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分析2006年6月到2009年6月接受以射频消融为初始治疗并获得随访的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手术切除肿瘤最大径小于5cm并获得随访的103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RFA组85例共106个瘤体均进行消融,术后1年有7例局部肿瘤进展,9...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 ,集束电极 (多弹头 )射频治疗肝癌已成为新的热点〔1〕。但迄今为止 ,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射频治疗肝癌的研究报告中均未涉及与免疫反应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 4 0例原发性肝癌(PHC)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 ,旨在探讨集束电极 (多弹头 )射频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后 ,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肝癌组来自唐都医院普通外科 2 0 0 0年 6~11月的连续住院病人 ,男 31例 ,女 9例 ,年龄 15~ 78岁 ,平均 5 2 6岁 ,全组病例术前均经B超和CT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癌 ,且均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2例行RF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未遇到与消融治疗相关的死亡,15例患者(47%)出现并发症,包括腹痛9例,发热3例,恶心、呕吐2例,胸闷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针对性的护理及对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PRFA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张磊  钱国军 《肝胆外科杂志》2011,19(1):73-75,80
1引言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1]。对于肝癌的治疗,美国外科学院(ACS)制定的共识指出HCC的治疗目标包括:①治愈;  相似文献   

6.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射频消融(RF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肿瘤新技术,不仅能直接灭活肿瘤,治疗后还能增加肿瘤局部和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数量及抗肿瘤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能是治疗肿瘤的另一种作用.资料显示RFA引起免疫功能提高的可能原因有:(1)RFA直接杀死恶性肿瘤,减轻甚至清除肿瘤负荷,使肿瘤导致免疫抑制缓解,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2)经灭活的肿瘤留于体内,形成肿瘤细胞"疫苗",能诱导特异性CTL(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3)射频治疗作为热凝固治疗,产生热效应而使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簇暴露或肿瘤抗原改变,增强肿瘤抗原性.(4)肿瘤的热疗原位灭活产生热休克蛋白,尤其HSP70参与肿瘤抗原呈递给T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介导的机体细胞免疫.(5)射频本身产生热量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引起炎症细胞浸润,使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在无法实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手术治疗的大肝癌(〉5cm)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射频消融前后结合超声造影的方法,术后随访并定期复查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和超声造影或者肝脏增强CT。结果58例中无一例发生与射频消融相关的死亡,22例达到完全消融(37.9%,22/58)。共51例(87.9%,51/58)获得随访,随访至2012年5月,随访时间(12.6±6.4)个月(2~21个月),随访12个月以上患者有20例(39.2%,20/51),有10例(19.6%,10/51)无肿瘤复发或者转移的迹象。22例达到完全消融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为(13.6±10.4)个月(3~21个月);36例未能达到完全消融的患者中,有19例随访期间死亡,生存时间(8.3~6.1)个月(4~16个月)。结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的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有效、安全治疗方法,部分能达到完全消融的效果,而部分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射频治疗对原发性大肝癌 (直径 >3cm)的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本院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6月间行射频治疗的 44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 3 2例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 ,12例行术中肿块射频治疗加门静脉、肝动脉分别置泵化疗。结果  44例肝癌者一次治疗完全消融为 5 1.5 % ( 2 4/ 44 ) ,接近完全消融 ( 90 %~ 99% )为 3 0 .3 % ( 12 / 44 ) ,部分消融 ( 5 0 %~ 89% )为18.2 % ( 8/ 44 )。 1个月时AFP复常率 47.1% ( 16/ 3 4) ;术中肿块射频治疗发现新癌结节患者 4例 ;3 9例患者随访 6个月 ,9例患者复发 ;患者治疗后可出现发热、右侧胸腔积液、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 射频治疗对大肝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术中肿块射频治疗相对优于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对于肿瘤直径大于 10cm的肝癌患者应分次治疗及术后积极的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毁损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虽然影像学诊断水平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少小肝癌在体检或临床就诊时被发现,然而,由于大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有相当多的小肝癌因而不能耐受手术切除;虽然肝脏移植是治疗不能切除的小肝癌的选择,但有限的供肝不能满足这些患者的需要。因此,损伤小、疗效确切的局部毁损  相似文献   

10.
射频治疗肝癌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粘附法检测 10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RFA)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行 RFA后 RBC- C3b R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而 RBC- I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增加红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Loco-regional treatment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re important alternatives to curative transplantation or resection. Among them,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s accepted as the most popular technique showing excellent local tumor control and acceptable morbidity. The current role of RFA is well documented in th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s of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Study of Liver,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udy of the Liver Disease and Japanese academic societies. Sever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have confirmed that RFA is superior to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s in terms of local tumor control and survival. The overall survival after RFA is comparable to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in a selected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maller (< 3 cm) tumors. Currently, the clinical benefits of combined RFA with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intermediate stage HCC are increasingly being explored. Here we review the ongoing technical advancements of RFA and future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TACE联合放疗对无法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无法进行或不愿进行手术的PHC患者120例,分成两组:TACE+RFA组(A组,n=60)和TACE+放疗组(B组,n=60),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和毒副反应,随访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A组和B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6.7%和5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1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方面,两组在上消化道出血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CE+放疗相比,TACE+RFA治疗无法手术的PHC远期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射频灭活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3月56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行冷循环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美国癌症学会肿瘤分期均为Ⅲ期、Ⅳ期。肿瘤直径平均9.3cm,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治疗16例,开腹射频33例,腹腔镜射频5例,人工胸水辅助射频2例,术后随访时间6~6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9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半年、1年、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2.2%、23.3%、9.3%,在接受射频治疗的患者中,生存率与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及治疗方法 有一定关系。其中Child A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14.5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多点重叠射频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23.1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本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包括肝功能衰竭4例、胆漏1例、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 射频作为一种肿瘤局部灭活方法 ,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 8例肝癌患者共 33个瘤灶 ,中等大小肿瘤 (3~ 5cm) 9个 ,大肿瘤 (>5 .1cm) 2 4个。射频消融术后 2~ 8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采用术后 1月增强CT扫描和临床随访评估。结果 RFA术后CT扫描见治疗区仍有残留癌灶。TACE后CT扫描见大部分残留癌灶碘油沉积良好。 2 0例患者AFP转阴或明显下降。 2 5例临床随访 ,累计生存率 >1年 88.0 % ,>2年 72 .0 %。结论 射频消融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一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经皮射频消融术(RFA)后出现消融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2002年7月至2006年4月,37例HCC采用经皮RFA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观察治疗后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及持续时间。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RFA治疗。32.4%(12/37)病人出现消融后迟发性症状。其中发热12例、寒战1例、全身不适7例、消融部位疼痛9例、恶心5例、呕吐2例、呃逆2例。治疗后3d症状最明显,均在对症处理后14d内消失。消融后症状的发生与肿瘤体积、消融区体积、射频治疗时间及血清转氨酶(AST、ALT)水平呈明显相关性(P〈0.01)。肿瘤体积〈50cm^3(直径4.5cm)共19例,均未发生消融后综合征;肿瘤体积〉50cm^3共18例,66.7%(12/18)病人发生消融后综合征。结论HCC经皮RFA治疗后,约1/3病人可发生消融后综合征,其发生率与病灶大小相关,对症处理后2周内可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期原发性肝癌124例,所有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单盲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所有患者均先进行TACE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两次TACE,观察组先行TACE,再次行RFA。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肿瘤完全缓解率为23.6%、部分缓解率为25.7%、稳定率为29.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3.6%、62.1%、36.7%,对照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8.9%、45.2%、21.4%,两组间生存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年1月—2022年12月关于比较TACE联合RFA或MWA治疗pHCC效果的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加以筛选。对计量资料以标准均数差(SMD)、计数资料以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采用STATA 16.0软件分析TACE联合RFA或MWA治疗pHCC效果。结果 共纳入15项文献、1 244例HCC。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RFA或pMWA治疗HCC有效率[OR=1.01,95%CI(0.71,1.45),P=0.96]及疾病控制率[OR=0.91,95%CI(0.43,1.94),P=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甲胎蛋白(AFP)[SMD=0.12,95%CI(-0.23,0.47),P=0.50]、谷丙转氨酶(GPT)[SMD=-0.49,95%CI(-1.53,0.57),P=0.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谷草转氨酶(G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4,95%CI(-1.38,-0.30),P=0.002];治疗后1年[OR=0.93,95%CI(0.63,1.37),P=0.71]、2年[OR=0.92,95%CI(0.66,1.28),P=0.62]及3年[OR=0.67,95%CI(0.36,1.24),P=0.20]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RFA或MWA治疗pHCC效果相当,前者所致肝功能损伤更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解剖性肝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单发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1例单发小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研究组28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术,并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 d肝功能变化,术后3 d凝血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人术后3 d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更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波动更小,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对照组为86.96%、69.57%、56.52%;研究组为85.71%、71.43%、60.71%。两组病人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对照组为100%、91.30%、78.26%;研究组为100%、85.71%、7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单发的小肝癌,经皮射频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