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川芎嗪能显著降低离体大鼠灌流心脏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心室纤颤的发生率,延长窦性节律时间,同时有减慢心率,扩大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并能明显地减少大鼠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和心肌酯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生成,其作用与维拉帕米相似。实验结果提示川芎嗪能保护缺血心肌,而抗酯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其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复制大鼠心缺血-再灌流实验模型,用 RM-6000多道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心功能及心电图,并进行实验治疗,结果表明;国产与 Sigma 产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保护再灌流引起的心功能损伤方面均有疗效;在防止心室纤颤及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房颤)为冠心病常见而重要的心律失常,电转复或药物除颤往往不能凑效,治疗的目的多限于控制快速心室率、减少无效收缩,延长心室舒张期而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功能。单用地高辛  相似文献   

4.
两组动态心电图(DCG)结果表明,扩张型心肌病(DCM)其心律失常较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明显。DCM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其发生与病情、病程及心脏大小无关;与活动和精神因素有关;通常短阵室速不转化为心室纤颤,心房纤颤DCM亦多见。OMI急性期发生心室颤动复苏存活及形成心室壁瘤者未检出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5.
加《医学邮报》第15卷第25期(1979年)报道蒙特利尔消息:二名研究人员在此间举行的世界心脏起搏讨论会上,提出一种可植入的自动除颤器,除颤器可纠正有高度危险性病人的心室纤颤。西拉斐特的珀杜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布尔兰德(Joe Bourland)及塔克(WillisTacker)医生在讨论会上说,已设计成检测系统,在动物实验中可区别心室纤颤和严重的心动过速。目前需要研制成一种能可靠地检测心室纤颤的系统,同时,如发生其它心律不齐,亦不至于混淆。珀杜小组正在改进这种可植入的自动除颤  相似文献   

6.
严重的心脏病变或某些药物如锑剂、毛地黄等,在一定条件下常可突然引起心室纤颤,以致患者于短时内死亡。有人将患者无严重低血压、心源性休克或处于临终期而骤然出现的心室纤颤称为原发性心室纤颤。近年来由于复苏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的病例屡  相似文献   

7.
口服氨固酮20mg/kg对静脉灌注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有预防效果,其作用约与口服慢心利30mg/kg相当。口服氨固酮20—30mg/kg对脑室内注射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有良好预防效果,同剂量慢心利则无效。小鼠腹腔注射(ip)氨固酮的LD_(50)为318.4mg/kg,慢心利为130.0mg/kg。大鼠恒速静脉灌注氨固酮或慢心利,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42.5±15.9和42.1±7.8mg/kg。猫恒速静脉灌注氨固酮,可见血压逐渐降低,dp/dt不断减少,心率减慢,最小致死量为89.2±20.4mg/kg。  相似文献   

8.
周伟 《华中医学杂志》2003,27(4):197-198
目的 研究深低温对心室纤颤发生和复苏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白兔12只,随机分为深低温组和常温组,采用恩氟烷麻醉,在麻醉深度为1.0、1.5、2.0、2.5和3.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时,选用25V电压电击诱发心室纤颤,观察1min后开始心脏复苏。记录室颤时的MAC数。结果 深低温组兔的室颤率明显低于常温组,心脏复跳率低于常温组,心脏复跳后易再发生室颤,给予1~1.5mEq/kg碳酸氢钠、1mg/kg利多卡因,并缓慢均匀地复温,可减少室颤的再发生率。结论 在麻醉状态下,深低温对心肌有保护作用,不易诱发室颤,但复苏较常温下困难。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晚电位与程序电刺激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的关系。17只犬心肌梗塞后3~5天,13只体表记录到心室晚电位,其中12只诱发了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纤颤(94.11%,P<0.01)。结果提示:心室晚电位的出现与程序电刺激诱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氨酰心安控制慢性心房纤颤(CAF)心室率,不但能使安静状态下心室率得到控制,使活动时心室率亦得到满意控制,使部分CAF合并心衰的病人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中的表达与宫颈癌浸润的关系,研究MMP抑制剂GM6001对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方法:建立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HUVECs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鳞癌HCE1单层细胞、多细胞球体MMP-9的表达;光镜下观察GM6001(2.5,12.5 μmol/L)干预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模型的形态学改变并检测干预后HCE1浸润模型中MMP-9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HCE1浸润模型;HCE1多细胞球体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CE1单层细胞(P<0.05);与对照组比较,GM6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能力抑制率分别为26.09%和92.95%(P<0.05),其浓度增加抑制能力增强;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模型(第4天)GM6001高剂量组HCE1多细胞球体中MMP-9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χ2=7.033,P<0.05)。结论:HCE1多细胞球体的浸润能力增强,可能与多细胞球体中MMP-9表达上调有关; GM6001可以下调HCE1多细胞球体中MMP-9的表达,部分阻断HCE1多细胞球体对单层HUVECs的浸润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NFH)大鼠组织形态学与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经臀肌注射甲基泼尼松后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SINFH组、低剂量GM6001(GM6001-L)组和高剂量GM6001(GM6001-H)组,每组20只,GM6001-L组与GM6001-H组在造模同时经尾静脉注射50 mg/kg GM6001与100 mg/kg GM6001,1周1次,共计8周.另选取20只健康SD大鼠于臀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经12周、20周后,观察SD大鼠股骨头形态学改变,以及过氧化氢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Pγ)、11β-羟基类固醇脱氧酶(11β-HSD1)、Run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与CCAAT区/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大鼠造模8周内的血清钙、磷水平降低;SINFH大鼠经GM6001治疗后8周内的血清钙、磷水平均显著升高,与SINF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M6001-H组血清钙、磷水平均高于GM6001-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大鼠造模8周内的BALP、StrA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G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6001-L组与GM6001-H组经治疗后8周内的BALP、StrACP水平均显著低于SINFH组,BGP、CT水平均显著高于SIN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大鼠造模8周内的股骨转子、股骨头的骨密度及股骨头成骨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破骨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6001-L组与GM6001-H组经治疗后8周内的股骨转子、股骨头的骨密度及股骨头成骨细胞计数均高于SINFH组,破骨细胞计数低于SIN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GM6001治疗后,与SINFH组比较,PPAPγ、11β-HSD1、C/EBPα表达减少,Runx2表达升高,且随剂量增加,PPAPγ、11β-HSD1、C/EBPα下降明显,而Runx2上升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股骨头坏死改变可能与激素抑制成骨及成脂分化基因表达有关,与11β-HSD1表达关系密切,而GM6001能改善这种病理改变以及基因异常表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在治疗兔角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将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取5只,为正常对照组,余40只作角膜缝线,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200μg/ml的GM6001用药组。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各组新生血管的长度和范围,计算其生长面积,并在造模后不同时间作角膜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点,GM6001用药组新生血管生长面积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组织病理学显示:①阳性对照组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角膜新生血管丰富。②胶原纤维粗细不等、排列紊乱,而GM6001用药组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且角膜结构基本接近正常。结论:GM6001对角膜新血管有一定的疗效,降低角膜胶原纤维的破坏及角膜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14.
左心插管法记录麻醉家兔希氏束电图(HBE)和ECG,静脉注射(iv)氨固酮(4.0,5.6,8.0,11.2和16mg/kg)和慢心律(2.5,3.5,5.0,7.0和10.0mg/kg)都有剂量依赖的P-R,A-H和H-V时间的延长,氨固酮的作用较慢心律弱。两药延长P-R、A-H和H-V的回归系数并无显著差别(P>0.5)。氨固酮对房室传导的抑制可能系药物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兔真菌性角膜炎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探讨MMP-1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选择性抑制剂GM6001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7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真菌性角膜炎组和GM6001治疗组.分别于接种真菌后12h,24h,4d,7d,14d,21d,28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角膜组织中MMP-1 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及12h时相兔角膜组织中,未检测到MMP-1 mRNA表达,24h时相检测到MMP-1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时间延长,MMP-1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并持续至28d.自24h时相起,GM6001治疗组各时相兔角膜组织中MMP-1均有表达,但明显低于角膜炎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1与真菌性角膜炎组织溶解密切相关,GM6001对MMP-1的表达和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抑制角膜组织的溶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兔眼滤过性术后抗瘢痕作用。方法:取青紫蓝兔24只,双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右眼结膜下注射GM6001,左眼注射PBS作为对照,术后测量眼压,观察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情况,记录功能性滤过泡数,并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下降,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眼压均较对照组眼压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未出现角膜水肿、晶状体混浊、浅前房等并发症,轻微的结膜充血和前房反应于术后7d基本消失且两组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结论:GM6001具有抑制兔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中成纤维细胞过分增生,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延长了功能性滤过泡存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及退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方法:将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取5只,为正常对照组,余40只作角膜缝线,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200μg/ml的GM6001用药组,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来研究两组的VEGF、MMP-9的表达和变化,并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点,GM6001用药组MMP-9平均积分光密度(MMP-9 IOD)、VEGF IOD均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VEGF IOD、MMP-9 IOD、微血管计数间有高度相关性(r=0.9840,r=0.7260)。结论:VEGF、MMP-9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退化平行。GM6001可抑制和延迟实验性CR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抑制剂对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TACE)的抑制作用进行方法 改进,以提高其准确度和普及性,并用于测定抑制剂GM6001及抑制剂A对TACE的抑制作用.方法 TACE与多肽底物经37℃孵育15 min后,加入Ala-Dpa作为内标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以55%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53 nm.根据剩余底物与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从校准曲线中得出底物的转化量,据此计算TACE的酶活性.结果底物与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与底物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 8,线性范围10 μmol/L 至 400 μmol/L.精密度试验表明,采用内标法定量,精密度得到显著改善.经测定,抑制剂GM6001及抑制剂A对TACE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7.5 nmol/L和175.8 nmol/L.结论 以Ala-Dpa作内标物,HPLC测定TACE 酶活性,为TACE抑制剂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更准确、更实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冷藏(4℃)保存48 h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CD42b)末端半乳糖基化及唾液酸化的方法.方法 冷藏保存48 h后,将半乳糖基化底物UDP-gal及唾液酸化底物CMP-NeuAc加入血小板保存袋中,37℃复温lh,分别以FITC-sWGA、FITC-ECA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末端β-GlcNAc及β-Gal糖基,流式细胞术检测糖基化效果.以FITC-CD42 b抗体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流式细胞术检测冷藏保存以及糖基化处理对于GPIbα蛋白量的影响.以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MP)抑制剂GM6001抑制MP对GPIbα的剪切,验证冷藏保存以及糖基化处理对GPIbα的量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结果 FITC-sWGA、FITC-ECA标记结果显示,冷藏保存48h后37℃复温1h处理(无论是否加入糖基化底物)可致膜表面GPIbα末端糖基暴露(以FITC荧光强度表示)明显降低,FITC-sWGA荧光强度由1918.2±526.2降至1316.2±368.1,FITC-ECA荧光强度由8036.6±1466.3降至5672.6±1522.7 (P<0.05);同时可致膜表面GPIbα蛋白量降低,由1582.9±123.1降至1380.7±136.7 (P<0.05);加入GM6001后,GPIbα蛋白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602.2±153.2.相对荧光强度分析显示,冷藏保存48h与冷藏保存48h后37℃复温1h处理组FITC-sWGA/CD42b比值分别为2.23±0.56与2.11±0.38,FITC-ECA/CD42b比值分别为2.02±0.36与1.91±0.33,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冷藏保存48h后37℃复温1h处理可致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量减少;减少系复温处理激活MP所致;通过此处理方式实现血小板糖蛋白GPIbα重新糖基化不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 (GPR30)受体在低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乳腺癌MCF-7细胞中激活HER2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17-p-雌二醇(E2)、三苯氧胺(TAM)的活性代谢产物(4-OHT)或GPR30激动剂(G-1)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后HER2和下游信号分子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在MCF-7细胞被不同的抑制剂GPR30拮抗剂(G-15)、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825)、Src家族激酶抑制剂(PP2)或MMP抑制剂(GM6001)预处理2h后,再次检测HER2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最后用Transwell方法检测G-1引起的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MCF-7细胞在用E2、4-OHT和G-1处理后,HER2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该变化在用G-15、AG1478、AG825、PP2或GM6001预处理后受到抑制.而G-1引起的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强也能被G-15、AG1478、AG825、PP2或GM6001抑制.结论 GPR30通过激活HER2-ERK1/2信号转导途径可促进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