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末进行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的变化。以BPRS评分的减分率为评定疗效标准,于治疗8周末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2,4,6,8周末进行药物副反应评定;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2,4,6,8周末两组的BPRS评分均逐渐下降,两组间评分比较,P〉0.05;组内比较,两组在第4周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治疗8周末,奥氮平组显效率为74%,有效率为87%。利培酮组显效率为70%,有效率为8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副反应发生率,奥氮平组出现副反应11例(48%),利培酮组14例(61%),两组比较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显著高于奥氮平组(P〈o.01),奥氮平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5),其他副反应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利培酮组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是安全、有效的,两者疗效相当,总的副反应发生率相近。利培酮锥体外系症状(EPS)突出,奥氮平引起血糖、血脂升高及体重增加明显。因此,在选择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躯体状况、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来选择药物,优化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人院顺序以奇偶法分成两组,奥氮平组38例,口服奥氮平治疗,利培酮组40例,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O.05或0.01);奥氮平组治疗2周末较利培酮组下降更显著(P〈O.05),其他时段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奥氮平组总有效率为89.5%,利培酮组为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35,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当,安全性高,但奥氮平起效更快,可以作为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奥氮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8/2004—10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28例和氟哌啶醇组33例。两组均在第1周内加至常规治疗剂量,并连服8周,同期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3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水平,并采用直线回归法分析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催乳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水平接近(P〉0.05)。治疗8周后奥氮平组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t=1.010,P〉0.05),氟哌啶醇组显著高于治疗前[(98.96&;#177;47.58),(16.58&;#177;10.38)μg/L,t=9.816,P〈0.01]。②生长激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水平接近(P〉0.05)。治疗8周后奥氮平组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t=0.2078,P〉0.05)。氟哌啶醇组显著低于治疗前[(1.57&;#177;1.68),(2.4&;#177;1.98)μg/L,P〈0.01]。③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治疗前奥氮平和氟哌啶醇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与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无明显相关性(r=0.081,-0.283;P〉0.05)。治疗后奥氮平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与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相关系数为r=-0.162,-0.263,氟哌啶醇组为r=0.238,-0.173;P均〉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应用奥氮平治疗对患者血清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影响不明显,临床治疗中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可以降低药物的风险和减少药物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40例,分别口服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分别检测血脂、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 治疗各时段3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以氯氮平组升高最为显著(P<0.05或0.01);治疗8周末氯氮平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氯氮平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8周末有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前后虽有变化,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氯氮平、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氯氮平对血脂和体质量影响最显著,奥氮平和利培酮影响较小,因此,对服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口服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及韦氏记忆量表‐第3版的空间广度测验评定记忆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3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的即刻回忆、回忆总数及再认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阿立哌唑组空间广度测验总分及顺行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总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均能显著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精神症状及部分认知功能,但阿立哌唑改善患者记忆功能的效果优于奥氮平和利培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8周,并于入组前,治疗后第2、4、6.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完成研究。第4、6、8周末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在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与治疗前均有异常显著性降低(P〈0.01);但第2周末时,奥氮平组阴性症状改善特别明显(P〈0.01),两组PANSS总分和其余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类似。结论奥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和利培酮疗效相当,但奥氮平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明显快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氯丙嗪、利培酮、奎硫平、奥氮平引起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障碍及其与血糖、血脂变化关联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3-10/2004-10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奎硫平组、奥氮平组,每组25例,各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经济状况、夫妻关系及基线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等方面基线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患者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奎硫平组及奥氮平组分别予以氯丙嗪(25mg/片)、利培酮(1mg/片)、喹硫平(200mg/片)、奥氮平(5mg/片)进行干预。应用酶比色法、直接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水平。治疗前由配偶提供患者基线性功能资料,待患者精神症状缓解后可进一步完善评估。治疗4周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基本缓解,治疗8周后其精神状态基本康复,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利用自制男性性功能量表评估治疗前、治疗后8,12及16周的性功能量表状况(量表分为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及性满意度四项因子分,性功能总体因子分为上述四项分值总和)。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奎硫平组、奥氮平组分别为17,19,19及18例。①性欲减退发生率:奎硫平在人组8周后显著低于氯丙嗪组、利培酮组[21.1%,58.8%,63.2%,(F=5.386,6.909,P〈0.05)1。②性唤起困难发生率:奎硫平组在人组后的8,12及16周显著低于氯丙嗪组[(21.1%,21.1%,15.8%),(64.7%,70.6%,70.6%),(F=7.034,6.916,11.9,P〈0.05)]。又显著低于利培酮组[(63.2%,47.4%,57.9%),(F=6.909,2.923,7.238,P〈0.05)]。③血糖水平:氯丙嗪组治疗8周后显著高于基线值(如7.224,P〈0.01);奥氮平组在治疗8周后显著高于基线值(F=3.187,P=0.05);利培酮组和奎硫平组在治疗8周后与基线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三酰甘油水平:奥氮平组治疗8周后显著高于基线值(F=344,P〈0.05);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和奎硫平组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氯丙嗪和利培酮对性欲及性唤起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氯丙嗪能引起较明显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奎硫平对血糖、血脂、性欲及性唤起功能均影响较小。奥氮乎对血糖、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性欲及性唤起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奥氮平组(41例)予以奥氮平治疗,利培酮组(39例)予以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评定认知功能,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治疗8周末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总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同期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组显效率为48.8%、总有效率为87.8%,利培酮组分别为48.7%、87.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05、0.01,P>0.05)。奥氮平组失眠、肌强直及静坐不能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 P<0.05)。结论组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相当,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奥氮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氯丙嗪组,每组48例,分别口服奥氮平和氯丙嗪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韦氏记忆测验及河内塔测验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8周末,奥氮平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及持续性应答数和韦氏记忆测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氯丙嗪组( P<0.05或0.01);两组持续性错误数和河内塔测验的完成时间和移动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奥氮平组显著低于氯丙嗪组(P<0.01)。结论奥氮平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男性组,5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女性组,均日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女性组则呈持续性升高;女性组治疗前血清催乳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组(P%0.01),治疗2周、8周末血清催乳素水平较男性组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显著,但对血清催乳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女性患者的影响更为显著;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阿立哌唑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分别检测血清催乳素及体质量,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体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体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体质量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作为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对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单服用利培酮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并与6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药物在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分析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分析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分析对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结论: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讨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检测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血脂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研究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组患者血脂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脂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用于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和评价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32例)和阿立哌唑组(34例),治疗2个月后随访4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末和随访结束时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随访结束时,利培酮口服液组显效率65.6%,有效率87.5%;阿立哌唑组显效率61.8%,有效率85.2%。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催乳素水平利培酮口服液组明显升高,阿立哌唑组无大影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且能升高血清催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分别予以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治疗第2周末起,利培酮组治疗第4周末起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第2周末奥氮平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或0.01);奥氮平组有效率为92.3%,利培酮组为88.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疗效显著且相当,但奥氮平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齐拉西酮组39例,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利培酮组40例,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齐拉西酮组有效率89.8%,利培酮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18,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及内分泌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相当,但齐拉西酮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及内分泌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氯氮平与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研究组口服喹硫平联合氯氮平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8周、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O.05)。治疗12周末,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00,P〈0.05),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78,P〉0.05);研究组治疗各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或0.01)。结论喹硫平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安全性更高,对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血葡萄糖(glucose,GIU)、甘油三酰(triglyceride,TG)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ee-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hing hormone,TSH)水平的变化。方法观察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88例,分别于第2、4、8、12周检测血GLU、TG和甲状腺素水平。结果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GLU水平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TG水平都显著升高,氯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培酮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后,氯氮平组TG水平进一步升高(P〈0.001),利培酮组TG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此时两组FT4水平都显著降低(P〈0.05),而TSH水平却显著升高(P〈0.05),且患者TG与FT3、FT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期服用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而这种紊乱与甲状腺素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男性、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男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组(P〈0.05),对照组男、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精神分裂症中明显升高,且男性患者水平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利培酮与奥氮平替换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原服用奋乃静治疗的2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126例,口服利培酮替换奋乃静治疗,B组131例,口服奥氮平替换奋乃静治疗,观察1a。于入组时及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各时段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减分值均呈持续性增高,治疗12个月末A组有效率为62.5%,B组为69.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锥体外系反应、胃肠道不适、便秘、头晕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显著,但利培酮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奥氮平,而体重增加发生率低于奥氮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