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耐药人肝癌细胞模型-7721/Adm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培养建立耐药肝癌细胞模型 - 772 1/ Adm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 应用人肝癌细胞株 - 772 1(以下简称772 1细胞 ) ,采用阿霉素 (Adm )大剂量间歇诱导法 ,建立耐药人肝癌细胞模型 - 772 1/ Adm (以下简称 772 1/ Adm ) .观察该细胞的生长规律 ;用 MTT法鉴定该耐药细胞模型对多种抗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 ;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该耐药细胞模型细胞周期分布、细胞表面多药耐药基因 (MDR)的表达产物 - P-蛋白 (P- 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及谷胱甘肽硫转移系统(GSH/ GST)的表达等 .结果  1经 MTT法鉴定 772 1/ Adm细胞较 HCC- 772 1细胞的阿霉素半数致死浓度 (IC5 0 )增大4.6 5倍 ,并对多种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 ,其耐药性提高了 2~6倍不等 ;2耐药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 ,S期细胞减少 ,而G2期细胞增多 ;3该耐药模型 P- gp,MRP表达有非常显著的升高 (P<0 .0 1) :P- gp表达为 94.6 % ,MRP表达为 6 9.4% ,而 GSH/ GST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P<0 .0 5 ) .结论  1HCC-772 1/ Adm是一个明确的多药耐药细胞模型 ;2 772 1/ Adm细胞具有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龙眼参提取物XCKB/MIT细胞及MCF-7/ADR细胞株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设计4个不同浓度的龙眼参提取物组,采用MTT方法.测定体外培养的阿霉素敏感株MCF-7及其耐药株MCF-7/ADR以及米托蒽醌敏感株KB及其耐药株KB/MIT的IC50。结果:MCF-7/ADR耐药株及KB/MIT耐药株在龙眼参提取物与阿霉素或米托蒽醌的联合用药中其IC50值分别接近于单独用约于敏感株MCF-7和KB的水平.而与单独用药于耐药株其IC5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龙眼参提取物可以逆转MCF7/ADR和KB/MIT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卟啉氮芥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光动力杀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新单体化合物卟啉氮芥的光化疗抗肿瘤作用。方法:用结晶紫色法测定 啉氮芥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光动力抑制效应。用测定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方法研究光动力作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膜的作用,用^3H-Td掺入法研究光动力作用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卟啉氮芥(5μg/ml,培养1h)可使人肝癌细胞SMMC7721D值明显降低、经光激发可使培养上清LDH活性显升高;可使体外培养从肝癌细胞SMMC7721的^3H-TdR掺入显下降,经光激发可使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3H-TdR掺入量进一步显下降。结论:卟啉氮芥可显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DNA的合成;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显的光动力抑制作用,轲破坏肿瘤细胞的细胞膜,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提示卟啉氮芥对肿瘤细胞有显的光动力杀伤作用,具有发展为光化疗抗癌新药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免疫毫微粒能否内化进入人肝癌细胞及其多药耐药性(MDR)细胞,研究免疫毫微粒能否逆转MDR。方法:将抗人肝癌阿霉素白蛋白免疫毫微粒(HAbl8-ADR-HSA-NP)与人肝癌株SMMC-7721细胞及其MDR细胞(SMMC-7721/MDR^ )共同孵育,采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免疫毫微粒与靶细胞的结合及免疫毫微粒的内化过程;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免疫毫微粒对靶细胞的杀伤率。计算免疫毫微粒对靶细胞的IC50和MDR细胞的耐药倍数(RF)。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MMC-7721细胞表面和胞浆中均有许多荧光毫微粒;透射电镜观察。免疫毫微粒与SMMC-7721细胞及其MDR细胞在37℃孵育后,胞浆中可见有免疫毫微粒,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变性损伤越严重;当SMMC-7721及其MDR细胞预先经HAbl8抗体处理,再与HAbl8-ADR-HSA-NP孵育,则胞浆中未见免疫毫微粒;扫描电镜显示,多个HAbl8-ADR-HSA-NP紧密结合在SMMC-7721/MDR^ 表面。MDR细胞对于免疫毫微粒的耐药倍数(2.1)较其对于游离ADR(4.4)明显降低。结论:人肝癌特异性阿霉素白蛋白免疫毫微粒通过抗体介导能特异性内化进入人肝癌SMMC-7721细胞及其MDR细胞;该免疫毫微粒能增强MDR细胞对阿霉素杀伤的敏感性。有一定程度逆转MDR作用。  相似文献   

5.
丁酸钠诱导BEL 7402人肝癌细胞恶性表型逆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使用不同浓度丁酸钠处理BEL7402人肝癌细胞,结果发现丁酸钠能诱导人肝癌细胞恶性表型发生逆转,表现为细胞生长显著减慢、细胞分型指数和软琼脂集落形成率显著下降,逆转细胞的核质比例减少,形态近似正常细胞。其中2.5mmol/L,丁酸钠诱导BEL7402细胞恶性表型逆转最为明显,5mmol/L,以上则出现一定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阿霉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MT法、流式细胞术及航向电镜技术观察阿霉素对SMMC-7721细胞生长的作用及细胞周期和形态学改变。结果 阿霉素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P〈0.05),半数生长抑制剂量(IC50)为0.44mg/L。流式细胞术证实,阿霉素作用12h,细胞阻滞于G2期,48h细胞阻滞于G1期。航向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阿霉素可使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黏附、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氯化钴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低氧,MTT法、流式细胞术、细胞黏附试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观察低氧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以及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低氧对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法显示氯化钴诱导的低氧对肝癌细胞生长起抑制作用;低氧24 h,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坏死增加,细胞周期G0/G1期、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比例增加;黏附试验显示低氧后细胞黏附力增强(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低氧后细胞迁移能力较常氧时明显增加(P〈0.05);RT-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检测显示低氧条件下HIF-1α、VEGF、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常氧时增加(P〈0.05).结论氯化钴诱导低氧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细胞凋亡、坏死增加,同时细胞黏附、迁移能力增强;低氧时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并通过调节及其下游靶基因VEGF、MMP2的表达参与了这一生物学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板蓝根活性成分对肝癌耐药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板蓝根提取物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 - 74 0 4 /ADM耐药逆转作用及其逆转机制。方法 用人肝癌细胞株BEL - 74 0 4 /ADM筛选出板蓝根活性单体 ,进行耐药逆转试验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A)测定细胞内药物含量 ,来探讨其逆转机制。结果  (1)板蓝根活性单体 5b在高浓度 (>5 0 0 μg/ml)时对亲本细胞及耐药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 ,抑制率大于 5 0 % ,在非细胞毒剂量 (<2 5 0 μg/ml)与阿霉素合用后能逆转BEL - 74 0 4 /ADM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逆转倍数为 2~ 6倍 ;(2 )阿霉素与 5b合用时细胞内阿霉素含量较单独应用时明显升高 (P <0 0 0 1) ,分别为 5 6 .875± 9 349pg和 19 6 2 5± 0 .6 2 9pg。 结论 板蓝根活性单体 5b在非细胞毒剂量范围内能逆转BEL - 74 0 4 /ADM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其逆转作用可能与降低 p - gp药物外排功能、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逆转人肝癌细胞株QGY/CDDP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苦参碱(Mat)对QGY人肝癌细胞及其耐药细胞株QGY/CDDP的细胞生物学作用和可能的耐药逆转作用机制.方法:MIT法检测苦参碱对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并培养Mat作用的QGY/CDDP细胞.比较3组细胞在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细胞周期、化疗药物耐药及逆转和细胞内CDDP含量的差别.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3组细胞P-gP、MRP、Bax蛋白的表达.结果:苦参碱可抑制QGY及其耐药细胞株QGY/CDDP的生长,无交叉耐药性.Mat作用的QGY/CDDP细胞与QGY及其耐药细胞株QGY/CDDP在生物学特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细胞的P-gp、MRP、Bax蛋白表达发生变化,降低QGY/CDDP细胞P-gp、MRP蛋白表达,增加了Bax蛋白的表达,增强CDDP对QGY/CDDP细胞的毒性,其逆转耐药倍数为1.9倍.结论:低毒剂量的苦参碱可增强CDDP对QGY/CDDP细胞的毒性,具有部分逆转人肝癌耐药细胞QGY/CDDP的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剂量的rhTGF-β1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共同繁育不同时间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提取细胞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电泳条带;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细胞经rhTGF-β1作用后体积缩小、核染色质固缩或成碎片状;细胞DNA电泳呈典型的“阶梯状”条带;细胞周期分析显示rhTGF-β1先使SMMC-7721细胞停滞在G0/G1期,继而诱发细胞产生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发现rhTGF-β1可下调bcl-2和c-myc蛋白的表达。研究表明:rhTGF-β1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与G0/G1期阻滞密切相关;bcl-2、c-myc基因产物的下调在rhTGF-β1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细胞凋亡 ,运用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以及用Westernblot ting分析研究抗癌药莪棱舌草Ⅰ号对人肝癌细胞 (772 1细胞 )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药物能够诱导 772 1细胞发生凋亡 ,凋亡率可达 4 0 % ;药物作用可以使细胞中凋亡抑制基因bc1 2表达减少 ,凋亡促进基因Bax表达增加。提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莪棱舌草Ⅰ号抑制肝癌细胞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豆黄酮对肝癌SMMC7721细胞糖代谢和癌干细胞CD13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并用大豆黄酮处理。MTT法测定细胞的成活率,用试剂盒法测定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的己糖激酶活性,并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癌干细胞CD133蛋白的水平。结果大豆黄酮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可降低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己糖激酶活性和癌干细胞CD133蛋白的水平。结论大豆黄酮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降低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己糖激酶活性和癌干细胞CD133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苦参碱(Matrine)对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的逆转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以长春新碱(VCR)诱导的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为研究对象,MTT法研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逆转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MRP的表达并分析其机制.结果 MTT法显示苦参碱在0.5、1.0、2.0 mg·mL-1浓度下处理SGC7901/VCR细胞72 h后,其生长抑制率依次为10%、15%、32%,且可以逆转SGC7901/VCR对VCR的耐药,呈剂量依赖性,逆转倍数分别为9.4、13.4、24.5倍.0.5 mg·mL-1苦参碱与SGC7901/VCR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SGC7901/VCR细胞的MRP表达从(36.00±4.32)%降低至(25.00±3.85)%(P<0.01).结论 苦参碱可以体外逆转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与降低MR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运用MTT比色实验测定细胞增生能力,通过球体细胞培养、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以及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研究抗癌药莪棱舌草Ⅰ号对人肝癌细胞(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莪棱舌草Ⅰ号使7721细胞的增生能力明显下降(抑制率高达70%以上),细胞球体明显减小甚至解体,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莪棱舌草Ⅰ号对肝癌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反义端粒酶RNA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反义端粒酶RNA对SMMC-7721肝癌细胞系的作用,探讨抗端粒端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式将反义端粒酶RNA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hTP转入SMMC7721细胞中,经潮霉素筛选,克隆细胞株扩增鉴定后,采用TRAP-PCR-ELISA,FCM及电镜检测反义端粒酶RNA对转染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进行裸鼠荷瘤生长实验观察。结果: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结果为:实验组吸光度值为0.980,对照组吸光度值为2.861;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为:实验组13.8%,对照组未见有凋亡峰形成,电镜观察发现转染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裸鼠移植瘤生长实验发现,转染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作用,说明反义端粒酶RNA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且对其有显的促凋亡作用。结论:反义端粒酶RNA能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同时显促进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耐长春新碱肝癌细胞系HCC-7721/VCR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培养建立耐长春新碱肝癌细胞系HCC-7721/VCR,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人肝癌细胞系HCC-7721,采用长春新碱大剂量间歇诱导法,建立耐药人肝癌细胞系HCC-7721/VCR.观察该细胞的生长规律;用MTT法鉴定该耐药细胞模型对多种抗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该耐药细胞模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经MTT法鉴定,HCC-7721/VCR细胞较HCC-7721细胞的长春新碱半数致死浓度(IC50)增大了4.15倍,并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性提高了2~4倍不等;耐药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S期细胞减少,而G1、G2期细胞增多.结论: HCC-7721/VCR是一个明确的多药耐药细胞模型,具有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孟勇  李华  林增海  吴华涛 《实用全科医学》2011,(7):999-1000,1003
目的观察槲皮素处理后人结肠癌SW480细胞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观察槲皮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的作用;观测槲皮素对细胞体外侵袭、黏附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观测不同剂量和时间情况下槲皮素对SW480细胞的作用。采用人工重组基底膜技术观察药物对细胞侵袭、运动和黏附的影响。结果经槲皮素处理后SW480细胞的数量减少。部分细胞的体积缩小,形状不规则,细胞浆空泡形成,细胞核浓缩,染色质凝集。透射电镜观察SW480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显示:内质网高度肿胀,核糖体减少,染色质边集,细胞核固缩,还可见凋亡小体。槲皮素处理SW480细胞后细胞数量减少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槲皮素处理后SW480细胞的侵袭、运动及黏附能力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槲皮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槲皮素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运动和黏附,是在多个层面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应用体内外抑瘤实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Westernblot实验进行检测和观察,探讨青蒿酯钠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青蒿酯钠对人肝癌有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诱导体外人肝癌细胞凋亡通过P53非依赖性途径。  相似文献   

19.
槲皮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槲皮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槲皮黄酮治疗组、中剂量槲皮黄酮治疗组、高剂量槲皮黄酮治疗组,每组6只大鼠。用酒精+0.5ml鱼油灌胃诱导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治疗组分别给予40、80、160mg/kg槲皮黄酮灌胃治疗,6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间肝脏病理变化,测定血清转氨酶(ALT)及血浆内毒素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6、IL-18含量,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CD14、LBP、TNF-α、IL-1、IL-1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相对正常对照组而言,组织切片检测发现模型大鼠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伴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TNF-α、IL-1、IL-18及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P均<0.05),并且肝组织中CD14、LBP、TNF-α、IL-1、IL-1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槲皮黄酮治疗后发现肝损伤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仍存在,但点状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消失,血液中TNF-α、IL-1、IL-18及内毒素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并且肝组织中CD14、LBP、TNF-α、IL-1、IL-1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槲皮黄酮可以缓解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炎症和坏死,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内毒素水平、抑制库普弗细胞活化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