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郑庆国  郑成林  张云平  秦绪强 《医学信息》2009,22(12):2734-273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TI限P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80例择期TURP(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者,术后行PCEA(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随机分为四组,Ⅰ、Ⅱ、Ⅲ、Ⅳ组配伍分别为:0.27%罗哌卡因+(0.25、0.5、0.75、1ug/ml)舒芬太尼.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当日及三天内膀胱痉挛次数.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Ⅳ组在镇痛开始后4,8,16,20,24h VAS评分和膀胱痉挛次数明显低,Ⅱ组,Ⅲ组,Ⅳ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副反应的发生率在余各组均高,但Ⅱ组又明显低于Ⅲ、Ⅳ组(P<0.05).结论 0.5 ug/ml舒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能有效减少膀胱痉挛次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模式联合镇痛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行单侧全髋(THA)、全膝关节置换(TKA)病例138例,年龄53~79岁,平均68.4岁。手术及麻醉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根据镇痛方式分为3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组(PCIA,对照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塞来昔布口服组(塞来昔布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塞来昔布口服+罗哌卡因局麻组(罗哌卡因组)。比较术后各组6小时(T1)、12小时(T2)、24小时(T3)、48小时(T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药物不良反应、病人满意程度、自控追加剂量(Bolus)次数、自控静脉镇痛药用量。结果术后各组T1、T2、T3、T4时间节段点的疼痛VSA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塞来昔布组和罗哌卡因组药物不良反应减少,镇痛满意度显著升高见(值均<0.05),Bolus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值均<0.05)。与塞来昔布组比较,罗哌卡因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镇痛满意度显著升高(值均<0.05),不同时间节段点Bolus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值均<0.05)。结论自控静脉镇痛泵+塞来昔布口服+罗哌卡因局麻组成的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法有助于降低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张迎宪 《医学信息》2007,20(3):212-215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在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9例ASAⅠ~Ⅱ级,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侧开胸手术的病人,术后随机接受罗哌卡因(罗哌组,n=10)、甲磺酸罗哌卡因(甲罗组,n=10)和布比卡因(布比组,n=10)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及吗啡(吗啡组,n=9)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结果术后1、2、5d静息时的疼痛评分罗哌组和甲罗组均明显低于布比组,但与吗啡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1d静息时疼痛评分吗啡组也明显低于布比组,但术后2、5d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1、2、5d咳嗽时疼痛评分罗哌组均明显低于布比组和吗啡组;各时间咳嗽时疼痛评分布比组和吗啡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1、2dPaCO2罗哌组均明显低于布比组,术后1dPaCO2罗哌组也明显低于布比组;术后1、2dPaCO2罗哌组均明显高于吗啡组,但与布比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1、2、5d用力肺活量和呼吸峰流速四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可安全用于开胸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其镇痛效果优于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和吗啡静脉镇痛,并使术后病人维持更好的呼吸功能,且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4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Ⅱ-Ⅲ级年龄65岁以上的直肠癌行根治术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给芬太尼(13 μ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腰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 mg+罗派卡因100 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120 h 5个时点从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VAS评分于术后24 h、 48 h明显高于Ⅱ组(P<0.01),2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 h、 48 h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Ⅱ组在术毕、术后24 h升幅明显小于Ⅰ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术后24 h、48 h,2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120 h Ⅱ组各指标恢复(P>0.05); Ⅱ组于术后48 h CD4+、术后120 h CD3+、CD4+、CD4/CD8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 0.01)。结论: 全麻复合腰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腰部硬膜外阻滞可能是老年肿瘤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永忠  岳琳莹 《医学信息》2010,23(18):3469-347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开胸手术后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病人40例,依据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舒芬太尼PCIA组(S组)和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舒芬太尼PCIA组(L组)。使用舒芬太尼0.1 mg稀释至100 ml,PCIA均采用负荷量一持续背景量一PCIA量模式,背景剂量.2 ml/h,PCIA迫加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病人术后镇痛48h的V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记录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镇痛药消耗量。结果 L组术后镇痛药耗量和VAS评分均低于S组,其中术后2~12h 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于健  单士强  聂宇  王雷 《医学信息》2018,(21):75-7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和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股骨上段骨折行动力髋螺钉植入系统内固定术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RD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法麻醉,R组注射0.5%罗哌卡因,RD组注射含右美托咪定1.5 μg/kg的0.5%罗哌卡因,腰丛20 ml、坐骨神经10 ml。于术前1 d(T0)、术毕即刻(T1)、术后1 d(T2)、术后3 d(T3)取静脉血,观察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并于T0、T1、T2、T3、术后7 d(T4)测定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于T0、T2、T3、T4应用MoCA评估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T2~T3时MoCA评分降低,T1~T3时血浆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5);与R组比较,RD组T2~T3时MoCA评分均高于R组, T1~T2时TLR4表达下调,T1~T3时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RD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R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可能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蛋白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哑群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静脉内麻醉(TIVA),观察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CEGA),术后两组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麻醉前30 min(T1)、切皮后2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和术后48 h(T5)5个时点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浓度,计算CD4+/CD8+比值,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组切皮后2 h和术后4 h与对照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8+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0.05);术后24 h、48 h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可以调节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细胞免疫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后不同镇痛策略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49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麻醉后采用三切口法腹腔镜手术入路,A组采用罗哌卡因单独局部浸润,B组采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氟比洛芬酯,C组采用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结果患者术后4h疼痛剧烈,A组疼痛程度显著强于B、C两组,随着时间延长,疼痛逐渐缓解,且B、C组的疼痛程度显著弱于A组;术后均出现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B、C两组,具体统计学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氟比洛芬酯和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单独浸润,二者镇痛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羟考酮、氢吗啡酮、吗啡低背景剂量PCIA在胃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评价羟考酮术后镇痛有效性、安全性及对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吗啡组(M组)、氢吗啡酮组(H组)、羟考酮组(O组)。记录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补救镇痛率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患者外周血中IL-6、IL-10水平及IL-6/IL-10比例,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频率及比例。结果 O组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M和H组均降低。术后各组IL-6、IL-10水平均升高;术后O组IL-6、IL-10水平和IL-6/IL-10比例较M和H组显著降低。术后各组CD3~+、CD4~+水平和CD4~+/CD8~+比例显著降低,而CD8~+水平变化不明显。O组CD3~+、CD4~+水平和CD4~+/CD8~+比例较M和H组显著升高。结论羟考酮用于胃癌根治术后PCIA效果优于吗啡和氢吗啡酮,镇痛不良反应低,能调整细胞因子水平,维持促炎/抗炎因子平衡,对免疫功能抑制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30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两组在硬膜外镇痛时分别接受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行PCEA。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分娩情况和新生儿情况,进行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催产素的使用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布比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完善,比低浓度布比卡因PCEA运动阻滞更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对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R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40例。在喙突内下2 cm左右处,由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给予药物,R、RD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200 mg及罗哌卡因200 mg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容量均为40 m L。分别于T0~T4各时间点抽血5 m L,测定骨折患者血清中b FGF的浓度。结果与R组比较,RD组在T1~T3时MAP、HR显著降低(P0.05);在T0~T4各时间点时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RD组及R组在T1~T4时间点,血清b FGF浓度均呈上升趋势(P0.05);与R组比较,RD组T1~T4的b FGF浓度升高(P0.05)。结论 Dex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促进b FGF分泌的力度比单纯臂丛神经阻滞更大,促进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但对心动过缓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结核性脓胸开胸探查术后患者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结核性脓胸开胸探查术病人60例,ASA I或Ⅱ级,年龄18~59岁,体重45~72kg,随机分为两组(n=30),Ⅰ组静脉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IA);Ⅱ组全麻诱导前T5-6间隙硬膜外置管,2%利多卡因3 ml试验剂量,术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PCEA).所有患者均记录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第2h,24h,48 h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观察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感染、肺不张)发生率.结果 Ⅱ组患者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2.7±0.6)d明显早于Ⅰ组(4.3±0.7)d,P<0.05.Ⅱ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均小于Ⅰ组(P<0.05),而镇静评分两组无差异.Ⅰ组肺部感染3例、Ⅱ组肺部感染1例,术后Ⅱ组肺不张0例,Ⅰ组4例,P<0.05.结论 结核性脓胸开胸探查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并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背景下,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US-TAP)阻滞与局部伤口浸润(LA)对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快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5):局部伤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研究组(S组,n=35):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该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35%罗哌卡因20 mL(共40 mL)。所有患者围术期均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术毕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快速康复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24 h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术后首次静脉镇痛(PCIA)按压时间、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切口感染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患者术后24和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首次肠道排气时间、首次下地时间及出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S组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明显迟于C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24 h舒芬太尼消耗总量、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在切口感染和皮肤瘙痒方面意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局部伤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快速康复,并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后镇痛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D组),每组45例。R组注射0.15%罗哌卡因1 m L/kg,R+D组注射0.1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μg/kg。统计2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生命体征、小儿FLACC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膀胱痉挛发生率、有效镇痛时间和辅助用药剂量。记录2组患儿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FLACC评分。结果 2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D组住院时间较R组短(P 0.05)。术后4 h、8 h、16 h,2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72 h,R+D组心率较R组慢(P 0.05)。术后4 h,2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8~72 h,R+D组平均动脉压较R组低(P 0.05)。术后4 h、8 h,2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6 h、24 h、36 h、48 h、72 h,R+D组FLACC评分低于R组(P 0.05)。术后4 h、8 h、36 h、48 h、72 h,2组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6 h、24 h,2组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D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R组(P 0.05),布洛芬悬液和曲马多注射液用量均少于R组(P 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D组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R组(P 0.05)。出院后1个月,R+D组FLACC评分低于R组(P 0.05);出院后2个月、3个月,2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联合术后静脉镇痛,可延长有效镇痛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且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少,术后3个月内患者均未见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联合艾司氯胺酮椎旁阻滞技术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10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2~59岁,平均年龄46.67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1.3~27.2 kg/m2,平均BMI 24.08 kg/m2。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Ⅰ组)、胸椎旁阻滞罗哌卡因镇痛组(Ⅱ组)和胸椎旁阻滞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镇痛组(Ⅲ组)。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时、2 h各时间点基础指标,记录拔管后30 min、2 h、24 h、48 h、72 h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随访3 d,记录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患者镇痛效果满意度。术前1 d及术后48 h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阻滞后2 hⅠ组、Ⅱ组血压[(79.94±1.12) mmHg、(80.83±1.43) mmHg]、心率[(80.95±1.32)次/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模式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76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8),均采用PCEA联合规律间断注射模式,其中观察组联合注射罗哌卡因4 mg,对照组联合注射罗哌卡因3 mg.比较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及PCEA药物使用总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镇痛开始时、宫全开时、分娩时两组产妇疼痛情况;同时对比出生后1、5、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以及PCEA药物使用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维持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宫口全开时以及分娩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产妇所有产程以及新生儿出生后所有时间点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EA联合4 mg罗哌卡因更有助于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减小镇痛用药,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择期肺癌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3组: 全凭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镇痛(A)组;全凭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静脉镇痛(C)组, 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30 min(T0)、切皮2 h(T1)、术后4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 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CD4+%和CD8+%, 计算CD4+/CD8+, 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 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1)A、 B组T2时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 B组T3时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和A组(P<0.05);(2)A组CD4+%在T1至T3时点明显高于C组(P<0.05), A组CD4+/ CD8+比值在T2时点明显高于C组, B组CD4+%、 CD4+/ CD8+比值在T3、 T4时点明显高于A组(P<0.05);(3)T2和T3时A、 B组血浆皮质醇的升幅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在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辅以硬膜外阻滞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更有利于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对超声引导下儿童前锯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组(LD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LY组),每组30例。L组在前锯肌浅面给予0.2%罗哌卡因3 m L/kg,LD组给予0.2%罗哌卡因3 mg/kg+地塞米松0.1 mg/kg,LY组给予0.2%罗哌卡因3 mg/kg+右美托咪定0.5μg/kg。在气管导管拔除后2 h、6 h、12 h、15 h、18 h、24 h进行FLACC镇痛评分,如果患儿镇痛评分 3分,则静脉给予舒芬太尼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患儿的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D组和LY组拔管后2 h、6 h、12 h、18 h、24 h的FLACC评分与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LD组和LY组拔管后15 h的FLACC评分均低于L组(P 0.05)。LD组与LY组各时间点的FLAC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LD组和LY组拔管后24 h内的舒芬太尼用量小于L组(P 0.05),但LD组与L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0.1 mg/kg地塞米松和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延长罗哌卡因对儿童前锯肌平面阻滞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18~63岁;膝关节游离体54例,半月板损伤3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时关节腔分别注射镇痛药:罗哌卡因组(R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生理盐水1 mL;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1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右美托咪定0.5 μg/kg加入生理盐水配成1 mL;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2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右美托咪定1.0 μg/kg加入生理盐水配成1 mL。记录和比较患者术后1、2、4、6、8、12、24 h静息时和运动时VAS,术毕至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术后24 h内地佐辛用量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静息和运动状态下,三组患者VAS术后1 h最低,逐渐升高,在术后8 h达高峰;各组术后不同时间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8.116、90.791,P值均<0.01);不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258、23.521,P值均<0.01);不同时点RD2组VAS均低于RD1组,RD1组均低于R组,其中术后1、2、4、6 h时点的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术后8、12、24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D1、RD2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长于R组(P值均<0.05),RD2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长于RD1组(P<0.05);24 h内总的地佐辛用量RD1、RD2组少于R组(P值均<0.05),RD2组少于RD1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24 h内,均无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效果更佳,且镇痛效果与右美托咪定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徐源  李天佐  张炳熙 《医学信息》2005,18(6):637-638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2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比较术后0.15%罗哌卡因 5μg/ml芬太尼和0.2%罗哌卡因 5μg/ml芬太尼,以SPCA持续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明显运动阻滞;镇痛效果除术后6小时0.2%组明显好于0.15%组(P<0.05)外,镇静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组均适合妇科手术的术后镇痛,但罗哌卡因比0.15%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好,病人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