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临床资料1991~1997年,我们收治8例9个足跟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2例,左侧3例,右侧6例,均为外伤所致。软组织缺损面积6~13cm2,平均10.2cm2。6个足跟为慢性溃疡,3个足跟为新鲜创面,均有跟骨外露。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神经梅毒树胶样肿的诊治及与肿瘤的鉴别。 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首诊为肿瘤,后被诊断为神经梅毒树胶样肿,分析4例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4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1例,起病时临床表现均不相同,分别为头痛、肢体无力、癫痫发作、肢体麻木疼痛,首诊均诊断为肿瘤性疾病,完善检查后均确诊为树胶肿型神经梅毒,其中2例为手术后确诊;4例患者均完善了脑脊液梅毒相关化验及头颅核磁检查。4例患者给予青霉素400万单位、1次/4 h静脉滴注,连续2周驱梅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结论树胶肿型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上常被误诊为颅内肿瘤,接诊医师需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完善头颅核磁及腰椎穿刺等检查,以进一步鉴别。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2例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慢性重症肝炎肝衰竭的男性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C级,肝性脑病分别为II°,IV°,均合并肺部、腹腔感染,MELD评分为52.83和56.72。术前人工肝治疗1~3次。肝移植术式均为背驮式。1例痊愈出院,1例因严重感染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提示肝移植可有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合并肝衰竭者。  相似文献   

4.
胃泌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该文2例均表现为突发性、反复发作的难治性胃溃疡,术前均经CT发现胰腺肿块,均以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胃泌素瘤。术后均随访3年无复发。提示对多发性、异位、顽固性消化性溃疡应警惕本病的存在,以免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5.
腹部未遭碰撞,肠道又无原发病灶,其它原因致腹内压突然改变而产生的肠破裂,称惯力性肠破裂。近年来我们共收治15例,均为男性,年龄26-64岁,平均56岁。其诱因:搬抬重物6例,刨地3例,推、拉车各2例,足踏空1例,用力排便1例。15例均有急性腹膜炎症状及体征,腹腔穿刺均抽出血性浑浊液体。均于发病后3~24小时急行剖腹探查术。手术证实空肠破裂12例,回肠破裂2例,乙状结肠破裂1例,均为单发破裂口,其中伴肠系膜撕裂3例,均无腹内其它脏器损伤。小肠破口为1.2~2.5cm,结肠破口为3.5cm。全部病例均施行肠修补术。术后均恢复顺利。本…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7~63岁;病程20d至1.5年。均为肛缘及外阴部瘙痒,潮湿疼痛,相继出现不规则的多发乳头状或鸡冠状赘生物。均经醋酸白试验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肛周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我们在门诊应用膀胱镜治疗5例膀胱异物患者,其中男4例,均为导尿管气囊破裂致碎片残留膀胱,女1例,膀胱异物为水银体温计。明确诊断后均成功施行膀胱镜异物取出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过性药物反应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22例患者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给予唑来膦酸5 mg/100 ml静脉滴注15 min以上输完。给药结束后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 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后主要的一过性不良反应为发热(>37.5°C),本科用药患者均出现发热(22例),其次症状为肌痛16例,流感样症状15例,关节痛10例 ,头痛 5例。以上症状均为一过性,不超 过48小时,并且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2例第二次用药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细胞分析及肝肾功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 唑来膦酸给药后会出现发热、肌痛等反应,但均为一过性,通过采用积极的用药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避免药物反应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报告7例先天性小肾脏单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与治疗。7例均为女性,年龄3.2~14.0岁,6例异位开口于阴道,1例开口于尿道。B超、IVU均误诊为先天性孤肾,3例作CT检查仅1例发现囊样变小肾脏,CDI检查4例均获确诊,7例均行发育不良肾切除而治愈。对其发病情况、胚胎发生学、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讨论,认为CDI是诊断重要手段,对发育不良小肾脏者肾切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0.
2004年至2007年,采用自制锁骨骨折复位钳,经皮复位穿针内固定微创治疗锁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均为外伤引起的锁骨中1/3骨折,男15例,女7例,年龄36~48岁。骨折类型:横形5例,斜形7例,粉碎性10例。均属新鲜闭合性骨折且未伴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损伤,致伤因素均为摔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拟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为其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以任务导向性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通过手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手功能,通过肌电图(EMG)检测周围神经的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手功能实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治疗前,且桡神经MC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M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潜伏期(LAT)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LA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波幅(AMP)均高于治疗前,且正中神经、尺神经AM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AMP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明显提高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肌肉兴奋度,改善手功能,为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民主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742-742
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128例,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4年半。单侧疝102例,双侧疝26例。疝内容物进入阴囊114例,其余14例为不完全性斜疝。本组病例均为可复性斜疝。  相似文献   

13.
4例均为男性,年龄42~69岁,病灶均为Rb段,属DukesB期的中分化腺癌,均行Miles术,病灶侧行扩大根治,对侧行保留同侧植物神经的扩大根治术。术后随访2.5年。术后3~6天拔除尿管,2~4个月恢复性功能,3个月则恢复日常工作,目前均无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成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2例均为体检时发现,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肿瘤大小分别为7cm×5cm和5cm×4cm,包膜完整,均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切面呈鱼肉状,免疫组化NSE,Syn,CgA,S-100及vimentin均为(+)。1例术后随访17个月死亡,1例随访6个月无转移。结论:成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少见,多为体检时发现。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可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15.
杨学舟  叶勇 《中国骨伤》1997,10(4):37-37
胫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或因受伤当时软组织缺损,碎骨通过创口向外丢失,或因创口感染,骨质外露或骨感染而坏死,人为将其去除,均造成局部骨缺损。由于早期处理不当或因故不能一次性修复,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而且效果不满意。我们收治12例,均为陈旧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8~42岁;全部病例均系车祸伤所致,均为胫腓骨中段和中下段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仅1例伤后首诊于我院.其余病例均为外院作过第一期处理;缺损范围2~5cm,平均3.3cm,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贴骨疤痕和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男,47岁,1995年9月1日因水泥窑坍塌,被高达1000℃热气浪及水泥粉尘烧伤,伤后1h入院。查体:周身呈灰黑色,全身均被烧伤,除头部、下腹部及会阴部为浅Ⅱ度烧伤外,其余均为Ⅲ度及深Ⅱ度烧伤,口鼻周围均为Ⅲ度焦痂,口鼻内充满水泥粉尘,鼻毛烧焦,口腔...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2000--2005年,笔者单位收治电烧伤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30~35岁,烧伤总面积9%~60%.其中Ⅲ度9%~50%TBSA。受伤部位均为下肢。受损踝关节周围均为Ⅲ度创面,其中2例伴跟腱缺损、2例伴腓总神经损伤。经游离植皮或皮瓣覆盖后创面愈合,但均遗留不同程度的足下垂,丧失负重与站立功能。  相似文献   

18.
广东粤西地区正常人双能X线骨密度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国粤西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沿海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本文采用法国SOPHOSL-XRA骨密度仪,对301例正常人的前臂、髋骨及腰椎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男、女性前臂和腰椎峰值骨量均为30~39岁,股骨颈、Ward’s区峰值骨量男、女性均为20~29岁。男、女性腰椎和髋骨的骨密度累积下降率均在50岁后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男女组的前臂骨密度测定值均低于文献报道。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的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局灶进展性胃癌(LAGC)术前与术后行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的疗效。 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确诊为LAGC的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术前化疗,而对照组则行术后化疗。两组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手术化疗周期、手术切除率、病理学缓解情况,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和再次手术情况。 结果:两组共行化疗189个周期,其中观察组占比62.43%(118/189),对照组为37.57%(71/189);观察组化疗1个周期者占4.24%(5/118),对照组为22.54%(16/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完全反应率为27.78%(10/36),部分反应率为63.89%(23/36),对照组为8.33%(3/36),38.89%(1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LAGC在术前行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1992年以来,我院采用阴股沟皮瓣Ⅰ期再造阴道5例,均获得成功,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5例,年龄为20~25岁,B超显示均有卵巢存在,子宫发育不良为幼稚型,第二性征发育正常。所有病例均Ⅰ期完成手术,皮瓣完全成活,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分泌物。随诊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