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评价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对肝癌伽玛刀治疗后表现和疗效随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肝癌伽玛刀治疗后MRI表现,并与AFP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肝癌伽玛刀治疗后平扫主要有4种表现:(1)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2) T1WI和T2WI均呈稍低信号.(3)T1WI稍高信号,T2WI等稍高混杂信号.(4)T1WI和T2WI均呈稍高信号.坏死病灶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1)持续环形强化;(2)蜂窝状强化;(3)病灶本身无强化,周围肝组织斑片状强化.复发癌灶或新发癌灶在动态增强时早期强化,延迟期造影剂退出.小肝癌组(<5 cm)肿瘤完全坏死率93.5%,大肝癌组肿瘤(≥5 cm)完全坏死率81.8%.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评价伽玛刀的疗效可靠、准确,伽玛刀术后定期MRI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模型肝脏多b值DWI扫描对TACE序贯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后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行TACE治疗;并于TACE术后4周内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所有患者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1~4个月行肝脏IVIM-DWI、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及CT增强扫描。由3位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单独阅片,根据影像学表现将治疗后病灶分为坏死灶、残留灶、新发灶。临床通过病理学检查或长期随访确定坏死灶、残留灶、新发灶,通过影像学与临床判断对比,比较双指数IVIM模型DWI与单指数DWI、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病灶性质的评估价值,以及扫描对肝癌TACE序贯氩氦刀治疗后活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CT平扫加增强扫描、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在肝癌TACE序贯氩氦刀治疗后病灶性质判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但DWI与CT平扫加增强扫描在判断病灶性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肝癌介入治疗后坏死灶、残留灶、新发灶的ADC、Slow ADC及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留灶与新发灶的ADC、Slow ADC值明显低于坏死灶(均P<0.01)。DWI对TACE序贯氩氦刀治疗肝癌后活性评估,当界值ADC=1.29×10-3 mm2/s时,对肝癌活性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达77.0%、90.8%;IVIM模型DWI当界值Slow ADC=1.18×10-3 mm2/s时,对肝癌活性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达82.5%、95.9%;CT增强扫描当CT净增值界值取14.40 HU时,对肝癌活性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达75.0%、85.7%。结论:IVIM-DWI可对肝癌TACE序贯氩氦刀治疗后活性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且其评估肝癌TACE序贯氩氦刀治疗疗效价值明显优于单指数模型DWI及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3.
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CT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氩氦刀治疗48例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其中40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为转移性肝癌。术后1~4个月复查CT。结果:对<3cm的小肝癌冷冻治疗后CT检查,肿瘤完全坏死,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病灶不强化,但对>5cm的肿瘤疗效欠佳。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特别是<3cm的小肝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对较大的肿瘤(>5cm)并不完全适合,需结合其他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5T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对肝癌微波固化治疗后表现和疗效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32个病灶肝癌微波固化治疗后MRI表现,并与AFP和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微波固化治疗3天后的MRI平扫表现,T1WI呈相对高信号,T2WI呈相对低信号,病灶周围可见长T1,长T2水肿带。微波固化治疗1月后的MRI表现①单独行微波固化治疗的19个病灶以凝固性坏死为主,平扫T1WI呈相对等高信号,T2WI呈相对低信号或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无强化;②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的5个病灶,特别是与TACE联合治疗的病灶,以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合并存在,表现为局部T1WI呈相对低信号,T2WI呈相对高信号,但动态增强扫描无强化;③8个病灶不完全坏死:在T1WI上呈相对高信号的病灶周边有低信号结节或同时伴新月形低信号带,在T2WI上则表现为等低信号病灶周边出现相对高信号结节或新月形高信号带,在动态增强扫描时呈快进快出强化表现。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评价微波固化的疗效可靠、准确,微波固化术后定期MRI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后影像学特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前后的影像学特征变化。方法 采用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癌动物模型,应用CT、MRI观察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密度、边缘、强化、信号等影像学特征变化。结果 大鼠肝癌种植后7d,种植肝叶均可见类圆形、单发瘤灶影,大小约0.6~0.8cm,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后边缘强化;MRI扫描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电化学治疗后7d,CT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MRI扫描T1WI为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T2WI为相对低信号。结论 大鼠种植型肝癌电化学治疗前后影像学特征分析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对氩氦刀治疗肝癌近期临床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超声造影对氩氦刀治疗肝癌近期临床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3例共26个肝癌病灶为观察对象.采用第二代新型对比剂SonoVue以及CPS(Contrast Pluse Sequencing)造影软件.全部病灶氩氦刀治疗后1周至3个月采用超声造影,评价治疗效果,并与常规超声和增强CT或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氩氦刀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20个治疗区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判断肿瘤完全灭活;5个病灶局部有早期增强,提示有肿瘤残存;1枚可疑残存肿瘤.超声造影显示11枚新生病灶,较常规超声增加8枚,其中肿瘤直径≤1 cm的微小病灶6枚.1例微小复发灶超声造影未能显示,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6.1%,与增强CT或MRI检查结果相同.结论 超声造影可较准确地判断氩氦刀治疗后肿瘤灭活程度,是评价氩氦刀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并有助于发现微小新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采用氩氦超导手术系统,在B超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治疗300例HCC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165例患者的223个瘤体(直径7.2&#177;2.8cm,5.0-15cm)未被彻底毁损,135例的185个瘤体(直径5.6&#177;0.8cm,1.9-7.0cm)被完全毁损,两组肿瘤直径差异显著(P=0.0001)。265例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31.2(6-63)个月,彻底毁损组(经氩氦刀治疗后肿瘤被完全毁损)肿瘤原位复发率为16.30(22/135),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组(经氩氦刀治疗后肿瘤未被完全毁损,再联合TACE治疗)原位复发率为47.1%(41/87),两组肿瘤原位复发率差异显著(P=0.0001)。早期、中期、进展期肝癌(巴塞罗纳肝癌分期标准)术后生存期分别为38.7&#177;3.8、26.5&#177;4.2、16.9&#177;1.4个月。17例(5.7%)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冷休克6例(2.0%)、肝癌破裂出血5例(1.7%)、应激性胃黏膜出血4例(1.3%)、肝功能衰竭2例(0.7%)。术后肝功能多有轻度损害,2周左右恢复至术前的基线水平。结论经皮氩氦刀治疗肝癌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肿瘤直径和肿瘤分期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导引与实时监控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兔VX:脑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2只新西兰兔,全麻下通过颅骨钻孔种植瘤块的方法建立VX2脑肿瘤模型.脑肿瘤生长到最大径0.8 em,在MR实时导引和监控下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制模成功并符合实验条件的兔20只.取4只进行预实验,以了解最佳冷冻时间.预实验兔2只肿瘤冷冻5 min,2只冷冻10 min,均为2个循环.治疗后牺牲动物进行病理检查,显示冷冻10 min治疗效果好.另16只实验兔分为对照组与冷冻消融治疗组,每组8只.对治疗组兔脑肿瘤进行冷冻消融治疗10 min,给予20%甘露醇静脉注射及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进行脱水及预防脑水肿处理;对照组兔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手术后瞬间、7、14及60 d对2组兔行脑MR扫描,观察肿瘤体积及生存期.治疗组兔,分别在消融后瞬间、7、14 d MR扫描后牺牲1只,剩余的在冷冻治疗后60 d MR检测后全部牺牲,观察肿瘤组织冷冻消融后的病理变化.结果 22只兔2只术中感染死亡(其中1只成瘤),制模成功并存活的20只.MR扫描T1WI 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较均匀强化,肿瘤最大径线0.7~1.0 cm;同期检查显示肿瘤大小较一致,形态规则.冷冻消融后肿瘤病理检查显示术后瞬间、7、14 d消融区呈凝固性坏死表现,60 d时呈液化性坏死表现.MRI显示的T1WI低或等信号、T2wI低信号区与病理检查的凝固性坏死区相对应;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病理检查液化性坏死灶或周围水肿性改变相对应.大体病理标本可清晰显示冷冻消融区最大径线为1.0~1.5 cm,而术中MRI显示的冰球最大径线范围为1.5~2.0 cm.结论 脑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肝癌的氩氦刀冷冻治疗近期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68例肝癌患者,术中经2次循环冻-融,1周后行肝动脉造影、TACE或灌注化疗,术后行增强CT或DSA随访。结果肿瘤最大径≤5cm的肝癌14例,术中完全消融。肿瘤最大径5~10cm的肝癌54例,其中29例术前未给予TACE,术中均未完全消融;25例术前行1~3次TACE,20例(80%)完全消融。全组病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CR1例,PR36例,SD21例,PD10例,1年生存率为98.5%(67/68例)。结论CT引导下肝癌的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西兰兔VX2肝癌MRI征象的病理学基础。方法移植法建立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20只共32个瘤灶。模型建立后2~4周,全部兔肝癌模型行肝脏MRI平扫,10只兔肝癌模型(包括15个瘤灶)加做MRI增强扫描。MRI检查完成后,留取肿瘤最大横截面标本,行VX2肝癌MRI征象与病理学对照研究。结果种植瘤成活率为100%。T2WI 6个瘤灶呈均匀稍高信号,其余26个瘤灶显示特征性瘤内异常信号,其中"结中结征"5个瘤灶、"靶环征"7个瘤灶、"点彩征"14个瘤灶。对照研究证实此种瘤内异常信号病理基础为不同结构类型的坏死肿瘤组织。增强后肿瘤环形强化,轻微强化6个瘤灶,中等程度强化7个瘤灶,明显强化2个瘤灶,光镜下轻微强化者强化肿瘤组织有大量点状坏死区,明显强化者瘤内血窦明显扩张。结论MRT2WI可评价坏死肿瘤组织结构类型,兔VX2肝癌肿瘤强化程度与肿瘤内血窦扩张程度及瘤内点状坏死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