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与结核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艾滋病与结核病发病的相关性,笔者对河北省固安县肺结核患者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和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肺结核发病率及双重感染者的病死率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7种乙类传染病健康生命年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健康生命年损失的角度研究艾滋病、乙肝、丙肝、麻疹、痢疾、肺结核、梅毒7种传染病对健康的影响.方法 运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对中国2005年艾滋病、乙肝、丙肝、麻疹、痢疾、肺结核、梅毒7种传染病所造成的健康生命年损失分年龄、分性别、分地区进行计算.结果 7种乙类传染病中,DALY强度居于前3位的是肺结核、梅毒、乙肝,分别为0.822 8,0.076 8,0.053 9人年/千人.不同疾病早逝与伤残引起的损失在DALY中所占比重不同,其中艾滋病和痢疾以早逝引起的损失为主,而肺结核与梅毒以伤残引起的损失为主;肺结核的DALY强度70~岁组最高,艾滋病DALY强度30岁~组最多;麻疹和痢疾的DALY强度集中在0岁~组;男性DALY强度大于女性;西北地区的肺结核,华东地区的梅毒,黄河中游的艾滋病DALY强度分别为1.068 7人年/千人,0.214 6人年/千人,0.110 4人年/千人.结论 7种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对健康的影响最大;艾滋病和痢疾的健康生命年损失主要由死亡引起,梅毒、肺结核和乙肝主要由残疾引起;除梅毒外,男性的DALY强度均高于女性.不同传染病高发年龄段不同;西北地区肺结核的DALY强度位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它与艾滋病、疟疾共同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传染性疾病在浦东新区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肺结核的发病情况依然严重,每年报告的新发肺结核患者数位居浦东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前5位,是该地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结核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肺结核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大约有40%的艾滋病患者死于肺结核,与此同时,艾滋病的流行也刺激了肺结核的大范围传播。结核病与艾滋病的同时传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且影响力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弱,病情十分复杂,容易导致体内结核病大范围传播和扩散,影响抗结核效果,造成病情延误或加重,且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艾滋病逐渐成为结核病甚至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染源,加上艾滋病具有传染性,给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本文综述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的护理进展,旨在通过深入地研究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值得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性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以班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抽取786名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知识了解较好,知晓率在70.1%~93.6%之间,平均为84.3%;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差,知晓率在47.9%~72.5%之间,平均为60.8%.对性病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8.0%,对性病可通过被污染的床上用品、马桶、浴巾等物品间接传播的知晓率为44.5%;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36.3%~60.0%之间,其中对乙肝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知晓率仅为36.3%;对甲肝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25.1%;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在19.1%~81.7%之间,平均为59.2%;对肺结核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7.5%,对"咳嗽、咳痰超过2周以上应怀疑肺结核"的知晓率仅为19.1%.结论 高校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需求较大.应该尽快加强重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防治知识以及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上.  相似文献   

7.
党继光  王俊玲  刘玮 《职业与健康》2005,21(8):1227-1228
目的1例艾滋病患者因延误诊治而致死的严重事件,引起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重视,决定通过了解医务人员艾滋病防制知识掌握情况,总结提出艾滋病防治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渭南市8所市、县级医院361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艾滋病发病机制知晓率占47%,传染源及易感人群知晓率占55%,传播途径知晓率占71%.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做好艾滋病检测及病人救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学习,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艾滋病的发病正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传播开始向以性传播为主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流动人口.人口流动是艾滋病和(或)性病快速传播的重要因素[1].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艾滋病的发病正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的传播开始向以性传播为主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流动人口.人口流动是艾滋病和(或)性病快速传播的重要因素[1].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是肺结核 (TB)发展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从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起 ,报道案例的增长归纳起来一部分是肺结核发生在导致艾滋病的HIV感染人群。艾滋病掠夺人体对感染的天然的抵抗力 ,导致有艾滋病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在美国约有10 0 0~ 15 0 0万人存在潜伏的肺结核感染。他们没有发病 ,但是携带细菌。 10个感染个体中的 1个将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 ,不论是被激活了的潜伏感染或被新的感染所传染。据评估 ,一个被HIV及TB感染的个体每年有7%~ 10 %的机会发展成为活动性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广西经异性传播艾滋病病人的潜伏期,为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具有明确HIV感染和AIDS发病时间标志的经异性传播艾滋病病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时间模型描绘其发病时间曲线,以估算广西本地的经异性传播艾滋病病人的潜伏期.结果 本次调查观察到经异性传播艾滋病...  相似文献   

12.
《人人健康》2007,(12):26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HIV感染的主要途径,通过性交(包括正常性交、肛交及口交)的方式在男男之间、男女之间传播.血液传播:主要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另外,文身、穿耳、针灸、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和器官移植等.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通过血液或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展,局部地区已出现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引起艾滋病流行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黄冈市艾滋病疫情也同全国一样,自2003年以来快速增长,由传入期发展到快速增长期.为了解黄冈市艾滋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之间的流行病学特征,现对黄冈市1996~2008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综合征.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传播.由于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又无有效的疫苗及能治愈的药物,因此给人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慌,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又因其传播广泛,流行迅速,不但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还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过散发期、局部流行期已转入广泛流行期,是我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性阶段[1].切断艾滋病传播的3个途径(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及母婴传播)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中之重.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及防范意识,因此加强健康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为对付近年来HIV感染呈快速上升趋势的现状,亚洲、非洲的多个国家在加强艾滋病患病控制的同时,也在进行针对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2].在健康人群中进行预防AIDS、纠正危险性行为、提倡安全性行为的健康教育,评估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未来行动模式[3],有助于遏制我国艾滋病流行.为此,我们制订了多种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方式,并对其科学地进行评价.现将在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群中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发病。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病之前,其外表和健康人是一样的,在医学上,称他们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虽然外表健康,但体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带有艾滋病病毒,会传播给他人。 艾滋病可以医治吗?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经过科学证明可以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也没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问答     
《健康》2004,(12):34-35
1.什么是艾滋病?它有哪些传播途径?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率极高的严重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是艾滋病英文名的缩写。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性接触传播:这是艾滋病散播最主要的方式,其人数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 70%。 血液传播:  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或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针头,都有传播的危险。 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育龄妇女在怀孕期、分娩期或哺乳期时,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2.艾滋病能通过日常生…  相似文献   

17.
萍乡市结防、艾防机构防治TB/HIV双重感染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最常见的可治愈的HIV相关感染性疾病,HIV/AIDS患者发生结核病的概牢是HIV阴性者的30倍;同时结核病又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大约1/3归因于结核病。结核病和艾滋病是相互促进、共同消耗的伴发病,在结核病高疫情地区,一方丽既有结核茼感染者感染艾滋病毒后,加快了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发病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肺结核发病的各种因素,为控制肺结核的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否贫困、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及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肺结核发病率均不相同.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贫困、男性、65岁组以上人群、对"艾滋病"不了解的人群,肺结核的发生危险更高,其OR值分别为:1.92、1.76、10.06、1.54.结论 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除有效治疗、控制传染源外,改善经济条件、提高文化水平、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肺结核疫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肺结核的预防应更加关注男性和老年人.  相似文献   

19.
周伶  王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55-3256
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或艾滋病(AIDS)患者日益增多,预示着艾滋病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表现为妇女感染比例的增加〔1〕。而HIV阳性妇女又可以通过怀孕、分娩和哺乳等环节把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导致婴幼儿感染及早亡。在婴儿和儿童HIV感染者中90%是母婴传播引起的。如果再不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行动预防母婴传播,将会对人类产生极大的危害。研究证明,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可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1/3~2/3〔1〕,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母婴阻断的过程是一个综合干预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加强防治肺结核是当务之急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报告指出,由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极易感染肺结核,造成肺结核病流行趋势增强,以故加强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报告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比常人更易感染肺结核病菌,而且发病的机会要高得多。更糟的是。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