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PCT等临床指标在鉴别肿瘤晚期患者感染性发热与肿瘤热中的意义,指导临床感染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52例肿瘤晚期感染性发热患者和29例肿瘤热患者临床资料,鉴定患者感染病原菌并分析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患者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晚期感染性发热患者年龄和体温分别为(45.21±9.67)岁和(38.98±4.40)℃,肿瘤热患者年龄和体温分别为(42.44±7.57)岁和(39.15±8.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15,0.408,P均0.05)。肿瘤晚期感染性发热患者PCT、hs-CRP、WBC、NETU计数和NETU百分率(%)分别为(2.20±1.51)ng/ml、(92.44±15.46)mg/L、(14.64±3.06)×10~9/L、(8.62±1.42)×10~9/L和(72.96±5.67)%;肿瘤热患者分别为(0.19±0.09)ng/ml、(63.04±10.23)mg/L、(9.24±2.74)×10~9/L、(5.44±1.35)×10~9/L和(70.15±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27、10.711、6.955、7.086和2.871,P均0.05)。肿瘤晚期肺部感染发热患者PCT为(1.22±0.34)ng/ml,泌尿系感染为(0.79±0.15)ng/ml,腹腔感染为(0.52±0.10)ng/ml,血液感染为(3.34±0.31)ng/ml;肿瘤晚期感染发热患者共分离病原菌41株,其中包括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其他病原菌分别为10、9、8、6、3、2、1和2株。肠球菌属对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0.00%、50.00%、40.00%和20.00%,对替加环素仍敏感。结论肿瘤晚期感染发热患者感染病原菌以肠球菌属为主,临床治疗中可首选替加环素。PCT等临床指标在鉴别肿瘤晚期患者感染性发热与肿瘤热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发热原因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疾病谱及临床特点,为FUO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FUO 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FUO的疾病谱构成及临床特点。结果 157例FUO患者中,确定发热原因140例,确诊率89.17%(140/157)。FUO的疾病谱仍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感染性发热79例(50.32%),结缔组织病29例(18.47%),肿瘤18例(11.46%),其他14例(8.92%)。最常见感染性发热病因前3位依次为布鲁菌病、结核菌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以成人Still病最常见,多见于女性;肿瘤以淋巴瘤、白血病为主,多见于≥50岁患者。结论 FUO疾病谱仍以感染性发热为主,特别是布鲁菌病和结核呈上升趋势。非感染性发热主要为成人Still病和肿瘤。  相似文献   

3.
发热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其原因很多,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后者系因疾病本身,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肾上腺危象,化疗及抗感染药及输血输液反应等所致,若能区别,并予以针对性治疗,则有助于提高白血病的缓解率,延长其生存期。感染性发热白血病患者发热,60%以上系由感染所致。我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因感染发热者占71.4%,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本院6年来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发热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热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的发热原因与肝功能、脾功能亢进情况进行分类。[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热患者的原因以感染为主,占83.58%;其中呼吸道感染占感染性发热原因的62.5%,占所有发热原因的52.23%;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占感染性发热原因的16.07%。肝功能越差,感染性发热的发生率越高。[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容易出现发热,多以感染性发热,特别是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次之。肝功能越差,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11g/L、腹水蛋白含量越低,与发热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6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3年间因感染性腹泻就诊的3215例患者中,216例粪细菌培养阳性,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112例(51.8%),志贺菌属感染64例(29.6%),副溶血弧菌感染23例(10.6%),沙门菌属感染17例(7.8%);腹泻就诊者在每年5-10 m o多见;致病性E.coli感染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可伴有脱水,志贺菌属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结论感染性腹泻患者粪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仍以E.coli、志贺菌属为主,不同细菌感染腹泻患者临床表现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热原因。方法对73例患者的发热原因进行分析、汇总,同时对患者的发热原因与肝功能情况进行分类。结果乙肝后肝硬化伴发热的原因,以感染为主,占79.45%,感染源以细菌感染为主,占感染性发热的77.59%,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占感染性发热原因的58.62%,占所有发热原因的46.58%,肝功能越差发热的发生率越高。结论乙肝后肝硬化容易出现发热,发热以感染性发热为主,肝功能水平与发热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恶性肿瘤是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老年肿瘤病人出现发热的机制复杂,通常见于肿瘤合并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及肿瘤热。但由于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极易掩盖病情,发热原因鉴别困难,延误诊治。本文就近年来老年人肿瘤相关性发热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1合并感染肿瘤合并感染所引起的发热是老年肿瘤病人发热的首要病因,指肿瘤本身及诊治过程中破坏自身屏障、抑制免疫反应,导致感染从而引起的发热。肿瘤诊治过程中放疗、化疗、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留置导尿管等  相似文献   

8.
<正>肺癌患者常并发感染,不仅降低肿瘤的治疗效果,也减少患者总体生存期~(〔1〕)。其中,肺及呼吸道的感染占大多数。发热是最常见甚至是唯一表现,但也可由很多非感染性原因引起,如肿瘤本身、药物、过敏反应及血栓栓塞等,很难将感染所致发热从中区别开来。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学检查很难区分细菌定植与感染,难以确立肺部感染的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确诊肺部感染最可靠的依据,但有引起出血的危险。如何判断并处理发热的肺癌患者是临床医生面对的难题。早  相似文献   

9.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发热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出现的发热、并发感染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接受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热和并发感染情况及易感因素。结果术后出现发热196例(57.99%),并发感染4例(1.18%)。出现发热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毀损面积、肝功能、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并发感染与肿瘤毀损面积、术前白细胞水平及发热时间密切相关。结论发热是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后常见症状,肿瘤大、毁损面积大、Child-Pugh分级和术前白细胞水平低为发生发热的易感因素。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率低,肿瘤毀损面积大、术前白细胞水平低及发热时间长等为发生感染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免疫性疾病是发热的常见病因之一。武淑兰等报告119例体温高达38.5℃以上,热程超过三周的不明热病人,经检查112例明确诊断,其中感染性疾患占56.3%,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性疾患各占14.3%。邓国华等报告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病人130例,经各种检查明确诊断117例,其中19例(14.6%)为结缔组织病,仅次于感染(46.1%)和肿瘤疾患(16.9%),如将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CAH)计算在内,结缔组织病的发热达21.4%。因此在寻找发热原因时,应当考虑到免疫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医源性发热     
医源性发热主要是指病人在医院门诊就医或住院过程中,由医院内感染、输液或药物治疗所致的发热。医院内感染性发热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波动在0~11.17%,其中以地(市)级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教学医院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教学医院。各临床科室发病率波动在1.47%~5.44%,以外科最高,内科次之,五官科最低。各科感染部位主次不同。内科主要为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占整个感染部位的63.73%。外科主要为手术切口、下呼吸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占整个感染部位的66.91%。妇产科主要为泌尿道与手术切口感染。儿科为胃肠道,其次为下呼吸道。内科各疾病组发病率以血液病组最高(10.38%)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487例住院患者发热的病因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热的病因,活动性发热与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SLE伴发热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等.结果 共有487例SLE住院患者伴发热,其病因为:感染265例、疾病活动206例、活动合并感染8例、肿瘤4例,其他4例.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61.3%,皮肤黏膜10.9%,中枢神经系统9.1%.常见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77.4%,真菌13.5%,病毒7.8%.大部分SIN活动性发热患者(81.0%)在给予相当于泼尼松剂量≤100 mg/d治疗1~5 d后体温可恢复正常.通过对照研究,补体C3、C4、CH50下降.贫血,淋巴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滴度升高,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高与活动性发热相关;原发病病程长,发病年龄大,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多,整个病程中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高,以及发热前6个月曾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与感染性发热相关.结论 感染和疾病活动是导致SLE住院患者发热的主要原因.两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慎重并正确地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改善SLE发热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疼痛是癌肿病人的常见症状,据统计1/3接受有效治疗的患者和60~90%的病人随肿瘤的发展有过中到重度疼痛。疼痛的临床评价对待所有癌肿病人的疼痛主诉应坚持几项基本原则,忽视这些原则会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则如下:①相信患者的疼痛主诉。②从患者癌肿病史中详尽收集其疼痛史。③适当估价社会及心理因素对主诉的影响。④详细的内科和神经系统检查。⑤安排和亲自复核  相似文献   

14.
124例疑难发热病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提高内科医师对疑难发热病的诊断,避免误、漏诊,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方法 回顾了1953~1997年《中华内科杂志》刊出的124例发热病例的临床病理讨论。结果 疑难发热病病因以感染性、血液系统及肿瘤疾病为主,分别为36.4%、30.2%及20.9%。感染性疾病中以细菌性及结核性感染为主,分别为23.4%及29.8%,其次为病毒性、寄生虫性及霉菌性感染。80~90年代与50~70年代比较,结核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意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3年3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结果:①35例患者中33例为自体心脏瓣膜心内膜炎,2例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33例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中,基础心脏病占78.8%(26/33),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占53.8%(14/26)、原发性二尖瓣脱垂占26.9%(7/26)、风湿性心脏病占19.2%(5/26).②35例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35/35),寒颤40.0%(14/35),贫血65.7%(23/35).脾大54.3%(19/35),脏器栓塞17.1%(6/35).③血培养阳性率为65.7%(23/35),其中13例为链球菌属.④35例患者中28例(80.0%)患者经单纯抗感染治疗后治愈,6例(17.1%)患者经手术联合药物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有1例(2.9%)真菌感染患者死亡.⑤3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无基础心脏病患者7例,有基础心脏病患者28例.7例无基础心脏病患者中有明确感染途径的占6例,28例有基础心脏病患者中有明确感染途径的占7例,两者感染途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基础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脱垂;对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应想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尤其对于无基础心脏病、但有明确感染途径而长期发热者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细菌感染性腹泻2380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7年复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2380例的临床及细菌学特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 10年间因腹泻就诊的20 169例患者中,2380例粪细菌培养阳性,包括副溶血弧菌感染2247例,占94.4%,志贺菌属感染99例,占4.2%,沙门菌属感染29例,占1.2%,溶藻弧菌感染3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因腹泻就诊者在每年6至10月多见,副溶血弧菌感染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可伴有脱水,志贺菌属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结论 上海市金山区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粪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仍以副溶血弧菌、志贺菌属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设计,在住院治疗期、发病3周和3个月对246例急性脑卒中后发热患者进行是否伴有感染及各相关临床因素调查,并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以下临床因素在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卒中分型(P〈0.01)、吞咽困难(P〈0.01)、首次发热持续时间(P〈0.020)、Glassgow评分在发病3周与48h评分的差异(Glass1-2,P〈0.046)。结论 同急性脑卒中后感染性发热相比,非感染性发热持续时间短,但同感染性发热一样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疟疾伴有阵发性发热。如果感染恶性疟原虫,有时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型疟能引起昏迷和迅速死亡。一般认为细胞因子在疾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急性疟疾发作的病人体内发现了高水平的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严重疟疾的许多其它症状也已通过注射TNF-α而在实验动物和癌症病人  相似文献   

19.
怎样诊断肿瘤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公认某些肿瘤患者可出现肿瘤热,这些肿瘤有何杰金病、非何杰金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其它一些实体性肿瘤。癌组织经大剂量细胞毒化疗后以及病人患有严重粒细胞减少时,也可出现肿瘤热。肿瘤病的发热原因最常见原因为感染热,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其次是肿瘤热。某些化学药物也可导致发热;其它原因还有血液及血液制品输入反应、药物过敏、放疗副作用等。非感染热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热是常见的临床表现,特别是较长期的发热。其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合并呼吸道等心外感染、风湿活动、心内膜炎、心肌梗塞及梗塞后症候群、心包疾病、肺栓塞及梗塞、药物热、各种心脏手术或导管操作后并发症、心力衰竭(可使体温升0.3~0.8℃,与氧耗量增加机体产热和心排血量下降皮肤血流减少散热受限有关)等。不同病因的发热各有其疾病本身的临床特点。心内膜炎是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类,前者为细菌、霉菌、病毒、立克次体等感染引起,后者则见于风湿、结缔组织疾病、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等。临床上以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多见,急性IE常在化脓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