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坏死性肠套叠外科治疗8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坏死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低压空气灌肠复位的作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84例小儿坏死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原发性肠套叠73例,继发性肠套叠11例。套叠类型回-结肠型68例,小肠型12例,结-结肠型4例。全组均行套叠复位加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术前误诊5例,死亡3例。结论 ①局部解剖因素是小儿肠套叠发生的主要原因;②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③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不宜反复多次地进行低压空气灌肠复位;④手术原则是对于高度怀疑肠管坏死的不能姑息,应积极切除,但同时亦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活力的肠管及回盲瓣。  相似文献   

2.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愈腹症,回盲部套叠包括回结、回盲和回回结型,占总数的90%以上,小肠和结肠型套叠较少见.我院1982~1985年共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927例(不包括术后肠套叠),绝大多数为回盲部套叠,小肠及结肠套叠仅3例.除病情较重直接行手术外,均行空气灌肠复位(90.12%)成功,复位失败者行手术治疗。在本院手术93例,其中5例术中见套叠已复位,61例行手法复位,27例行肠切除  相似文献   

3.
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阵发性腹痛55例,恶心呕吐34例,腹部包块38例。引起套叠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11例)、良性肿瘤(15例)和恶性肿瘤(10例)。55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钡灌肠复位。58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全结肠一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权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2 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具有腹痛,58 % 具有呕吐,65 % 有腹部肿物。引起套叠的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与良、恶性肿瘤。55 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有病理因素存在,但其发生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成人肠套叠多有病理因素的存在,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肠套叠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诊断、空气灌肠复位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7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中71例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均能明确诊断肠套叠。71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54例,占76.1%。外科手术22例中13例经手法复位成功;9例因合并肠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其中复合型套叠5例,回结肠型3例,回盲型1例。1例术后2d死于肺炎合并症,其余均治愈。结论 空气或钡剂灌肠小儿肠套叠早期或晚期症状不典型病例诊断有决定意义。技术操作不当是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手术时机要根据发病时间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作出选择,发病时间不能作为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用于比较常规临床检查和排粪造影对便秘患者直肠套叠的诊断,并研究直肠套叠和症状间的关系。方法:127位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左侧卧位行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查,并接受问卷调查及全面的体检,对患者是有套叠、不清楚或无套叠进行临床判断。排粪造影在不知临床评估的结果时进行。结果:直肠指检的诊断(P=0.002)和直肠镜检的诊断(P=0.002)以及全面诊断(P=0.0002)与排粪造影显示的长直肠套叠(〉3cm)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经阑尾穿刺行肠减压术治疗2例婴儿肠套叠手术复位后需行肠减压的患儿,效果满意,特介绍如下。典型病例女,3个月,因频繁呕吐60小时急诊入院。术前诊断为肠套叠,行手术复位。术中证实为肠套叠(回结肠型),回肠互套约10cm。手术复位后见阑尾充血,末端回肠距回盲瓣约10cm之对侧肠系膜缘有约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治疗小儿难复性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治疗小儿难复性肠套叠的经验。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1月,对82例空气或钡剂灌肠无法成功复位的肠套叠行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腹腔镜直视下寻找套叠肠管部位,判断肠套叠类型及严重程度。先行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如发现复位困难,挤压牵拉肠管有穿孔危险,单纯复位时间长(超过20分钟仍无法顺利复位),即行腹腔镜辅助下空气灌肠肠套叠复位术。结果 2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腹腔镜下发现肠坏死、穿孔,1例腹腔镜下发现回回结肠型肠套叠并发美克氏憩室;其余80均腹腔镜下复位,包括1例开腹术后6个月复发者。82例手术时间30~40min。术后1~2天恢复排气排便。术后住院4~7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4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其中9例因腹痛、呕吐再次住院1次,复查气钡灌肠排除肠套叠,经对症支持处理治愈出院,余65例未发现肠套叠复发、伤口感染、反复腹痛、肠管迟发性穿孔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肠套叠复位术结合空气灌肠,可复位绝大多数难复性肠套叠,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5例肠套叠患儿的病例资料,探讨生理解剖因素与疾病的关系。25例患儿行肠套叠复位+固定术;3例行坏死肠段切除、结肠回肠端侧吻合术+固定术。7例未见套叠。测量盲肠及升结肠长度,目测回盲部粗细及夹角,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手术无死亡。术后1例并发腹壁疝,1例切口感染,随访38±1.5个月,无复发病例。患儿盲肠及升结肠平均游离长度9.50+1.57cm;8例合并回盲瓣肥厚,2例合并Mecke憩室,21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肠套叠可能与过度游离的盲肠及升结肠长度、回盲部淋巴结肿大等生理解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成人大肠套叠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9 ̄1998年收治的83例成人大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钡灌肠复位6例,手术治疗77例。肿瘤性大肠套叠60.2%,其中恶性肿瘤性套叠占64.0%,恶性肿瘤套叠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43.8%。结论 对成人大肠套叠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慎用手术复位,不主张钡灌肠复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输出袢肠套叠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胃手术后发生输出袢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1例为空肠-空肠套叠,4例为空肠-胃套叠,引起套叠的原因目前还不是特别明确。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胃手术后输出袢肠套叠多无器质性病变,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6例成人肠套叠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前确诊89例,占60.9%,其中B超10例,钡灌肠13例,肠镜6例,CT60例(67.5%).14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42例合并器质性病变,小肠病变占99例(69.7%),结肠病变占43例(30.3%),良性病变100例(70.4%),恶性病变42例(29,6%),143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或相应肠段切除术,2例行单纯复位,1例行复位后固定术.5例术后死亡,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提高对成人肠套叠警惕性是诊断的关键,检查应首选腹部CT,必要时可结合腹部彩超等检查,治疗则首选手术治疗,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全结肠-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极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消化内镜直视下充气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对4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消化内镜直视下充气复位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41例患儿复位成功,排除肠套叠1例,3例复位失败的患儿行外科手术治疗复位成功,术后经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未发现消化内镜复位并发症。结论加强对消化内镜直视下充气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复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附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2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患具有腹痛,58%具有呕吐,65%有腹部肿物。引起套叠的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与良、恶性肿瘤。55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成人肠套叠多有病理因素存在,但其发生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验;成人肠套叠多有病理因素的存在.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肠套叠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7例成人肠套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79例,占47.3%。167例中15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6例为肠道肿瘤,良性48例,恶性68例;余51例为手术或外伤后、肠道炎症、盲肠过长等。共有117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或相应肠段切除术,50例行单纯复位或复位后固定术。2例术后死亡,余均恢复良好,134例随访2个月~10年,无肠套叠复发。结论 提高对成人肠套叠的认识是诊断的关键,检查应选用B超、CT、钡灌肠等,治疗则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套叠空气灌肠并发肠破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因肠套叠空气灌肠并发肠破裂的11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1例中10例痊愈,1例死亡。5例穿孔在结肠肝曲;7例为回-回-结型肠套叠,2例套叠达直肠内,套叠较紧。结论:肠套叠空气灌肠时应注意患儿病程、压力、患儿一般情况及腹部情况,套叠的类型、松紧及有无肠坏死。一旦穿孔应立即腹腔穿刺排气,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经空气灌肠证实的肠套叠患儿608例的影像学表现。其中550例经透视下行结肠注气整复成功,58例整复失败经手术复位。结果:空气灌肠整复失败58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有复杂型28例,器质性肠套叠2例,肠壁损伤21例,3例阑尾被套,4例肠坏死,其中回-回-结套24例,回结套24例,回回结结型4例,结论:透视下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对于复杂型肠套叠及伴有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症,则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施行全结肠检查与治疗的61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治疗成功609例,成功率98.5%,回盲部到达率96.9%,末端回肠到达率55.5Voo;到达回盲部时间为5~50min,平均13min;进镜长度一般为50~80cm,少数为80~100cm,个别在100cm以上;行肠镜下息肉切除(EMR—L)80例,肠镜下行乙状结肠套叠伴扭转复位成功1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安全、简便、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