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韩新臣  邢飞  王义秋 《河北医学》2006,12(11):1131-113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山东济南玉华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AG-9800 II型内镜专用多功能氩离子凝固仪(又称氩气刀),对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4例患者未再出血,2例患者再出血,总有效率95.2%。其中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2例D ieulafoy病患者未发生再出血,12例胃溃疡患者有1例发生再出血,4例贲门撕裂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再出血1例。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快速,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经内镜下硬化或套扎治疗2次及以上的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其直径〈0.3cm的曲张血管,并与另一组基线资料匹配、单纯采用内镜下硬化或套扎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30例,随访观察6个月,2例再发出血,再出血率6.7%;而另一组单纯硬化或套扎治疗2次及以上的30例,随访观察6个月,再发出血8例,再出血率26.7%。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快速、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6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中,根据胃镜结果分组,轻度食道静脉曲张10例。中重度食道静脉曲张20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三组患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9±0.5)mg/L、(1.3±0.4)mg/L、(1.6±0.5)mg/L。有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曲张患者;中重度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食道静脉曲张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出血患者。结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与静脉曲张程度有关,并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内镜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1例经胃镜检查证实出血原因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内镜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结果61例患者止血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PC使用方便,疗效明显且安全,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氩离子凝固器不同输出参数对活体犬食管损伤的影响,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食管疾病的安全范围.方法 ①采用氩离子凝固器,通过选择不同的输出功率(50、60、70、80 w)、氩气流量(1.6、2.0、2.4 L/min)及作用时间(2、4s),对3只活体犬食管黏膜进行凝固,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损伤深度.②固定氩气流量(2.0L/min)与作用时间(3 s),选择不同输出功率(50、60、70、80、90、100W),对2只活体犬食管黏膜切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损伤深度.③将8只活体犬分为2组,采用60 W(2 L、3s)与70 W(2 L、3s)输出参数对2组犬食管黏膜(距门齿40 cm处)进行环形烧灼,第2、4周时用胃镜与超声胃镜观察黏膜瘢痕增生及食管狭窄情况.结果 ①APC输出功率、氩气流量及持续作用时间与食管组织损伤深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功率变化对损伤深度的影响最大;②氩气流量及作用时间固定的条件下,功率增加,食管组织损伤深度相应增加,在70 ~90W内,功率变化而组织损伤变化不显著;③APC输出参数为60、70 W(2 L、3s)作用于犬食管黏膜,第2、4周时观察,70W(2 L、3 s)作用后均显示食管损伤部位瘢痕增生,管腔狭窄而60W(2 L、3 s)作用后瘢痕增生,管腔狭窄均不明显.结论 通过选择合适的APC输出参数,可控制食管损伤程度,当输出功率≤60 W时可有效预防APC术后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一种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并发症,是食管下段胃食管交界上方黏膜发生异常变化,食管下端的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含有杯状上皮的特殊肠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被认为是重要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凝固治疗方法,已证实能使BE黏膜消除且诱导鳞状上皮再生[2],笔者自2008年5月~2010年10月应用APC治疗BE食管13例并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邓柳 《中外医疗》2009,28(36):152-152
通过对56例经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在内镜下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系统对36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术后4周至3个月进行胃镜复查。结果36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成功率达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复查胃镜,食管乳头状瘤全部脱落,基底干净。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乳头状瘤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2例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BE患者进行APC治疗,术后给予奥美拉唑辅助治疗,对其疗程、疗效、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62例均完成治疗,其中1次APC治疗即获得消除者54例;2次治疗者5例(环周型或长段);3次治疗者3例(环周型、面积广)。12例治疗期间有轻度并发症,为胸骨后疼痛,经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治疗1周内症状改善。结论 A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BE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analysed the case records of 200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0 to January 2001 who had liver cirrhosis and underwent gastroscopy for the detection of varic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leucopenia, thrombocytopenia and the occurrence of esophageal varices in a cirrhotic popul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agnostic yield of varices grade 2 and 3 was 6.3% if platelet count was > 150,000/mm3, 25% if platelet count was 100,000 to 150,000/mm3, 38.9% if platelet count was 50,000-99,000/mm3 and 100% if platelet count was <50,000/mm3. Similarly, the diagnostic yield of varices grade 2 and 3 was 19.4% if total white count was > 4,000/mm3, 66.7% if total white count was 3,000- 4,000/mm3 and 94.8% if total white count was < 3,000/mm5. We conclude that thrombocytopenia and leucopenia can be used to stratify risk for occurrence of esophageal varices in cirrhotic patients and gastroscopy will have a high yield for varices when platelet count is < 150,000/mm3 or total white is < 4,000/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上皮Ⅱ、Ⅲ级不典型增生病灶,在内镜下以氩等离子凝固术完全毁损病变黏膜。从末次治疗开始进行为期3~15个月的内镜随访监测,每次内镜检查时对病变黏膜行色素染色,对可疑病灶进行针对性的活检。结果 对32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病灶共进行了52次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每例病灶平均治疗次数为1.625次,治疗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内镜复查3~15个月无复发。结论 氩等离子凝固术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吴海华  周和平  杜箐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3):213-214,F0003
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内镜消融疗法。其通过高频电激发氩离子气体,不需要接触组织表面,就可以使组织高温失活,同时使周围的组织凝固、干燥、收缩,失去导电性,氩气就会改变方向,这样就限制了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LC和57例HCC的血浆D-dime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C组和HCC组的血浆D-dimer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特别是HCC组中同时伴有LC的患者。在LC组中,代偿期患者的D-dimer血浆含量明显低于失代偿期(P<0.01);在HCC组中,血浆D-dimer含量随肿瘤分期(Ⅰ、Ⅱ、Ⅲ)的逐步进展而升高(P<0.05,P<0.01)。结论LC和HCC患者血浆D-dimer含量的异常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评价患者病情和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获得诊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无创性诊断指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我院临床确诊的202例乙型、丙型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以胃镜确诊EV和高风险EV(HREV),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肝、胆囊、脾及其血管参数,结合临床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单指标、多指标序贯或同步联合模型对EV、HREV的无创性诊断效能.结果 脾厚径(SPT)诊断EV、HREV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766,联合指数1(超声评分、SPT、白细胞计数及白蛋白)的诊断EV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3,联合指数2(SPT、白蛋白)的诊断HREV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7.SPT与联合指数1或血小板/脾厚径比值的同步联合可完全排除EV可能,SPT与联合指数1或血小板的序贯联合可完全确定EV诊断,约半数患者可完全明确EV状态.SPT与联合指数2联合诊断可明确10%患者HREV状态.结论 SPT联合基于SPT的指数或血小板可使部分患者完全确定有或无EV,是有效的肝硬化EV无创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罗俊卿  黄裕新 《医学争鸣》2000,21(4):S66-S66
0 引言 我院 1996 - 0 6 / 1998- 0 7用奥曲肽治疗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9例 ,并与垂体后叶素作了对照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经内镜证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7例 ;男 32例 ,女 5例 ;年龄 42~ 6 9岁 .肝炎后肝硬变 32例 ,乙醇性肝硬变 3例 ,血吸虫性肝硬变 2例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 ,对照 18例 .估计出血量 :治疗组 (146 3.6± 375 .8) m L;对照组 (144 9.5± 36 8.4) m L .出血至治疗间隔时间 :治疗组(11.6± 3.5 ) h;对照组 (11.2± 3.6 ) h.两组的年龄、性别、肝功 Child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出血量、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评估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指标或模式。方法收集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58例,有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34例。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全套项目、凝血因子,同时行B超与胃镜的检查。结果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组与无静脉曲张组比较: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肝功能指标(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胆碱酯酶),门脉宽度,脾脏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LogitP=12.280×门脉宽度+2.901×脾脏厚度-0.145×PTA-17.746,P为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静脉曲张的概率,预测准确率为68.0%,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66.6%。Child-PughA级患者静脉曲张组与无静脉曲张组比较:PTA,D-二聚体,凝血因子Ⅱ、Ⅸ,血小板,脾脏厚度,门脉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脾脏厚度、门脉宽度可能有助于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196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门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红色征、门静脉内径增宽、血小板计数减少是肝硬化EVH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红色征是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预测伴有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 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现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独立预后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脾脏上下径、总胆红素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现首次曲张静脉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1年内无首次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2年内无首次出血的AUC为0.893。经内部验证后,模型的C-index为0.852。校准曲线表明该列线图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总胆红素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现首次曲张静脉出血具有良好预测作用。基于食管曲张静脉最大直径、脾脏上下径、总胆红素3项指标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