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螺旋CT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疑似患者病历68例,在手术前对其进行螺旋CT检查,在手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对术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经螺旋CT检查证实,本组68例患者中有6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经病理检查证实,以上检查结果完全准确,诊断准确率达95.6%。本组研究对象的癌灶转移的淋巴结主要包括为:气管旁淋巴结、最上纵隔淋巴结、主肺动脉窗淋巴结、血管前气管后淋巴结、上段食管旁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等几种类型。结论:螺旋CT技术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病变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水平相对较高,可对癌灶向哪些淋巴结转移进行准确判断,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三野根治治疗胸中段食管癌236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的切除途径和方法,证实右颈、右胸、上腹正中切口三野根治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对行右颈、右胸、上腹正中切口三野根治术的236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从淋巴结清扫情况、上切缘癌残留、手术时间、生存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6例患者右颈气管旁三角淋巴结癌转移率67%(158/236)、转移度30%(213/710),无一例上切缘癌残留,手术时间比左侧进胸左胸内或左颈部吻合平均延长1h,与右胸、上腹正中二切口手术相当,术后恢复时间与既往术式无区别。结论右颈、右胸、上腹正中切口三野根治术可作为胸中段食管癌的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 例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标记各部位清扫淋巴结分别送检,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7.2%、10.5%和2.2%,上纵隔分别为22.6%、23.5%和3.7%,中纵隔分别为7.5%、69.3%和11.0%,下纵隔分别为0.9%、28.6%和33.8%,腹部分别为3.8%、19.7%和33.1%.胸部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变长度愈长、肿瘤分化越低、肿瘤浸润越深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也越高(P <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段食管旁、锁骨上、上中纵隔转移多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上下双向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腹部、中下纵隔转移多见.建议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重点清扫颈段食管旁及锁骨上、下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胸下段食管癌可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重点清扫隆突下、下胸段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据食管癌具体位置及术前颈部B超,上腹部、胸部CT检查结果,采用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并对其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22例(27.50%);死亡1例,死亡率1.25%;区域性淋巴结转移32例,发生率40.0%,其中食管旁、喉返神经旁、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旁为转移的高发群。结论胸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应常规行胸、腹两野淋巴结规范清扫。翻身三切口(二切口)的手术方式是较方便、安全达到根治手术目的、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初步经验。方法 从2000年3月-2000年10月开展食管次全切除合并颈、纵隔、腹腔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前瞻性研究。结果 37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接受手术,无死亡(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为40.5%(15/37),颈淋巴结转移病人占51.35%(19/37),淋巴结转移27%(10/37),上胸段食管癌颈淋巴结转移71.4%(5/7)。结论 1.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手术风险较大;2.上胸段食管宫颈淋巴结转移比例高,建议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颈根部气管食管旁肿块为首发表现的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我科1992~1999年收治的上述食管癌患者11例,对其临床病史、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述病例中,皆伴有声嘶,8例吞咽困难不明显;CT检查有其特征性改变;内窥镜检查为首选查找原发灶的方法;对只有单个颈根部气管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情况尚可的胸段食管癌,建议选择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结论胸段食管癌单发性颈根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可认为是区域淋巴结转移,若能及时诊断,这类病例有可能得到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双切口手术野淋巴结转移清扫方法及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实施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62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双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62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05枚,其中检出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02枚,淋巴结转移率20.2%(102/505).淋巴结转移区域特征为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的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肿瘤的浸润深度明显影响淋巴结转移,T1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0% (1/10),T2为20.0%(3/15),T3为43.3%(13/30),T4为5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6,P<0.05),表明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3%(2/14)、39.5%(15/38)、57.1% (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P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双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对250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周旁、双侧颈部及腹腔淋巴结扫查,依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检出的淋巴结分为增生组与转移组进行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50例食管癌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320个,术前超声检出肿大淋巴结330个。其中病理证实淋巴结癌转移270个(转移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0个(增生组)。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术前超声对食管周旁、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左侧锁骨上窝及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62.4%(68/109)、98.9%(96/97)、95.7%(66/69)及88.9%(40/45);术前超声显示右颈气管旁三角区内淋巴结转移率为35.6%,(96/270),明显高于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4.4%,(66/270)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14.8%,(40/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移组淋巴结声像图特征:(1)淋巴结形态:85.6%(231/270)短径/长径比例(S/L)〉0.5,呈圆形或类圆形;26.3%(71/270)呈多个融合状;(2)回声:81.1%(219/270)淋巴结内呈不均匀低回声团,无正常淋巴结门及髓质部稍高回声区;(3)血供:66.7%(180/270)淋巴结内部血供较丰富。结论术前超声提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范围对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胸段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方法  93例CT资料完整经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 ,统计CT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以 3mm、5mm、10mm、15mm短径为标准 ,纵隔淋巴结转移PPV分别为 2 9.8% ,44 .4% ,62 .5 % ,75 %。以纵隔淋巴结短径大于 5mm为标准 ,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82 .3 5 % ,85 .5 % ,84.9%。对右上气管旁沟组、主动脉窗组PPV >5 0 %。结论 CT扫描有利于发现纵隔异常肿大的淋巴结 ,对单个淋巴结短径大于 5mm、或一区域多个小结节均应作为临床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70例,术前均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术前诊断对T、N、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对手术路径的影响。结果:多层螺旋CT对T1、T2、T3、T4期诊断准确率83.33%、95.24%、91.67%、92.31%,T分期诊断准确率91.43%;对N0、N1期诊断准确率92.11%、93.75%,N分期诊断准确率92.86%;对M0、M1期诊断准确率96.36%、93.33%,M分期诊断准确率95.71%。多层螺旋CT对T、N、M分期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8、0.86、0.88)。经多层螺旋CT检查最终确定左胸手术52例,右胸手术28例,其中CT检查33例区域淋巴结转移者中6例因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改为右胸入路;CT提示远端转移者最终左胸9例,右胸7例;8例患者CT检查食管增厚不明显,且未见淋巴结转移,予左胸手术。结论:食管癌术前予多层螺旋CT检查可准确实现TNM分期,分期结...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术后局部小野放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治疗失败原因以及食管癌术后行局部小野放疗的疗效和影响局控率的预后因素。方法:患者分为两组:(1)淋巴结转移组(第1组)为69例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放疗病例,放疗的范围仅包括转移淋巴结区域。(2)术后局部小野放疗组(第2组)为术后放疗的食管鳞癌86例,放疗的范围仅包括肿瘤瘤床,常规分割,中位总剂量59.65Gy,30分次,42d完成。结果:第1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4%,31.1%和11.1%,死亡54例,其中远处转移38例,(70.4%)。第2组中位随访时间47.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42.5%和30.3%。1、3、5年局控率分别为:88.8%、72.0%和57.4%,影响局控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肿瘤是否残留。放疗剂量50-60Gy的生存率最佳。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主要失败原因是远处转移,规则足量化疗是必要的。食管癌术后行局部小野放疗的疗效与包括纵隔和双锁骨上大野放疗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经手术病理或胃镜活检证实为食管癌患者的手术病理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食管癌患者均有食管壁增厚,其中食管壁环形增厚35例,管壁偏侧性增厚7例.邻近组织浸润17例,其中肿瘤侵犯气管7例、血管6例、纵隔胸膜3例、心包1例,其中3例是多结构同时侵犯.纵膈淋巴结肿大转移14例,肝转移3例,肺转移2例.结论 CT能显示食管癌的形态、大小,判定有无周围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对疾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病理已明确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利用18F-FDG在肿瘤病灶及转移灶中的高代谢原理,分析全身各系统病灶放射性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分析。结果 PET/CT的分期准确率(88.4%)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检查的敏感性(63.3%)、特异性(83.8%)均较单纯CT高。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食道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放疗效果。方法选取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胸上段14例,胸中段27例,胸下段2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8例,病灶大小:<3 cm者35例,≥3 cm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食管癌根治术配合术后放疗,回访3年,观察65例患者治疗转归及不同部分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疗效,对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在者采用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术后放疗后,60例(92.31%)肿瘤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回访3年期间,1年生存率为76.92%(50/65),3年生存率为58.46%(38/65)。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以腹腔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多见,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胸上段及胸下段食管癌。病灶<3 cm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病灶≥3 cm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术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联合放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The esophagus has a complex pattern of lymphatic drainage. Lymph node involvement and number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are very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s, and the newly revised TNM staging system for esophageal cancer reflects this. Knowledge of the lo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the common nodal stations in the thorax and upper abdomen is essential for the accurate staging of these patients. PET–CT and EUS are essential in the routine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The aim of this pictorial review is to present the nodal stations, nomenclature and location of regional lymph nodes in esophageal cancer using PET–CT and EUS images from selected patient cases. We will review the EUS and PET–CT imaging for a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using cases which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and diagnostic pitfalls for these imaging modalities.  相似文献   

16.
胸段食管癌631例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文娣  温登瑰  魏丽珍  王雷 《临床荟萃》2011,26(10):851-853
目的分析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针对63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主要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631例中有淋巴结转移284例,转移率为45.0%,淋巴结转移度为15.9%(673/4 239)。食管癌胸上段、胸中段及胸下段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6%、44.9%和50.5%。肿瘤部位越向下、长度越长、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可见跳跃性转移和双向性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和浸润深度有关,与分化程度无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将薄层CT图像所见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讨其对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的合理性。方法 对4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薄层CT扫描,观察不同短径大小标准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价值,并将两种标准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使用短径≥0.8cm标准较使用短径≥1.0cm标准诊断各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由30%增加到60%,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明显变化,Youden指数J值由0.29增加到0.56;两种标准的诊断结果进行ROC验证,机会曲线下方的面积为分别为0.638和0.591。结论 本组病人用短径t〉0.8cm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时其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CT、PET及PE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 cm(A标准)、最短径>1.0 cm(B标准)及最长径>1.0 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图像上,以淋巴结出现异常18F-FDG摄取浓聚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D标准),SUVmax>1.93(E标准)、TSUVmax/NSUVmax>3.11(F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CT图像上,将结合CT图像A标准及PET图像E标准确定的G标准为判定以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标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颈部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在最长径、最短径、SUVmax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种标准中,PET(E标准)及PET/CT(G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吻合度,与单纯CT比较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不同PET及PET/CT诊断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判定进展期胃癌局部浸润和胃周淋巴结转移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6例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浸润和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螺旋CT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依据癌肿对应局部浆膜面征象、脂肪间隙征象、癌肿局部突出征象判定癌肿穿透浆膜的准确度分别为82.14%,60.71%和55.36%。动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穿透浆膜率分别为7.14%,52.17%和89.47%。静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穿透浆膜率分别为7.14%,53.85%和93.75%。螺旋CT增强扫描判定胰腺、横结肠及其系膜、脾受累的准确度分别为87.5%,87.5%和92.86%。支持以直径9mm作为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的直径标准(P<0.05)。多种胃癌生物学行为CT影像特征与癌肿对应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指导手术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