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裸鼠肝癌生长及癌旁组织转移复发相关基因(VEGF、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肝癌细胞Hep3B原位种植于裸鼠肝脏制备荷肝癌裸鼠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后1 h、6 h、5 d、7 d及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组荷肝癌裸鼠采用肝门阻断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阻断肝门血供,其余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后1 h、6 h检测裸鼠肝功能(ALT、AST)的变化(n=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瘤旁组织VEGF和MMP-9 mRNA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n=6).缺血再灌注后5 d、7 d 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肿瘤周边变性坏死区域(n=6).剩余荷瘤裸鼠于缺血再灌注后2周处死取肿瘤,测定缺血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裸鼠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术后2周缺血再灌注组肿瘤体积(mm3) 及质量(g) 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09.6±25.74)vs(330.6±32.01),(0.214±0.036) vs (0.374±0.045),P<0.01].缺血再灌注后1、6 h裸鼠血浆ALT和AST增高,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H-E染色结果表明再灌注后5 d肿瘤周边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变性坏死区域较假手术组更明显(P<0.05);再灌注后7 d肿瘤周边变性坏死区域较5 d减少(P<0.05),但变性坏死区域被肿瘤细胞浸润代替.荧光定量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后1 h和6 h癌旁组织VEGF和MMP-9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二者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r=0.418,P<0.01).结论:肝门阻断所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速了裸鼠肝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了癌旁组织中与转移复发相关基因(VEGF、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RTN4C裸基因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及转移的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TN4C裸基因直接注射抗肝癌生长及转移复发作用.方法:将RTN4C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扩增提取RTN4C裸基因,以LacZ为对照组.将不同裸基因和生理盐水与LCI-D20裸鼠人肝癌同时皮下接种或待LCI-D20肝癌成瘤后注射,观察对肿瘤成瘤和生长影响.LCI-D20肿瘤裸鼠皮下接种后10天,分别瘤内注射不同裸基因,观察其对肿瘤生长转移影响.LCI-D20肿瘤肝内接种,接种后22天行肝癌切除术,术中经切缘或脾内注射不同裸基因,观察其对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结果:不同裸基因与LCI-D20肝癌同时皮下接种对照组、LacZ组、RTN 4C组,肿瘤直径分别为(1.81±0.12)cm,(1.61±0.27)cm、(0.43±0.04)cm.裸基因肿瘤内注射对照组、LacZ组、RTN4C组,瘤径(cm)分别为0.91±0.09,0.90±0.06,0.25±0.04;肝癌切除术应用裸基因转移灶累及部位数、切缘复发瘤直径、肝内转移灶数目,转移灶累及肝叶数在对照组、LacZ组与RTN4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脾内注射效果优于肝切缘组注射.结论:RTN4C裸基因注射具有抑制LCI-D20肝癌生长及防治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一种转移率高、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用于结肠癌转移防治的实验研究。方法 15只Balb/c裸鼠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组),5只Balb/c小鼠单独为D组,以细胞浓度2.5×10~7/mL的HCT116、CT26细胞悬液0.2 mL分别行脾种植保脾法及切脾法构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对比四组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率及肝转移灶大小、数目及腹腔内转移情况。结果 A组裸鼠造模成功率100%(5/5),肝及脾均成瘤,肝转移瘤数目较少,较分散,多分布于肝右叶,生存时间平均为(26.6±3.4) d;B组裸鼠造模成功率40%(2/5),转移瘤分散于肝表面,体积较A组大,生存时间平均为(36.8±4.2) d;C组裸鼠造模成功率100%(5/5),肝及脾均成瘤,肝转移瘤数目较多,多个转移瘤融合成团,占据整个肝右叶,生存时间平均为(20.2±2.6) d;D组肝未发现转移灶。三组裸鼠部分出现腹腔转移(A组2只,C组3只),均未出现心、肺、脑、肾转移灶。3组裸鼠肝转移瘤组织细胞学形态符合腺癌的特征。结论保脾法能获得较高的造模成功率,能有效模拟人类结肠癌细胞经血行转移至肝的途径和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完全梗阻性黄疸的持续时间对大鼠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完全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测定梗阻不同时相的胆红素水平;选取梗阻0,1,3,7 d分为4组,即正常肝切除组(A组)、梗阻1 d肝切除组(B组)、梗阻3 d肝切除组(C组)及梗阻7 d肝切除组(D组),观察肝切除(肝切除量约70%)术后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肝切除术后0,12,24,48,72,168 h的肝功能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残肝组织PCNA标记指数,RT-PCR法检测肝组织HGF基因的表达,检测术后7 d残肝质量/体质量的比值.结果 B组在肝切除术后死亡率、肝功能恢复、PCNA标记指数、HGF mRNA表达及肝质量/体质量的比值等方面均优C组及D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抑制大鼠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术前梗阻时间短、胆红素处于较低水平,扩大肝叶切除术才可能相对安全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SCID鼠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以及SCID鼠外周血甲胎蛋白(AFP) 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 mRNA水平与肝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SCID小鼠随机分为程序移植(A)组、单次移植(B)组及对照(C)组,行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周,将肝癌细胞株(HCCLM6)肿瘤组织块原位接种于受鼠肝脏,10 d后切除荷瘤肝叶,4周后处死小鼠,摘眼球取血,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各组外周血AFP mRNA和VEGF-C mRNA的表达,观察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的情况.结果 移植瘤切除后A、B、C各组肝内复发率均为100%,但复发瘤体积大小[(367.18±31.86) mm~3、 (648.26±155.22) mm~3、 (811.38±127.36) mm~3,P<0.01]、肺转移率(14.3%、66.7%、 1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4.7%和20.1%.AFP mRNA (1.95±0.92、 5.23±1.96、 6.36±3.38,P=0.02)及VEGF-C mRNA(2.48±2.25、3.45±2.81、6.60±5.81,P=0.27)在各组的相对表达量亦不相同,提示外周血AFP mRNA和VEGF-C mRNA的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有相关关系.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人源细胞嵌合率的增加,抗肿瘤效应也相应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罗小平  刘曦  曹闻挺  邓昊 《重庆医学》2012,41(31):3246-3248,3236
目的评价冬虫夏草经肿瘤滋养动脉注入对兔VX2肝癌模型肿瘤组织生长抑制及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功建立为VX2肝癌模型的大白兔随机均分成A、B、C、D 4组:超液态碘油组(A组)、冬虫夏草组(B组)、冬虫夏草加超液态碘油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每组模型在肿瘤移植后14d进行肝动脉插管造影及相关药物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内注入,药物注入后7d进行CT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前A、B、C、D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87.5±157.3)、(401.1±164.9)、(375.1±154.3)、(375.1±184.0)mm3,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5,P=0.855);实验后各组肿瘤体积分别为(922.6±32.9)、(685.8±97.9)、(352.5±171.8)、(1 403.5±409.2)mm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3,P=0.030);各组肝内转移分别为:6、4、1、10例(P<0.05);腹腔淋巴结转移分别为:5、2、0、8例(P<0.05)。结论冬虫夏草经肿瘤滋养动脉注入对兔VX2肝癌模型的肿瘤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肿瘤肝内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RTN4C裸基因直接注射抗肝癌生长及转移复发作用。方法 :将RTN4C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 ,扩增提取RTN4C裸基因 ,以LacZ为对照组。将不同裸基因和生理盐水与LCI D2 0裸鼠人肝癌同时皮下接种或待LCI D2 0肝癌成瘤后注射 ,观察对肿瘤成瘤和生长影响。LCI D2 0肿瘤裸鼠皮下接种后 10天 ,分别瘤内注射不同裸基因 ,观察其对肿瘤生长转移影响。LCI D2 0肿瘤肝内接种 ,接种后 2 2天行肝癌切除术 ,术中经切缘或脾内注射不同裸基因 ,观察其对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结果 :不同裸基因与LCI D2 0肝癌同时皮下接种对照组、LacZ组、RTN 4C组 ,肿瘤直径分别为 (1 81± 0 12 )cm ,(1 6 1± 0 2 7)cm、 (0 4 3± 0 0 4 )cm。裸基因肿瘤内注射对照组、LacZ组、RTN4C组 ,瘤径 (cm)分别为 0 91± 0 0 9,0 90± 0 0 6 ,0 2 5± 0 0 4 ;肝癌切除术应用裸基因转移灶累及部位数、切缘复发瘤直径、肝内转移灶数目 ,转移灶累及肝叶数在对照组、LacZ组与RTN4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脾内注射效果优于肝切缘组注射。结论 :RTN4C裸基因注射具有抑制LCI D2 0肝癌生长及防治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为肝移植供体,另选雌性SD大鼠20只为异基因肝移植受体,随机分为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肝移植组(A组)和单纯肝移植组(B组).雌性Wistar大鼠10只为同基因肝移植受体(C组).比较A、B两组大鼠肝移植术后1周生存率、生存状况、生存时间,以及移植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C组大鼠生存时间均达60 d以上,A组为(31.2±4.9)d,明显高于B组[(12.1±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理组织切片可见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肝内单核细胞浸润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汇管区;A组移植肝内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组基本无排斥反应,接近正常肝组织.结论 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可明显减轻大鼠肝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4月~2008年5月收治的25例肝癌患者(A组)行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术后观察手术切缘的阳性率、手术标本的微转移灶、复发率.挑选2006-1~2008-10收治的30例(B组)接受常规肝癌局部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切缘的阳性率(4.0%)明显低于B组切缘的阳性率(10.0%).A组瘤外肝组织微转移灶的数量(16)明显高于B组微转移灶的数量(8).A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6.8 mm (2.7~25.6 mm),B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4.2 mm(2.4~ 9.0mm).A组1年的复发率(16.0%)明显低于B组1年的复发率(26.7%).结论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操作简单,可减少肿瘤微转移灶的残留,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靶向肝癌HepG2细胞VEGF基因siRNA表达载体对人肝癌细胞株裸鼠成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设计并合成构建好的靶向肝癌HepG2细胞VEGF基因的psuper.retro.neo-VEGF-siRNA表达载体转入HepG2细胞,通过G418抗性筛选出稳定株(HepG2/psuper.retro.neo-VEGF-siRNA,实验组),同时设对照组(HepG2/psuper.retro.neo组)和空白组(HepG2组).分别移植BALA/c裸鼠成瘤,计算各组鼠成瘤潜伏期和接种20 d后瘤重,Western-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裸鼠成瘤潜伏期分别为(9.2±1.2)、(3.9±0.7)和(3.8±0.9)d;接种20 d后3组平均瘤重分别为(194±57)、(566±86)和(626±96)g;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75±0.012)、(0.198±0.009)和(0.205±0.008);MVD分别为(13.6±2.8)、(34.3±2.9)和(35.3±3.5),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成和构建的靶向人肝癌HepG2VEGF基因干扰质粒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裸鼠成瘤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InChina,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rankssecondincancermortalitysince1990s-InthefieldofHCCtreatment,surgicalresectionremainsthebest,whichincludeslargeHCCresection,smallHCCresection,reresectionofsubclinicalrecurrence,aswellascytoreductionandsequenti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给予抗黏附药物丹参、蛇毒对人结肠癌细胞裸鼠肝转移模型s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Balbc/c裸鼠 2 4只 ,用保脾法建立人结肠癌细胞裸鼠肝转移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A组 ) ,丹参 0 .7ml/只 (B组 )、蛇毒 3.12 5× 10 2 单位 /只 (C组 )、丹参 0 .7ml和蛇毒 3.12 5× 10 2 单位 /只 (D组 )。 5周时处死小鼠 ,观察原位移植瘤生长情况、肝转移情况 ,计数各肝脏表面转移结节数 ,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测定血清和腹水中sICAM 1的含量。肝脏表面转移结节数采用秩和检验、sICAM 1的含量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各组均有脾内原位移植瘤生长 ,生理盐水组、丹参加蛇毒组各有 5只裸鼠发生肝转移 (5 / 6 )、丹参、蛇毒组各有 4只裸鼠发生肝转移 (4/ 6 )。对照组血清和腹水中sICAM 1的含量均高于丹参组 (P <0 .0 1)、蛇毒组 (P <0 .0 1)及丹参加蛇毒组 (P <0 .0 1)。结论 抗黏附药物可降低血清和腹水中sICAM 1的含量 ,抗黏附治疗可能是治疗恶性肿瘤转移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BRMS1基因对人直肠癌裸鼠成瘤性以及抑制肿瘤细胞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将BRMS1基因导入人直肠癌细胞株LOVO中,建立裸鼠实验性转移模型和自发性转移模型,观察转染组(A组)、空载体组(B组)、未转染组(C组)裸鼠的生长状态和肿瘤远处转移状况。结果 自发性转移模型: A1组转染组细胞、B1组转染空载体组细胞和C1组转染组癌细胞接种后裸鼠的体质量及肿瘤平均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性转移模型:转染空载体组B2和未转染组C2的裸鼠肺脏转移率为100%;转染组A2组肺脏和肝脏转移灶的病理分级标准较B2组和C2组降低, A2组肺转移分级以II级为主,B2组、C2组以II级、III级为主;A2组未见肝转移灶,而B2组、C2组肝转移分级以I级、II级为主。结论 BRMS1基因能够明显抑制直肠癌LOVO细胞的远处转移的能力,但并不影响肿瘤细胞本身的生长,提示BRMS1基因可能成为抑制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PTEN基因表达变化在槲皮素(quercetin)治疗裸鼠移植人肝癌中的作用。方法以裸鼠移植人肝癌为对照组.槲皮素治疗组腹腔注入槲皮素50mg/(kg·d),对照组腹腔注入含0.04%DMSO的RPMll640培养基0.05mL/g,3周后观察肝癌增长情况,并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肝癌组织IP3含量,RT-PCR分析癌组织PTEN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分析肝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组肝癌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积(15.8±10.1)mm^3vs(52.3±26.5)mm^3,重量(44.8±10.4)mgvs(91.3±31.4)mg],PTEN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0.81±0.24US0.36±0.09](P〈0.01),PTE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3.14±0.13vs 1.08±0.15]。结论槲皮素能减少IP3生成,上调肝癌组织PTEN基因表达.抑制裸鼠移植人肝癌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HOXB6在裸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抑癌机制及其前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质粒pcDNA6-HOXB6转染的HT29大肠癌细胞株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即HOXB6组和对照组.制模30 d后观察两组间转移瘤形成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HOXB6组平均体质量、肝质量、肝转移评分及血性腹水生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04 g与23.08 g,P<0.01;1.54 g与2.22 g,P<0.01;0.60与3.80,P<0.01;0与80.0%,P<0.0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OXB6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XB6可抑制裸鼠大肠癌肝转移的形成,且可作为肿瘤转移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自发性肺转移人肝癌细胞系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Li Y  Tang Z  Ye S  Liu Y  Chen J  Xue Q  Huang X  Chen J  Bao W  Yang J  Gao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01-605
目的 从人肝癌裸鼠肺转移灶中建立人肝癌细胞系 ,为探索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模型。方法 用高转移性人肝癌克隆细胞株MHCC97 H接种裸鼠 ,进行 3次肺转移筛选 ,取肺转移瘤建成皮下接种后自发性肺转移的细胞系。检测下列指标 :形态学、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运动速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细胞化学检查、HBVDNA、成瘤性和转移性。结果 从裸鼠肺转移灶中培养出人肝癌细胞系HCCLM3,为多边形上皮性癌细胞 ,亚三倍体核型 ,染色体众数范围 5 5~ 5 8条 ;细胞倍增时间 34 9h ;克隆形成率 32 4 %± 3 2 % ;细胞运动速度 (2 0± 2 ) μm/h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甲胎蛋白、白蛋白、细胞角质蛋白 8、P16阳性 ,P5 3、nm2 3、HBsAg阴性 ;细胞基因组中有HBVDNA整合。裸鼠皮下接种成瘤率 10 0 % ,5周后自发性肺转移率为 10 0 % ,肺转移灶中位数 12 1个 /裸鼠。瘤组织原位接种于裸鼠肝脏 ,5周后腹壁转移 10 0 %、腹腔内转移 80 %、肝内转移 10 0 %、膈肌转移 70 %、肺转移10 0 % ,肺转移灶中位数 2 6 8个 /裸鼠。结论 建成一个皮下和原位接种均出现自发性高转移的人肝癌细胞系 ,为研究肝癌转移提供了新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健脾复方对人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对60只BALB/C裸小鼠建立人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按1:1:1:1:1随机分入健脾复方+5-Fu组、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5-Fu组和模型对照组,分组治疗8周。观察瘤质重、瘤体积以及肿瘤转移情况,并对肝转移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健脾复方+5-Fu组的瘤质重、瘤体积及肿瘤转移数量低于部分其他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不同的治疗方案是肝转移唯一的显著性相关因素(P=0.0022)。结论:健脾复方联合5-Fu治疗可降低大肠癌瘤质重、瘤体积和肿瘤转移数量,并且与降低肝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小分子三肽CMS024对转移性人肝癌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Y  Tang ZY  Wang L  Yao Z  Lu R  Xue Q  Gao DM  C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8):675-679
目的研究小分子三肽CMS024对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HCCLM6接种于裸小鼠皮下,成瘤后移植于20只裸鼠肝脏,制成原位移植自发性多向转移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只.治疗组按300 μg/kg剂量腹腔内注射CMS024 0.1 m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0.85%氯化钠注射液.每日1次,共治疗35 d.观察荷瘤裸鼠的体重变化、腹腔内转移和肺转移的发生率和转移灶的数目,并测量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至观察期35 d时,治疗组10只裸鼠全部存活,对照组存活9只.治疗组肿瘤的平均重量1.9 g±0.5 g,对照组2.3 g±0.8 g,差异无显著意义.腹壁转移和腹腔内转移的发生率对照组均为100%,而治疗组则分别为60%和50%(P<0.05);血性腹水和肝内肉眼可见转移结节的发生率对照组分别是70%和90%,治疗组分别是20%和40%(P>0.05).Ⅰ、Ⅱ、Ⅲ、Ⅳ级肺转移灶的中位数对照组分别是92、24、15、16个,治疗组分别是24、20、10、8个,两组Ⅰ级肺转移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裸鼠的体重变化、外周血常规指标和血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结论小分子三肽CMS024对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有一定的抑瘤抗转移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系统.方法 将外科手术切除的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胃壁黏膜下层内,通过鼠间连续原位传代技术筛选高转移和特异器官转移瘤株.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转移特性,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人胃恶性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组织均移植成功,建立了两株转移生物学特性不同的人胃(肝转移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GBL-0304)和人胃(原发灶)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G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株模型分别传至45代,共移植裸鼠419只,其中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在转移时间、器官转移率、肝转移程度和宿主生存期上两株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率为100%和69.5%,脾转移率为94.3%和55.6%,淋巴结转移率为62.6%和45.7%,腹腔种植转移率为43.5%和30.5%;肝、脾、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出现时间分别为移植后2周和5周,3周和6周,2周和3周,3周和6周.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肝转移分别以弥漫累及肝左右叶为主和肝右叶累及为主.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荷瘤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4.3 d和106.9 d.结论 外科原位移植体内筛选法是一种建立人恶性淋巴瘤裸鼠高转移模型和特异器官转移模型的有效方法.HGBL-0304和HGBL-0305模型是首次成功建立的来自同一瘤源的两株侵袭和转移潜能不同的人胃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和高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