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穿刺点渗液是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对于一些顽固性穿刺点渗液也是临床护理中的难点,针对不同原因尽早采取有效护理防范措施,能有效减少渗液的发生。从渗液的种类、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和不同渗液的处理对策等方面综述相关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38岁。以“舌癌术后两年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于2005年7月26日来我院治疗。查体:体温36.8℃,脉搏92/rnin,呼吸23/min,血压12/8kPa,体重38kg。血、尿、便常规及各项生化检查均正常,全身骨扫描无转移,于8月6日行阿霉素十顺铂化疗。为防止阿霉素外渗导致皮下组织坏死现象,故行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病人极度消瘦,曾3次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失败(静脉走向畸形),故行股静脉穿刺置管。2%利多卡因5mL表面麻醉,采用益心达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单腔)行股静脉穿刺两次后成功,给予透明敷贴固定,液体输注通畅。输液完毕按常规封管。置管第3天输液时病人主诉敷料处潮湿,值班护士见穿刺处有液体渗出,用生理盐水冲管,见回血通畅,给予消毒穿刺点,更换敷料,改用无菌纱布固定。观察穿刺点无液体渗出。第4天输液时,穿刺点又有液体渗出,但液体输注通畅,给予通管后无渗出。全部化疗完毕后病人带导管出院。  相似文献   

4.
PICC导管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4年3月~2005年2月,我科对28例患临床应用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变娥  张蓉 《家庭护士》2007,5(4):30-30
近年来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重症病人输液给药、完全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监测血流动力学等,随着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改进,中心静脉通路也越来越安全、可靠。但是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后引起的导管感染在临床时有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导管性败血症的发生。因此穿刺部位的正确护理对预防导管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成为静脉给药的一种常用方法,周围静脉经过长期穿刺、注射、被化疗药严重破坏,或本身静脉条件很差,实在不易穿刺者,才肯接受PICC置管。我们结合导管方面的知识,就穿刺困难者总结了几点经验和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由于其操作简单、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适用于慢性病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1].外周静脉不能确认是应用PICC的禁忌证之一,特别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由于外周静脉硬化、不可视、触摸不到或静脉瓣阻碍导管进入等原因均可能导致PICC穿刺失败[2].  相似文献   

8.
潘清莲 《中国康复》2011,26(5):372-372
2011年2月,我科收治1例胶质瘤术后10个月复发的女性患者,年龄52岁,CT示颅内额颞部占位病变,入院时头痛呕吐2周,患者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慢性病面容,消瘦,左侧肢体乏力。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赵锐祎 《护理与康复》2006,5(6):420-42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1],也可用于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为了提高PICC置管操作技能,笔者收集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结合本科室近3年98例血液病患者置管的操作体会进行研究、总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PICC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魏道琳 《现代护理》2005,11(19):1607-1608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单独操作。PICC导管头部定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及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的置管。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是一种新型的、多腔道可选的、耐高压型PICC ,最大输注速度可达5 ml/s ,在完成静脉治疗的同时,可满足监测中心静脉压或高压注射造影剂、多通道叠加给药的治疗需求,解决了普通PICC在重症患者急救中单腔、输液速度慢、不耐高压等局限,以及CVC置管并发症多、留置时间短的综合问题。尤其对于疾病原因存在多部位置管受限的复杂重症患者,避免了 CVC盲穿可能导致的置管失败和急救用药时机延误,真正实现“一针式输液”。我院老年科于2013年1月经治1例全身多部位静脉置管受限的重症急救患者,在超声直视引导配合微血管鞘(MST )技术下经左股静脉顺利置入Bard 5Fr 双腔耐高压PICC,为患者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急救静脉通道,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且由于导管日常维护和指导到位,留置425 d治疗结束后拔管,未发生任何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现将置管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鲁海飞  徐珏华  封秀琴  毛越   《护理与康复》2017,16(3):269-271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口持续渗液患者导管维护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中心静脉置管口持续渗液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技术进行导管维护,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明薄膜进行导管维护,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意外脱出率及日均导管维护次数、时间及成本。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局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导管意外脱出率为0、对照组为16.7%;观察组日均导管维护次数、维护时间、成本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负压吸引技术对中心静脉置管口持续渗液患者进行导管维护较普通导管维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ICC穿刺患者带管期间针眼发红与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15日~2010年1月29日在我院进行PICC穿刺导管维护的2551例次患者针眼发红情况。根据患者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分为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第4个月、第5个月、第6个月、第7个月及以上,共计7个时间段,其PICC导管维护例次分别为:961、479、389、293、175、109、145例次。结果PICC导管留置第1个月到第7个月及以上,针眼发红发生率分别为4.06%、3.13%、4.37%、7.85%、9.14%、5.5%、2.07%,针眼红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第5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第3个月、第1个月、第2个月、第7个月及以上。PICC导管留置期间针眼红高发时间段分布在(107.7±7.7)d、(139.3±10.4)d、和(170.0±1.4)d。结论熟知PICC穿刺导管留置期间每个时期针眼发红的发生原因,针眼发红高发时间段强化病人宣教,督促遵医行为,加强换药及处理各类并发症,可防止局部感染血行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降低老年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渗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使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率从89.7%降至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的手法有效地降低了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率,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团队凝聚力,而且也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简化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程序,缩短操作时间。方法观察15例老年患者采用美国B-公司生产的4F PICC穿刺包,在传统穿刺法上略改进,从上肢浅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或锁骨静脉行输液治疗。结果15例老年患者插管均顺利、成功,无送管不畅或失败现象。结论PICC改进法对老年精神异常、老年痴呆或不配合患者穿刺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王慧芳  朱春兰   《护理与康复》2020,19(8):58-60
目的观察3M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和3M藻酸盐磷酸氢锆钠银敷料对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合并渗液的疗效。方法将54例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合并少许渗液患者按导管维护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使用3M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观察组应用3M藻酸盐磷酸氢锆钠银敷料。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总有效率、皮肤变态反应和穿刺点溃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79.17%,皮肤变态反应发生率为29.17%,穿刺点溃疡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100%,无皮肤变态反应和穿刺点溃疡发生。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M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相比,PICC置管穿刺点感染合并渗液患者使用3M藻酸盐磷酸氢锆钠银敷料,感染控制效果更好,皮肤变态反应和穿刺点溃疡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PICC)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置管方法、封管方法、封管液的选择及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有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特点,目前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最常见的是机械性静脉炎。我科于2010年6月30日出现了1例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现将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液置管口渗液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置管口渗液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置管口局部处理配合全身对症支持疗法效果满意。结论 及时处理置管口渗液,加强管道护理是保证深静脉置管输液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对76例大剂量化疗患者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44例,女32例,32~75岁,病程3个月~2年。肺癌26例,胃癌18例,乳腺癌15例,食管癌8例,恶性淋巴瘤6例,肝癌3例。所用药物为阿霉素、环磷酰胺、吡柔比星、诺维本、紫杉醇、铂类、羟基喜树碱、氟尿嘧啶等。1.2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呈45°或90°,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采用“一字型”外测量法确定穿刺部位到上腔静脉的长度〔1〕,用安尔碘按顺、逆时针双重法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