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取孕17~20天的Wistar大鼠胚胎小脑组织植入同种大鼠小脑内。移植后10天,移植块与宿主脑组织融为一体,两者之间无隔膜,也无疤痕组织;移植物明显变大,充满预制脑腔,其外颗粒层细胞分裂相多,普肯野细胞结构特征出现,分子层、普肯野细胞层及内颗粒层依次排列,小脑皮质形成。移植后20天,普肯野细胞明显排成一层,尼氏体出现。移植后30天,外颗粒层消失,小脑皮质成熟。实验证明,同种胚胎脑组织移植,移植块可成活并按其固有模式生长成熟。  相似文献   

2.
应用血管铸型和扫描电镜方法,对新生大鼠肾脏血管系统的生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新生大鼠肾脏血管系统未发育成熟。从生后第2天至第8天,仅有肾皮质血管系统的发育。虽然毛细血管球已经形成,但其结构简单,蟠曲分枝少。在肾小体周围,血管系统的发育未完成,没有形成毛细血管网络。有许多呈芽生状态的小血管向外伸展。在第5天,直小动脉开始发育。在第8天,直小动脉变长,并从肾皮质伸向髓质。而且此时肾髓质的血管系统仍未建立。  相似文献   

3.
BDNF及受体TrkB在大鼠小脑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BDNF及其受体TrkB在大鼠小脑时空分布变化。方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察BDNF及TrkB在正常大鼠发育期、成年期和老龄期小脑内的定位分布及时间变化。结果:发育期小脑皮质的外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均有BDNF表达,梨状细胞层的阳性Purkinje细胞染色明显。成年期内颗粒层阳性细胞逐渐增多,梨状细胞层的Purkinje细胞BDNF表达及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老年期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呈增龄减低,Purkinje细胞发生了轻度的退行性变,TrkB表达在小脑皮质分布模式类似BDNF的表达。结论:BDNF及TrkB表达的时空变化始终与小脑皮质的发生发育过程相关。生后0天,二者在小脑皮质外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均有较强表达,以梨状细胞层为主。第10天左右,小脑皮质发育为典型的三层结构,Purkinje细胞表达BDNF及TrkB最为显著。成年后,表达水平保持较稳定。老龄后明显减弱,BDNF及TrkB阳性Purkinje细胞发生轻度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大鼠生后早期小脑小胶质细胞发育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大鼠生后早期小脑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形态学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对鼠龄为1、3、7、10 d和14 d的SD大鼠的小脑进行Nissl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X-42。[结果]生后1 d,小脑脚基底区及第四脑室下区聚集着多量圆形或阿米巴样的细胞,小脑的皮质和白质分界不清,但MG分布广泛,为圆形或阿米巴样;之后数量逐渐增多,突起逐渐伸长,并在白质中形成一股“细胞流”(stream),这种现象持续到生后第10天;生后第14天,小脑皮质和白质的MG分布均匀,呈初级和成熟分枝状。[结论]与发育期大脑相似,大鼠生后早期MG也经历不同的形态学改变,且不同脑区MG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海马CA3区PCNA和bFGF 的表达,探讨海马的发育规律.方法:取生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10天、第20天、第30天大鼠脑,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CNA、bFGF 在海马CA3区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增殖以生后第2天最为明显,其中多形层细胞增殖数量最多,其次是分子层,锥体层细胞增殖最少;第10天以后增殖逐渐减少,第30天时增殖基本停止.bFGF 在生后第1~2天时未见表达,第3天开始出现表达,其中以锥体层、多形层细胞阳性表达最多,第20天时表达基本稳定.结论:在大鼠生后海马发育过程中,bFGF的表达对PC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睾丸生殖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生精细胞、支持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在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超微结构特点,了解雄性生殖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过程,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间及3种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关系.方法:分别取生后5天、10天、20天雄性小鼠睾丸,固定后作超薄切片,染色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拍片记录.结果:生精小管的细胞组合在不同发育阶段表现不同.生后5天,小管管腔很小,管壁细胞排列呈单层,细胞类型仅有精原细胞和幼稚的支持细胞两种,且均于基膜相贴,睾丸间质细胞不可见.生后10天,小管管腔增大,细胞排列呈2~3层,精原细胞增殖分化,支持细胞、睾丸间质开始发育.生后20天,细胞层数增多,出现各级生精细胞,增殖的子代细胞分布于近腔面,可见胞质间桥和变态发育中的精子;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发育成熟.结论:生精细胞在生精小管中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不同发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细胞组合.在发育过程中,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成熟先于生精细胞的分化,表明生精细胞的发育分化受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及基膜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大鼠小脑和下橄榄核中含Calbindin-D28KmRNA的神经元的生后发育||[梁伟,张建华.神经解剖学杂志,1994;10:39]作者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小脑皮质和下橄榄核中含Calbindin-D28KmRNA的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视神经的变化。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技术,对28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的视神经进行观察。结果新生大鼠视神经无髓,其髓鞘的形成大约在出生后第5天左右;在发育大鼠视神经中,出生后的前3天少突胶质细胞数迅速增加,而星形胶质细胞数在出生3天后迅速减少;随着视神经的不断发育成熟,视神经内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数量也迅速增加。结论本研究从组织形态学上初步阐明了发育大鼠视神经的变化规律,即视神经发育成熟的过程是由少突胶质细胞逐渐形成髓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大鼠小脑的时空分布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实验,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在正常大鼠发育期、成年期和老龄期小脑内的定位分布及时间变化。结果发育期小脑皮质的外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和内颗粒层均有BDNF表达,梨状细胞层的阳性Purkinje细胞染色明显。成年期内颗粒层阳性细胞逐渐增多,梨状细胞层的Purkinje细胞BDNF表达及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老年期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呈增龄减低,Purkinje细胞发生了轻度的退行性变,TrkB表达在小脑皮质分布模式类似BDNF的表达。结论小脑皮质BDNF及TrkB的时空表达基本一致。表达高峰为生后20天。老龄期呈增龄性下降,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PCNA的方法 ,对出生后第 1天到第 2 1天的C5 7小鼠视网膜神经层的细胞发育作连续性观察。结果 C5 7小鼠出生后 ,视网膜神经层仍然有一个发育过程。神经节细胞层在出生时已经形成 ,外丛状层在出生后第 6天才分化出来 ,而内、外核层细胞形态上接近成熟小鼠 ,分别在出生后第 10天、19天。PCNA显示在外成神经细胞层分化为内、外核层和外丛状层之前 ,和节细胞各有一次和增殖相关的阳性表达。 3个细胞层在形态学的分化基本完成后 ,又出现了一次结束时间是由外向内变化的阳性过程 (外核层 :第 11天至 15天 :内核层 :第 8天至 16天 ,神经节细胞层 :16天到 2 1天 ) ,这一次阳性表达过程可见到细胞形态向成年形态的转化。结论 C5 7小鼠出生后视网膜神经层的发育 ,分为细胞分化和细胞成熟两个阶段 ,分化阶段的细胞分化顺序可能是以细胞的空间位置决定的 ,成熟阶段的顺序可能是按神经传导的方向发展的 ,与细胞的功能相关 ,PCNA的表达和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大鼠胚胎小脑的发育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isl染色法对大鼠胚胎14、16、18及20d小脑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胚胎16d以前小脑由室管膜层、外套层及边缘层构成。胚胎18d开始出现典型的皮层结构。外颗粒层由较密集的深染细胞组成,数目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多。蒲氏层由较大淡染细胞组成,数目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颗粒层内细胞成份较复杂,细胞密度随胎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胚龄的大鼠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的生长变化,探讨大鼠胚胎后肾移植的胚龄选择及血管起源。方法采用光、电镜技术观察胚龄16、20天的大鼠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肾脏各部的发育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胚龄20天大鼠后肾内CD31 细胞的分布。结果离体后肾移植后可以生长和分化,产生成熟的肾小体;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强弱与胚龄有关;胚龄20天大鼠后肾内CD31 细胞分布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及部分皮质中的间质细胞。结论供体后肾肾小体出现之前是移植的最佳时间;后肾移植物内的毛细血管袢是由其自身的间质细胞分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发育中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甲基化结合蛋白-2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基化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在发育中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Northern印迹杂交对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发育的不同阶段:胚胎第15天(E15)、第17天(E17)、第19天(E19)、出生当日(P0),生后第7天(P7)、生后第14天(P14)、生后第28天(P28),成年期大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应用Western印迹杂交对MeCP2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mecp2基因是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中表达的mRNA,约为10kb.从胚胎至成年期的发育过程中,mecp2基因mRNA的表达虽有波动,但差异无显著性.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中仅表达一种MeCP2,相对分子质量为75 000.在不同发育阶段其表达水平表现为,胚胎E15表达水平最低,自胚胎E19始至成年期MeCP2表达水平较E15明显增高.生后第7日至成年期,各时间点间表达水平的变化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随着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发育成熟,MeCP2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说明MeCP2对神经元的成熟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与维持神经元的成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人胚胎小脑突触体素及NOS阳性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人体胚胎时期小脑中突触体素及NOS阳性细胞的组织学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技术,对4 ̄9个月胎儿小脑皮质突触体纱和NOS阳性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 突触体素在小脑不同层中的分布各不相同,外颗粒层4 ̄9个月均无阳性颗粒出现。4个月时除粒层各层免疫反应颗粒均很少,5个月时中间层的以较各层深,6个月时分子层的颗粒沿Bergmann纤维方向分布,7个月时分子层染色颗粒呈明显的网状分布。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液氮冷冻断裂及扫描电镜研究狗小脑皮质神经元的构筑及其突触联系。在颗粒层中,卵圆形和圆形的颗粒细胞多聚集成簇,细胞表面粗糙不平并有无分支的线状轴突和具有爪状末梢的锥形树突。Golgi细胞位于颗粒细胞之间,它们形体较大,具有水平和上升的树突。苔藓纤维、颗粒细胞树突及Golgi细胞轴突之间形成突触联系,而且苔藓纤维与颗粒细胞树突之间有直接联系。在Purkinje层中清楚地显示出Purkinje细胞的三维构型。细胞体呈三角形或圆形,表面粗糙,细胞树突延伸至分子层。分子层中可见Purkinje细胞的二级和三级树突分支,平行纤维与Purkinje细胞棘形成突触。本文尚讨论了小脑皮质神经元构筑及其突触联系的机能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源性甲状腺素对胎儿酒精效果对大鼠大脑和小脑发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择SD孕鼠,分为酒精组、正常对照组、酒精+T4组.于分娩6h后与其子分开,麻醉后心脏采血,测定血中酒精和甲状腺素水平.3个组新生子鼠分别于生后0,7,14,21,28d(P0,P7,P14,P21,P28)时麻醉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在大脑皮质中BDNF-阳性神经细胞和小脑皮层中BDNF-阳性浦肯野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另部分小脑组织采用免疫电子显微镜方法观察P14时BDNF.阳性浦肯野细胞的微细结构.[结果]酒精组、酒精+T4组母鼠血液中酒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酒精+T4组母鼠血液中甲状腺素含量高于酒精组(P〈0.05).P7时酒精+T4组在大脑皮质中BDNF-阳性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类似于正常对照组,即可观察到长而明显突起的成熟的BDNF-阳性神经细胞,但酒精组中始终未出现.酒精+T4组子鼠P14时出现分布及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类似的基本单层排列的成熟的BDNF-阳性的浦肯野细胞,但酒精组子鼠始终未出现.P28时酒精组子鼠小脑中BDNF-阳性的浦肯野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和酒精+T4组比较有明显减少,P14时酒精组中仅能观察到不完整的细胞器,酒精+T4组中BDNF邛日性的浦肯野细胞的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类似,能观察到由平行的颗粒粗面内质网组成的尼斯尔氏体及细胞核周围分布的高尔基体等完整的细胞器.[结论]给予孕期滥用酒精的母鼠外源性甲状腺素能促进其后代大脑皮质和小脑皮层中BDNF的合成,改善胎儿酒精效果所导致的脑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碘营养水平对子代大鼠小脑神经细胞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MIAS-2000型图像分析系统对子代大鼠小脑各层的神经细胞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低碘组(LI)14d龄外颗粒层(EGL)厚度明显大于正常碘组(NI),14d和28d龄分子层厚度、Purkinje细胞截面积、颗粒细胞密度均明显小于NI组,且有统计学差异;各高碘组(HI)与NI组比较,随碘摄入量的增多,14d和28d龄分子层厚度、Purkinje细胞截面积、颗粒细胞密度有降低的趋势,尤其是50倍和100倍高碘组(50HI和100HI)颗粒细胞密度明显小于NI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低碘和严重高碘可以影响小脑EGL细胞向分子层和内颗粒层神经细胞分化和迁移,同时影响了Purkinje细胞和颗粒细胞的正常发育;但轻度高碘组未见明显变化,提示:大鼠对高碘的耐受性要强于低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氯化甲基汞(MMC)中毒大鼠小脑变性的病理改变及机制.方法:本研究在大鼠服用MMC 4 mg/(kg·d)所致的亚急性汞中毒模型上,分别在服用MMC后第11、15、18和21天断头,采用组织和免疫病理技术动态观察小脑的病理演变,并采用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改变,同时在电镜下观察了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在服用MMC第18天,TUNEL染色显示小脑颗粒细胞有散在的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脑回深部近白质区的颗粒层.第21天,凋亡细胞明显增加,颗粒细胞减少.MRF-1染色可见大量的小胶质细胞反应,GFAP示胶质细胞增生明显,而Purkinje细胞则保留完整.服用MMC第18天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细胞核皱缩,体积缩小,形态不规则,电子密度增高,可见密集深染的染色质,部分细胞核破碎,呈现为均一深染的泪珠状染色质,符合凋亡改变.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汞中毒的小脑变性的病理机制为细胞凋亡,其病理变化符合人类汞中毒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