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祛风湿药抗炎作用的可靠性进行文献再评价。方法:选择《中药药理学》教材具有抗炎作用的祛风湿药作为再评价对象,通过查阅、整理和分析2012年以前公开发表的各位药抗炎作用的原始研究文献,根据重复和综合评价等原则,自拟中药抗炎作用的评定标准,对祛风湿药的抗炎作用进行文献再评价,以确定其可靠性。结果:雷公藤、秦艽、威灵仙抗炎作用确切,羌活、豨莶草、防己有一定抗炎作用,木瓜、青风藤、五加皮、独活实验依据不足,臭梧桐未见相关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2.
药粥祛暑     
洪解 《科学养生》2007,(8):11-11
红枣绿豆粥取红枣100克、绿豆300克,加水1.5升,明火煮沸后再改文火炖熬,使绿豆酥烂为止,加白糖100克调匀晾凉后食用。有清热解毒、祛暑止渴、利尿消肿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以李时珍《本草纲目》为资料源,筛选出其中具有祛风湿的中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9味祛风湿药,主要来自草部、木部等植物药,药性多温热,药味多辛、苦、甘,归肝、肺、肾经中药居多,毒性中药占比超五分之一。统计结果显示了李时珍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用药规律,可对临床治疗风湿类疾病合理选药及抗风湿药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祛风湿药药理作用中的镇痛作用进行文献再评价。方法:查阅、归纳、整理2009年以前公开发表的有关祛风湿药镇痛作用的研究文献,根据药物药理作用的评价原则和中药镇痛作用的评定标准,对《中药药理学》教材中具有镇痛作用的祛风湿药进行文献再评价,以明确其镇痛作用。结果:威灵仙镇痛作用确切,独活、木瓜、羌活、青风藤、秦艽、雷公藤实验依据不足,防己、豨莶草、臭梧桐、五加皮无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常用祛风湿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主要有含乌头碱、马兜铃酸、雷公藤碱、士的宁等常用袪风湿药及其制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使用注意等.为此类中草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为药品生产部门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药品质量,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病因,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以往的中医治法,过多注重从虚、从瘀、从湿热等病因病机的考量,以及从肝、从脾、从肾等脏腑的辨证分型治疗,常忽略了祛风除湿药物作用的临床研究和准确应用,从而影响了疗效的进一步提高。为此,笔者将古今相关文献、以及我们多年来所开展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资料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粥,俗称稀饭,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而选用适当的中药和适量的米粟同煮为粥,称作药粥。 药粥的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作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存《周书》中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在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就  相似文献   

8.
答:四药味辛、苦(威灵仙辛咸),性温(秦艽性平),归肝(胆)、肾(膀胱)二经。辛能散,苦能燥,肝主筋,肾主骨,故适用于风寒湿痹,骨软筋急之症。现据个人临床运用体会,分述如下。 豨莶草,出自《唐本草》,南宋严用和之“济生豨莶丸”,清代恬素之“豨桐丸”,均以豨莶草为主药,用治风湿痹痛,因其疗效卓著而沿用至今。本品生用熟用有不同功效,《本草从新》谓其  相似文献   

9.
正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曾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夏秋季节天气炎热,人体胃肠功能受到暑热刺激大为减弱。如何保证胃肠功能正常,使饮食物对机体起滋养补益作用,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地抗御暑热侵袭,是夏秋季节养生的重要一环。药粥能有效地抗御暑热侵袭,可健脾开胃,增强抵抗力,降温补液。下面介绍几款适宜时令的药粥,供大家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0.
祛暑利湿类药粥,又称利水渗湿类药粥,是指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药粥  相似文献   

11.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05,26(8):737-739
祛暑利湿类药粥。是指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药粥方。适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湿邪为患或湿热所致诸症,如暑湿、淋浊、关节肿痛、风湿痹痛、湿热黄疸、腹泻、痰饮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夏季暑湿当令。常食祛暑利湿类药粥。可健脾利湿.祛除暑湿,有效地预防中暑及暑湿诸病。  相似文献   

12.
13.
<正> 凡有温性或热性,能祛除寒邪的药物,称为温热祛寒药。本类药物主要具有温里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里寒症,对肾阳衰微,脾阳不振及亡阳欲脱等症,可选择使用。[附子、乌头、肉桂、吴茱萸]均为辛热之品。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可用于亡阳欲脱之症,且可补火助阳,治肾阳不足,又能通行十二经,散风寒湿邪,凡阴寒内盛,胸腹冷痛,或阳虚外感,或风寒湿痹疼痛较重者,均可用之。乌头与附子本是一个植物,乌头主散在表之风寒湿邪和在里之寒湿,其发散逐痹之力较  相似文献   

14.
<正> 祛风湿方药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在肌肉、经络以及筋骨间引起的关节肢体疼痛,麻木不仁,筋脉拘急等症.有的还治肝肾风气,痿瘫风痱,有壮筋骨补肝肾之效.国内从药理上作过一些研究.现择要综合评述,以供参考.广泛的药理作用一、抑毒灭菌杀虫制癌作用:桂枝能抑制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病毒和孤儿病毒、ECHO_11;桑寄生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柯克隆基病毒、ECHO_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体  相似文献   

15.
<正> 几点体会综上所述,祛风湿药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对不同病种可能影响多个环节,临床疗效是多种药理效应交叉的综合反应.如抑菌灭毒、消除抗原、抑制抗体,提高垂一肾功能,减少免疫复合物生成,又退热,消炎、镇痛、利尿、排毒.故对风湿性肌痛、关节痛、尿酸沉积的痛风性关节炎,甚至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胶元疾患都有一定疗效.由于改善心脏病变,对风湿活跃时心脏病变同时也有调  相似文献   

16.
<正> 八、通经人络、强筋壮骨:四肢痿弱痛痹、关节屈伸不利,腰椎肥大骨骼变形,也常常出现在脑血管疾患和四肢血管疾患,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包括有神经肌肉营养不良、肌腱骨组织退行性变多种因素.临床治疗中常常配伍祛风湿药,原因可能在于:①改善脑血管反应性.如刺五加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脑细胞代谢活动,恢复正常功能.缺血性脑血管疾患以刺五加静滴治疗15例,全部  相似文献   

17.
<正> 五.镇静作用:绝大多数祛风湿药已证明有镇静神经中枢作用,有的还抗惊厥.如给犬喂杜仲5~8克(生药)/公斤煎剂5天~1周后,出现安静及嗜睡现象,不易接受外界刺激;桑寄生酊剂  相似文献   

18.
祛风湿注射液的药效学研究来杰潘福海(哈尔滨市药品检验所150076)师青春(黑龙江中医研究院)祛风湿注射液是由狗骨、甜瓜子两位中药组方,具有祛风散寒、消炎止痛之功效。方中的狗骨性味甘、咸、温,临床报道狗骨的多种制剂对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38-2140
目的:分析常用抗风湿单味中药和抗风湿中成药不良反应,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风湿中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名"为主题词/关键词,分别以"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禁忌症""过敏""中毒"为副主题词,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并分析文献。结果:25种祛风湿单药中,雷公藤、马钱子、附子、昆明山海棠、独活、白花蛇、威灵仙共7种发生不良反应。5种祛风湿中成药除强骨胶囊外均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部分抗风湿中药不良反应常见,应引起风湿科医生重视,合理使用抗风湿中药。  相似文献   

20.
炎症是风湿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川乌是临床常用祛风湿药,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然其分子层面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深入探索祛风湿药川乌抗炎作用的分子层面机制,该研究以川乌抗炎活性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为代表,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及其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构建川乌的蛋白互作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复合物检测算法(MCODE),对网络进行模块分析及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川乌抗炎作用机制主要与前列腺素代谢过程,趋化因子介导的白细胞趋化作用有关。该研究从分子网络水平系统探讨了川乌的抗炎机制,为川乌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