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Lund概念提出的新型治疗方法能否降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将6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Lund组(3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控制颅内压(ICP);Lund组采用Lund概念提供的治疗措施,术后5 d连续监测ICP、脑灌注压(CPP).结果 Lund组5 d甘露醇用量(g)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39.6±25.0比587.5±31.8,P<0.01);Lund组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0%比57.9%,P<0.05).Lund组中死亡者(9例)ICP>25 mm Hg(1 mm Hg=0.133 kPa)、ICP>35 mm Hg、CPP<50 mm Hg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者[21例,分别为(45.0±23.2)%比(7.2±3.6)%,(40.2±18.6)%比(2.2±1.6)%,(35.9±12.9)%比(3.1±2.4)%,均P<0.05].结论 采用Lund概念治疗方法能降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颅脑手术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胃肠营养支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20例重型颅脑创伤病人伤后早期开始使用改良要素膳的临床效果。20例实验组病人采用以糊精为糖源的改良要素膳,20例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方法实施营养支持,研究发现:(1)实验组病人具备胃肠营养的条件,即开始时间平均为5.0±2.1天,对照组为9.1±4.6天(P<0.05);(2)对照组病人血浆白蛋白在伤后4周内呈持续下降趋势(P<0.01),实验组于伤后第3周开始回升,伤后第4周略高于伤后第1周;(3)实验组病人伤后第5天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病人腹泻发生率为45%。研究认为改良要素膳的使用有助于胃肠营养支持的早期开展和改善颅脑创伤病人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属机体严重创伤。患者多数呈昏迷状,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致残率极高。因此,正确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罗敏 《临床医学》2012,(12):8-10
目的探讨硫酸镁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选择鹿寨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重型脑创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MgSO4组(28例)和MgSO4+利多卡因组(29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疗法,MgSO4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MgSO4治疗,MgSO4+利多卡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MgSO4及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三组的相关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MgSO4组、MgSO4+利多卡因组治疗第3天时血Mg2+浓度分别为(0.79±0.26)、(0.85±0.27)、(0.81±0.30)mmol/L,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SO4组Mg2+浓度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gSO4组、MgSO4+利多卡因组治疗1周时血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浓度分别为(20.9±18.5)、(11.3±10.6)、(11.5±11.0)μg/L,对照组与MgSO4组、MgSO4+利多卡因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gSO4组与MgSO4+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gSO4组、MgSO4+利多卡因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评价较好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7.6%、39.3%、5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补充MgSO4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能明显提高患者血清Mg2+、NSE浓度,改善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50mg,24h微量泵持续泵入,连用2周。结果43例患者在经过1周治疗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scale,GCS)评分为(10.7土2.4)分,高于入院时的(4.6±2.4)分。治疗3个月后GCS评分显示,良好15例(34.9%)、中残11例(25.6%)、重残9例(20.9%)、植物生存3例(7.0%)、死亡5例(11.6%)。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家属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对照组出院1周后予以电话回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话跟踪回访、QQ群网络交流等方式提供护理干预措施,8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居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居家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居家护理依从性评分为(16.13&#177;1.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44&#177;1.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4,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消化道出血、便秘、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分别为2,1,3,1,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5,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1,4.28,9.43,4.28,5.94;P<0.05)。观察组有13例患者生活部分自理,高于对照组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结论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氨溴索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肺部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临床上氨溴索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重型颅脑创伤(GCS评分小于8分)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8例,其中72例(实验组)加用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另56例(对照组)不予沐舒坦治疗,两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措施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有60例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占83.3%,感染控制时间为(10.2±1.4)d,对照组有36例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占64.3%,感染控制时间为(15.2±2.4)d。实验组肺部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感染控制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肺部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毛莉萍  王敏 《现代护理》1999,5(1):74-75
我院从1997年1月至1998年5月共收治265例颅脑损伤病人,对其中48倒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行整体护理。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情况制定有效的预期目标,在临床上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意识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积分均在8分以下。男性38例,女10例,年龄在2~58岁,平均年龄对岁。经CT扫描证实,脑挫伤赔例,脑挫伤伴颅内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S例,颅内混合型血中7例,颅底骨折伴脑子损伤9例;同时伴有癫痫发作28例,死亡6例。2昏迷与意识障碍的护理计划2.三护理诊断:昏迷及意识障碍。与之相关因素为颅内出血、颅内…  相似文献   

9.
正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存在一定风险[1]。高压氧治疗作为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运用护理程序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通过全面综合评估,明确护理诊断,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分阶段制订切合实际的护理计划,通过实施相关措施,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结果 运用护理程序,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且死亡率较高。对该类患者实施合理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以构建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观察组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救护,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救护。比较2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病死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所用急救时间短、急救费用低、病死率低、护理满意度高。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救费用、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应用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支气管镜气道灌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血气分析及血液化验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RR、PaCO2 及PCT均下降,PaO2 及SpO2 均上升,观察组改善缺氧及感染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5 ) ,同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对颅脑外伤HAP患者采用支气管镜气道灌洗,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缺氧状况,及时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102例院前急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 方法:将1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院前急救组102例经院前急救入院,对照组88例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观察两组患者伤后至入院时间、预后. 结果:院前急救组伤后至入院平均时间为20.2±10.3min,预后为良好28例(27.5%),中残34例(33.3%),重残22例(21.6%),植物状态4例(3.9%),死亡14例(13.7%);对照组伤后至入院平均时间为60.4±14.5min,预后为良好12例(13.6%),中残19例(21.6%),重残28例(31.8%),植物状态7例(8.0%),死亡22例(25.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对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Transfusion of fresh-frozen plasma with fraxiparin is the most rational basic therapy for the first and third clinical pathogenetic variants of subacut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multiple-modality treatment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the second variant of this condition, high doses of proteinase inhibi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minimum heparin doses are the most rational.  相似文献   

15.
王艺  张永芳 《护理研究》2015,(3):272-274
[目的]观察与分析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在营养支持上使用个体化营养餐的疗效。[方法]将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60例分为个体化营养餐组(30例)和能全力组(30例),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营养状况的评价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均费用和总费用低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营养餐可以为病人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低,价格低廉,可以在重度颅脑外伤病人营养支持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1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84例,轻残19例,中残21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79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漏诊和误诊。对危及生命的损伤的抢救、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持、正确的手术时机、骨折早期手术内固定和ICU监护对成功救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黏膜pH监测对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胃黏膜pH值(pHi)及其衍生指标PgapCO2和pHgap的变化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脑外并发症(应激性溃疡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队列研究2002-11~2003-12收治的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共41例,入院予以常规治疗。用自动空气张力计法每小时测一次PgCO2,共测24h。入院当时及入院后8、16、24h测动脉血气,应用S/5监护仪自动计算胃pHi及其衍生指标PgapCO2、pHgap。将一次或一次以上胃pHi值<732者归为降低组,≥732者归为正常组。根据1周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每日观察胃液隐血。连续7d每日进行SOFA评价和MOF评分。结果胃pHi正常组23例,降低组18例。死亡12例。胃pHi降低组与正常组1周内病死率、胃液隐血阳性发生率、MODS发生率、SOFA评分和MOF评分的差别有统计意义(P<001或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的胃液隐血阳性发生率和MODS发生率的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和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时PgapCO2差别有统计意义(P<001)。入院24h两组PgCO2、PgapCO2、pHi和pHgap差别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入院24h内胃pHi及其衍生指标PgapCO2、pHgap的异常对重度急性颅脑外伤的脑外并发症及其近期预后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策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按GOS标准,治疗后6个月评定治疗效果,恢复良好12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7例,死亡5例。结论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缺氧和低血压、长时间脑疝、严重脑挫裂伤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正确判断脑膨出的性质,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降低重残率及病死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The results of endoscopic studies of the bronchial tree have been assessed in 150 patients during the acute period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A correl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side and degree of the brain stem damage and the onset of asymmetrical bronchomalacia. The development and signs of the obstructive syndrome within a 2-week post-traumatic period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he incidence of destructive pneumonia has reduced four-fold. It is concluded that endoscopy of the bronchial tree is highly effective for the prevention of pneumonia in the acute period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相似文献   

20.
Detection of clinical and pathogenetic variants of the DIC syndrome for development of its differentiated therapy in multiple-modality treatment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a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 total of 170 patients with grav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examined. The hemostasis system was studied by the following methods: analysis of platelet hemostasis, general coagulation tests, fibrinolysis evaluation, detection of physiological anticoagulants and markers of intravascular blood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Based on the clinical (intra- and extracranial) symptoms and results of studies of the hemostasis system, 3 clinical pathogenetic variants of the DIC syndrome were distinguished, which should be borne in mine whe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developing the DIC syndr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