细胞检测结果变化不大。结论小儿检测CRP不仅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早期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而且还可为临床儿科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作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观察组各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重症感染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高于局部感染及病毒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有效判断患儿是否感染,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儿45例(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的患儿41例(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儿童40名(对照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抗感染治疗72h后采用HITACH1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CRP含量、采用东亚KX-21血球计数仪进行WBC计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CRP水平(57.2±19.5)mg/L和WBC计数(18.6±8.31×10^9/L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的f5.9±3.2)mg/L、(7.9±4.4)×10^9/L和正常对照组的(5.2±1,7)mg/L、(7.7±2.5)×10^9/L,胸〈0.05;细菌感染组患JLCRP的阳性率(86.7%1明显高于WBC的阳性率(71.1%),P〈0.01,且其CRP和WBC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9.8%,12.2%),胸〈0.001。细菌感染组患儿经抗感染治疗72h后CRP水平为(5.8±4.5)mg/L,基本恢复正常,WBC计数下降幅度则不大,至(12.9±7.1)×10^9/L(P〈0.01)。结论CRP检测有助于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7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设为研究组,另选取13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为(0.96±0.1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3±0.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检测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价值,可给予儿科医护人员重要的参考价值,将其运用到患儿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促进患儿身体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于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68例,利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法对患儿血清PCT水平进行测定,并与外周血管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计数进行对比.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血清PCT敏感性、PPV及NPV均显著高于WBC与CRP计数,特异性显著高于CRP(P<0.05).结论 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检测中,血清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有效、敏感诊断指标,对儿科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的鉴别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华芸  任吉兰 《医药导报》1998,17(2):117-117
干扰素栓(奥平)是一种新型生物制品,以广谱的抗病毒生物制品。α-干扰素为主要成份,经与基质混合、固化、成型等工艺方法制备而成。具有抗病毒、抗炎、促进组织再生及修复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使。α-干扰累稳定化。此药既保证了干扰素的临床疗效,又克服了其他给药方法的弱点,是较理想的妇科用药。本文仅就奥平治疗妇科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在儿科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染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健康教育是感染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感染管理存在难点和特点的儿科,如何实施健康教育,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一门学问。我院儿科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使医疗质量及科室声誉显著提高。本文通过相关资料比对,就如何有计划、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一一加以论述,提出健康教育在儿科感染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宣教人员自身知识及沟通技巧的充实与提高;对陪护对象的评估;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健康教育时机与切入点的正确把握及辅助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纳洛酮(naloxone)于1960年合成,1963年开始用于临床。Holoday和Faden于1978年首次报道纳络酮对内毒素性休克的有利作用。近年来其在儿科临床广泛应用。现报道如下。1药物代谢动力学纳络酮又称丙烯吗啡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其盐  相似文献   

20.
氯吡格雷作为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在儿科的用药需求日趋增多,氯吡格雷在药动学、药效学以及降低某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较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具有优势,本文拟综述氯吡格雷机制、药理学,以及在儿科使用情况,主要包括儿科应用的疾病种类和剂量选择等,并初步探讨了基因检测对儿童氯吡格雷的指导价值,为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氯吡格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